APP下载

从家谱中的家规家训看徽州人的价值观念

2015-03-29季海燕

关键词:绩溪宗谱安徽师范大学

季海燕

(安徽师范大学 历史与社会学院,安徽 芜湖 241003)

0 引言

徽文化一直是中外学者重点研究的中华三大地域文化之一,而徽州家谱在徽文化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家谱内容丰富,涉及到整个家族的历史沿革、家族盛衰、全族的婚姻血缘关系、家规家训等,故徽州人非常重视家谱的编撰与整理工作。家规家训是家谱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传统宗法社会用以规范人们行为、处理家庭事务的一种言行准则。徽州宗族利用家谱传承家族文化,记载宗族的发展历程,用家规家训来警戒教育后人。可以说,徽州的家谱集中反映了徽州文化的内涵。本文试从徽州家谱中的家规家训来阐述徽州人的价值观念。徽州家谱里都载有家规家训,如,《绩溪仁里程继序堂专续世系谱·家规》“人子须愉色婉容,切戒唐突父母,若稍唐突,虽日用三牲之养,犹为不孝。”《绩溪西关章氏族谱·家训》:“传家两字,曰读与耕;兴家两字,曰俭与勤;安家两字,曰让与忍;防家两字,曰盗与淫;败家曰两字,赌与嫖;亡家两字,曰暴与凶。休存猜忌之心,休听离间之语,休作生分之事,休专公共之利,喫紧在各求尽分,切要在濳消未形,子孙不患少而患不才,産业不患贫而患喜张,门戸不患衰而患无志,交游不患寡而患从邪。”每个族谱里都有类似的家规家训,徽州家谱亦是如此,在此不一一列举。家规家训的内容主要是教育族中子弟如何忠公、读书、做人、睦族、孝节,以及统一族内成员思想行为的道德原则和注意事项。特别是行为规范,告诉族内成员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通过研究徽州家谱中的家规家训我们可以看出徽州人的价值观念。

1 尊祖敬宗的价值观念

家规家训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宣传尊祖敬宗的观念,以达到追宗念祖,宣扬祖先功德,激励后人的目的。徽州人认为家族的兴旺发达有赖于祖先的庇佑,祖先的功德亦能使后代兴旺发达,家族长盛不衰。家规家训作为家谱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更重视对尊祖敬宗观念的宣传,而对祖墓的修理和保护更是尊祖敬宗观念的直接体现。徽州人非常重视墓地,不仅要选好墓地还要有墓产,立碑铭,清明须祭扫,不得使墓地荒废。如《洪氏族继修族谱·训规》中就有记载:“敬祖宗,人本乎祖,祖固有墓。宜修理立碑铭,置墓产,每逢清明必须祭扫,务使世世相传。则曰:某公某妣之墓业,向高疏言,南北仕官不得一登先人之丘垅。荒塋颓废,每一念及痛心刺骨(见明史),心切乎墓,所以重先塋也。”可以看出徽州人非常重视墓地,并且认为重视祖墓就是尊祖敬宗,只有打理好祖墓才能得到祖宗的庇佑。《安徽程氏族谱·家规引》也有关于重坟茔的记载:“物本乎天,人本乎祖,凡祖宗坟茔之所在,即子孙根源之所在也。使祖宗之体魄不安,子孙之藩衍不茂,故无论运祖近宗已葬者,当省其塚墓。而保守勿坏未葬者。尤宜卜其宅兆而俾之。骨肉得有所归。此仁人孝子事所当然,情所必至也。”程氏家族不仅重视墓地的选址与保护,更是将祖宗坟地的好坏与子孙的藩衍兴旺相联系,可见其重视程度。

2 忠孝节义的价值观念

“忠孝节义”是中华民族传统伦理道德的重要部分,在传统和先进社会中发挥着不可磨灭的作用。谱牒作为弘扬传统文化的重要工具,在形成和传播这些伦理道德的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家谱作为一家之谱,家规家训作为私家之法发挥其独特的作用。“忠孝节义”是家规家训的重要内容,几乎所有的家规家训都有涉及,如《桂林洪氏宗谱(歙县,共8 册)》中就有对“忠孝节义”嘉奖弘扬的规定。对孝义褒奖有“吾族有孝义实迹,本房长随时报名宗祠,按照核实著名发簿,或请官长棹楔表扬善行。次则揭其短其名于两无,以褒彰之,见则必敬,与敬老同隆殁。则超进入祠时享祭,与报功同隆。”对于节烈之妇不仅有诸多赞美嘉奖之词,还有很多实质的奖励。如扬节烈:“壶内之修,畜而为僭德,发而为幽光,有颇轻生完节者,有顾矢志柏操者,此节烈妇也。族内如有此等节烈之妇,本房长随时报名宗祠,按照核实者,名登簿,或请官长棹楔表扬,次则揭配氏于两无,以褒彰之。殁后免照例出资,即予入祠享祭,或列节孝专祠,崇修祀典旌其异也。”节烈之妇不仅可以进入祠堂享受祭祀之礼,对其棹楔表扬,还要免除其应出的钱资。自古以来,仁人志士都以报国尽忠为其毕生的志向,如何才算是个忠臣呢?《华阳舒氏统宗谱(绩溪,共6 册)》就有比较客观详尽的描述:“忠,士人释褐而登朝,孰不曰:顕亲扬名哉!然曰:顕亲讵徒食録天家,曰:扬名讵徒,策名仕版,惟有惓匕之忠爱,令芳名不朽荣,及先人,此真可为顕亲扬名矣!!然所谓忠者,又岂仅捐躯殉国而已耶?凡分献宣力竭不遑、恪恭厥职不二。不欺无论崇卑内外总皆公尔,忘私国尔,忘家如诸葛武侯所云: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此乃所谓忠臣。”忠不仅是进朝做官报效国家,也不仅仅是捐躯献国,同时也是于国恪尽职守,忘记私我,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3 严肃闺门的两性观念

男女有别是正人伦风俗关系中最重大的事情,男女不能并排站立,男子不能私自进入女子的内室,男女之间不可嬉戏玩笑。夫妇之间相敬如宾,闺门之内肃若朝廷。徽州人非常重视闺门之肃,认为不肃闺门实则与禽兽无异。大量关于肃闺门、严闺阃、别男女的内容详载于家谱中,为表其重视之意,更是将其作为家规家法记载于家谱中以示后人。《华阳舒氏统宗谱(绩溪,共6 册)》家节十条中就有对男女闺门关系的描述,并将男女闺门关系上升到家风的层面。如“别男女,易之家人卦曰:男正位乎?女正位乎?内男女正天地之大义也!至哉圣人之言,盖天下之风化始于闺门,若不先正以男女,则家风何以厚哉!男子出入由右,女子出入由左,违者罚在本房族长。”男女有别,徽州人尤其看重寡居妇女的言行操守,认为寡居的妇女更应该重视闺门的礼节。如《余氏族谱十卷(10 册)》中载:“宜肃闺门,诗首关雎书重釐降,盖闺门内肃若朝廷。纵使家道贫寒,亲操井白当如桓少君之执。妇道不幸寡居,心坚铁石,亦如燕节女之白首沐霜,此盖妇德无亏门庭之庆也。”

4 平息争讼的诉讼观念

徽州人不喜争讼,这句话是有根据的。据族谱记载,徽州人以一生不入公门为福。而族中有大小不公之事或不平之情,解决的方法是请家族的族长或房长于祠堂之内先行调解,剖决是非,依照家法家规进行处理,不得擅兴词讼。对于徽州人不喜争讼的原因,《石川周氏祖训十二条》有详悉的阐述:“世人虽说祖墓婚姻两事,如果已葬祖茔被占,而讼尚属万不得已。若因求地葬祖而与人结讼,岂不可笑!聘妻媳被占似乎有理,但已聘而愿改婚,其家无耻,其女亦不贞,我且不屑娶何讼之!有况一切小忿致讼,至于破家荡产,辱身失名,自害害人,后悔何及!古语云:只可山头望牢狱,不可牢狱望山头,可不戒哉!”由此可见,徽州人不喜争讼是因为:一方面,争讼必然要耗费财产,在这种情况下,很多人因为诉讼倾家荡产;另一方面,真正值得诉讼的事只有两样,祖坟与婚姻两事,但因为这两件事争讼也不是很值得的。《安徽程氏族谱》家训中指出争讼容易同室操戈,影响宗族的团结,因而规劝族人平息争讼。“息争讼:同室操戈,比隣啟寡,其事多由于刁唆之徒为之设计,理枭致以小忿而酿成大祸,不知忍气一时可以免忧百日。吾族中人倘有因毫末之抵捂,而遂与宗族乡党搆讼结冤者,须公同理论处罚以息其争端”。可以看出徽州人平息争讼的大智慧,平息争讼不仅能避免倾家荡产,不至于辱没身家,更能团结族众。

5 养正于蒙的教育观念

徽州人重视孩子的启蒙教育,提倡养正于蒙。有史料佐证,《重修古歙东门许氏宗谱十卷首一卷》许氏家规:“养正于蒙:蒙以养正,圣功也!夫养于童蒙之时,而作圣之功基焉!是岂细故也哉。”在孩子童蒙之时就用启蒙教育来培养孩子走上正道,学识、学养在启蒙阶段得到正确培养。养正于蒙的教育观念自古以来深入人心,徽州人关于蒙养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如《上川明经胡氏宗谱(绩溪,共8 册)》旧谱家训中关于蒙养的记载:“端蒙养。易曰:蒙以养正,圣功也。言教之贵豫也,子生五岁便当令入乡塾,穿深衣作长揖,坐立进退教以儒者风度。凡孝经小学诸书,先令熟读,讲古人故事,以端其志趣久,则少成若性,异日必为伟器。”

6 各治其业的择业观念

中国古代职业的演进使其不仅仅局限于耕织,士农工商皆为正道。徽州人以士农工商为正业,其他皆为邪术,切不可妄加习之,以免学艺不精,误人子弟,害人害己,有辱家风。《绩溪县南关许氏惇叙堂宗谱十卷》家训:“正业止有士农工商四条,至于地理医道,虽非邪术,恐学之不精,误人不少,切不可图其事之安逸,而轻学以害人。受人饮食财物,而反害人不如乞丐。”士农工商为正业,徽州人认为士农工商应当各治其业。各治其业的择业观念反映了徽州人勤劳、朴实、善良的美好品质,也为徽州的繁荣打下了深厚的物质基础。也正是徽州人各治其业的观念,使得其能在各自的岗位上发挥着自己的价值,并以自身的微薄之力使徽州文化以独特的方式传承下来。

族谱乃一家之私史,族谱维系着家族的传承和延续。而家规家训作为一个家族的精神信仰、行为标准,对整个家族乃至社会的影响都是巨大的。通过对徽州家谱中的家规家训的研究来探讨徽州人的价值观念意义重大。徽州人独有的勤劳勇敢、平息争讼、忠孝节义、养正于蒙的价值观念对徽州文化具有重要的意义,并且也在当今社会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1]绩溪仁里程继序堂专续世系谱[Z]. 安徽师范大学家谱中心,内部资料.

[2]绩溪西关章氏族谱[Z].安徽师范大学家谱中心,内部资料.

[3]洪氏族继修族谱[Z]. 安徽师范大学家谱中心,内部资料.

[4]安徽程氏族谱[Z].安徽师范大学家谱中心,内部资料.

[5]桂林洪氏宗谱(歙县,共8 册)[Z].安徽师范大学家谱中心,内部资料.

[6]华阳舒氏统宗谱(绩溪,共6 册)[Z].安徽师范大学家谱中心,内部资料.

[7]余氏族谱十卷(10 册)[Z]. 安徽师范大学家谱中心,内部资料.

[8]石川周氏祖训十二条[Z].安徽师范大学家谱中心,内部资料.

[9]安徽程氏族谱[Z].安徽师范大学家谱中心,内部资料.

[10]重修古歙东门许氏宗谱十卷首一卷[Z].安徽师范大学家谱中心,内部资料.

[11]上川明经胡氏宗谱(绩溪,共8 册)[Z]. 安徽师范大学家谱中心,内部资料.

[12]绩溪县南关许氏惇叙堂宗谱十卷[Z].安徽师范大学家谱中心,内部资料.

猜你喜欢

绩溪宗谱安徽师范大学
试论《高隆诸葛氏宗谱》的价值
All in a Day’s Wok
ALL IN A DAY'S WOK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第47卷总目次
民国《姜山陈氏新祠宗谱》述介
Hemingway’s Marriage in Cat in the Rain
微风古韵·文化上庄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2016 年总目次
元阳梯田
明清及民国安徽张氏宗谱版本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