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周边社区环境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2015-03-29杨岩

关键词:健康成长校园大学生

杨岩

(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 职业规划与创业教育教研室,黑龙江 哈尔滨 150025)

伴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高校与其周边环境的联系日益紧密,形成了以学校为核心,辐射周边一定范围内社区、商业区的高校周边环境。高校周边环境的优劣对校园文化建设以及大学生思想道德的培养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不良的高校周边环境不利于大学生健康成长,不利于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道德观;而良好的周边环境有利于学生抵制落后的、消极的、负面的影响,有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有利于净化校园的育人环境、文化环境。因此,创设良好的高校周边环境是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的一项重要任务。

1 高校周边社区环境存在的问题

通过调查研究,笔者发现高校周边环境极其复杂,存在诸多突出的问题和隐患,迫切需要整治和改善。

1.1 交通混乱,安全性低

伴随着各地大学城的建设发展,校园周边社区拓建,居民数量增加,私家车增多,加之非法营运车辆违规行驶,造成了道路拥堵、人车混杂,交通事故频发。由于路面狭窄,个体商贩占道经营极为严重,上下班高峰期期间车流量过大,缺少疏通、引导和监管,致使本已狭窄的校园周边路段拥堵不堪,安全隐患突出。一些道路两侧没有规划停车位,没有减速带,交通警示灯较少,且超速、飚车现象时有发生。一些城区大学城交通不便,公交线路少,学生出行不便,这就为一些无牌无照从事非法营运的车辆,包括非法的士、三轮车带来商机。这些从事非法客运的三轮车况差、速度快,容易发生交通事故。加之此类车辆无保险保障,学生乘坐此类车辆一旦发生道路交通事故,造成人身伤害、财产损失将难以得到补偿[1]。

1.2 娱乐场所过多,不良文化泛滥

校园周边KTV、台球室、游戏室、网吧、小旅馆等场所随处可见,很多学生逃学旷课,夜不归宿,沉迷网吧、KTV、游戏室,更有甚者深陷赌博机,沾染恶习,暴力事件时有发生。在这种趋利、享乐、金钱至上的环境中,大学生容易自我迷失,造成理想信念模糊,社会责任感缺失,学习成绩一落千丈,严重者触犯法律。受到不良环境的诱导,学生容易滋生享乐主义思想,嫌弃学校寝室条件,校外租房居住现象层出不穷,无人监管,既不利于大学生身心健康成长,也存在极大的治安隐患。

1.3 环境卫生恶劣,存在公共卫生隐患

校园周边有许多专门面向学生开办的快餐店,因而学生就餐选择的空间较大,不仅可以在校园食堂用餐,还可以到校外快餐店订餐或者就餐。但是校园周边的快餐店条件简陋,缺少消毒设施,大量使用不合格餐具,食品卫生安全令人担忧,极易滋生和传播各种疾病,学生集体感染肝炎、肠道病等传染性疾病的情况也时有发生。这些问题严重地影响了学生的身体健康,一旦大学生食物中毒,引发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后果不堪设想。

2 高校周边社区环境问题原因分析

高校是为国家培养人才的场所,大学生需要安全、健康、积极向上的成长环境。但是伴随着以学校为中心,以学生为主要消费群体的商圈的形成,在商家一味追求商业利益最大化的同时也使高校周边环境在秩序和安全方面的隐患日益突出,毫无疑问地对学校正常教学与学生管理、学生的健康成长带来不良影响和严重危害。

2.1 综合治理机制不健全

学校周边环境的治理需要学校和其他政府职能部门(如公安、工商、文化、税务、城管、交通等)齐抓共管。但是由于没有健全的机制、规范的制度,缺少必要的信息交流和资源共享,缺乏协调统一和责任追究,其他职能部门在治理整顿校园周边环境时又缺乏长效性,加之高校对于校园周边环境的治理没有相应权力,因而无法从根本上解决校园周边环境存在的问题。在这样的状况下,有关部门缺乏合力,进而造成了校园周边环境管理疏松、管理冲突,甚至出现管理真空[2]。这就需要执法部门应该建立经常治理、系统治理、综合治理、协调统一的管理机制,使之成效稳固。

2.2 大学生自我约束能力差,自我保护意识低

大学时期是大学生身心成长成熟的关键期和转折期,在这个时期大学生的自我约束能力较差,需要良好的校内外环境,使之确立科学的人生观、价值观。现今大学生大多数是独生子女,自我意识较强、自我约束力较差,缺少包容,适应性、独立性和协调能力相对较弱。在面对学习和生活中的困惑时,由于不善于通过沟通和交流解决问题,便将学校周边的网吧、酒吧以及其他娱乐场所作为宣泄和倾诉苦闷的场所,而这些场所往往是治安案件频发的主要地方,这就为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和身心安全带来危害[3]。

2.3 学校周边人员来源复杂,治理难度大

校园周边商机很多,形成了以大学城为中心,以学生为主要消费者的新商圈,由此聚集了很多外来人员,各种生意人聚集在这里,他们开餐馆、美发店、服装店、网吧、KTV、咖啡厅、游戏厅等,使校园周边很快就成为鱼目混杂、治安混乱的场所,并对新建校区形成包围。地理环境和周边环境变得较为复杂,校区的安全稳定与师生的出行及生活安全受到严重影响。

3 高校周边社区环境问题的解决对策

安全、文明、健康、积极向上的校园周边环境是维持学校正常教学秩序的保障,关乎大学生的健康成长。良好的、健康的校园周边环境能够更好地促进学校教学活动的顺利完成。为了培养大学生使其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有用人才,学校、家庭、社会必须共同努力,密切配合,形成合力,共同营造良好的校园周边环境。政府相关部门应采取有力措施治理整顿高校周边环境,为高校的健康发展和学生身心安全保驾护航。

3.1 加强学校周边交通安全环境治理

为解决交通混乱、事故频发的问题,提高学生出行安全指数,笔者建议:一是加快完善校园周边交通设施的建设。明确路权,修补交通标志,在各校园门口统一设置限速标志、警告标志、人行横道标志,合理规划停车位,切实有效提升校园周边的交通环境。为解决人车争道、抢道问题,排除安全隐患,合理设置交通信号,有效控制交通秩序。二是增强校园周边交通秩序的管理力度。交管部门应严惩校园周边超速、飙车等等交通违法行为,减少发生学生交通事故隐患。三是加强长效监管,定期检查,坚决取缔非法营运黑车、三轮车,增设公交车线路,解决交通不便的现状。四是设立治理学校周边环境举报电话,鼓励社会人员、在校师生积极参与校园周边环境违法行为举报。五是政府应在周边环境混乱的学校派驻人员,协调教育、公安、城市管理行政执法等部门,对校园周边环境进行集中整治[4]。

3.2 规范娱乐场所,阻止不良文化泛滥,净化学生学习生活环境

学校周边环境治理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社会各界的齐抓共管。一是明确职责,落实责任到位,细化工作措施。落实问责制,明确承担职责和义务。彻底清查大学城校园周边非法商业网点。坚决取缔校园周边200 米以内的所有网吧和经营性娱乐场所。二是公安、卫生、教育、城市管理行政执法等部门应联合执法和单独执法并行,增加不定期的联合整治行动。建立网吧长效管理措施,加强对网络服务商的监督。坚决依法取缔和收缴有害大学生身心健康的各类非法出版物,净化校园环境。三是加强对校园周边餐饮业的监管,加大对违规经营的处罚力度,坚决取缔无证照经营,保障食品卫生安全。

3.3 学校应加强监管,关注大学生身心状况

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关系到国家的未来。大学生肩负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使命,必须自觉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把优良的思想道德作为高尚的人生追求,作为立身处世的根本准则。为此,学校要加强对在校大学生的监管力度,加强学校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育,深入开展校园安全法律教育,以讲座的形式安排一定学时的法律安全讲座,提高学生的法制意识和防范知识。学校应注重校园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的、健康的、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鼓励学生参加社团活动,提供更多健康的娱乐休闲设施,使学生课余生活有健康的去处。

优良的校园周边环境有利于大学生健康成长。因此,应当积极探索加强校园周边环境建设的途径。着力改善校园周边环境,建立学校与周边环境的共建、协作的关系,利用校园周边环境的资源,为学校教育服务,为学生健康成长发展服务。

[1]邓国林.大学新校区安全保卫工作的特点及其对策[J].苏州市职业大学学报,2005,(4).

[2]李静.高校治安综合治理工作中的问题与对策[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2003,(2).

[3]刘银科.论新时期高校保卫队伍的建设[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农林教育版,2005,(3).

[4]林生.高校周边环境现状问题与治理对策[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2011,(1).

猜你喜欢

健康成长校园大学生
好习惯伴你健康成长
让学生在关爱中健康成长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校园的早晨
春满校园
因为有你,我才健康成长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