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辅导员构建“生命共同体”探析

2015-03-29谢红霞

关键词:共同体辅导员班级

谢红霞

(淮北师范大学学生工作部,安徽淮北235000)

高校辅导员构建“生命共同体”探析

谢红霞

(淮北师范大学学生工作部,安徽淮北235000)

高校辅导员直接面对鲜活的学生生命。高校辅导员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要构建“生命共同体”,必须重视师生之间、学生和学生之间的协同合作。鉴于班级是高校辅导员工作的场域,构建班级意义、价值、情感、文化和发展“生命共同体”是其工作的重心,而“生命共同体”构建的目标是促进辅导员和学生、学生和学生的共同成长与发展。

高校辅导员;“生命共同体”;协同合作;班级建设;发展

教育本质的关键在人。彰显人的本质的教育才是具有生命灵性的教育。高校辅导员直接面对鲜活的学生,是近距离与学生交流的人。这种教育过程是人与人、思想与思想、灵魂与灵魂、生命与生命等交流的过程。辅导员工作的核心是生命教育,尊重学生生命尊严,发掘学生生命价值。这是立德树人的本真意义所在;目标是发展学生,致力于每个鲜活生命的成长,激励、唤醒和鼓舞每个鲜活的生命自我成长;途径是构建师生之间、学生和学生之间双向乃至多向互动发展模式。辅导员工作的着眼点在班级。从班级建设视域看,师生之间、学生和学生之间最本质的关系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相互支撑的生命系统。辅导员要确立“共生”理念,即师生之间和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共生长、共成长和共发展,这是构建“生命共同体”的逻辑基础。

一、“生命共同体”的内涵

“共同体”是社会学范畴的概念。古希腊时期即产生了共同体思想,如柏拉图对善的“哲学王”的推崇彰显了共同体的思想意蕴,亚里士多德在《政治学》中所描述的城邦就是属于“共同体”。马克思的共同体思想包含着“古典古代的共同体”“封建共同体”“阶级共同体”“自然形成的共同体”“虚幻的共同体”“抽象的共同体”“真正共同体(自由人联合体)”等概念。腾尼斯指出共同体即“一切亲密的、私人的和排他性的共同生活。”[1]鲍曼认为共同体是一个“温馨”的地方,一个温暖而舒适的场所。[2]这些为本文揭示“生命共同体”的内涵奠定了扎实的学理基础。

从目前的学术研究成果看,学者主要从生态伦理和环境保护等角度展开了对“生命共同体”的探究。如曹刚认为“在生命共同体的基础上,以人与自然的关系为对象的生态伦理应运而生。”[3]佘正荣从价值共同体的三种形式(自然的生命共同体、人类社会的共同体、生态——社会共同体)探究了生命共同体。他认为,人类生命与非人类生命的相互依存已经形成了一个超越人类单一成员的更大的生命共同体。[4]郑晓江指出“生命共同体”的意蕴有三:一是从人类自然的生物性生命来看,人与人在生命之本质上为“一”,故而整个人类在生命存在的意义上是一个“共同体”;二是从观念上看,既然人类自然生命是“一”,那么人类的每一分子都应该努力突破个我主义的限囿,在社会文化的层面沟通你、我、他,达到人生观价值观上的“生命共同体”;三是指不唯人与人的生命为“一”,人与其他生命体乃至整个宇宙的大生命皆是相通为一的。[5]

其实,共同体是人类社会发展特有的现象,反映着人类相互依存、相互联系的现实生活。它既是历史性、地域性、阶级性和社会性概念,也是情感性、交往性、交互性和人际性概念。从本质意义上看,共同体是人的共同体,即“生命共同体”。从教育的本真价值和目的来看,从高校辅导员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关系来看,笔者认为,“生命共同体”就是高校辅导员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本着尊崇生命价值和生命尊严的原则,所自愿结成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联系的息息相通与和谐共生的生命整体,以实现生命的共同成长和共同发展。

二、高校辅导员构建“生命共同体”必须重视生命之间的协同合作

从本质上看,人是需要教育的唯一生命,教育是成就人的生命活动。辅导员和学生作为人都是需要教育的生命。辅导员教育学生首先需要完成成其为人的过程,也就是成为完成了教育的生命。学生必须通过教育成其为人,离不开辅导员的教育。教育作为人对人主体间的交流,就是生命推动生命的过程。因此,辅导员在工作中应当确立起生命的致思方式,即以尊重生命、爱惜生命、激活生命、发展生命以及构建“生命共同体”的方式升华自身的工作价值和意义。从传统的教育关系看,我们人为地划分出教育者与受教育者,这种二分法易造成师生之间的疏离,甚至对立,正常的交往关系也受到一定程度的阻碍。事实上,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应当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因有着共同命运而相互支持的共在者。他们彼此之间存在着普遍的生命联系,是共同成长的协作体,所以必须建立生命一体的对话关系。这就对辅导员工作提出了构建“生命共同体”的要求,即重视师生之间、学生和学生之间生命个体的协同与合作。

辅导员是“生命共同体”构建的设计者和组织者。“生命共同体”既是自然而然生成的,也是需要人为建构的。辅导员在工作中要把“生命共同体”构建纳入工作的首要视野,并与学生一道构建和经营“生命共同体”。在这样的“生命共同体”中,师长和学生来自四面八方、五湖四海,共同组成大学,互为人师,互相促进。教师和学生是这个共同体中两个最活跃的生命分子。辅导员应当与学生一起读书、思考、对话和生活。这种“生命共同体”应当具有共生、共荣、共存、共享、共通、共在和共时性特征,同时,它还是互惠、互通、互爱、互信和互助的生命协作体。

辅导员是学生生命的激励者、唤醒者和鼓舞者。教育不能遗忘的是生命。教育回归本真就在于回归生命。生命教育是真教育。辅导员无论以育人为职业,还是事业,甚至志业,都应当以生命意义为寄托。辅导员如何看待生命、认识生命和发展生命影响学生一生。因此,要把生命质量建设置于工作的首位,帮助学生获得做人做事的经验,直面学生的生命,提升学生的生命。辅导员要学习哲学,提高哲学素养,学会从哲学的角度关注生命。在现代哲学的发展演变中,关于人性的定义呈现了“生命主义”特征。正如有学者在谈及西方哲学智慧时曾经提出的那样:现代哲学要亲近和关切人的生命存在。[6]从哲学视域看,辅导员不仅要认识生物意义上生命的重要性,还要从精神境界、道德境界、审美境界的高度认识生命的重要性,即认识到生命的崇高和价值。辅导员要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生命哲学观、生死观,引导学生认识生命、感悟生命、理解生命、创造生命、敬畏生命,提高生命悟性,养成科学的生命思维方式,实现对生命的觉悟、觉解、觉醒。同时,辅导员自身也要树立正确的生命教育观,增强生命意识,关爱生命成长,彰显生命伦理。

辅导员是与学生在一起的共同成长者和发展者,也是学生之间共同成长和发展的倡导者。杜威认为教育即生长。学生是生命的种子,就要生长发展。从哲学意义上看,人生本来就是一个向着未来无限开放的历程。而这一过程无疑就是发展的过程。康德曾说过:“人有许多种子不曾发展。我们的责任便是设法使这些种子生长,平均地发展他的各种自然禀赋。”[7]辅导员对学生的“实存关切”主要在于在自身的教育中有人在场,而对学生的“终极关切”主要看人往何处去,即学生的发展以及发展实现的无限可能性。因此,辅导员要承认学生的内在价值,把发展学生的生命禀赋作为第一要务。作为共生性的发展,辅导员生命的发展在学生生命的发展中获得延续和升华。这种生命共成长发展是生命价值与意义的叠加延展。

辅导员是与学生一道的共同生活者和生存者,也是学生如何安顿的灵魂守护者。美国当代著名教育学者帕尔默多年从事教育、共同体问题的研究。他指出:“教师的内心是使我们的生命鲜活的核心。”[8]辅导员内心世界的充盈鲜活将直接感染学生。只有辅导员的内心真正鲜活起来,学生的生活生存和生命才能真正鲜活起来。“说到底,教育就是一种生活。”[9]94教育要回到本根状态,也就是要回到人本身和人的生存世界。人生存和生活于教育之中就是生命活动于教育场域之中。只有这样,学生的生命将不再是教育加工的对象,而真正成为所有的教育行为的内在依据。

三、高校辅导员构建“生命共同体”必须把着眼点放在班级

翟楠曾提出教育共同体主要有三种类型:国家教育共同体、学校教育共同体和班级教育共同体。[10]其实,学校和班级既属于教育共同体,也属于“生命共同体”。不过,鉴于班级是高校辅导员工作的主要阵地和基础,因此,辅导员工作的着眼点在班级,其工作的重心在于构建班级“生命共同体”。

有人的班级才是有生命的班级教育环境,或者说有生命的班级教育环境才能塑造有生命的人。学生在有生命的班级教育环境中才能真正完成有生命的教育,即真正人的教育。辅导员在班级展开工作,既是教育行为,也是生命行为。班级是辅导员和学生共同活动与建设的场域。在这个场域里,辅导员和所有的学生作为有生命、有生气的力量相互交融碰撞,形成了特定的生命关系系统。

鉴于班级师生和同学之间不是简单的偶合人群,而是有共同目标和利益的集合人群,所以班级环境是一棵人与人之间共生发展的生命树。辅导员抓班级建设、管理和发展的过程本质上具有生命意义,并有必要完成班级的最佳组合,即结成“生命共同体”。因此,辅导员在班级场域中开展工作,实质上就是班级“生命共同体”的构建过程。

构建“意义生命共同体”。教育的旨趣不仅仅是为了谋生,而且还要解决“人为了什么”的大问题。“人怎样生活在这个世界上?人抱着什么态度来面对这个世界?这是人生最大最根本的问题。”[11]辅导员立德树人的首要任务是帮助学生解决“人为了什么”的大问题,即引导学生思考生命存在的意义问题。教育必须有信仰,也必须教育人为信仰而生。辅导员不仅自身要确立科学的信仰,同时还要引导学生确立科学的信仰,学生之间也要确立共同的科学信仰。这是班级弘扬正气、传递正能量的需要,也是辅导员引导学生从感性生活走向理性生命、实现信仰上的志同道合、精神上的同频共振的需要。班级要去除教育技术化、功利化之遮蔽,要促进学生冷静理性地思考生命、反思生命、领悟生命的意义。

构建“价值生命共同体”。苏格拉底曾从政治哲学的角度提出过“我们应该如何生活”的问题。生活是生命的基础。人总是要追求幸福美满的人生,也就是有价值的人生,这是生命尊严的追求。问题的关键在于辅导员如何引导学生思考生命价值,使班级形成共同的正确价值取向,享有共同的正确价值观,从而增强师生之间的同类感和归属感。价值和价值观是人生的大问题,但对其的思考和探索要从小处着眼,从小事抓起。譬如说,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无疑是大问题,但班级是小场域,利用班级构建“价值生命共同体”的契机,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符合时代的需要,即“要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细落小落实。”[12]

构建“情感生命共同体”。90后学生个性比较独立和鲜明,存在一定程度的“个人中心主义”。因此,班级人际关系协调一直是辅导员工作的难点。班级要倡导人与人和谐相处,但前提是要实现人与人之间的相互理解,即着力构筑相互理解的班级情感共同体。“人与人之所以能相互理解的基础在于人皆生活于和交往于一个共同体之中。”[13]师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生活和交往于班级这样一个共同体中,首先要相互理解、相互尊重,才能形成和谐融洽的人际关系。鲍曼指出:共同体是一个温暖而舒适的场所,一个温馨的“家”,在这个家中,我们彼此信任,互相依赖。其实,“生命共同体”的核心是和谐。和谐共同体是人的本质所在。所以,班级要倡导和谐伦理,主张容忍和尊重。学生之间不能仅仅把对方当做一个对立的“他者”,而是我中有你、你中有我的和谐关系,从而实现对“我—他”关系的超越。班级本质上是大家一体相通的情感归依。师生和学生之间、学生和学生之间相遇于班级世界,需要大家确立仁爱相持、互为主体的相互性情感。每个人都要承担班级“生命共同体”建设的道德义务,扩展关心对象,关注共同利益和生命大家庭的利益,实现群体责任群体担当。辅导员要在班级倡导平等、民主、和睦、友爱、公正的风气,实现不同主体间的合作、对话和交流,构建融合、融洽、融通的班级乃至宿舍关系,引导学生追求和合、和同与和通的人际关系境界以及生命多样性的统一。

构建“文化生命共同体”。班级文化是学生成长发展的小气候,十分重要。辅导员要倡导生命哲学文化建设,引导学生读懂生命,掌握生活、生存和生命的哲学智慧。要倡导大学文化精神,引导学生提升人文涵养,弘扬人文精神,实现文化担当。要倡导学生文化品格培养,班级文化熏陶化育着学生的品质、气质、特质。要倡导班级制度文化,班级既然是共同体,就有班级制度规约和文化规约,学生必须适应班级文化,遵守共同的规则制度。要倡导班级关爱文化,班级是朋辈教育的共同体,要形成稳定的亲密和信任关系,大家休戚与共,同甘共苦,从而促进学生心灵的成长和心理的形塑。要倡导高雅文化和民族优秀文化,既重视文化的多元共生,相互包容和交流学习,也重视培养学生生生不息、自强不息的文化精神,克服快餐文化和庸俗媚俗文化对学生的负面影响。

构建“发展生命共同体”。马克思的共同体理论彰显着深厚的人文关怀,就是要促进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其实质也是生命发展或发展生命。人的发展与共同体发展是和谐统一的。“人只要活着,他就得为实现自我而努力。”[9]248从哲学上看,人的生命的有限性存在着无限的发展可能,人的发展是生命展开的过程。人活着就要追求梦想实现,完成成人过程。海德格尔的“向死而生”本意也在于此。辅导员要把班级建成发展的动力站,在实现自身发展,做好自己职业生涯规划,即按照教师和干部“双线晋升”的同时,切实凝聚班级发展的向心力。要关注学生生存生活和生命困顿,努力掌握每一个学生的个性特征,尊重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科学教授学生安身立命的生命智慧和生命技能。发展是和谐有序生成的过程,辅导员要通过学涯、职涯和生涯规划引导学生自觉发展。科学发展强调以人为本,实际上就是强调人际关怀,在师生之间和学生与学生之间就是生命之间的关怀,也就是通过发展实现生命的超越。这是辅导员和学生发展的终极目标所在。

[1][德]斐迪南·腾尼斯.共同体与社会[M].林荣远,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52.

[2][英]鲍曼.共同体[M].欧阳景根,译.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 2003:2.

[3]曹刚.当代伦理学发展的三维向度[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2010(3).

[4]佘正荣.价值共同体与环境义务[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1).

[5]郑晓江.关于生死问题的几点思考[J].哲学研究,2007(9): 117.

[6]张志伟,欧阳谦,主编.西方哲学智慧[M].第2版.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110.

[7][德]康德.康德教育论[M].瞿菊农,编译.北京:商务印书馆, 1926:9.

[8][美]帕克·帕尔默.教学勇气——漫步教师心灵[M].吴国珍,等,译.十周年纪念版.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24. [9]高伟.生存论教育哲学[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6.

[10]翟楠.教育共同体的类型及其道德意蕴[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2(31).

[11]张世英.境界与文化——成人之道[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257.

[12]唱响主旋律传播正能量切实做好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EB/OL].[2015-02-04].http://www.moe.gov.cn/ 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moe_1485/201502/183674. html.

[13]张世英.哲学导论[M].修订版.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8:254.

责任编校 刘正花

G40

A

2095-0683(2015)02-0166-04

2015-01-20

谢红霞(1978-),女,安徽黄山人,淮北师范大学学生工作部政工师,法学硕士。

猜你喜欢

共同体辅导员班级
爱的共同体
班级“四小怪”
班级英雄
1+1我们这样学队章:我们的辅导员
构建和谐共同体 齐抓共管成合力
共同体的战斗
如何构建和谐班级
中华共同体与人类命运共同体
好辅导员这样炼成
班级被扣分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