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化学教学之“微力量”——浅谈“微课”在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2015-03-29沈玉红

化学教与学 2015年5期
关键词:制作者化学微课

沈玉红

(江苏省昆山震川高级中学 江苏 昆山 215300)

现今的生活、学习和工作的节奏日益加快,大家都倾向于选取一些短小的、精炼的文化形式来给我们快节奏的生活增加一些乐趣和营养,以满足大家各方面的需求。于是,各种有着“微”字的文化应运而生,如“微电影”、“微信”、“微博”、“微课”等,越来越多地进入到了我们的实际生活中。

“微课” 最早产生于美国墨西哥州圣胡安学院高级教学设计师——戴维·彭罗斯在2008年秋创设的“微课堂”。之后,美国的可汗学院对“微课”进行了多年的实践并成功地向外推广。从此“微课”在美国形成了时潮,在进一步的实施中,“微课”显示出了其巨大的效力。

“微课”, 现在一般定义为以5-10 分钟或者更短时间为基础的微型课堂教学。它一般以多媒体视频为工具,其内容短小精炼,且有针对性。

在我国, 现行的课堂教学仍以传统教学模式为主,“微课”只有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可以偶尔看到它的雏形,并且收到了某些良好的效果验证。但是在作为知识性学科的化学课堂上,至今仍未有“微课”的身影。在国外现成的成功经验引领下,我们可不可以把“微课”引入化学课堂,让“微课”也可以为我国的化学教学添砖加瓦呢? 我们可以为此做一些有益的探索,我们从以下三个方面来探讨如何让“微课”为我们的化学教学服务。

一、把握特点,调整开发化学“微课”的准确性

1.时间短中显精

“微课”常常以5-10 分钟,甚至更短的时间为单位,这与我们的课堂教学45 分钟比起来,可谓是短之又短。有人甚至戏称“微课”为“一分钟课程”。针对“微课”短时的特点,我们在利用它的时候就必须要精简,要做到精益求精,并要在几十秒到几百秒的时间内呈现出某个相对完整的化学课程板块,凸显出了“微课”时间上的“短中显精”的特点。

2.内容精中有细

“微课”具有导入快,内容精等特点,但是它与课堂教学还是有着显著差别的。它不严格要求整个教学过程的系统性和整合性,相对的,“微课”主要体现出它在问题突显、主题鲜明、针对性强等方面的优势。

“微课” 的内容可以是某块化学知识的重点或者难点,可以是化学教学中的某个环节,可以是某个化学概念,可以是某道化学题目,可以是化学某阶段的教学心得体会等。所以,“微课”又被称为“微型点例”,它包括了微课点、微课例、微课题、微课件、微后记等,这些都使得“微课”与现行的课堂教学所追求的知识系统化、内容详尽化的特点相别。但是,“微课”又以其特殊的呈现形式,在保留了课堂教学“骨架”的同时,又给予了精简的内容以“血肉”,细致生动的达到了课堂讲授法所无法达到的效果,凸显出了“微课”内容上的“精中有细”的特点。

比如,在讲解“原子结构模型演变”的过程中,我们就可以利用“微课”来给我们枯燥抽象的课堂知识“骨架”添加一些新鲜的“血肉”,让学生可以通过“微课”看到鲜明的原子结构演变过程, 以便在增加课堂趣味性的基础上,加深学生对此部分内容的理解和掌握。

3.容量少中显活

“微课” 视频及其相应的辅助材料的总容量不能太大。因为“微课”的内容要以便于教师和学生的观赏和研讨为前提, 要以便于教师和学生顺利的选取、便利的下载并保存为要求,来实现其可灵活地、随时随地的移动学习。凸显出“微课”容量上的“少中显活”的特点。

4.构成定中有变

“微课”的研发有其常规的思路可循,但又不是完全可以按照固定化的形式进行的;它有常规的结构可循,但在具体操作过程中又体现出它的多变性。

比如,在讲“碳原子的杂化类型”时,我们可以利用“微课”来展示从分子空间构型、组成分子的原子的电子排布式及含碳分子的结构式等多个维度来进行分析;也可以选取其中的某一个维度进行重点理解演示。

总之,“微课” 可以科学地在整体中选取片段,也可以在完整的结构中选取某个条块来辅助课堂教学。

二、突现优点,提升开发化学“微课”的优质性

1.微中见大

“微课”在内容的选取上虽然是微小的,但是必须要体现“微中见大”的特点。在“面”上选取“线”,在“线”上要突显“点”。“微课”不强调对课程内容的完整性阐述,但也不是孤立的、片面的展示各部分知识,其中要求必须有相应的引导语和关联词作为衔接,不然,将会阻碍观众正确地、轻松地理解“微课”的知识“点”。同时更会阻碍观众从中理解相关知识的“线”和“面”。

比如,在讲“乙酸的性质及其应用”这个“点”时,我们有必要在引导语中先介绍“官能团”及“官能团与对应物质性质之间的关系”, 这样更有利于课堂内容的开展。

2.微中求精

“微课”以微小著称,其内容有限,但却体现出其思想的无限。它可以在微短的时间内表达出精致乃至极致的知识内涵。

比如,在讲“元素化合物”知识时,我们利用“微课”对学习元素化合物知识的一般思路:从物质的结构开始,到物质的物理性质,到物质的化学性质,再到物质的用途,最后到物质的制备进行展示。更可以选取其中的物质的化学性质这一个微点进行深入阐述和挖掘。只有在这样深入、精细的发掘知识点的过程中,才能更充分地彰显出“微课”给我们化学课堂所带来的强大功能。

3.微中显高

“微课”要求有清楚的画面,有同步的音效。录取的方式和设备可以任意搭配。比如,我们可以采用白板、word 文档、ppt 演示文稿、彩色纸及手机、DV、Pad等较高端的设备。只要制取的人有对应的技术能力即可应用对应的设备。

“微课”可以具体表现出多媒体技能的高端使用,如画质和音质的优美、内容的详略得当、快慢的精准把握等。总之,在微短中显示出其各方面的高端,是其它教学方式无法比拟的一大亮点。

4.微中纳广

“微课”要求在有限的时间内重难点突出,把握实效性。这就对制作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制作者对所要制作的知识内容有精准的把握,对材料有精确的选择,对多媒体设备有精炼的操作;制作者要能在广博冗杂的素材中提炼出短时的、广博的、开阔的、精准的材料进行“微课”的开发和使用。

比如,在讲解“有机分子中原子共面共线”这一知识难点时,尽管知识点小,但却要求制作者对原子杂化方式、成键原子的空间构型、单键可以旋转,双键及三键不能旋转、空间位置的表示方法等都要有深刻的理解,并从中挑选出易于师生理解的素材,且按易于师生理解的顺序来编排素材,以达到知识难点的突破。

三、避开雷区,加强开发化学“微课”的科学性

1.“质”与“量”的关系问题

“微课” 以时间短著称, 但在质上却又有其优越性。“微课”的素材要求是知识的浓缩版和精华版,而不能因其短小而变得浅薄、杂乱且没有科学性。也不能面面俱到而失去重难点,甚至偏离了新课程改革所要求实现的三维目标。这就要求“微课”正确处理好其“质”与“量”的关系,制作者要明确目标,突出重难点,不能因其量小而损失其质优的优势。

2.“取”与“舍”的关系问题

在面对杂乱繁多的素材时,“微课”制作者要学会取舍, 要挑选出最具典型意义的素材进行编辑重组。有舍才有得,如果不舍弃那些普通的论据,就无法体现出“微课”的精广等优势,更会冲淡对重难点知识的讲解,失去“微课”的科学性。

例如,在利用“微课”学习“乙醇的性质”时,制作者会面对来源众多的知识源,有书面的,也有生活实际的。这时,我们可以尽量利用与生活有关的,又能达到教学效果的材料进行综合,来提升学习者的学习兴趣。特别是“糖醋小排”的色、香、味俱全等生活常识的引入,相信会使很多使用者以后都记忆犹新。

3.“形”与“实”的关系问题

“微课”的制作需要一定的音频、视频效果,特别是“微课件”的制作,更加要求界面的唯美、音画质的协调、形式的丰富多样。同时,“微课”在选题的精确与实用,内容的精选与排布,讲解的精炼与实效上又有很高的要求。所以,在制作“微课”时,要努力在形式中体现出实效,达到“形”与“实”的高度一致性。既表现出“微课”与其它教学的不同形式,又可以表现出其精微显实的特点。

4.“主”与“次”的关系问题

高中化学课程以其与生活联系紧密、实验动手能力要求较高、理论体系性较强而别具一格。在实际教学中,如果可以对部分难以直述的内容加以“微课”讲解,势必可以大大提高教学的趣味性,大大扩展化学课程的内涵与外延,大大提升化学教学的效果。我们还可以以“微课”为载体,进行各地的资源共享与借鉴,从而达到“微课”和化学课程的不断优化。

但是,就当前“微课”的开发情况和化学学科的特点而言,“微课”作为“部件”的形式参与传统的化学课堂教学中更合适,毕竟“微课”时间短、知识量小、内容不完整, 所以尚不能完全代替传统的化学课堂教学,现在我们还是应该以45 分钟的课堂教学为主要的化学教学阵地。

总之,“微课”时代的到来,不但冲击了我们传统的化学教学手段和化学教学形式, 更实现了随时、随地、人人可学的化学教学模式,真正可以让我们实现人人学习,终身学习。“微课”正以其特有的优势为化学教学模式的革新,为社会主义建设的进步贡献出它的“微力量”。

[1]关中客.微课程[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1,(17)

[2]胡铁生.区域性优质微课资源的开发与思考[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3,(4)

[3]焦建利.微课及其应用与影响[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3,(4)

猜你喜欢

制作者化学微课
微课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
微课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微课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卷雪茄
网络表情包的版权保护研究
纪录片伦理问题的几个维度
奇妙的化学
奇妙的化学
奇妙的化学
奇妙的化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