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改增”对服务业企业财务管理的影响
2015-03-28□文/张莉
□文/张 莉
(齐齐哈尔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黑龙江·齐齐哈尔)
一、“营改增”试点及对服务业的影响
(一)营改增试点实施过程及效果。我国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在2011年11月16日正式公布了营改增试点有关决策,确定上海市自2012年1月1日开始,先行在交通运输行业和个别现代服务行业中展开营业税改征增值税改革。2012年底,试点区域扩展到北京、天津、深圳等12个地区。由于开展改革情况良好,自2013年8月1日开始全国开始展开营改增改革工作。
试点效果就是避开重复征税使税负减轻,从前期地区改革可以看出来执行“营改增”是推动税务财务体制改革的重点。2013年8月1日开始各省试点以来,相关地域和机构精心组织施行,变革结果渐渐呈现。税收结构得到改革,服务行业尤其是现代服务行业成长明显,产业转型晋级有更大的空间。中小型领域的纳税人企业税收包袱得以减小,激励了中小型领域特别是小微型领域的成长。我国的税收制度也获得的改善和健全,有助于解决我国现在税制没有统一和重复纳税难题。
(二)营业税改增值税对服务业的影响
1、营改增对服务业的有利影响
(1)现代服务业产能构造得到优化。反复性征税的难题因为“营改增”的施行渐渐得到改善,现代服务业里面的工作渐渐被具体化,内在的工作获得全面展开,以至于企业服务质量和成长形式都会得到全面的提高。由于这些因素所发生的科技进展和经济增加将成为现代服务行业注满更多的活力与内在的原因。所以,“营改增”计划对于现代服务行业结构发展可以起到催化的功用。
(2)有助于扩大现代服务业投资需要。“营改增”计划的施行在现代服务业的投资者看来,有助于企业中间产物的削减与税收包袱的减弱,目的是下降投资者的资金投入,进而升高现代服务业的投资需要。还有重要的一点,因为反复税收的取缔,在产品产生和流动的过程当中的产生成本得到下降,进而有助于服务行业产物价钱的下降,最终让现代服务行业的消耗需要得到扩展。
(3)有利于促进社会就业率上升。营业税改增值税以后所带来的现代服务业内在行业构造的改良效果明显,有助于服务行业产物的成本下降,进而使得消费的需要得到扩展。在这其中,因为需要的增加和现代服务行业领域的扩张,定能改善和解决个别待业者的工作问题,最终结果是增进社会就业率,带动就业增长。
2、营改增对服务业的不利影响
(1)营改增不成熟。因为营改增刚开展不久,很多方面还不成熟,像小规模纳税人不能提供专业发票就对企业造成难题。就像很多餐饮企业需要分别向国税、地税申报税务,这就增加了人力成本,并且对于企业来讲太麻烦了。
(2)一些支出不能抵扣。有个别开支是不能抵扣的,如成本为人力、租金、物业管理等的少许服务业。同时会有一部分服务类型的企业并不要购买大型装备,造成企业大部分成本组成中劳动力成本、固定成本比较高,但是这些成本并不能计入进项税额,而且可抵消的比例太低,导致计税标准太高,变成了增长税收负担的化身。
(3)营改增不是对所有企业都有利。
二、“营改増”对服务业企业财务管理的影响
(一)有利影响分析
1、税收筹划有更多选择。原先征收营业税时,税收筹划过于单一,服务业改征增值税后,对其实施税收筹划时有了更多选择,例如根据需要购置固定设备,增进行业间的相互合作,加强集团内的关联交易等。此外,伴随着财税改革的步伐,一批优秀的财税人员凸现出来,他们的专业技能更容易得到认可与尊重,其积极性和创造性也更容易被激发。
2、加强经济核算。企业经济核算涵盖生产经营全过程的核算,主要有生产消耗的核算(或称生产成本的核算)、生产成果的核算、资金的核算、财务成果的核算四个方面,各项核算的结果可通过一些经济指标体现出来。经济核算的指标体系主要包括:①设备利用率(设备利用指标);②主要产品单位成本、可比产品成本降低率(成本指标);③固定资金利润率、流动资金利润率、流动资金周转天数等(资金占用指标);④资金利润率、产值利润率等(利润指标);⑤单位产品消耗量、万元产值物资消耗量等(物资消耗指标)。此外,经济核算还包括产量、产值、品种和质量四个指标,其中产量指标是指实物产量和工时产量,产值指标是指总产值、商品产值和净产值,品种指标是指产品品种数量和新产品数量等,质量指标包含优质品率、产品或零部件合格率等。要让企业的财务核算业务顺利完成,企业一定要处理好例如企业里的原本的记录、计量工作、清产核资、定额管理和厂内计划定价等基础性工作。由于在日常销售和采购环节,按照增值税专用发票计提税额,客观上促进了企业建立明晰的增值税账目,准确记录并生成增值税相关明细。
3、增值税发票使用和管理更规范。增值税发票不同于普通发票,增值税纳税人实行凭发票注明税款扣税,发票既承担完税凭证的作用,又反映出纳税人的经济业务发生,更重要的是增值税专用发票体现了增值税的特殊作用,保持了税负的连续性,它能将产品从最初生产到最终消费的各环节联系起来,因此发票的获得、开具、管理、真伪鉴别、传递和作废都更加严格。若增值税发票发生丢失,其解决办法也不容易,有关人员先到税务部门进行备案。此外,增值税票据发生重复开立或退票是并不像普通发票那么容易,鉴于增值税发票的使用和管理,一方面需要企业财务部门高度重视;另一方面还需要开具和传递增值税发票的各个环节的参与者提高认识,如销售人员和项目管理者。
(二)不利影响分析
1、会计核算体系改变问题。表面上我们看“营改增”只像是在税种上发生了改变,其实这次改革却造成了整个会计核算体系的变化。企业在本来收营业税时,按各种规定金额或发票金额等计入“主营业务收入”项目,发生的成本均按现实情况记下,应纳税所得额是以收入或收入差乘上税率得到的。在现行增值税核算制度下,销项税额和进项税额分别通过应交税费来核算的,其中,取得的服务收入要先减去销项税额,成本则按扣减进项税额确认。改革前后的会计处理有明显区别,无论是取得收入的计算、还是购入的计算,甚至关于原始材料和税收的核算都有相应的改变。
2、核算人员专业素质问题。一些会计核算不健全的企业,面对税改新政时,容易发生偷漏税款的风险。大多数服务型企业规模都不大,其日常经营工作并不复杂,流程也较为单一,财会人员配备不足,企业中财务核算常常请记账公司或是一人身兼数职等方式,而且这种方式下会对企业的经营情形缺少深入掌控,使企业更容易在税收改革的过程中因为会计核算制度的问题造成企业偷税漏税行为。财会管理是企业管理的核心内容,一些没有设立财务部门的中小企业,应在其合理范围内配备专业的财会人员,来防止税制改革对公司造成不必要的风险。
3、试点地与非试点地并存问题。开始改革时存在试点与非试点同时存在是一大难题。本次“营改增”还处于试点阶段,开始时试点城市不足全国的三分之一,但是试点企业开展经营业务,未必局限在试点本土,需要各企业在会计核算时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做一些相应调整。
4、混业经营行为核算难题。对混业经营行为带来更多会计核算难题。目前,服务型企业中,大多是规模较小的中小企业,这些企业往往会通过扩大经营范围来增加整体收益,因此较为普遍地存在混业经营情况。本次“营改增”规定“混合经营行为在不能明确区分各类业务明细账的前提下,税率从高征收,鉴于中小企业的会计核算能力有限,混业经营行为便给他们带来更多核算难题。原则上,为降低税负,需要对不同税种业务分别进行核算,这对于会计制度不健全、会计人员不足的中小企业来说无疑是个不小的现实困难。
三、完善服务业企业财务管理的对策
(一)完善财务核算制度。首先,由于税种不同计算税的方法、计算应纳税额的根据都不同,这便需要企业的财务人员能够及时、准确地在规定范围内核算出企业应缴纳的各项税费,通过定期培训等方式提高财务人员的专业技能势在必行;其次,增值税的优惠涉及先征后返、免抵退等多种形式,相关税收政策会直接影响到该企业的现金安排,甚至是财务筹划,主、客观上都要该企业对财务管理制度做出相应的调整和完善;最后,由于发票的管理和使用会直接关系到企业减税的效果,因此该企业应尽快落实执行严格的发票管理制度。
(二)合理运用国家政策。针对税负相对较高的部分企业,国家应出台相当的财政补贴策略,例如“交通运输服务和部分现代服务业服务年销售收入没有超出国家划定尺度的小规模纳税人,税率应该用百分之三简单计税”;这些不断革新的优惠政策,正是考验企业财务管理的灵活性与适应性,如何准时、明确、合理地对应纳税费进行报税,如何在自身税负超高时申请相应的政策支持,将对该企业的财会人员和财务制度提出更高的要求。可见,该企业应需要根据自身情况,对公司的财务构成仔细分析,充分运用有利于自身发展的税收优惠政策,达到合理降低税负的目的。
(三)合理处理财务活动。因为营业税和增值税的缴纳方式存在差别,例如税收优惠方面,营业税一般为直接减税或免税的优惠方式,而增值税却有先征收后退返,免、退、抵等多种优惠方式,因此必然影响到企业的资金处理和财务计划。
[1]吴联.关于物流业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情况的调研报告及政策建议[J].大陆桥视野,2012.8.
[2]陈辉.营业税改征增值税相关问题研究[J].会计之友,2012.9.
[3]赵瑞.增值税“扩围”对相关纳税人税负的影响[J].现代商贸工业,2010.5.
[4]郭梓楠.建筑业改征增值税的难点与影响因素[J].税务研究,2000.3.
[5]杨志勇.大势所趋下的营业税改征增值税[J].资本市场,2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