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文化心理学角度看海南黎族文身现象

2015-03-28王书妮梁倩蓉梁瑞琼

怀化学院学报 2015年6期
关键词:文身黎族先民

王书妮,梁倩蓉,梁瑞琼

(广州中医药大学1.经济与管理学院;2.第二临床医学院,广东 广州510006)

黎族是我国南方少数民族,据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黎族现有人口127.73万,其中有90%以上的黎族人口都分布在海南[1]。海南黎族文身习俗包含着丰富的文化信息,是黎族人民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一块“活化石”。国内很多学者多是从民族学的角度去研究文身习俗,而人与动物的区别就是其文化属性,本研究尝试从文化心理学的角度去探讨海南黎族文身习俗背后的意义和价值,为今后的心理学、民俗学、教育学和行为科学等多种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一、文化心理学起源及定义

文化心理学是在20 世纪的下半叶日益发展起来。在这之前,实证主义思潮正指导哲学的发展,心理学作为哲学的分支,自然也受到影响,将客观精确确立为目标。自然科学的定向使得心理学快速发展的同时,以个体主义取向为主导的心理学研究范式过于单一的局限性也渐渐明显。心理和行为产生的文化背景和社会影响开始受到人们的重视,心理学的研究重心转向文化心理学、积极心理学等多元化的后现代主义心理学。

“文化心理学”这一术语是人类学家戴沃斯和希普勒于1969年首先使用,并将文化心理学定义为研究由文化与人格所决定或影响的人类心理与行为。随着越来越多的学者加入到文化心理学的研究,对文化心理学的定义也不同。综合来看,可以将文化心理学定义为:研究人在特定文化中的对一定的文化刺激所作出的该文化所规定的反应[2]。

二、文身现象的本质与特征

1.文身的概念

在春秋战国时代,文身一词在史籍中就有出现,如《礼记·王制》曰:“东方曰夷,被发文身,南方曰蛮,雕题交趾。”古时候,文身一般指人体躯干和四肢部位斜纹,雕题是指额头上刺青,可以看出文身和雕题的含义不完全相同。如东汉郑玄注:“雕文,谓刻其肌以丹青涅之。”唐孔颖达疏:“雕,谓刻也。题,谓额也。谓以丹青雕刻共额。”而现在用文身泛指在人体各个部位的刺纹。

2.文身是一种文化现象

关于海南岛土著文身习俗较早的记载在《交广春秋》中曾经提到,说朱崖、儋耳二郡“皆殊种异类,被发雕身”。珠崖、儋耳二郡就是设置在海南岛[3]。黎族是海南岛少数民族中人数最多的世居民族。文身的习俗在我国其他各少数民族中也有存在,而文身习俗中最具特色是海南黎族[4]。南宋时期的学者解释了文身的部分原因,周去非《岭外代答》记载:“海南黎女以绣面为饰,盖黎女多美,昔尝为外人所窃,黎女有节者,涅面以励俗,至今慕而效之。”为防止长得漂亮的黎族女人被外人掳掠,结果导致黎女文面来逃避苦难。也有些黎女用文面表示对爱情的忠贞。如:清人张庆长在《黎歧纪闻》中说:“女将嫁,面上刺花纹,涅以靛,其花或宜或曲,各随其俗。盖夫家以花样予之,照样刺面上以为记,以示有配而不二也。”文面师根据习俗选好要文刺的支系祖传的图案,在黎族女人脸部或身体的其他部位将针刺入肉内,用野黄藤汁涂在创口上,待染料和血液发生作用后,图案即呈青蓝色的花纹。根据习俗的不同,所文的花样和部位也不同,种类繁多。人既是文化的生产者,又是文化的创造物,可以说,黎族人在文面习俗中所表现出来的行为方式、符号系统以及所显露出的价值观念等都是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但随着现代化的发展,在海南的部分城市已经发展得比海南少数民族地区要快要好,越来越多的黎族女孩走出大山,接触外面不一样的生活,渐渐地对文面习俗持否定态度,希望与外面的女孩一样不文面。文面习俗是一种正在消失的文化[2]。这反映了黎族不同时代的历史和社会生活。

三、文身与文化心理的关系

《黄帝内经·素问·六节藏象论》中说:“心者,生之本,神之变也。”这里的“神”指的是智慧,通过文化心理的研究来探寻海南黎族人文身习俗的心理的文化机制,只有揭露出这些机制,才能促进我们理解海南黎族人的灵性、智慧与精神世界。

1.文身图案与集体潜意识

著名心理学家荣格反对后天环境影响意识形成的环境决定论,提出了集体无意识的概念,通过民族的文化象征来弥补理性哲学的不足。集体无意识涵盖了祖先记忆、祖先经验与原始文化的情结,所有个体可以体现它的内容,之所以称为集体无意识,是由于带有普遍性。集体无意识在日常生活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能通过象征思维表达含蓄的情感,给人以具体的感受。在海南黎族文化中文身图案的象征意义具有重要地位,将一部分富有象征意义的图案挑选出来给予特别地研究与描述,这无疑对于民俗研究、文化心理研究有重要意义。海南黎族较常见到以同心圆及其变体作为基本纹素,圆、椭圆、半圆或弧线之间以点填充以数条交叉直线通过中心点将图形分成若干部分,以象征声波在空气中的振动和传播的雷纹[4]。海南高峰村本地黎妇女手臂上以文水波纹为主,象征着滚滚而来的海浪[5]。文化是把人的自然性和社会性连接起来,海南的地理环境特殊,黎族先民一般依靠山地农业和渔业生存,加上古代生产力水平低下,水旱灾害都是人们无法抗拒的天灾,在这种特定自然条件和社会条件下,他们企盼和依赖风调雨顺,于是便形成把雷纹和水波纹文在身上的“文化心理特征”,构成了黎族人民集体无意识内容。心理学家荣格把“象征”作为无意识原型的一种表现方式,他认为通过象征传达原始与原本的意象。象征与原型一样具有独立性。意识并不能创造“象征”,但是象征在一定文化下却能够塑造意识。雷纹和水波纹的象征使意识去同化和吸收其所包含的无意识内容。通过研究文身图案可以了解海南黎族的思维方式、风俗习惯等方面的文化特征,是沟通人与自然、自我与原型、意识与无意识的重要途径,属于无意识的自发表现的过程。

2.文身图案与生殖崇拜

人是一种文化存在,在所有崇拜文化中,生育和生殖能力是最让人敬畏的自然属性。国外很多女性塑像在丰乳、肥臀等母性的特征被惊人的夸大。青蛙是海南黎族先民最崇拜的动物之一,所以海南黎族先民文身常以青蛙作为主要图案[3]。分析该习俗行为,我们也可以发现生殖崇拜的现象。一方面,青蛙对雷雨反应灵敏,能较准确地预知天气的变化,从而保证粮食的丰收。因此,海南黎族人不准捉食青蛙。另一方面,青蛙的卵很多,意味着子孙很多,家族兴旺。中国的传统文化重视家族观念,认为家庭是个人生命的放大,强调传宗接代、延续香火,将个人生命延续,讲求多子多福,生命的强大。《孟子·离娄上》记载:“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这样的传统观念成为了一种社会的价值观念。在这种观念的影响下,海南黎族先民处在的特定社会形态中产生了蛙纹文身的生殖崇拜习俗。在蛙纹文身习俗的意义中,包含着海南黎族先民对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适应与选择,是对海南黎族先民的心理与行为的认识与理解。

3.文身图案和心理暗示与心理补偿

海南《异物志》中记载:“雕题国,画其面皮,身刻其肌而青之。或若锦衣,或若鱼鳞。”黎族作为善于泅水和驾舟的百越人的后裔,从海南黎族先民居住区的环境水资源比较丰富,居民多靠打鱼为生,在面对庞大复杂、神秘莫测的大自然而深感恐惧、不安和无助的情况下,他们崇拜龙与蛇,认为在身上刺刻龙与蛇的花纹图案之后,下水打鱼或干其他的事,龙与蛇就认为他们是同类,这样可以避免蛟龙的侵害。如《说苑·奉使》所称:越人“发文身,灿烂成章,以象龙子者,将避水神。”罗马人说,“恐惧”是神的第一个母亲,恐惧也是“敬畏”,导致民族崇拜心理产生。龙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能呼风唤雨,象征着神异动物,海南黎族先民取悦龙,以实现他们的祈求愿望。弗雷泽认为[6],原始人文身“是为了要同一个动物,一个精灵,或其他强有力的神物建立相互感应关系,以便使人把自己的灵魂或灵魂的某些部分安全地寄存在对方身上,并且又能从对方身上获得神奇力量”,这里的文身习俗体现的是最典型的对人心理产生影响的暗示与补偿功能。海南黎族先民通过痛苦的过程去获得力量,以暗示自己具有了凶猛动物强大的力量,使得他们畏惧大自然又无能为力的情感得到了宣泄、补偿和平衡。文身的作用就是为人注入这样的精神动力,通过不同文身图案作为不同心理暗示功能的载体。这也是黎族文身可以从远古一直流传到如今的原因之一。

4.文身体现的“从众”心理

人的心理与文化关系紧密,人生活在一定的文化中,文化构成人的社会性,制约和决定人的心理和行为[7]。在海南岛的少数民族中,过去主要依靠文身区分黎族和苗族、回族。与族群的标志功能相关联,黎族的文身还具有婚姻集团的标志功能[8]。宋代周去非《岭外代答》解释说:黎族女孩长得美,过去常常被外地人带走,黎女在脸部刺上花纹,阻止被掳现象。在施纹之前,父母要对受纹者进行教育,黎女都是要文面的,如果不文面,可能要受到同伴的嘲笑,男人的遗弃,被边缘化,甚至会被汉人俘虏等意想不到的事情。黎族先民已经从心理上将文面作为融入黎族群体的起点,没有经过文面的女孩,是不可能进入黎族群体的主流。那些黎族女孩起初害怕疼痛,害怕伤口发炎,而不文面,但不忠的烙印将伴随女孩的一生,她的社会地位,所有的一切都将是可怕的灾难。她将生活在社会最底层,最后郁郁而终。面对族群习俗被排斥孤立的压力,黎女反抗意志这样一点点的消磨掉,渐渐学会顺从。并且只要有一位黎家少女妥协同意接受文面,剩下的就变成顺理成章起来。表现在这一习俗上的明显的从众心理在这一过程中就起了重要作用。黎女通过社会调节和角色模式而学习接受她们的地位,慢慢地人们默许甚至认同了文面,将其视为理所当然。社会心理学认为:个体在群体中常常会不知不觉地受到群体的压力,从而在知觉、判断、信仰以及行为上,表现出与群体中多数人一致的行为倾向[9]。即当黎女发现自己的行为和意见与黎族大部分女性不一致时,会感受到一种压力,为了求得心理上的平衡,减少内心的冲突,为了获得本民族的认同感和荣誉,以及自身的民族自我意识,这促使黎女愿意忍受疼痛,采取与该群体一致的行为。

海南黎族先民用自己的身体记录了一部无字的民族历史,通过分析海南黎族人的文身行为可以窥视出黎族先民的传统文化及中国几千年的文化积淀。海南黎族文身习俗随着社会的进步已经渐渐消失,在其彻底消失前,从文化心理学这个比较独特的视角更深入地认识一个民族的文化特征、思维方式、行为方式和精神内涵是有重要意义的。当然民族传统文化的特点是多方面的,不可能单从某一习俗将其全部显现,更不可能在一篇论文里面面俱到,希望能有更多心理学界的学者一起丰富本土化的心理学内容。

[1]房殿生,肖水平.海南黎族成年人[A].中国体育科学学会.第九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二)[C].2011:2.

[2]许波,钟暗华.文化心理学的内涵及特点[J].阴山学刊,2012,25(4):5-9.

[3]全洪.试从考古资料看南朝海南岛重置郡县问题[A].中国魏晋南北朝史学会、山西大学.中国魏晋南北朝史学会第十届年会暨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中国魏晋南北朝史学会、山西大学,2011:10.

[4]李勇.海南黎族纹身习俗[J].美术大观,2007(3):122-123.

[5]方鹏.文面黎女:海南岛黎族妇女文面的文化考察[M].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20O6:132-133.

[6]汤夺先.从《酉阳杂俎·黥》看唐代的文身风俗[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5):88-95.

[7]陈娜.诺曼·梅勒战争小说文化心理研究[D].湘潭:湘潭大学,2012:13-16.

[8]刘军.肌肤上的文化符号:黎族和傣族传统的文身研究[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7:149.

[9]王子亮.教育虚拟社区成员从众行为研究[D].曲阜:曲阜师范大学,2014:5-25.

猜你喜欢

文身黎族先民
黎族小伙闯“深海”
山西首例给未成年人文身被判停止侵害公开道歉
别让青春因一“文”而不值
《黎族母亲》等
文身
文 身
《黎族元素建筑再生设计方案》
赛加城址先民的生产经营方式
奇妙的博物馆
将先民们的宝贵财富留给后代子孙——记浙东千年古镇崇仁镇消防安全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