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京津冀职业教育服务均等化研究

2015-03-28王伟哲闫志利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15年17期
关键词:京津均等化教育资源

□文/王伟哲 闫志利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河北·秦皇岛)

京津冀职业教育服务均等化研究

□文/王伟哲闫志利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河北·秦皇岛)

[提要]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是同一时空下的共生共荣系统,二者密切联系、互为依赖。本文在阐释京津冀职业教育服务均等化的内涵与理论的基础上,分析三地职业教育服务的现实差异情况,提出促进职业教育服务均等化的具体措施。

京津冀;职业教育;服务;均等化

收录日期:2015年7月20日

职业教育发展与区域经济发展存在良性互动关系,是推动社会发展、经济繁荣的根本动力,也是促进就业、改善民生的关键所在。职业教育服务均等化不仅关系到国家公民的整体素质,还影响着国家经济的发展速度。2015年4月,中央政治局审议通过了《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预示着京津冀区域协同发展将步入历史新阶段。在职业教育协同发展方面,尽管2014年8月京津冀三地部分政府机构以及行业、企业、职业教育机构等决定建立人力资源需求信息共用共享、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现代服务业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师资与学生交流交换以及现代服务业区域性研究等五大合作平台,但仍未解决三地职业教育服务均等化问题。为推进京津冀协同化发展战略的实施,本文在阐释京津冀区域职业教育服务均等化的内涵和理论的基础上,分析了三地职业教育服务现状,并提出了相应措施建议。

一、京津冀职业教育服务均等化的内涵

区域职业教育服务均等化体现了以人为本理念,是指在促进职业教育服务公正公平的前提下,保障区域受教育者的基本权利,在同一地区的不同学校、同一学校的不同群体提供大致均等的教育资源和教育条件的过程。均等化并不是绝对意义上的均等化,也不是职业教育资源的平均化,不排斥区域内服务质量和服务效果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而是保证受教育者具有相对公平的教育机会与权利,是兼顾供求均衡效率差异的均等化。

京津冀区域职业教育服务均等化是指三地民众具有平等的接受职业教育机会,均等的教育过程和教育结果。平等的教育机会主要体现在京津冀区域职业教育经费投入方面,通常以生均教育投入、生均教育支出、净入学率、升学率等指标表征;均等的教育过程主要体现在受教育者享有相对均等的职业教育过程服务,主要通过三地各级各类职业教育资源的互通有无、优势互补来实现,通常以生师比、教学时间、学校基础设施状况等表征;均等的教育结果主要体现在三地学生通过接受职业教育所掌握的知识与技能水平相对均等,是区域职业教育服务均等化追求的最终目标,通常以教育成就、持有职业资格证书人员等表征。

二、京津冀职业教育服务均等化的理论基础

第一,福利经济学理论。20世纪20年代,庇古(Arthur Cecil Pigou,1877~1959)提出了福利经济学理论。认为国民收入总量越大,社会经济福利就越大;国民收入分配越是均等化,社会经济福利也就越大。凡能增加国民收入总量而不减少穷人的绝对份额,或者增加穷人的绝对份额而不影响国民收入的总量,都意味着社会福利的增进。

职业教育服务主要由政府提供,地区GDP的增长对强化职业教育服务发挥着决定性作用。依据福利经济学理论,将富余地区的资源向贫困地区转移,可实现区域社会福利的增加。京津冀三地社会经济发展存在一定差距,协同发展可促使职业教育资源富余地区转向相对贫瘠的地区,进而缩小区域职业教育服务差距,实现区域职业教育服务的均衡发展。

第二,公平正义理论。1971年,美国哈佛大学教授罗尔斯提出了著名的正义原则。既强调“平等自由原则”,也强调“差别原则”和“机会公平原则”。罗尔斯认为,追求社会公平的价值取向是在不公平的社会现实中,为处境不利者提供机会或利益补偿。

根据公平正义理论,政府在分配职业教育资源时需要向弱势地区、弱势学校和弱势人群倾斜,对弱势群体实行“优先扶持”,保障其职业教育条件具备国家教育政策和法律所规定的基本条件,使民众能够享受到符合基本标准的职业教育。京津职业教育服务较发达,河北则较为落后。实施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国家应对河北省职业教育发展予以优先扶持,促进京津两地富余职业教育资源流向河北省洼地,使三地职业教育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均衡发展。

三、京津冀三地职业教育服务的现实差距

第一,总体服务差距。北京市总人口2,115万人,城镇化率为86.30%,人均GDP为9.22万元;天津市总人口1,007万人,城镇化率为81.55%,人均GDP为10.17万元;河北省总人口为7,287万人,城镇化率为48.12%,人均GDP仅为3.87万元。京津两地城镇人口所占比例分别为河北省的1.79倍、1.69倍,人均GDP分别为河北省的2.39倍、2.63倍。职业教育服务与地区经济发展呈正相关,三地社会经济发展差距直接决定了职业教育服务的不均等现象。

第二,教育经费差距。在中职教育方面,2011年北京市中职教育生均经费为2.55万元,天津市为1.73万元,而河北省仅为0.51万元。京津两地中职学校生均经费分别为河北省的5倍、3.39倍。在高职教育方面,2011年北京市高职学校生均教育经费为3.74万元,天津市为0.91万元,而河北省仅为0.59万元。京津两地高职学校生均教育经费分别为河北省的6.23倍、1.53倍。可见,从职业教育服务资金投入看,京津冀三地职业教育生均教育经费存在严重的不均等问题。

第三,教师配置差距。中职教育方面,2012年京津冀三地中职教育生师比分别为25.99∶1、14.29∶1和20.44∶1,北京市生师比最高、河北省次之、天津市最低。根据教育部要求,到2015年中职学校生师比要降到20∶1以下,只有天津市达到了要求;高职教育方面,2012年京津冀三地平均每万人拥有高职教师分别为4.83人、5.16人和1.37人,京津两地分别为河北省的3.53倍、3.77倍。可见,京津冀三地职业教育师资配置也明显存在严重的不均等现象。

第四,资源配置差距。以中职学校教学仪器设备资产总值为例,2012年京津冀三地人均拥有中职教育教学仪器设备资产值分别为69.41元、44.16元和29.72元,京津两地分别是河北省的2.34倍、1.49倍。尽管三地高职学校教学仪器设备资产总值无具体数据可查,但三地职业教育教学仪器设备资产明显存在严重的不均等现象已是不争的事实。

四、京津冀职业教育服务均等化措施建议

第一,树立整体发展观念。京津两地城市化水平和人均GDP远远高于河北省,这也是三地职业教育服务不均等的根本原因。在京津冀区域内,京津两市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与周围城市群发展相互脱节,区域空间联系不够紧密,直接导致了京津冀区域整体经济发展水平落后于长三角、珠三角等地区,也直接影响了区域职业教育服务均等化的实现。为此,京津冀各级政府应着力于协同发展大局,树立区域整体观念,破除现有“一亩三分地”思维,加强三地相关政策与规制的协调,逐步消除地方保护主义等妨碍区域职业教育合作的思想障碍和体制障碍,通过区域协同发展使各级各类职业教育资源跨区域流动,并产生集聚效应和辐射效应,促进京津冀职业教育服务的均等化。

第二,完善财政转移支付。京津冀职业教育发展财力状况差异显著,单一的纵向财政转移支付加剧了区域之间职业教育财政支付的差距,导致了职业教育服务不均等。尤其是河北省,职业教育经费尚不能满足自身发展需求。在这种情况下,国家应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建立以职业教育服务均等化为目标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对河北省职业教育发展所需经费给予适当倾斜,保障河北省有充足的财政能力提供优质的职业教育服务,为实施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提供人力资源支撑。进一步明确京津冀各级政府提供职业教育服务的责任,依照事权决定财权的原则,建立纵向与横向相结合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特别是要高度重视农村职业教育的发展,加快京津冀较为贫困地区的职业教育服务工作。在横向财政转移支付方面,京津两地对河北省人才具有吸附作用,应对河北省进行横向财政转移支付,促进区域职业教育服务的均等化。

第三,积极整合现有资源。京津两地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及教育教学设备设施配备明显优于河北省,三地应遵循“因地制宜、互惠互利”的原则,在多个方面实施职业教育资源整合,实现三地现有职业教育资源的共享共用。通过建立区域职业教育校际教学资源共享机制,开展人才培养合作,搭建校际职业教育教学资源共享平台,提高职业教育资源利用效率;通过实现校际课程资源的共享,实现区域内课程互选、师资互聘、学分互认等,提升区域职业教育合作整体水平;通过实施学科专业共建,开展联合办学等方式,规避技术技能型人才市场风险。加强创新合作,整合学校、企业、科研院所的优质职业教育资源,通过产学研合作,提高区域职业教育水平。

第四,完善法律规制体系。目前,京津冀协同发展尚处于起步阶段。促进三地职业教育服务均等化,需要在国家《职业教育法》及区域合作相关法律的基础上,尽快制定适合京津冀职业教育服务均等化的区域合作法律规制,将促进区域职业教育服务均等化的各项方针、政策、规章制度等以法律法规的形式确定下来,保障三地各级政府、各类组织机构在职业教育服务均等化实施过程中有法可依,有章可循。纵向上制定国家、省市相关职业教育服务均等化的法律、实施条例与地方性法规,自上而下构建完善的京津冀职业教育服务均等化法律规制体系;横向上要确保京津冀三地制定的职业教育法律法规相互统一、彼此认同,强化各方面的协调。重点完善三地城乡职业教育服务均等化法律法规,加强职业教育服务的规范性、统一性。特别要重视农村职业教育发展问题,保证城乡职业教育服务实现均等化。

主要参考文献:

[1]张雯婧.京津冀构筑五大职教合作平台,共同培育创新创业型技能人才[N].天津日报,2014.8.24.

[2]刘撑.基础教育资源均衡配置的制度分析[J].中共贵州省委党校学报,2007.2.

[3]庇古.福利经济学(中文版)[M].商务印书馆,1972.49.

[4]Arthur Cecil Pigou.The Economic of Welfare[M].London:The Macmillan Company,1932.

[5]约翰·罗尔斯.姚大志译.作为公平的正义——正义新论[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2.303.

[6]毕小庆.京津冀基础教育服务均等化问题研究[D].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3.

[7]王静.完善政府间转移支付制度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J].华东经济管理,2006.5.

[8]王静媛.中国城乡教育服务均等化问题研究[D].吉林:吉林大学,2012.

河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编号:ZD 201418);秦皇岛市社科联委托课题(编号:2014W T006)

G 710

A

猜你喜欢

京津均等化教育资源
Association of peripheral anterior synechia, intraocular pressure, and glaucomatous optic neuropathy in primary angle-closure diseases
大力推进公共法律服务均等化建设
京津城际ATP光电隔离盒的国产化研究
均等化服务试点一年间
面向数字化教育资源的Flash到HTML5转换研究
自主学习视角下的开放教育资源文献综述(上)
当前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存在的主要问题及解决措施
论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对改善民生的作用
“五老”是金钱买不到的优质教育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