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安徽省美好乡村建设研究

2015-03-28夏治斌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15年17期
关键词:当涂县村民建设

□文/夏治斌

(安徽财经大学文学与艺术传媒学院安徽·蚌埠)

安徽省美好乡村建设研究

□文/夏治斌

(安徽财经大学文学与艺术传媒学院安徽·蚌埠)

[提要]实施美好乡村建设有利于改善村民生活环境、提高村民生活水平、缩小城乡差距。本文以马鞍山市当涂县美好乡村建设现状为例,通过文献研究、实地考察的方法,分析当涂县实施美好乡村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建议。

美好乡村;文献研究;实地考察;当涂县

收录日期:2015年8月13日

一、文献回顾

美好乡村建设政策的实施是安徽省建设新农村的有效途径,国内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对美好乡村政策实施进行了不同的讨论。2012年安徽省委省政府决定全面推进美好乡村建设,实现从村庄整治走向美好乡村的全面发展,硬件上往“美”的方向建设,软件上往“好”的方向建设,探索一条不以牺牲粮食和农业、环境和生态为代价,具有安徽特色的“三化”同步发展道路。彭建涛(2013)提出加快建设美好乡村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客观需要,是推进农村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必由之路。陈杨年(2013)从建设美好乡村的深刻意义中指出,美好乡村是“以人为本”思想的具体表现,是推进城乡统筹发展的重要举措。钱国祥(2013)认为在建设美好乡村的实践中应当把握好以下几个方面的有机统一:第一,生态宜居是美好乡村建设的灵魂;第二,兴业富民是美好乡村建设的核心;第三,民主法制是美好乡村建设的活力所在和根本保障。臧玉多(2013)认为美好乡村的建设不仅要实现硬件上的城镇化改造,而且要发展乡村文化,发挥文化的凝聚、规范和整合作用。对建设美好乡村中乡村文化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宝贵意见:一是加强新型农村住宅和乡村文化设施建设,多渠道扩大资金来源;二是根据不同年龄段的居民需求,有针对性地发展各种乡村文化;三是实行文化建设责任制,使文化建设与政绩考核挂钩;四是培养、引进多方面专业人才,调动居民的积极性,强化乡村文化服务。张鹏、徐尚勇、朱玉宽(2012)认为美好乡村建设的主线是因地制宜、差别化建设。

具体措施为:一是重点建设中心村。以村庄布点规划为依据,按照“人口集中产业集聚、要素集约、功能集成”的要求,以农村社区化为方向,培育和新建中心村;二是坚持差别化建设路径。根据省内区域差异明显的特征,综合考虑地理、文化、经济发展水平和城乡关系等因素,将全省分为皖北片区、皖中片区、沿江片区、皖西片区、皖南片区,实行差别化的美好乡村建设政策;三是因地制宜,在美好乡村建设中,要坚持不破坏自然环境、不破坏自然水系、不破坏村庄肌理、不破坏传统风貌,做到尊重自然、注重安全、远近结合、因地制宜。

当涂县位于安徽省东部,长江下游南岸,地处长三角经济圈与皖江城市带交汇处,介于马鞍山和芜湖之间,是安徽省重要的沿江沿边县、东向发展的桥头堡。当涂县是一座历史悠久的江东名城,自秦代设丹阳到隋代改名当涂,距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当涂县自古以秀丽的自然风光和丰富的人文知识吸引各方人士。南朝诗人谢朓将当涂称之为“山水都”。这就表明当涂县在建设美好乡村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和人文资源。近年来,当涂县积极在全县推进美好乡村建设,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过程中,虽然取得了显著的效果,但是其中存在的问题也是不容小觑的,因此如何进一步促进美好乡村建设成为当涂县人民政府和社会各界所关心的问题。

二、当涂县美好乡村建设现状

(一)示范村数量逐年增加。自2012年以来,当涂县按照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部署及要求,围绕“生态宜居村庄美、兴业富民生活美、文明和谐乡风美”的总体目标,坚持“谋划新举措、彰显新特色、打造新品牌、再树新标杆”的工作要求,积极推进以“打造美丽新农村、建设美好新家园”为主题的美好乡村建设。截至目前,当涂县大青山李白文化旅游区的桃花社区万山中心村、桃花中心村、姑孰镇藏汉社区藏汉中心村、太白镇太白社区中心村等20个省级中心村、8个市级示范村(含市示范园区)正在积极的建设之中。其中已有11个省级示范村全面建成,达到安徽省关于美好乡村建设考核验收标准。值得一提的是,2012年10月7日桃花社区万山中心村作为当涂县美好乡村建设示范村被中央电视台在《新闻联播》加以报道;2013年6月27日,人民网刊登记者李阔《当涂美好乡村建设经验成为“安徽样本”》。

(二)农村基础设施更加完善。以往的农村在基础设施方面存在很大的不足,自美好乡村政策实施之后,农村的基础设施有了很大的改善。变化最大的就是村里的道路,以往的村路基本都是泥路,条件稍微好些的村路也无非是在泥路上铺一层石子,现在在美好乡村的示范村中都是柏油路,而且是户户通,村民基本告别走泥路的日子。除在村路上有了很大的改善,在基础设施方面也是更加的完备,村民的生活垃圾已经不像以前由村民自行随意解决,在每个村子的马路和村中都建有垃圾回收站,由专门人员每天进行垃圾回收再统一处理。在村民文化建设上,每个示范村都建有农民文化广场,同时还建有各种供村民进行体育锻炼的器材,例如乒乓桌、单杠、双杆等。以大青山李白文化旅游区桃花社区桃花中心村为例,在村委会建有农民文化广场,还建有村民活动室、妇女之家、老年分校、家长学校、道德讲堂、农家书屋、留守儿童活动室以及计算机室等基础设施。

(三)因地制宜,转型发展。当涂县的乡村经济已经不是完全的依靠传统农业,乡村已经开始因地制宜、转型发展。当涂县在每个乡镇和示范点分别按照不少于2,000亩和800亩的标准建立农业园区和优质农产品基地。截至目前,在全县已经建成农业园区和优质农产品基地23处,由此带动起来的订单农业已经达32万亩,全县已成立专业的农民合作社239家,土地流转和规模经营面积已达21.2万亩,现已形成50多个特色农业村。在乡村特色品牌的建设上也取得巨大成效,桃花中心村已创建成“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护河桃花节、大陇葡萄节、太白荷花节等节日品牌已成为乡村特有的文化符号,每年当涂县接待的游客达160万人次,农民的收入来源逐渐从卖产品向卖风景和卖环境转变。同时,当涂县现已拥有优农产品品牌17个、绿色食品认证3个以及无公害产品认证11个。

三、当涂县美好乡村建设中的主要问题

(一)宣传不到位。现阶段,当涂县的美好乡村建设虽然取得很大的成果,但是由于村庄常年的青壮年劳力外出打工,家庭里的老人和留守儿童的受教育程度不高,理解能力有限,这就导致对于政府出台的政策法规不了解或是政策的进村入户宣传难度较大,很多村民对于美好乡村的具体内容十分模糊,思想认识上产生偏差,从而会降低群众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影响政府的日常工作。

(二)资金、土地问题突出。虽然每年县政府在美好乡村建设上的投入在不断增加,但是与基础设施巨大的开支比较开来仍是杯水车薪,县内各乡镇、村庄之间的经济发展不平衡,资金来源单一,缺少重大项目带动或项目的启动资金不足,没有很好的动员社会投资力量和农村经济参与到建设之中,单纯的依靠政府唱独角戏是肯定不行的。在实际中心村建设中政府要面临宅基地和土地调整之间的矛盾,没有相关法律的支持,处理起来难度很大,再加之村庄的周围是农田,所以可预留的集体建设用地很少,土地利用问题亟待解决。

(三)有关部门协调配合不够。美好乡村政策是一项长期的、系统的、全面的民生工程,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需要各级政府、各相关单位部门和各社会群体、个体的积极配合。当涂县美好乡村建设中虽然在贯彻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关于美好乡村建设的要求下制定和出台了一系列的规章制度,但是在具体实施中由于缺乏统一的组织协调机构,各部门在协调配合上不够,突出问题是部门帮扶单位只是单纯的服务机构,在资金和项目上缺少支持,这样就导致部门之间的工作协调难度大。

四、推进当涂县美好乡村发展的建议

(一)创建专门的美好乡村宣传平台。各乡镇、村庄应积极地利用当代便捷的网络资源条件,结合当下人们的阅读习惯,创建专门的政策宣传平台,例如可以是官方微信公共号、官方微博以及官方QQ等方式。在内容上,以政策的内容和成果展示为主,政策内容会先经由专门的负责人阅读后进行关键词语的提炼,便于群众的快速吸收;在语言上,语言风格应当是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诙谐幽默、寓教于乐式的;在人员设置上,首先是平台的负责人,要具备相关的语言组织能力,要每天对平台内容加以更新;在平台栏目上,要设置互动区域或者是群众心声反馈,“知政失者在朝野”,通过这样的配置能够让政府决策知道老百姓对于政策的了解程度。

(二)用系统优化的方法解决部门协调问题。美好乡村建设是一个整体性的工作,不是哪个部门的单独行为,它是各级政府各级部门的共同工作,多部门的参与对工作的开展将会带来巨大的益处,各级党委政府应当将参与建设的各级部门联系起来考察,统筹考虑,优化组合,形成关于美好乡村建设的完整准确的认识,各部门要在其位,谋其政,各司其职,最终形成合力,推动美好乡村的发展进程。

(三)多渠道筹集资金。基础设施建设是一项规模巨大的工程,前期的启动资金数量大,后期的注入资金也很巨大,所以单靠政府的财政投入拉动基础设施建设显得很困难,应当将社会投资群体和村民自我筹集资金结合起来,进一步拓展融资渠道。提供以下几种建议:第一,招商引资。当涂县拥有极佳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境内有青山李白墓园、谢公祠、丹阳湖、大青山、甑山禅林等,开发的价值巨大,政府可以采取招标的方式利用外来资金带动相关村庄的建设;第二,村民自筹。村民自筹可以采取两个标准:一是由村民委员会开会研究各户出钱数量;二是当基础设施修到村民自家门口,由村民负担一部分的费用,例如旧屋墙面粉刷,假设1平方米是1,000元人民币,这个费用可以按照一定的比例由政府和村民平摊。

五、小结

通过实地对安徽省当涂县美好乡村建设现状的调研,让笔者真切地了解到实施美好乡村政策给农民所带来的实惠:农村的路好走了、山更青了、水更绿了、基础设施更加完备了、农民的腰包变鼓了,城乡之间的发展差距越来越小。同时,加快推进美好乡村建设有利于全面建成社会主义新农村、有利于转变农村经济结构、有利于保护农村生态环境,对于实现伟大中国梦将会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主要参考文献:

[1]安徽省美好乡村规划项目组.安徽省美好乡村规划探讨与实践[J].上海城市规划,2013.6.

[2]彭建涛.对美好乡村建设的思考[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3.10.

[3]陈扬年.开展美好乡村建设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J].工程与建设,2013.1.

[4]钱国祥.美好乡村建设的理论思考[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3.7.

F32

A

猜你喜欢

当涂县村民建设
《清明上河图》中有多少人
定点帮扶让村民过上美好生活
张存海:带领村民过上好日子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能人选出来 村民富起来
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
我心目中的苏轼
当涂县“天子坟”东吴墓考古发掘取得阶段性成果
蒋虚村村民为何没有获益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