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偏远地区实施“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的问题及建议——基于云南省迪庆州德钦县中小学的调查研究

2015-03-28

红河学院学报 2015年6期
关键词:教学点教育资源数字化

耿 羽

(云南师范大学传媒学院,昆明 650000)

一 义务教育数字化进程加速

义务教育是适龄儿童都必须接受的,国家、社会和家庭有责任共同承担的国民教育。义务教育的兴起源自于欧洲,发展至今,已然成为了包括我国在内的全球绝大多数国家和地区的一项发展现代文明的国家基本政策。

义务教育的数字化教育技术升级是不可逆转的历史趋势,利用其促进教育进步和平衡教育差距是全球多数国家共同面对的重要问题。以亚洲地区为例,韩国于2011年6月颁布了“智能教育推进战略”的国家教育政策。目的是有效利用计算机和互联网等新媒体实现新型教育,解决包括义务教育在内的国家公共教育的智能化升级问题,具体措施分别是数字教科书的开发和应用、强化智能教育和推行以云计算为基础的教育服务等。其中的数字教科书是指“能够在学校和家庭等场所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进行学习,利用视频和动画等多媒体手段将参考书、习题和专业词典等合并到现有的教科书中,其多种多样的互动特征可以让学习者根据自己的习惯和能力等情况接受教育的教材。”

日本文部省于1990年即提出一项为全部学校配备数字媒体硬件和软件的教育改进行动计划,同时训练教师在教学中使用数字媒体技术的能力以保证有效利用; 2000年,开始着手编写数字教科书;2010年,日本通讯部选定了10所小学进行数字教科书的实验计划,参与实验的小学生每人配发了一台平板电脑,教室安装了交互式电子白板,在此后的年度进程中,将参与实验的学校逐步扩大,最终计划于2015年将此项数字教学计划在所有的中小学实施,全面调整和升级日本的义务教育模式。①

类似的举措同样发生在香港和台湾。2013年7月,香港教育局与美国微软公司签订了建立“云端教育平台”的合作协议,该平台旨在通过微软Office365服务帮助全香港的中小学生实现全国云端化,以应对未来通过数字媒体学习的趋势。台湾则早在2003开始实施“数字化学习计划”,这一计划由政府与民间共同出资组建的组织“资策会”承办,推动数字化学习发展,缩减落差,提升台湾在知识经济时代的整体性国际竞争力。

二 儿童认知环境发生变化

现代义务教育在应对技术变革挑战的同时,还需要关注大众文化影响下的教育对象的问题。首先,自上个世纪60年代以来,电视机的大量出现彻底改变了人类的生活方式。随着电视技术的日趋完善,在家庭、医院、餐厅以及广场等人类活动的众多场所里,电视台都可以以日夜不知疲惫的态度播出着新闻、广告、选秀、电视剧和动画片等各种各样的电视节目。“期待结果”的好奇心理让人们常常对此显得欲罢不能和难舍难分,而正处于义务教育阶段中的儿童也不例外,他们常常着迷于似乎永无结局的动画连续剧,并且百看不厌。

其次,针对人类活动根源的问题,康德曾提出过著名的“游戏说”,认为“游戏”是人类的天性之一,无论世代如何更迭,相比较于学会了理性克制力的成人,儿童对“游戏”的渴望总是显得极为主动和强烈。现如今,基于硬件技术的不断改进确保了电脑和智能手机品质不变的同时,价格持续走低的情况,以产业经济为目的电脑网络游戏和智能手机游戏在短时间内竞相涌现,无论城乡,皆被浸染。据《青少年蓝皮书:中国未成年人互联网运用报告(2013-2014)》②的调查数据显示,目前我国已经有超过九成的未成年在使用互联网,截至2013年,在8岁以前首次触网的比例已经超过五成,农村也有超过五成的未成年人在10岁以前首次接触互联网,儿童的首次触网状态更趋向于低龄化,触网年龄越来越低。

最后,从社会发展的观点来看,教育是为未来筹备力量的社会行为,目前我国存在着的地区经济增长不均衡和城乡发展差异现状,造成了区域性的教育资源差距依然明显。随着中西部地区农村剩余劳动力不断向东部地区流动,寻求就业机会的同时,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尤为突出,这一现实问题划分开了城市儿童与农村儿童,发达地区与贫困地区儿童的整体面貌。这个数量庞大的留守儿童群体在义务教育阶段即处于弱势地位,这种不利条件不仅会严重影响到儿童的个人成长以及造成其所在地区的持续贫困境况,而且会牵制到国家长远的整体发展水平。

因此,当前我国义务教育不仅要面对教育技术升级的艰巨任务,而且还要针对处于现代媒体影响下的儿童认知心理变化及时作以教学方法上的调整,以及有重点的统筹城乡儿童的接受义务教育的平等机会。

三 义务教育数字化的措施

与其它亚洲发达国家和地区相比,我国不仅需要面对相同的教育技术升级问题,同时还需要面对更为广泛的地区差距和城乡差异的复杂情况。当前我国的国情决定了上述问题难以在短期内见著成效的情况下,需要坚持不懈的推进。

2000年11月,我国教育部发出《关于在中小学实施“校校通”工程的通知》,目标是用5-10年的时间,使全国90%左右的独立建制的中小学校能够上网,使中小学师生都能共享网上教育资源。

2003年9月,《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教育工作的决定》提出实施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目的是促进城乡优质教育资源共享,提高农村教育质量和效益,以信息技术为手段,采取教学光盘播放点、卫星教学收视点和计算机教室等三种主要模式将优质教育资源传输到农村的教学方法试点工程。

2004年2月,教育部颁布的《2003-2007年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提出加强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利用五年时间初步形成农村教育信息化的环境,持续向农村中小学提供优质教育教学资源,不断加强教师培训。

2010年5月,由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并通过《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认为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影响,必须予以高度重视,要求把教育信息化纳入国家信息化发展整体战略,超前部署教育信息网络。

2012年11月,教育部启动了涉及地区众多的“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项目,计划在两年时间内,为我国以中西部地区为主的66967个教学点配备数字教育资源接收和播放设备,通过IP卫星配送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并组织教学点应用数字教育资源开展教学,利用信息技术帮助各教学点开好国家规定的课程,提高教育质量,基本满足农村边远地区适龄儿童就近接受良好教育的要求。

综上可见,在我国促进数字化教育的一系列政策当中,缩小地区差距和城乡差异始终是发展现代义务教育的重心所在。然而这一目标的达成问题,在地广人稀、地况复杂和文化有别的偏远民族地区显得格外的突出。

四 义务教育数字化的问题——以德钦县为例

在“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项目计划中,云南共有7238个教学点,约占总数的11%。云南素以地形地貌复杂著称,其中以西北部藏族为主的迪庆高海拔地区的教育基础能力相对于云南其它地区更加薄弱。以和西藏接壤的德钦县为例,德钦县平均海拔为4270.2米,2008年,德钦县各个乡镇对管辖内的为数众多的教学点进行了小规模的合并调整,到了2010年,德钦县开始对已完成初级整合的教学点进行大规模的集中办校建设。

根据德钦县教育局的统计数据显示,截止2014年8月,包括“一师一校”在内的全部教学点已经完全合并为四个小学。其中第一小学包括了燕门、云岭、升平和佛山4个乡镇的学生;第二小学集中了羊拉和奔子栏2个乡镇的学生;第三小学为霞若和拖顶2个乡的学生。与这三所完全寄宿制小学不同的示范小学则保持原有状态,继续以接收城区的走读生为主。同时,随着办学规模的高度集中化,四所小学的学生数量也在短时间内激增,截止到2014年8月,第一小学、第二小学、第三小学和示范小学学生数分别为1214名,973名,1195名和467名。

集中办学完成后不久,各个学校均引入了较为先进的光纤,以适应现代义务教育教育资源互通的需要。同时,在2012年和2013年两年的“云南省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计划”的帮助下,德钦中学配备了51套电子白板设备(其中25套为当地政府配套投资设备);第二小学配备了24套电子白板设备。第三小学自行筹措配备了2套电子白板设备。第一小学和示范小学则没有配备,继续沿用老式的教学设备。

然而,鉴于集中办学后完全小学的形成和已引入的光纤宽带早于“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项目的实施时间,为避免可能存在的重复投资和教学点的定性等问题,2013年,在迪庆州实施“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之时,德钦县并没有申请建设。但显而易见的是,多种现实因素导致的集中办学后的教育资源分布仍然不平衡和复杂,校与校之间的光纤宽带也存在着10M与50M不等的差异,加之学生人数庞大和年龄幼小就需要长期住校的原因,多数教师在教学之余还需要从事学生的日常生活管理工作。此外,根据德钦县教育局提供的2014年师资队伍统计数据显示,在现有的424名小学教师中,绝大部分教师并不擅长现代媒体的操作,造成数字教学资源的搁置和浪费。新的问题急待解决。

首先,数字化教育技术是目前唯一可以有效缩短教育机会不均等的方式,德钦县是典型的偏远民族地区,在2014年总数为3849名的小学生中,藏族学生为3810名,比例高达99%。在集中办学之前,因文化差异和经济条件的制约,德钦县的藏族儿童失学或中途辍学的情况时有发生。在笔者于2013年8月在德钦县奔子栏镇的田野调查中发现,居住在高山峻岭间的绝大多数藏民家庭并没有网络和电脑,多数家庭的电视机也是社会组织、企业以及政府等机构的捐赠,因为经济来源极为有限,许多处于年龄稍大的儿童会在整个暑假期间跟随父母游走在海拔四千米以上的森林中寻找可供食用的“松茸”,售卖以后补贴家用,这些处于义务教育阶段中的农村儿童甚至不能像东部地区或者城市儿童一样接触到数字媒体,认识世界的视窗显得极为有限。显然,只有德钦县承担义务教育的教学单位从根本上认识到数字化教育技术的重要性,才能力争所辖地区的儿童有机会享受到与东部地区和城市相均等的教育资源。

其次,现代义务教育必须建立在可靠的信息传输载体上,虽然教学单位内已经接入了较为先进的光纤宽带,但是光纤与“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中使用的IP卫星有着本质的区别,需要长远的考虑到成本问题。光纤宽带需要电源设备保证光收发转换器的运行,是平面式的信息传输方式,其内部结构是玻璃纤维,虽然裹有保护层,但在地震和泥石流高发区的高海拔地区仍然极易遭受毁坏,并且修复难度和成本过高。IP卫星是立体式数据传输方式,它把数据上传卫星,再通过卫星划分的不同IP通道将数据下发至地面的接收端,其带宽不受上网人数的制约,可以在实时传输高清数字影像的同时,发送其它数字媒体信息。与光纤宽带费用问题相反的是,在IP卫星的传输范围内,使用者越多,平均成本也越低。

最后,教学点的定性出发点是改善农村和偏远地区义务教育的状况,单纯的教学点拆解与合并不代表着教育资源一定能够强化,仍然需要以主动的心态,借助社会各方的力量和先进的教育资源努力推动所在地区的现代义务教育的进程。德钦县教育管理部门没有主动申请“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一方面是因为对“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的认识不够充分,同时也存在着可理解范围内的表象认知,在尚且不能立即看到“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教学成效的时候,认为可能会造成重复建设。另一方面也说明了教育技术的升级速度之快,是偏远农村地区教育管理部门预测能力范围之外的变化情况。因此,对于德钦县的“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建设问题,仍然需要给予更深入的宣传和讲习活动等,以不断借助此类机会提高基层教育工作者对信息时代教育技术的认知水平。

五 结语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现代社会是信息化速度不断加快的社会,而技术的发展和更新在其中起着关键的决定作用,在偏远农村地区推进数字化义务教育的进程,对于缩短地区差距和城乡差异具有重要的意义。儿童的成长不是单一性的问题,更是关乎国家命运的重大问题,虽然“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项目是我国教育系统最新的一项重大民生工程,但是长远的来看,“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只是我国现代义务教育发展中的一个举措,教育技术也不可能终止于此,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比“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更为优越的建设项目还将不断出现。更为重要的是,在“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的具体建设过程中,德钦县提交出来的答案是值得特别思考的现实问题,它并不是一个独特的个案,而是一个广泛存在于我国中西部农村地区的普遍性的现代义务教育认知问题。显而易见,改变农村基层教育工作者对数字教育技术的认知情况和操作水平是推进其所在地区的义务教育数字化步伐的根本因素。

注释:

① 鲁慧.日本-电子课本带着理想上路[J].上海:上海教育,2011:7.

② 该报告由中国少先队事业发展中心、中国社会科学院青年中心和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于2014年11月26日在北京共同发布。

[1]刘娜.重点大学农村生源呈下降趋势的社会学分析[D].山东:曲阜师范大学,2013.

[2]孙刚成,王婷婷.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城乡教育公平探究[J].电化教育研究,2006(3).

[3]宋小军.中韩基础教育信息化比较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0(7).

[4]赵丽,谢同祥.台湾数字化学习发展及对大陆的启示[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08(7):14.

[5]陈莹.现代教育技术与小学信息技术教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166-187.

[6]沈书生.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结构与层次——适应信息化教育[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89.

猜你喜欢

教学点教育资源数字化
家纺业亟待数字化赋能
规范农村教学点办园行为的实践与探索
整合校外教育资源 做好青少年道德教育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教学点如何由“痛点”变“亮点”
数字化制胜
面向数字化教育资源的Flash到HTML5转换研究
自主学习视角下的开放教育资源文献综述(上)
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做好村小学和教学点经费保障工作的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