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视域下大学生孝道教育研究

2015-03-28刘满萍陈冬林

怀化学院学报 2015年12期
关键词:子女意识思想

刘满萍, 陈冬林

(湖南农业大学 湖南 长沙 410000)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视域下大学生孝道教育研究

刘满萍, 陈冬林

(湖南农业大学 湖南 长沙 410000)

“孝道”是道德的起点,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点。然而,当今大学生中存在感恩意识和养老敬老意识缺失等各种不孝行为,导致这种现象的原因不仅包括历史与现实因素,同时也受家庭、学校和学生自身因素的影响。通过指出大学生孝道缺失的现象并分析其原因,说明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作为孝道得以传承的主要阵地,应积极探索推进孝道教育的思路,从丰富孝道教育内容、运用多种孝道教育方法、拓宽孝道教育途径来加强大学生的孝道教育,并以此提升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促进社会的和谐进步及“中国梦”的实现。

思想政治教育; 大学生; 孝道教育

孝道,作为一切德行的根本,是维系中华文明经久不衰的根本原因之一。孝道不仅能调整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还对社会的稳定与发展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儒家经典著作《礼记》中曾提到:“仁爱、守礼、正义、信实、自强等行为,皆本于孝道”。“道由孝生”,“孝”为“德之本”。“孝”是家庭美德的核心,是社会公德的基础,是公民道德的根本,是民族振兴、社会和谐进步的精神动力。“百善孝为先”,孝道是子女感谢和回报父母的养育之恩,是为人的基本伦理道德。然而,当前大学生中存在孝道缺失的现象,并且这部分人群在逐渐扩大,他们的孝道践行逐渐淡漠,很多人受世俗和功利的影响,以自我为中心,孝道意识和感恩意识严重缺失。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作为孝道传承的主阵地,将孝道教育与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对提高当代大学生的感恩意识、孝道意识、爱国精神,促进大学生个人发展和进步,推进家庭的和睦,维护社会的和谐稳定有重要的现实意义[1]。

一、孝道的内涵与现代解读

孝道观念最早出现于殷商时期,形成于周代。最初,孝道是指尊敬祖先,回报父母,生儿育女。从某种程度上讲,“孝”源于人的天性。关于孝道的含义,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孝道是指孝敬并赡养父母,关心并尊重父母。而广义的孝道,不仅包含孝敬父母,同时应该包括所有的长辈,做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盐铁论·孝养》里说道:“孝莫大以天下一国养。”也就是说,要以天下为己任的孝,这才是孝中的最高境界。

孝道所包含的内容十分广泛,学者从不同角度对孝道的基本内容的解读也各有差异。但是,不管从哪种角度对孝道进行分析,它的内容都离不开孝的基本涵义,传统孝道的基本内容可以归纳总结为以下三个方面:第一,孝养。这是孝道最基本的内容,也是子女的基本义务。在父母年老的时候,只能依靠子女来维持基本生活,作为子女,应主动赡养父母,照顾父母,孝顺父母,满足父母的物质生活需求。第二,孝敬。孝敬是指不仅要满足父母的物质生活需求,同时也应顾及父母的精神需求。真正做到关心父母,尊重父母,让父母能安度晚年。第三,孝志。所谓孝志是指努力实现父母的志向和愿望。作为子女,不仅要珍惜父母给予的生命,同时要为父母争光,这也是尽孝的一种方式。

传统的孝道有积极的一面,同时也包含有不合理的一面。传统的孝道具有很强的封建性、愚民性、片面性、虚伪性、残酷性等,比如,“为母埋儿”、“卧冰求鲤”、“卖身葬父”等。

当代孝道,在传承与批判的基础上,做到了创新与发展,并赋予孝道新的内涵。当代孝道包含孝敬、平等、保障意识、和谐相处等。孝敬始终是孝道的根本,是中华民族的孝道真谛;平等的观念是指子女在尊重父母、孝顺父母的同时,父母也应该理解和支持子女;保障意识是指保障老年人的基本生活,让老年人老有所养,老有所依;和谐相处强调人际关系在孝道中也有着重要的地位和作用,父母与子女之间矛盾是不可避免的,而孝道的实质就是协调处理老年人与年轻人之间的关系的一般原则。

二、当代大学生孝道缺失的现状

从总体来看,我国大学生具有良好的孝道意识,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和诱导,有部分大学生出现了关爱意识、感恩意识、责任意识、孝道意识淡化的现象,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感恩意识缺失,不珍惜生命

孔子曾经说过“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当今,一些大学生不爱惜自己的身体,不珍惜自己生命,在采取极端方式结束生命的时候,从未考虑过艰辛抚育他们成长的父母的感受。父母生我们,含辛茹苦地养育我们长大成人,我们理应感恩和回报父母。但是,那些采取极端方式结束自己生命的大学生不但不尊敬父母、感恩父母,甚至也不关爱自己。他们只顾及自己心里的感受,没有树立科学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当面对情感问题、就业压力和学业压力时,由于心理承受能力脆弱,在困难和挫折面前往往不能辩证地看待问题,分析问题,于是便选择了逃避问题甚至自杀,放弃了宝贵的生命。

(二)缺乏养老敬老意识

俗话说:“百善孝为先”[2]。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中国历来都重视孝道,关爱、尊敬给予我们生命的父母是每个人的责任和义务。然而,当前很多大学生都是独生子女,“六一”孩子,父母长辈的溺爱让他们常常以自我为中心,只关心个人利益和感受,过度地依赖父母,只懂得理所应当地向父母索取,一旦要求被父母拒绝,就对父母产生怨恨情绪,与父母顶撞,甚至是要挟父母,不懂得主动关爱、体谅父母。有部分大学生甚至不记得自己父母的生日,不关心父母的健康,平常不打电话或者发信息主动联系父母,即使主动联系父母,也是为了向父母要钱,很少与父母耐心地沟通交流,不懂得向父母付出,不考虑父母的感受,以为父母的付出都是父母的义务,是理所当然的。有些学生拿着父母的血汗钱,在学校不努力学习,反而是贪图享乐。

(三)不能满足父母的期望

每一位父母都期望自己的子女成材,希望子女能用自己的双手去创造属于自己的人生,然而很多大学生根本没有意识到父母对自己的殷切期望。他们在学习上不积极进取,在生活上放纵自己,他们不仅不为自己的人生考虑,同时也忽略了父母的想法,让父母担心和失望。这些大学生没有意识到满足父母的期望,不让父母担心也是孝顺父母的一种表现。

三、孝道缺失的原因分析

(一)社会历史原因与社会现实因素

从社会历史原因来看,首先是新文化运动对孝道的猛烈批判。对孝道的全面否定和批判,动摇了传统孝文化的根基,传统孝道受到了封建主义者的曲解。在这样的背景下,人们的情绪化高于理性化,因此造成了中国社会对于伦理道德的轻视。其次是文化大革命把中国传统文化看成一无是处,并对孝道进行全盘否定,这让人们在提及孝道时都担心被误认为思想封建、守旧,在这样的思想压力下,人们对孝道的认识逐渐发生变化以至于曲解。整个社会的孝道意识发生变化,是导致大学生孝道缺失最直接的社会历史原因。从社会现实原因来看,第一,市场经济的发展,对孝道产生了重大的影响,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人们传统的孝道观念。在市场经济利益的诱导下,人们越来越重视个人利益,把个人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并出现了拜金、享乐等思想,这样就导致一些人在处理与父母的关系时,也常常把自己利益摆在首位,当涉及到自身利益时,可以不惜牺牲自己父母的利益来成全自己。在这种环境影响下,大学生的孝道观相应地也会受到一些负面影响;第二是西方文化价值观对孝道的影响。在西方,子女和父母之间的关系是平等的,父母鼓励子女独立,子女成年后,大多与父母都是分开生活,彼此互不依赖。这种思想导致有些大学生对父母不尊重、不照顾,他们把父母抚养子女、子女赡养父母看成是一种义务和代际利他行为[3],使他们在道德行为上个人意识不断滋长,并逐渐丧失了敬老、尊老、养老的意识。

(二)家庭因素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父母的行为习惯直接影响子女道德的形成。当前,家庭教育存在诸多问题。首先是家庭教育方法失当。两种极端的家庭教育方式都会影响孩子孝道观的形成,第一种是过分溺爱,由于现在很多家庭的孩子都是独生子女,因此父母对子女百般宠爱,把他们当成家里的“小皇帝”、“小公主”,这让他们从小就养成一些不良的性格和行为习惯,比如说以自我为中心,挥霍浪费,攀比,过分依赖;第二种是过于严格,由于父母对子女的期望过高,对子女就会要求严厉,尤其是一些父母强迫自己的子女学习,给孩子报各种课外辅导班,不给子女留一点空闲和私人时间,这样容易让子女产生抗拒逆反心理,和父母之间的隔阂就会越来越深,这也会导致子女孝道的缺失;其次是家庭教育内容不当,在应试教育的压力与背景下,父母只关心子女的成绩和名次,一切只为了子女的成绩,从而忽视了子女德育、体育、美育的教育,这样子女孝道观的形成必然会受到影响;最后家庭的榜样失范。当代大学生孝道缺失在某种程度是受父母对其长辈的态度和行为所影响的,父母没有树立好的榜样,对他们自己的父母不尊敬不奉养,甚至虐待父母,这样势必会影响自己子女孝道观的形成。

(三)学校因素与大学生自身因素

在应试教育背景下,学校教育也往往只重视学生的文化知识而忽视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尤其是学生的道德素质的教育,即使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也只是流于形式,注重理论,忽视理论与实际的联系。

对于大学生自身而言,他们的心理还不够成熟,面对各种因素的影响和诱惑时,不能坚定立场、分辨是非,容易迷失自我。再者,在巨大的学业压力与就业压力下,大学生把大部分时间和精力都用在学习上,因而对父母的陪伴和关心、对家庭的照顾也随之减少,这样,孝道也出现不同层次的缺失。

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推进孝道教育的思路

(一)丰富孝道教育内容,将孝道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结合起来,通过思想政治教育来引领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孝道观。孝道教育和树立孝道观的核心内容应包括感恩教育、科学的孝道观教育、养亲教育、敬亲教育等方面的内容。古人云:“为人生在天地之间,有四恩:感天地盖载之恩,日月照临之恩,国王水土之恩,父母养育之恩。”感恩是做人最基本的修养,是每个人都应具备的道德素质。人之所不学而能者,其良能也;所不虑而知者,其良知也。”[4]对父母的感恩之情是对父母尽孝的前提。感恩意识能促进家庭和睦,社会和谐,人与人之间、人与自然之间和平相处。

对孝道的科学认识指在批判中继承中国传统的孝道,做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摈弃腐朽落后的观念,发扬积极合理的孝道观,这是进行孝道教育的前提和条件。养亲教育,是指对父母尽孝,首先应满足父母对维持基本生活的物质需求,对父母尽孝,最基本的义务就是养亲。父母年老之后,就丧失了劳动能力和照顾自己的能力,作为子女应主动承担养亲的义务,在经济上资助父母,在生活上照顾父母;敬亲教育就是指除了满足父母的物质需求外,更应重视对父母的精神赡养,尊重父母,关心父母的心理和情感需求。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是孝道教育的有利平台,将孝道教育的内容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通过思想政治教育来强化孝道教育。

(二)运用多种孝道教育方法。这就需要从知、情、行等方面入手,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孝道教育。首先是对大学生进行孝道的知性教育。所谓“知行统一”,知是前提,行是结果,因此,我们应重视孝道的认知教育,让学生在全面理解社会主义新孝道的基础上,树立科学的孝道观。在这一环节,教师可以采取灌输法教育,或者典型案例法、讨论法、对比法等方法,让学生在生动的氛围中增强孝道知识素养。其次是孝道的情感教育。孝道情感是指孝道在建立的过程中子女对父母发自内心的深厚感情,这种感情和爱是子女行孝的最根本的内在动力。因此,在对大学生进行孝道情感教育时,应激发子女对父母的情感,让他们养成自觉行孝的心理。这一环节的教育,教师可以采用示范法、情感熏陶法以及形象教育等方法。最后是孝道的践行教育。知行统一是孝道的最高境界,提高育人效果,关键在实践环节[5],孝贵在实践。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应重视对大学生孝行的日常教育和训练,当代很多大学生对父母缺少尊重和关心。在这一环节,教师可采用实践或引导等教育法,让大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养成尊敬父母,多给父母打电话,多陪父母聊聊天,主动关心照顾父母的行为习惯,并自觉践行孝道。

(三)拓宽孝道教育途径。第一,充分利用思想政治课课堂教学的孝道教育作用,高校的“两课”教学是进行孝道教育的重要途径。在“两课”教学中加强孝道教育,教师可采用专题讲座法,或者开设单独孝道教育课程等灵活多样的教育方法,让大学生认识到对父母行孝不仅是爱父母的表现,也是每个子女的义务。第二,开展多种形式孝道教育实践活动,对大学生开展有针对性的活动,并采取不同的活动形式,比如社会调查、孝道征文、公益活动等,让大学生参与到活动中,在活动中增强学生的孝道意识,鼓励学生从日常生活的点滴做起,比如有时间多回家看看父母,陪陪父母,多帮父母分担家务等,以此来强化大学生的孝道行为习惯。第三,孝道教育面向现代化,将孝道教育与现代科学技术结合起来,构建现代化平台,发展校园广播,建设高校电视台,利用互联网及微信平台等手段,来推进大学生孝道教育,让大学生通过多种渠道来加深对孝道的了解,同时提高大学生孝道教育的创造性,从而增强孝道教育的有效性。第四,创造良好的孝道教育环境,高校应优化孝道环境,加强校园道德教育氛围的建设。只有良好的道德氛围,才能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孝道观的形成,比如学校可以利用校报、橱窗等宣传阵地,宣传古今中外孝道图片、名言警句,可以挖掘校园孝道典型,利用正面宣传、引导等途径引起大学生情感共鸣[6],以此形成孝敬父母的舆论氛围,为大学生践行孝道提供动力和支持,来帮助大学生培养良好的孝道品质。

此外,学校还可以组织学生多去福利院和敬老院做爱心义工活动,用实际行动来践行孝道,通过社会这个大课堂,来体验关爱他人、帮助他人所带来的快乐,从而增强大学生的爱心及责任意识。总而言之,孝道的践行与传承任重而道远,我们应丰富渠道,充分利用各种有利资源,切实加强高校的孝道教育,努力营造积极和谐的孝道氛围,从整体上提高大学生的孝道意识和责任意识,从而推动社会和谐进步与“中国梦”的实现。

[1]田秋莹.儒家孝文化与当代大学生德育[D].北京:北京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11.

[2]孝经[M].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02:98.

[3]罗丽榕.关于加强大学生孝道教育与建构和谐校园的思考[J].武夷学院学报,2009(3):90-96.

[4]孔丘.孝经[M].云南:云南人民出版社,2011:87.

[5]董广芝.夏艳霞.践行孝道文化,提升当代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2(1):112-114.

[6]王怀芳.高校应开展大学生孝道教育[J].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学报,2013(6):106-108.

Research on College Students’ Filial Piety Educat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LIU Man-ping, CHEN Dong-lin

(CollegeofMarxism,HunanAgriculturalUniversity,Changsha,Hunan410128)

“Filial piety”is not only the starting point of moral,but also the basis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Currently,however,college students exist various unfilial behaviors,such as lack of gratitude consciousness and endowment respect consciousness.The causes of this phenomenon include historical and realistic factors,also influenced by families,schools and the students own factors.The paper points out the phenomenon of college students’ lack of filial piety and analyzes its reason,instruction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As the main position to transmit filial piety,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should actively explore the filial piety education idea,from enriching filial piety education content,using a variety of filial piety education method,broadening the filial piety education ways to strengthening the filial piety educ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in order to promote college students’ ideological and moral level,and to boost the social harmonious progress and the realization of the“China drea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college students; filial piety education

2015-10-21

刘满萍,1989年生,女,湖南怀化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陈冬林,1964年生,男,湖南益阳人,教授,博士,硕导,研究方向:思想政治实践。

G416

A

1671-9743(2015)12-0126-03

猜你喜欢

子女意识思想
人的意识可以“上传”吗?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为子女无限付出,为何还受累不讨好?
与子女同住如何相处?
思想与“剑”
农民工子女互助托管能走多远?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思想是什么”
增强“四个意识”发挥“四大作用”
意识不会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