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书受众行为分析*
2015-03-28
电子书受众行为分析*
杨晓莹
(菏泽学院图书馆,山东菏泽274015)
摘要:当下,电子书是以新型出版技术为依托的出版物,已经逐渐成为数字化服务的一项重要内容,文章简要介绍电子书的发展现状,对电子书受众的年龄、心理等进行分析,从读者角度探讨了电子书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
关键词:电子书;读者;阅读
随着数字信息化产品的日益丰富,电子书逐渐进入大众视野,电子书以其自身的优势逐渐从小众化产品向大众化产品发展,影响着人们的学习和阅读习惯,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尝试并使用这一新型的数字产品。电子书的迅猛发展推动了网络出版和信息传播的发展,并推动出版业和图书馆业的变革。[1]
近几年国内外的电子书销量惊人,蕴含巨大消费潜力,虽然电子书不可能完全取代纸质书,但不容置疑的是电子阅读越来越影响着人们的阅读习惯。电子书受众是指以电子形式的报刊和书籍等信息传播的接收者或读者,他们是电子书流通过程中最为重要的环节,了解电子书受众阅读行为和阅读现状,提高其满意度,不仅可使电子书的可持续发展更具针对性,对于各图书馆的馆藏建设也将起到导向性的作用。
一、电子书界定
电子书又称为e-book(electronic book),通俗地讲电子书就是将内容数字化的图书,是一种有别于以纸张为载体的传统出版物的数字化产品。[2]按百度百科给出的定义“电子书是利用计算机技术将一定的文字、图片、声音、影像等信息,通过数码方式记录在以光、电、磁为介质的设备中,借助于特定的设备来读取、复制、传输”。狭义的电子书是指终端阅读器产品,即电子书阅读器。目前的电子书产品有单媒体电子书1.0(传统纸质书的电子版)、只有电子版或先出电子版的电子书2.0、多媒体电子书3.0也被称为加强版电子书,3.0是指集成了文字、多媒体、声音和互动游戏等多种媒质的电子书。
国外电子书市场发展风生水起,中国的数字出版公司和出版商也纷纷将目光投向了电子书市场,试图从中分一杯羹;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中国联通三大运营商纷纷启动手机阅读基地项目,推广手机阅读业务;而各种类型的图书馆也都购买电子书,有条件的图书馆还自建电子书数据库,并开展电子书服务业务,数字阅读时代已然来临。[3]
二、电子书受众分析
电子书因自身不受时空限制、不受地域束缚的特点,使人能随时随地的自由享受读书学习的乐趣,从而受到人们的喜爱。电子书受众深受电子书产品发展的影响,又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电子书产业的发展。因年龄、性别、职业及受教育程度不同,电子书受众的阅读需求、阅读心理和阅读方式也会不同。
(一)电子书受众年龄分析
由于网络和信息技术的兴起与快速发展,很多年轻人在学生阶段就经常使用计算机,80后和90后甚至00后是电子书的主要消费群体,他们更乐意接受新东西;而在网络和信息环境下成长起来的00后们对于电子书的使用会更得心应手。[4]随着中国人口老龄化加速发展,中老年人所占比例越来越高,这一阅读群体也不容小觑,有很大的消费潜力。由于部分电子书提供了朗读功能,加上电子书具有放大字体的便捷功能,有效解决了中老年人用眼疲劳和字体过小带来的问题,高学历的中老年知识分子因本身就具备一定的计算机基础,很多人越来越习惯使用电子书读书看报。
(二)电子书受众阅读内容利用情况分析
电子书按内容可分为原创网络小说、电子杂志、电子报和经典名著的电子版等。大部分年轻人更喜欢快餐式的作品,他们大多都热衷于原创网络小说和电子杂志,加上现在3G、4G网络技术的日臻完善,对于智能手机持有者的年轻人来说,阅读电子书变得更为方便和快捷;而阅读电子报的多为中老年人,他们更喜欢关注国计民生的新闻,阅读历史读物、名人传记等;而经典名著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各年龄段的读者,故而阅读经典名著电子版的人群分布于各个年龄段。
(三)电子书用户分析
如今利用电子书的方式多种多样,除电子阅读器外,人们还可以通过个人计算机、智能手机、PSP、MP4等来下载阅读电子书。目前使用电子书的用户可分为以下几种情况:
1.高校图书馆。目前高校图书馆把购进电子图书作为纸质资源的补充,高校图书馆使用电子图书有超星数图、书生之家、方正电子图书,多是电子书1.0。大学生是各阶段学生中使用电子书的主力军,他们对新鲜事物的接受程度高,加上各高校普遍开展电子资源培训讲座,使得大学生有条件、有能力接触并高效的使用电子书,故而高校图书馆对电子书的推介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王素芳等[5]通过对浙江大学在校生电子书的使用情况的调研发现:高校学生对电子书的认知度和使用率非常高,而且都普遍接受电子书这一新鲜事物,甚至特别钟爱。
2.手机用户。如今人们使用的手机不再仅仅是进行通话,而是更多地被用来阅读和浏览数字化信息,电子书因此迎来了不可多得的发展机遇。据中国互联网协会副理事长高新民在2011中国互联网产业年会上透露,手机网民数量达3.4亿;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发布2014年中国互联网发展报告显示:截至2014年年底,我国手机网民规模达5.57亿,与2013年相比增加了5672万人,手机已经超过PC机成为青少年的首选上网工具。手机作为电子书的最佳载体,图书阅读超越PC在线阅读。使用智能手机阅读电子书打破了空间局限,从背着书包的中小学生到有充足休闲时光的老年人,用户数量的日益扩大,使得手机电子书的下载量不断攀升。手机用户阅读的主流是网络原创图书的电子书2.0,各软件公司纷纷将自己的手机阅读软件加快速度的向3.0过渡。
3.走在时尚前沿的技术潮人(IT人员)及娱乐圈人士。他们往往因工作需要,必须阅读大量与工作相关的资料。电子书容量大,便捷的下载阅读方式正好适应了他们的个性化需求。他们使用平板电脑多是阅读电子书3.0。
4.中小学生。现今的青少年是伴随着数码产品一起成长的一代,他们利用电子书除了通过PC级和手机使用电子书3.0外,主要使用的是电子书1.0的电子课本。电子课本是一种特殊的电子书,是将教材、参考资料、课外读物等内容存于电子书中,既能满足学生学习和阅读的需要,又能有效减少学生的负载。国外电子课本的推介如火如荼,韩国、美国、日本大力推广电子课本,韩国甚至计划用电子课本完全取代学校的纸质课本。我国各省也在逐步推广电子课本,电子课本虽不能完全取代纸质教材,但电子课本的环保低成本,且能实现课堂上师生的良性互动;有声电子书和具有写功能的电子书更易引起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所以仍备受教育专家的推崇。
(四)电子书读者心理分析
1.猎奇心态,时尚需求。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使信息呈现出多元化、趣味化的特点,青少年好奇心强,易于接受新事物,喜欢走在时尚的前沿,电子书可以满足读者的个性化、休闲性阅读,正切合了部分读者的休闲、猎奇的需求。
2.看重电子书的便利性和便携性。读者既可在线阅读电子书,也可下载到阅读器中长期储存,随时离线阅读。只要网络通畅,而且现在很多公共场所为吸引消费者纷纷开通免费WiFi,读者可随时海量下载,不受时间限制。从最近的一份高校读者调查中显示,有近50%的读者是通过网络或手机来阅读书籍,人们明知电子书的阅读不如纸质图书的阅读感受,却仍选择电子书阅读,就可看出读者有多看重电子书使用的便利性。
3.价格相对便宜。电子书价格约为实体书的30%到40%,某些大众类电子书为能提高销量大打价格战,价格更是低至纸质书的25%。
4.看重阅读环境灵活。由于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的业余时间有限,与实体书相比,电子书能打破空间限制,迎合了读者浅阅读的需求,使人随时随地享受读书的美好时光,电子书受到上班族中的图书爱好者的青睐也就不足为奇了。
三、电子书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电子书在2010年曾热闹一时,却兴而不起,究其原因既有读者的阅读习惯问题,也有电子书自身的设计和技术问题。
(一)目前的电子书内容单一,适宜浅阅读和微阅读的快餐文化居多
国内电子书起步晚,存在着内容单一、新书更新慢、精品少等问题,没有足够吸引读者的内容。在内容上缺乏深度和经典支撑,难以满足用户需求。笔者在百度上搜索各大电子书网站,排名靠前的电子书除部分经典文学作品外,其他大多都是惊悚小说、神秘故事、浪漫爱情类和幻想文学。畅销的电子书多是言情、网游,修仙、穿越类,精品较少,特别是一些内容低俗、经不起推敲的网络文学充斥着暴力和色情,对年龄小的读者并非“开卷有益”。加上下载无门槛,电子书的使用者多是青少年,他们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逐渐形成期,自控能力不强,对不良信息缺乏分析判断和自我反省能力,家长们有所顾忌担心会误导孩子,限制孩子阅读电子书,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电子书的销量。各电子书下载平台多是适合青少年阅读的网络小说、通俗小说的快餐文学,缺少适合中老年读者阅读的内容。
有内容才有读者,目前如何丰富电子书的内容已成为制约电子书发展的关键。电子书出版商要想抓住电子书发展的机遇,就必须要在内容上下功夫,把好质量关,多推出具有新的时代内容和审美追求的高质量的精品力作,不断形成自己的电子书特色,才能满足各年龄段读者的不同需求,获得长足的发展。
(二)电子书格式不一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电子书市场的健康发展
为防侵权,各数字出版公司和制造商为了保护知识产权,生产的电子书阅读器大都是使用自己特定的文件格式,从大的方面分为PC电子书格式和手机电子书格式。目前供读者使用的PC电子书格式和手机电子书格式不下十余种。如ADOBE公司开发的PDF电子读物文件格式,是目前使用最多的电子书格式;超星推出的使用PDG格式;北大方正公司独立开发的CEB格式;另外还有手机电子书格式UMD和JAR;可用网页浏览器直接打开HTML网页格式等等。电子书格式不同,不但会影响到读者的阅读体验,也会造成重复劳动。
(三)电子书阅读器价格偏贵,观望者多,使用者少
目前,常用的电子书阅读器比如: PDF、福昕、多看阅读、网易云阅读、淘宝阅读、豆瓣阅读等几十种甚至上百种。覆盖面很广泛,这样使人们更加并且能够利用闲暇时间即可实现轻松阅读。但是在市场上销售的电子书阅读器价格还未能达到大众接受的程度。有的读者认为电子书读起来虽然感觉不错,但要拿出一两千甚至三千多去购买电子书阅读器看书,还是舍不得。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电子书的发展。
四、电子书服务策略
电子书以便利的载体形式以及灵活多样的阅读模式,拥有的用户越来越多,但是要吸引更多的读者阅读使用电子书,充分发挥电子书的功能,还必须在电子书服务上狠下功夫。
(一)创新思路、优化模式,丰富内容,多出精品
电子书虽然能够迅速占领阅读市场,但仍需不断创新思路,优化出版发行模式。除了现行的阅读器发行模式,也可以通过专门的网站模式,例如新华e店、四川文轩在线等,同时鼓励更多的网站加入,实现更加丰富多彩的发行模式问世。另外,电子书的内容应当注重“更新、更全、更快”,“有内容才有读者”,目前如何丰富电子书的内容已成为制约电子书发展的关键。电子书出版商要想抓住电子书发展的机遇,就必须要在内容上下功夫,把好质量关,多推出具有新的时代内容和审美追求的高质量的精品力作,不断形成自己的电子书特色,才能满足各年龄段读者的不同需求,获得长足的发展。
(二)统一格式,打破界限,实现无障碍阅读
国内电子书数字化格式不一,许多电子书使用自己特有的阅读形式,必须安装与之匹配的阅读器才能阅读,所以无法实现无障碍阅读。并且相关标准缺失,相互操作性较低,不便于用户的存储和使用,不利于数字资源与国际接轨。而从读者的角度来讲,读者更希望使用一部阅读器即可阅读不同的电子书。所以国内各电子书书商应在尽快统一格式上下工夫,制定统一的业界标准,打破行业界限,早日实现无障碍阅读,促进电子书市场的健康发展。
(三)降低成本,重在研发
针对电子书阅读器价格偏贵的问题,需要电子书阅读器供应商不断加大研发,降低生产成本,多提供免费的或价格合理的电子书阅读器,以满足日益增多的读者们的需求。
此外,与新闻资讯相比,电子书阅读器的劣势是内容长,需要一定的阅读费用等。这就使得电子书的阅读大大打了折扣。电子书以及电子书阅读器在发展中可以每天适时推出部分免费阅读电子书,实现社会化阅读进程。同时提供读者心得交流平台、评论平台等模式促进读者阅读的深度。
图书馆作为提供读者阅读服务的专门机构,不仅仅提供纸质图书的借阅,提供电子书借阅服务势在必行。国内外众多的图书馆也逐步开始为读者提供电子书的借阅服务。[6]谢蓉[7]还提出了理想的电子书借阅模式应包含:平等获取、自由流通、平台独立、隐私保护、无障碍阅读、保存与共享六方面内容,可见如要更好的发挥图书馆的借阅服务功能就需不断探索和逐步完善电子书的借阅模式。目前,美国高校图书馆普遍采用PDA(Patron—Driven Acquisition)读者决策采购模式[8],根据读者需求进行按需采购、读者主导式采购,收到良好的阅读效果,国内的高校图书馆尚未采用这种模式,而是采用包库的做法,这种不仅造成无效资源的浪费,还花去了大笔资金。我国高校图书馆结合自身实际也可以借鉴美国高校图书馆PDA做法,制定更为理性的采购方式来满足读者需求。
2011年、2012年电子书消费市场曾出现过震荡,与电子书读者的阅读习惯、阅读心理和需求有关,但更为重要的是电子书自身的技术、成本问题及国内电子书环境仍需完善。电子书也只有“格式统一,内容不一”,不断进行技术创新,提升数字化阅读的软实力来创造有更高价值的阅读,才能走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参考文献:
[1]高峰.关于电子书的概念及其发展[J].沧桑,2006 (5) :106-107.
[2]杨凡.未来我国图书馆服务发展的新领地——电子书[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11(4) :136-139.
[3]百道新出版研究院.2011年中国电子书产业十大趋势[N/OL].中国新闻出版报电子版,2011-1-7(20).http://www.chinaxwcb.com/xwcbpaper/page/1/2011-01/07/ 20/2011010720_pdf.
[4]王岚.关于电子书发展及其对图书馆影响的思考[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1 (15) :131-133.
[5]王素芳,白雪,崔灿.高校学生对电子书的认知、使用和态度研究:以浙江大学为例[J].大学图书馆学报,2014 (5) :61-71.
[6]程蕴嘉.台湾图书馆电子书资源推广方式[J].图书馆杂志,2009(10) :58-61.
[7]谢蓉.图书馆电子书服务模式研究[J].图书馆杂志,2013(11) :77-82.
[8]廖利香.美国高校图书馆电子书PDA的实践及其启示[J].现代情报,2014(10) :146-148.
(责任编辑:袁宗建)
Analysis of E-books Readers’Behaviors
YANG Xiao-ying
(The Library of Heze University,Heze Shandong274000,China)
Abstract:Nowadays,the publication of e-books has gradually become an important content of digital services based on the new publishing technology.The paper briefly describes the current development of e-books,introduces the related readers’age and psychology,explores related problems and puts forward some proposed settlement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readers.
Key words:e-books; readers; reading
作者简介:杨晓莹(1976-),女,山东聊城人,硕士,馆员,研究方向:图书馆学和图书情报学。
基金项目:菏泽学院科学科研基金项目(项目编号: XY10TS01)
*收稿日期:2015-01-08
文章编号:1673-2103(2015) 03-0130-04
中图分类号:G250.76
文献标识码: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