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有质量的高等教育招生公平:发展趋势、内涵解读与路径选择

2015-03-28王向红谢志钊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 2015年1期
关键词:公平分数标准

王向红,谢志钊

(1.长沙学院 高等教育研究所,湖南 长沙 410003;2.湖南师范大学 树达学院,湖南 长沙 410012)

“人人都有接受高等教育的权利和机会”,从形式上实现了高等教育招生公平。然而,在这个形式公平的基础上,高校是否招到了符合本校需要的学生、是否促进学生各得其所的发展等方面则涉及更本质的招生公平,即有质量的高等教育招生公平。有质量的高等教育招生公平是社会进步与教育发展的新要求,是一个应当引起关注的重大课题。

一、有质量的招生公平:高等教育招生公平的发展趋势

教育公平是人类永恒的追求,它永远在路上[1]。同样,高等教育招生公平是个历史范畴,与当时的社会与教育发展紧密相关。这里主要阐述我国高等教育招生依次从重视身份与门第到分数或能力再到综合素质和个性特长,是一个不断趋向“有质量的公平”的过程。也就是说,有质量的招生公平是高等教育招生公平的发展趋势。

1.重视身份与门第

我国古代大学,因当时整个社会存在着等级森严的门第观念以及教育自身发展水平不高,招生的唯一标准就是学生的身份与门第。除特权阶层以外,绝大多数普通民众子弟没有权力接受教育,更没有机会接受高等教育。学生能否进入大学,进入何种大学,与学生的资荫(父祖官爵)身份与门第密切相关。例如,唐朝的国子学只招收文武官三品以上子孙,从二品以上曾孙,勋官二品、县公、京官四品带三品勋封之子;太学只招收文武官五品以上子孙,职事官五品期亲,若三品曾孙,勋官三品以上有封之子;弘文馆只招收皇宗缌麻以上亲,皇太后、皇后大功以上亲,散官一品、中书门下三等子孙,京官职事从三品、中书官三黄门侍郎子[2]。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由于政治原因,在相当一段时期内,高等教育优先向工农兵子弟开放。1952年至1965年,虽然采用全国统一考试的高等教育招生方式,但主要看重的还是学生的家庭出身、政治表现。尤其在1966年至1977年废除高考期间,高校招生只考察学生的家庭出身,推荐入学。可见,该时期的高等教育招生只看重学生的身份与门第,对大多数人来说,没有公平可言。

2.重视分数或能力

民国时期,在一批有识之士的推动下,民主平等的思想开始进入包括高等教育在内的社会各个领域中。高等教育不再成为特权子弟的自由地,高校开始按“分数”或“能力”,而非按社会地位、出身门第的标准来选拔学生接受高等教育。例如,钱钟书先生数学只考了15分,因语文与外语特别好被清华破格录取。当时,传出了很多高校招生时不拘一格选拔人才的佳话。

自1978年恢复全国高校统一招生考试制度以来,本着“在分数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在保证公民接受高等教育的权利和机会平等以及促进高等教育招生公平方面功不可没。“分数”就是选拔学生接受高等教育的唯一依据,招生标准就是学生的高考成绩。统一招生考试制度的恢复与推行,打破了家庭出身的局限性,重新激发了广大学子的学习热情,选拔了许多优秀的人才,有力地推动了高等教育招生公平,积极地推动了社会发展。显然,该时期的高等教育招生从注重学生身份与门第到学生分数或能力的转移,招生公平向前迈进了一大步。

3.重视综合素质和个性特长

随着时代的进步,人们逐渐认识到,看似平等的分数其实掩盖着不平等,在貌似公平的统一高考招生制度背后隐藏着公平的缺失,高等教育招生公平不断地向前发展。进入新世纪,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制度改革的意见》的指导下,2003年教育部首选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22所重点大学,以不超过当年度招生计划总数5%的名额进行自主招生改革试点。2010年,清华大学联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上海交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南京大学首次在全国实行联考,采用通用基础测试、特色测试和面试的GSI模式。我国逐渐形成高校自主招生的两种模式:一是以北大、清华为代表的非完全自主招生模式,有一定弹性的空间,但依然以高考分数作为招生的主要刚性标准;二是以复旦和上海交通大学为代表的完全自主招生模式,以学生个人申请资料与面试情况作为录取的主要依据,高考分数作为参考因素[3]。可见,我国高等教育招生在注重分数的基础上逐渐向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个性特长方面发展。

2014年9月,国务院颁发了《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4],把进一步促进公平公正作为招生改革的基本价值取向,探索基于统一高考、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参考综合素质评价的多元录取机制:语文、数学、外语3科全国统一高考,外语有两次考试机会,可选最高分记入总分;考生根据报考高校招生要求和自身特长,从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六科高中学业水平考试中自主选择3个科目的成绩,计入高考总分;综合考察学生的思想品德、学业水平、身心健康、兴趣特长和社会实践等综合素质;完善和规范自主招生,选拔具有学科特长和创新潜质的优秀学生。我国高等教育招生逐渐突破了仅注重分数的局限性,逐渐注重综合素质和个性特长,开始向有质量的高等教育招生公平发展,即有质量的招生公平是我国高等教育招生公平的发展趋势。

二、有质量的高等教育招生公平:内涵解读

有质量的高等教育招生公平这个概念,借鉴于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学者陈如平的“走向有质量的教育公平”[5]以及美国学者沙朗·凯根(Sharonl Kagan)的“教育公平需要质量支撑”[6]的观点。基于此,尝试着对有质量的高等教育招生公平进行界定:在接受高等教育的权利和机会平等不断提高和扩大的基础上,以进一步推进公平为核心价值取向,“让最合适的学生进入最适合的院校”为行动准则,促进学生各得其所的发展,促进高等教育健康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一种新的价值观和行动举措。它包含以下三个基本内涵:

1.以进一步推进公平为核心价值取向

高等教育招生公平,实质上是社会公平问题在教育领域的延伸和体现。高等教育大众化、大学生资助、高考改革、民办高校发展、弱势群体补偿等不同层面的问题,都与高等教育招生公平有着直接或间接的联系。从人类社会发展的终极目标来说,公平的价值高于质量的价值。公平,体现平等、公正、正义、人权等基本理念,是人类社会最高的理想与信念。而质量则体现现实或潜在的效果和要求,是“一组固有特性满足要求的程度”[7],是“适用性”的体现[8]。显然,公平与质量不是同一层面的概念,也不是同一层次的价值。但是,公平和质量不是彼此对立,而是紧密相连,有质量的公平才是真正的公平[5]。

有质量的高等教育招生公平,通过质量的不断提高以实现更高层次的公平。就拿我国20世纪50年代末出现的大跃进和“教育大革命”来说,当时提出要在15年内普及高等教育。这种降低质量的所谓公平,只能造成极大的浪费和破坏。低水平的无质量的公平,不是真正的公平,反而可能借公平之名来践踏公平。不断提高质量的公平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公平,才能体现进一步推进公平的核心价值取向。

2.以“让最合适的学生进入最适合的院校”为基本准则

如果仅仅以高考分数为大一统的招生标准,无论对高校而言,还是对学生而言,都可能不公平。高校经统一划拨而招收的学生(即使分数高)可能不适应院校自身的办学特色和办学使命,学生的分数也难以全面体现出学生的真实水平,且被录取的学校可能不适合学生的“胃口”与发展需求。有质量的高等教育招生公平的另一个本质内涵是“让最合适的学生进入最适合的院校”。

“让最合适的学生进入最适合的院校”意味着高校充分发挥自主性和创造性,根据学校自身的层次、类型、使命、培养目标、培养方式,采用适当的招生标准和方式,挑选适合本校需要的学生,而不一定是分数高的学生。美国高等教育招生在这方面做得不错,每所学校的招生标准灵活多样,很多高校还对国内外的、州内外的、是否讲英语的申请者有不同的要求,以选拔适合本校需要的学生。例如,威斯康星(Wisconsin)大学的招生标准与弗吉尼亚(Virginia)大学相比,学生的学术性因素大致一致,但对学生的才艺、课外活动、领导素质、特别才智、工作经历等非学术性因素各有侧重[9]。“让最合适的学生进入最适合的院校”还意味着学生有更多的自主权利,自主选择适合自己的高校就读,而不是像当前的学生一旦按分数线划拨到某高校,几乎没有再自主选择的机会。

3.以促进学生各得其所的发展为最终旨归

早在1979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就指出:“给每个人平等的机会,并不是指名义上的平等,即对每一个人一视同仁,如目前许多人所认为的那样。机会平等是要肯定每一个人都能受到适当的教育,而且这种教育的进度和方法是适合个人的特点的。”[10]有质量的高等教育招生公平就是高校根据一定的标准,把合适的学生选拔出来,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获得适合自己的学业要求、兴趣爱好和个性特点的高等教育,引导并促进学生各得其所的发展。

教育学者曾形象地比喻:如果把考生总体比做沙金混合物,统一高考就像一个硕大的“分数筛”,在筛出“真金”的同时,还有许多被偏见忽视的甚至更为珍贵的“稀有金属”被遗弃在沙里。有质量的高等教育招生公平引导高校不拘一格地选拔人才,把许多被偏见忽视的甚至更为珍贵的“稀有金属”选拔出来。同时,高等教育作为一种扬长避短的教育,更有助于高校根据学生的个性特长不拘一格地培养人才,适应社会多样化人才的需求。

另外,作为中等教育与高等教育的枢纽,招生除了是高等教育的入口以外,还是中等教育的出口,高等教育招生标准直接影响着中等教育。因此,有质量的高等教育招生公平,还有利于引导中小学突破高考指挥棒和应试教育的藩篱,全面而深入地推行素质教育,开展教学改革与因材施教,促进学生生动活泼的发展。

三、有质量的高等教育招生公平:实现路径

有质量的高等教育招生公平是个大系统工程,与诸多的因素有关,需要整个社会的密切关注、积极行动与协同合作。在我国当前的国情下,实现有质量的高等教育招生公平,亟需从以下三个方面采取积极而富有成效的行动。

1.建立政府—相关主体协同治理结构

实现有质量的高等教育招生公平,首先必须建立政府—相关主体协同治理结构。在这个治理结构中,最关键的环节与抓手是政府应回归本位,转变职能,简政放权,变政府单一直接控制高等教育招生为政府—其他主体协同治理高等教育招生。我国政府在高等教育招生中的职责,应是确保并逐渐提升招生公平而提供法律、制度保障以及坚实的物质基础,并规范相关主体在招生中的行为。正如《罗宾斯报告》(Robbins Report)中明确指出的那样,政府的职责和任务就是“创造上学机会,使有能力、有愿望接受高等教育的人都有机会接受高等教育”[11],并对因非个人因素(如家庭背景、经济状况、地理位置、父母受教育程度、民族种类等)而导致的不利方面实行“教育补偿”[12]。另外,美国联邦政府颁布《民权法》(Civil Right Act)和“肯定行动”(Affirmation Action),对高校招收黑人、土著印第安人等弱势群体促进招生公平对我国很有启示。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的持续攀升,政府尤其对弱势群体进行必要的资助与补偿,以保证应有的公平。

政府作为公共利益的代表,作为社会公平的保障者,借助拨款以及健全高等教育招生公平的相关法律法规,明确政府、高校、学生(家长)、社会公民(非政府组织)等主体的合法地位及其各自权责关系,引导他们的行为有法可依、有章可循。高校,作为高等教育招生的直接参与者,依法具有自主选择、招收学生的权利,同时应公布、公开招生宗旨、招生原则、招生标准、申请者信息、招生步骤等相关招生信息,接受政府、社会公民(非政府组织)的监督,接收学生的选择,杜绝暗箱操作与腐败。学生(家长),作为高等教育招生的直接参与者,依法具有自主选择高校的权利,同时应保证自己所提供的申请信息真实、有效,并接受高校的审查、社会的监督。社会公民(非政府组织)在高等教育招生中主要实施监督功能,监督政府、高校是否无作为和合谋偷懒,监督学生所提供的申请信息是否真实,以保证应有的公平。政府与这些相关主体形成一个相互联系相互制衡的治理结构,共同促进有质量的高等教育招生公平。

2.落实高校—学生双向自主选择权责

推进有质量的高等教育招生公平,还需进一步落实高校—学生双向自主选择的权责,真正做到双方各选所需、各选所爱。身处市场环境中的高校,一头接受着市场检验,另一头却不得不接受根据高考成绩统一划拨的生源,自主选择生源的权力很少,这是不公平的。即使自2003年开始试点的高校自主招生,还是把高考分数作为硬性标准——必须上同批次的最低分数控制线。有的学生某个方面很优秀,高校也想招收该生,由于体制的限制,往往失之交臂。另外,由于种种原因,当前自主招生的弊端、丑闻层出不穷,成为特权阶层子女上名校的捷径,导致出现新的不公平现象。值得注意的是,真正意义的高校自主招生,是所有高校的基本权利,而非少数高校的特权;是高校根据自己的招生标准招收符合本校需求的学生,而非受限于大一统的刚性分数线。而且,高校自主选择学生权利,必须承担相应的职责与义务,必须严格自律、遵守政府相关法律法规以及接受社会监督。落实高校自主选择学生的权责,应循着公开、公正、公平的基本原则,选择最符合本校需求的学生,进而促进他们各得其所的发展,而不是简单的“换汤不换药”的考核形式改革。

推进有质量的高等教育招生公平,还要把自主择校的权利赋予并落实给学生,引导学生自主选择适合自己发展的高校、自主选择自己喜欢的高校。虽然,学生可同时填报5个或不等的平行志愿,但每年只有一次统一的高考,且一旦被某所高校录取,其他平行志愿就不能再录取,一个学生只能收到一所国内高校的录取通知单。落实自主择校的权利,学生可申请多所大学,可参加多次考试,不必担心因为一次考试失误或一次填报志愿失误或被某所高校录取而与所喜欢的大学错失机会。在这种情况下,学生才有可能收到多所高校的录取通知书,才有机会在全面衡量自身条件、能力与兴趣的基础上进行权衡取舍,选择一所最适合自己的学校就读,不一定是名牌或重点大学。在美国,即使像哈佛大学这样的一流高校,也有12%左右的被录取学生选择去其他高校就读[13]。而在我国,因为学生没有相应的自主选择机会,在高等教育招生中处于弱势,学生填报志愿或就读时,很少考虑某高校是否适合自己,先被录取再说。这本身就是一种不公平的现象,同时也导致了很多学生入学后因对学校或所学专业不感兴趣,需要一段相当长的时间来调节,影响他们的大学学习与发展。在落实高校—学生双向自主选择的权责时,尤其要关注学生的权利。

3.实行双轨—分层的多样化招生标准

实行双轨—分层的多样化招生标准,从更具体的层面来推进有质量的高等教育招生公平,也是因材施教、减轻高中生不合理负担的重要方式以及促进职业技术高中发展的重要手段。从我国高等教育系统的现状和发展趋势看,多层次、多类型结构正逐步形成。教育部副部长鲁昕在2014年中国发展高层论坛上谈到,自1999年以来“专升本”的600余所地方本科高校将逐步向应用技术型和职业教育转型,将进一步促进中国高等教育结构调整和现代职业教育的发展[14]。我国职业技术高等教育正逐渐解决“断头桥”问题,将逐渐形成一个由专科、本科、硕士、博士层次组成的完整体系,成为与普通高等教育相对的另外一轨。显然,高等职业技术院校与普通高等教育院校的招生标准不能再沿用基于统一试卷的高考分数。例如,高等职业技术院校的招生标准,至少包括两大基本方面:一是相关技能,这是必不可少的硬性标准,是与普通高等院校招生标准的最本质区别;二是文化成绩,与普通高等院校的入学考试内容不同,更应注重知识的应用,并在知识的广度、深度、难度等方面做一定的调整。

无论在高等职业教育体系中,还是在普通高等教育体系中,不同层次和类型的高校不能再沿用基于分批统一的高考分数作为招生标准,应在双轨的基础上采用分层多样化的招生标准,以适应高校自身的使命、培养目标、层次与类型需求,以适应不同学生的个性特长和学业水平。到底如何制定我国分层多样化的高等教育招生标准呢?需要考虑的因素很多,需另外专门探讨。这里主要介绍美国分层多样化的招生标准,以期给我们提供有益的启示。如整个加州的高校分成精英高等教育机构、一般本科大学、社区学院和职业技术型私立学院三个层次,不同层次的高校招生标准不同。仅就SAT成绩而言,第一层高校需要学生在SATI和SATII中自选三门学科成绩,总分3 480分以上;第二层高校只需要学生提供SATI语言和数学推理成绩,1 140分以上;第三层高校不需要学生提供SAT成绩。同层次的不同高校,其招生标准也不同,主要体现在综合素质与个性特长上,如个性人品、才艺才能、寻求挑战的动机性、领导能力、社区服务、创造性思维、问题解决等[15]。

[1]王海英.质量公平:当下教育公平研究与实践的新追求[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13,(6):32-39.

[2]孙培青.中国教育史[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2.

[3]张晓洁,孟 礁.浅谈我国高校自主招生的现状和公平问题[J].时代教育,2012,(3):70-72.

[4]新华网.《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详解.[EB/OL].http://news.xinhuanet.com/edu/2014-09/04/c_126 955365.htm,2014-09-17.

[5]陈如平.走向有质量的教育公平[N].中国教育报,2007-8-18(3).

[6]沙朗·凯根,王懿颖.教育公平应从零敲碎打走向系统改革——中美学者关于教育公平、质量的对话[N].中国教育报,2007-8-20(8).

[7]柴邦衡.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

[8]刘广弟.质量管理学[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

[9]Megan Twohey.‘Holistic’ Admissions Alter Little,UW says.[EB/OL].http://www.jsonline.com/story/index.aspx?id=496308/2006-09-13,2014-09-01.

[10]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M].华东师范大学比较教育研究所,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

[11]张泰金.英国的高等教育历史·现状[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5.

[12]刘复兴.教育政策与弱势补偿问题[J].山东教育科研,2002,(9):8-10.

[13]Michele A.Hernández.A is for Admission--The Insider’s Guide to Getting into the Ivy League and Other Top Colleges[M].New York:Warner Books,1997.

[14]教育部副部长鲁昕在“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14”上的讲话[EB/OL].http://pjw.xxu.edu.cn/info/1013/1252.htm,2014-09-01.

[15]California Postsecondary Education Commission(CPEC).University Eligibility Study for the Class of 2003[M].CA.:CSDE,2004;California Postsecondary Education Commission(CPEC).University Preparedness of Public High School Graduates[M].CA.:CSDE,2004.

猜你喜欢

公平分数标准
公平对抗
2022 年3 月实施的工程建设标准
怎样才公平
分数的由来
无限循环小数化为分数的反思
笨柴兄弟
忠诚的标准
可怕的分数
美还是丑?
算分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