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输出驱动视域下的多模态互动教学在大学英语视听说教学中的研究

2015-03-28李琼华湖北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湖北黄石435002

李琼华(湖北师范学院 外国语学院,湖北 黄石 435002)

输出驱动视域下的多模态互动教学在大学英语视听说教学中的研究

李琼华(湖北师范学院 外国语学院,湖北 黄石435002)

摘要〔〕英语视听说教学一直处于哑巴英语、费时低效的状态,本文首先分析了英语视听说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把基于输出驱动的多模态互动教学模式引入英语视听说教学实践中,提出了具体操作模式,为大学英语视听说教学提供了新的视角,以期提高学生听力理解能力以及口头表达、书面表达能力。

关键词〔〕输出驱动;多模态互动;大学英语视听说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 4733(2015)06- 0137- 03

doi:10.3969/j.issn.1009-4733.2015.06.034

[收稿日期]2015—03—09

[作者简介]李琼华,女,湖北京山人,湖北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副教授。

随着数字化时代的到来,多媒体技术在英语教学中的广泛应用,英语教学正从传统的单一的教学模式向多模态教学模式转换,如何在大学英语视听说教学中引入多模态互动教学尤为重要。

多模态互动教学的提出始于Halliday的系统功能语言学理论,在此基础上社会符号学家Hodge&Kress(1988)指出我们现实中使用的语言形式都是多模态互动形式。国内外许多学者对多模态互动教学进行了研究,他们认为多模态互动教学是一种借助多媒体技术及设备的运用,通过口语、书面语、图象、图表、声音、颜色和视频等符号资源的使用,利用多种模式通道同时刺激学生的视觉、听觉和触觉等多种感官,引导学生进行系统性、开放性、灵活性学习的教学。多模态互动教学可以促进学生的语言输入和输出。2008年北外大学教授文秋芳提出了输出驱动假设理论,她认为以输出为驱动的大学英语教学有三个理论依据,符合学生需求、社会需求和学科需求.二语习得的社会文化派认为二语习得应是学用一体,边学边用.因此基于输出驱动理念下的多模态互动教学引入大学英语视听说教学可以为大学英语教学提供一个崭新的视角,为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注入新鲜的血液。

一.大学英语视听说教学的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1.视听说课堂语言输入模式单一、输出不足,缺乏人际互动和人机互动,缺乏交际的趣味性。

大学英语视听说课程是大学英语改革后和一门新型课程,它充分利用计算机辅助英语教学,改变了以前的听力材料中只有声音没有情景的问题。但目前大多数大学英语视听说课堂教学还是教师播放音视频材料给学生看,然后再完成相关的听说练习.这种被动型的教学模式没有充分发挥多模态语境的优势,不利于学生理解多种模态之间的相互作用对整体意义构建的影响,这种单一的语言输入方式无法将视频和音频材料中精彩的语言用于语言输出,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

2.语言教师在视听说课堂中的角色没有发生转变,还是课堂的主导者,甚至扮演着播放员和解说员的角色。

目前随着大学英语教学的改革进一步深入,有的语言教师开始重视视觉模态参与听力理解的重要性,在课堂教学中注入了视觉模态,但又忽视了语言输出“说”的地位,没有组织相应的课堂活动,师生之间、生生之间没有任何“说”的互动。语言教师主宰了整个课堂学生没有机会进行语言输出,这种过分强调语言的输入而忽视语言的输出的教学模式与传统的教学模式没有任何区别,它不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个性化学习。

3.各种模态之间缺乏有效的转换、整合以及协调发展.

视听说教学的多模态互动指的是视觉模态要参与听说活动,在听觉捕捉到音频符号的同时,视觉也捕捉到语言或非语言符号,然后再把捕捉到的音频和视频符号转化成可表达的语言或书面文字,这才实现了多模态的转化及各模态的整合。而在如今的大学英语视听说课堂上,语言教师往往忽视了视听说结合,只重视听和看而忽视了语言输出“说”和“写”的地位。教师在设计语言活动中没有考虑模态的多样性,没有充分利用各种模态之间的转换。另一方面,语言教师不能适度使用各种模态,过度使用某种模态,特别是听觉模态的过度使用往往使学生感到疲倦,扼杀了学生的积极性同时也浪费了课堂时间,不利于各种模态的协调发展。

二.多模态互动教学法在大学英语视听说课堂中的研究

1.研究问题:

本文主要探讨输出驱动视域下的多模态互动教学是否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听力理解能力以及口头、笔头表达能力。

2. 研究方法:

随机抽取同一英语水平的学生分成实验组和控制组进行为期两个学期的实验来验证输出驱动视域下的多模态互动模式优于传统的教学模式有助于提高学生听力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这一研究假设。

3.研究对象:

本研究对象为湖北师范学院生科院的生物技术专业的120名学生。采用随机抽取的方法选择,入学年份为2014年,平均年龄是19岁。其中60人为实验组,作为教学改革对象,采用多模态互动教学的模式,另60人为控制组采用传统英语视听说教学方法。

4.研究实施步骤

语言教师在每周一次的视听说课堂中对控制组和实验组实施相同主题内容的视听说教学,教学任务和要求相同,但在具体教学操作中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

控制组:教师采用传统的视听说教学方法,即教师首先介绍与主题有关的背景知识,紧接着播放听力材料和视频材料,学生听完和看完之后完成课本上的听力理解练习,老师和学生一起核对答案并讲解听力材料中的内容,最后老师就本次课的内容进行分析和总结。

实验组:教师采用多模态互动教学模式来进行视听说教学。即首先是以基于视听说课程的话题的预热活动进行多模态的语言输入,然后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进行课堂问题的问和答实施生生互动,教师利用多模态的课件和学生进行师生互动,展开课堂辩论活动,学生进行课堂仿说练习,课堂内的语言活动结束后学生在课外通过网络平台提交真实生动表演的英语DV 形式的role-play 作业延续师生互动。在此过程中实现了课内外的多模态互动,它包括师机互动、师生互动、生机互动、生生互动等多模态互动方式。

具体操作模式

1.课堂内的多模态互动

大学英语视听说课程的课堂教学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基于视听说课程的话题的预热活动。每节新课前语言教师都应将下堂课的主题事先告知学生,布置学生上网查看相关背景知识,预习相关的词汇、句型等语言知识。语言教师也要在课前准备多模态的课件。在此过程中实施和完成了师机互动和生机互动,也就是主体和客体的第一次互动。教学开始时教师首先让学生展示他们所准备的材料引导学生完成视听前的Vocabulary Link 这一部分的词汇练习为紧接着的听力部分做准备。然后教师对以往学过的知识进行总结,引入新的知识,激发学生对新知识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第二阶段,教师对本次课程的教学内容进行简短讲解,让学生明确学习内容和目标,在呈现多模态的教学课件时,可利用多模态PPT的可视元素,集语言、文字、图像声音于一体构建生动逼真的语境,可以帮助学生充分理解视听材料中非语言因素如手势、语气、面部表情等多模态对话语构建意义的影响,提高学生听力理解的效果,提升课堂教学的效果。在这一阶段教师要掌握各种模态的适度性,实现各种模态之间的有效转换整合及协调发展。学生观看和听完多模态课件后,教师引导学生做完听力部分的相关练习,就练习中的问题可进行分组讨论,以视听促说,甚至还可以在课堂内组织辩论赛,充分体现视听说教学的多模态互动性,让语言教师真正成为课堂的组织者,帮助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的促进者和引导者,实现教师角色的真正转变。第三阶段,教师应组织学生进行仿说练习。在视听说教材的Speaking and Communication 部分教师可放一段PPT示范对话,帮助学生掌握和归纳本单元话题所需要使用的语言表达形式,要求学生模仿示范对话中说话者的语音、语调、动作、表情等多模态进行跟读练习,达到“以说促听”然后布置类似话题,要求学生运用总结的语言形式进行两人一组的对话,促进课堂内的生生互动。同时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可利用身体语言与学生进行互动,如停止播放PPT 走到学生座位中间参与小组讨论或指导学生的语言表达。在与学生的互动时适当运用手势传达信息,可以帮助听力较差的学生理解所讲述的内容。同时也充分体现了多模态的师生互动。第四阶段,教师对学生的小组活动进行分析、评价,使学生认识到学习成果和不足,师生之间相互给出反馈和评价,同时教师和学生还可以进行自我评价和互评,这样可以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思考和反馈也会激发老师的教学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利于促进教师与教师的互动,不断改变教学思想和教学水平,充分发挥教师指导课堂的角色。

2.课堂外的多模态互动

互动的多维性除了指模态之间的互动外,更重要的是指学生与教师、学生与计算机、教师与计算机、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大学英语视听说教材提供了丰富多彩的互动活动,如看图说话可采用flash动画,用role-play, flash 或 PPT提交作业等等。多模态的互动在课堂内实现了个体和整体的同步发展,但语言的学习需要第二课堂的更多时间,因此多模态互动更要延伸到课堂外的学习活动。

目前风行全球的Mooc(大规模网络开放课程)真正实现了学习的跨课堂和跨国界,实现教育资源的全球共享,而大学英语视听说包含海量的具有链接性和网络性的超文本多模态语篇可以成为连接课内和课外的一扇窗户,开放性的系统,使学生通过多模态互动增进英语综合能力的提升,锻炼真实语境下的适应能力。教材可提供网络平台提交作业,除了电子作文外,还可提交学生真实表演的role-play作业,实现了师生在课堂外的互动。

课后学生自主学习多模态话语表达可以通过视觉、听觉、触觉与网络环境下的学习资源来开展自主学习。在上视听说课之前老师就某一题材给学生布置预习任务,学生充分利用网络资源的多模态互动,网络将文本、图形、动画、声音等媒体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学生在预习背景知识时可以体会到背景文化的导入处于一个立体、活跃的多元化的环境中,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文化和背景知识的欲望和热情,学生可通过视频材料了解并欣赏各国不同的文化元素,通过音频材料、音乐来学习文化背景知识,还可以阅读网络提供的文字了解和视听说内容相关的内容。网络材料的多样化和个性化能满足不学生群体的学习需求,使学生可真正选择自己感兴趣的知识进行学习和互动,同时增强了学生的参与意识和积极性,加强了学生间的交流与合作精神,提高了学生的自助学习能力。在这一学习过程中充分体现了人机互动和生生互动。实现了主体和客体,主体和主体的第二次互动。

三.结束语

通过多模态互动模式在大学英语视听说课堂中的教学实践,我们可以看出基于输出驱动理念的多模态互动模式优于传统的大学英语视听说教学模式。它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热情,提高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对大学英语老师来说也是一种挑战,促使老师要不断学习提高自身素质,增强多模态识读能力,有效组织课堂教学,帮助学生增强语言输入效果和语言输出能力,学生在提高听力理解能力的同时,口头表达能力和笔头表达能力也会得到发展。这种教学模式还有许多不成熟的地方,接下来将通过教学实践不断完善,促进大学英语视听说课程的建设。

[参考文献]

[1]Dominguez Romero E & Maiz Arevalo C. Multimodality and Listening Comprehension: Testing and Implementing Classroom Material[J] .Language Value, 2010,(1):100-139.

[2]Kress,G.&van Leeuwen,T.Multimodal Discourse:The

Modes and Media of Contemporary Communication [M] .

London:Arnold,2001.

[3]Weinberg A. Virtual Misadventures:Technical Problems and Student Satisfaction When Implementing Multimedia in an Advanced French listening Comprehension Course[J]. CALICO Journal,2002(2):331-357.

[4]李欣,李玫英,王佳子.多模态自主听力教学模式有效性的实证研究[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12,(6):59-64.

[5]陶亚楠.多模态专业英语听力教学模式的实证研究[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4,(7):71-72.

[6]张德禄.多模态话语分析综合理论框架探索[J].中国外语,2009,b(1)24-30.

[7]候杰.大学英语视听说教材编写的多模态化原则[J].湖北科技学院学报,2014,(4):63-64.

[8]顾湘芬.多模态英语教学中的课堂互动[J].时代教育,No.12:220-222 .

(责任编辑:王国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