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当前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考

2015-03-28杨心婕

关键词:师生员工校园文化校园

杨心婕

(湖南省教育科学研究院院办公室,湖南长沙410005)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主要包括两个大的方面,一是思想建设,二是文化建设。如果说前者的重要性已是众所周知,那么在改革步入“深水区”、知识占领“制高点”、人才成为“抢手货”的今天,文化建设的作用日益为人们所重视。校园文化作为学校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理所当然是文化建设亦即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理所当然是教育科学不可忽视的课题。

一、当前校园文化涵义的再度解析

何谓校园文化?目前至少有两个版本:“两层论”者断言校园文化由两个层面组合:或谓精神文化+物质文化,或称硬件文化+软件文化;“三层论”者则另附加了一层:动态文化。[1]细究起来,这两者都有值得进一步商榷之处。

顾名思义,“校园文化”当是“校园”与“文化”的有机结合。“文化”毫无疑问是“校园”的宠儿,而“校园”则是“文化”建设的沃土。校园文化即以校园为平台,由校园师生员工共同构建和直接参与的一系列“教科文”形态,包括各种相关实物、精神与活动。它以师生为主体,以校园为基地,以师生的思想状态、精神风貌、价值观念和文化诉求为主题,对校园里的芸芸众生有着强劲的潜移默化的作用。在某种意义上来说,校园文化是学风、校风和学校精神的综合体现,也是一种集教育、引导、凝聚和激励等多种功能于一身的文化存在。根据这些“提示”,结合当前校园文化实际,笔者认为,校园文化可以剖析为物质文化、活动文化、管理文化和精神文化四个层面:

(一)物质文化

物质文化是校园文化的基础。包括教育教学科研设施,各种活动场所,绿化、美化、亮化等各种配套设施。既是校园文化的外化标志,又是校园文化活动的物化载体。这些“物质基础”组合成一个多功能立体舞台,一方面,各种文化活动就在这个舞台上演练不息,校园文化凭以得到充分展示;另一方面,这个舞台本身也幅射着眩目的文化光束,给校园文化整台“节目”增添了不少光泽。不容置疑,校园物质文化不但具有美化环境、优化校容的作用,而且还能以景传情,以形抒意,“此处无声胜有声”,让校园众生怡情益智,教化观念,提升品质,引导行为。

(二)活动文化

活动文化是校园文化的血肉。包括各种校园活动:教学科研活动、课外文化活动、校际交流活动、各种服务活动等。这些多姿多彩的活动状态,集合成校园文化丰满的血肉之躯,形象地诠释着校园文化的风韵与特色,是校园文化最具魅力的层面。活动文化尽管一般是由各个学校根据自己的物质条件、地域特点、历史传统与人力资源等综合实力开展的,具有各自不同的内容与特色,但小异而外有大同:鲜明的时代特点,明显的自主意识,突出的学校形象,丰厚的文化内涵,多彩的表现形式,众多的师生参与。正是这些“大同”之处,使校园文化形成对学生成长与发展的巨大影响力,对学校壮大与拓进的巨大助推力。

(三)管理文化

管理文化是校园文化的保证。包括关涉教育教学的各种规章制度、各种活动运行的规范条例、各种约定俗成的行为习惯等。这些必不可少的“条条框框”,对校园里的各个方面、各个层次、各种力量加以科学的制约、协调和整合,使之成为一种规范化的秩序,从而形成一种有序的合力,使校园文化得以健康发展。如果说用一个字概括,物质文化的特点是“丰”,活动文化的特点是“活”,精神文化的特点是“深”,那么管理文化的特点则是“严”:章法严密,规范严肃,执行严格,赏罚严明。不难发现,交通管辖中的“红绿灯”原理在管理文化中发挥得淋漓尽致。

(四)精神文化

精神文化是校园文化的灵魂。包括学校的历史传统、精神面貌、理想追求、人文风物等。它是上述三个层面文化的内核,换言之,上述三个层面的文化是它的外化。它具有高度的凝聚力、向心力、提升力和生命力,既是学校的内涵气质所在,又是学校形象风度的生动勾勒。校园文化正是通过这些因素,左右着学校的综合实力,全方位地影响着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当前校园文化困惑的近景扫瞄

学校人才荟萃,文脉宽广,有着得天独厚的文化建设条件。加上近年来各级教育部门和学校的重视,校园文化建设与社会文化建设同步共振,逐步发展,反映新面貌,弘扬主旋律,成绩有目共睹。基于种种原因,特别是由于认识不到位,理解不深入,措施不得力,校园文化建设存在一些问题,有着一些不尽人意的困惑,也是毋庸讳言的。

(一)“议事日程”忽略

这里指两种情况:一种情况是比较学校的其他工作,校园文化建设的规划与安排显然相对薄弱。学校在制订校园建设总体规划时,往往有意无意忽略校园文化建设,或语焉不详,或轻描淡写,校园文化建设没有被列为主要“议事日程”。而校园文化本身也少有全盘考虑,缺乏合理布局,以至地位旁落,尚且不能够理直气壮地、有条不紊地进行正常的部署安排,遑论健康地开展活动和有效地打开局面?另一种情况是学校教职员工头脑里没有将校园文化纳入自己的“议事日程”,往往是说起来重要,忙起来不要,口头上热热闹闹,行动上拖拖拉拉,没有真正给力于校园文化,以致校园文化缺乏活力,校园文化建设少有朝气。

(二)硬件投入滞后

由于没有排上“议事日程”,校园文化相关的硬件投入被靠后乃至靠边。场地逼仄,经费短缺,设备破旧,设施难堪,校园文化难以摆脱“矮穷丑”形象,又何敢奢望“高富帅”目标?更有那本想投入校园文化活动的女士们先生们,空揣一腔热情,兴致勃勃而来,却无场地缺经费没设备少设施,“英雄无用武之地”,徒有“望洋兴叹”。已有的热情被浇冷,原有的雪上又加霜,校园文化的激情就这样被滞后的硬件征服。这样的状况又怎么能指盼校园文化建设的兴旺发达?

(三)参与层面狭窄

相当一部分人对校园文化心怀误解,以为校园文化就是校园文艺,就是唱唱跳跳,就是少数文艺骨干们的事。因此,考虑的项目只有“文艺”,参与的人员只有“骨干”,校园文化建设成了少数人的忙活,更多的人们成为了看客,开展活动总是零零散散,参与人员总是稀稀拉拉,拓展不了范围,形成不了规模,文化活动的星星之火总是燃不成燎原之势。活动层面狭窄导致另外一串负面效应——学生被排斥在文化活动之外,旺盛精力被导入非正常的宣泄口,令人侧目的“课桌文化”、“厕所文化”即其一例。还有的学生则坠入消极的吃喝玩乐“百慕大”,抽烟酗酒下馆子,甚至赌博盗窃看黄片,或热衷于“老乡会”,搞涉黑小团体,造成十分严重的后果。

(四)活动导向偏颇,文化含量不足

校园文化活动由于没有通盘考虑,因此缺乏正确的导向,往往形成两个极端:一种是任水流舟。对校园文化活动不是积极运筹,主动把握,而是听之任之,让其处于自生自灭的状态。活动内容总是“老三样”:跳舞、K歌、排节目,[2]“舞会”通知铺天盖地,歌厅音乐惊天动地,节目水平谢天谢地。另一种是盲目跟风。干的是“什么流行跟什么”,想的是“别人走红咱也火”。不管合不合自己的校情,也不管自己有不有同样的潜能,总之是校外省外国外,不管三七二十一盲目跟进。校园文化是“校园”与“文化”的有机结合,那么,校园文化活动亦当是“文化”与“活动”的无缝连体。可惜有些校园文化活动并非如此,而是“活动”有余,“文化”不足。恰如时下一些电视台,播映一些无厘头无内涵无档次的三无节目,主持人自己笑得岔气,观众看得肉麻无语。老实说,无论是电视台节目也好,校园文化活动也罢,走到这个地步,只能说是一种堕落,让人哀其不幸,怒其不争,陡生一腔挥之不去的“痛”。[3]

(五)教育功能淡化

无可置疑,校园文化的多种功能中,教育功能是举足轻重的。开展校园文化活动,许多学校首先考虑到如何充分发挥教育功能,使之充分给力教育教学,服务教书育人。但并非所有学校都是如此。把校园文化活动等同于“娱乐活动”者有之,认为校园文化活动与教育教学无关者亦有之。这样的观点当道,校园文化活动的教育功能被抛到了九霄云外。结果,校园文化活动不但没有给教育教学帮上忙,反而扯了后腿。更有甚者,有的校园文化活动财迷心窍,掉进“钱”眼,不认性质,不辨是非,不择手段,不管“颜色”,“黄”的“黑”的一起来。这就不是“活动”发挥教育功能的问题,而是需要法律来教育“活动”的问题了。

三、当前校园文化建设的针对性举措

既然校园文化于学校精神文明建设的作用功不可没,既然校园文化建设于教育教学的影响不可小觑,那么,就应当采取有效措施,充分发挥校园文化建设的既定优势,克服校园文化建设现有的困惑,使校园文化建设走上一条健康发展之路。笔者认为,其有效的针对性措施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确立“校本”观念

首先,校园文化建设是学校建设本身不可或缺的基本内容。基于这一观念,学校的工作计划必须将校园文化建设列为重点之一,从思想上充分认识校园文化在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作用。学校教育从来就不是单纯的知识与技能的传授。实践证明,校园文化对师生员工的潜在的或直接的影响无所不有,无时不在。可以说,没有良好的校园文化的浸淫与熏陶,就不可能培养出优质人才。校园文化不但是师生员工身心健康发展的需要,也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直接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的需要,而且对人类进步和社会发展有着显而易见的重要作用。[4]既然如此,我们就应该充分利用这个天时地利,把校园文化建设纳入学校的“本职工作”的范畴,周密运筹,认真部署,切实执行,使校园文化建设具有长期发展的计划性、短期工作的务实性和具体落实的细致性,真正成为学校建设、教育教学建设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有机部分。

其次,师生员工是校园文化建设全程参与的基本力量。师生员工不可能游离于校园文化的版土之外。既然是校园文化王国的当然臣民,校园文化就应该使出浑身解数,引导和吸纳所有的师生员工全额投入,全程参与。通过全校各行政部门和群团组织,发动师生员工积极参与;增强校园文化活动本身的磁场效应,根据师生员工的文化喜好和活动特点,尽量选择开展符合其“口味”的文化活动,制订激励其投入和参与的相应条款,吸引和鼓励广大师生员工持续参与,让广大师生员工逐步形成习惯与爱好,从起初的“要我参加”,演变为“我要参加”,自愿地、自觉地全额投入和全程参与校园文化活动。

(二)强化品牌意识

校园文化活动是校园文化风景线的主要景点,也是校园文化建设的大头。而要有效提升校园文化活动的质量,就必须从以下四个方面强化品牌意识,打造优质品牌。一是找准特点。要充分作好市场调查,摸透两头:一头是学校有哪些文化特点,师生员工有哪些活动特长;另一头是哪些文化活动适合在本校开展,这些活动与本校的文化特色和师生员工的活动特长结合能形成哪些文化活动优势。二是提炼特色。在找准特点的基础上,遴选一批适合在校园开展的活动重点推出。同时进一步的“提炼”:根据活动开展情况,不断修订和完善活动“名单”;根据教育性与娱乐性相结合、喜闻乐见与持续发展相结合、文化内涵与活动形式相结合的原则,不断丰富和提纯活动内容。三是准确定位。在初步确定一批优质活动的基础上,进行校园文化活动品牌的定位。值得指出的是,校园文化活动推出的品牌不一定是一个或几个单项活动,它也许是一组活动,也许是一种活动组合,也许干脆是某些开展活动的形式、某种活动开展的氛围等等。比如:根据学校文化特点举办的专题“活动节”,以校园特长人才举行的“民俗展”,围绕教育教学中心开展的“主题”活动,等等。四是精心培护。品牌脱颖而出之后,并非一劳永逸了。首先要不断地“输氧”“充电”,以保持品牌质量与时俱进;其次要经常地“热身”“练兵”,以维系品牌的活力。最后要适时总结,这既是对品牌经验的升华,更是对校园文化活动理论的探索。

(三)加大硬件投入,扩大校际交流

校园文化活动的开展除了采取“因地制宜”、“因陋就简”“一物多用”等权宜之计外,更重要的是要加大校园文化设施的硬件投入。对这个问题,主管环节要认真运筹,实施环节要精打细算,群策群力,搞好校园文化建设的硬件建设,使之适应校园文化活动的健康发展。校园文化并非围墙文化,并非是以校为界,只可在校本部的领土上开展。相反,校际之间应当加强校园文化活动的各种交流,开辟交流窗口,合理制订交流规则,选择合适的交流内容搞好交流活动,并不断总结交流经验,推广交流效益,以期取长补短,相互促进,共生共荣,更有效地扩大校园文化活动的校际交流。

[1]郑金洲.教育文化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101.

[2]李永伟.多元文化背景下的学校教育新理念[J].江西教育期刊,2001(8):65-66.

[3]纪德奎,张海南.城乡教育一体化进程中乡村学校文化的本土化选择[J].中国教育学刊,2013(10):15-16.

[4]王双喜.农村薄弱学校创建校园文化特色的实践策略[J].当代教育论坛,2007(1):21-22.

猜你喜欢

师生员工校园文化校园
吉林省教育厅向全省广大师生员工恭贺新春
吉林省教育厅向全省广大师生员工恭贺新春
党建工作与校园文化创新探究
校园的早晨
春满校园
高校领导干部以群众路线为基础践行“三严三实”的长效机制研究
校园文化建设浅谈
以老区精神打造校园文化
打造富有生命活力的校园文化
如何全面提高师生员工的道德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