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融城背景下的融教方略
——以长株潭一体化城市体制改革为例
2015-03-28盛欣姜正国
盛欣,姜正国
(1.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湖南长沙410081;2.湖南省教育科学研究院,湖南长沙410005)
论融城背景下的融教方略
——以长株潭一体化城市体制改革为例
盛欣1,姜正国2
(1.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湖南长沙410081;2.湖南省教育科学研究院,湖南长沙410005)
融城现象给教育带来了多方面的发展机遇,同时,也带来了一些“融教”的新问题。探析“融教”的涵义,分析“融教”的基础,针对目前“融教”思想缺失、“融教”进程缓慢、“融教”优势遗弃的现状,提出要端正“融教”观念、改善“融教”策略、调整“融教”布局、突出“融教”重点。重视“融教”的基础投入,挖掘“融教”的潜在功能,强化“融教”的保障体系,以“融教”促进“融城”的发展。
融城;融教;涵义;基础;方略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经济发展的不断提速,我国的区域发展出现了一幅全新的景象:越来越多的地区突破原来的行政区划疆界,逐步形成以经济为纽带的新型综合区域,抱团发展,合纵连横,大大提升了区域的竞争力[1]。一批新的城市群相继崛起,经济增速令人瞩目,有力地推进了我国现代化进程,这就是所谓的“融城现象”。湖南的“长株潭一体化”就是典型的例子。“融城”给区域发展带来了很多优势和发展机遇,也不可避免地带来了一些问题。在“融城”的同时,如何“融教”?如何依托“融城”背景制订“融教”方略?这是我们面临的紧迫问题。笔者即以“长株潭一体化”(长沙、株洲、湘潭简称为长株潭)为例,剖析融城背景下的融教方略。
一、融教的基础
1.什么是融教
长株潭“融教”,其中“融”就是“融合”、“和乐”之意。它是在“融城”背景下,通过学校优势教育资源的整合与优化,进行集团化办学,提高城市学校整体教育质量的过程。长株潭各城要立足于新的高度,着眼于新的广度,合理调整学校教育布局,整合资源,认真挖掘学校教育潜力,全面优化学校教育过程,将各自为战的散兵式学校教育融合成聚精汇粹的集团化教育,从而实现城市学校教育质量的提升和学校教育效益的拓展。
每个城市的存在与发展都有各自的优势,融城后这些背景优势也就是融教的利好元素。从融教角度来看,长株潭城市群要提升生产性服务业竞争力[2],就要通过教育加快培养应用型人才来促进城市群发展。
2.融教的有利条件
(1)三城同根同脉,各具优势长沙、湘潭、株洲三市都发端于春秋战国时期,历史上多数时期同属于大长沙,联系紧密。三市呈“品”字状相邻分布在湘江下游,很早就成为全省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有共同的文化之根,又各具特色:长沙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湘楚文化的发源地;株洲是湖南第二大工业强市;湘潭的工业、科技和旅游城市,是湖湘学派及湘军的发源地。
三城都有悠久的历史及深厚的文化积淀,都深受湖湘文化的影响。处在同一文化框架内,同根同脉,“融教”就有了文化的共同基础。又发展出各有优势的城市文化,为融教提供了互补动力。
(2)三市教育相互影响,又各具特色长株潭教育历史悠久,教育传统绵长。长沙的岳麓书院名满天下,学生中众多传世大儒;株洲的东林名士、茶陵流派声震乾坤[3],才气骨气相映生辉;湘潭的桐城学派治学严谨,学问流芳……当代教育更是星光灿烂,名师名校很多,教育经验各具特色。三市既有相互影响的教育传统,又有各自的教育特色,为融教提供了动力。
(3)三地经济都属核心圈,又优势互补长株潭一体化城市群由两个层次组成:第一层次为长株潭核心区域(三市市域),第二层次为目标区域即3+5城市群。两个层次以三市为轴心,经济圈辐射较广。长株潭各市总产值位居全省前三位,有强大的经济作为支撑,为融教带来了很多便利。
(4)三区融城关节打通,又位置靠拢2006年,湖南省委提出“3+5”“融城”战略,不断打通融城的关键环节。在原“交通同环、电力同网、金融同城、信息同享、环境同治”的基础上形成“新五同”:交通同网、能源同体、信息同享、生态同建、环境同治。2007年,国家批准长株潭城市群成为“全国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2009年,长株潭三市长途区号统一为0731,成为全国唯一统一区号的城市群;成立长株潭“两型”协调委,着手制度顶层设计;三市城际铁路正在动工。
2011年,8市携手冲破昔日的行政条块束缚,联合启动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全力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进一步扩大了发展范围。2012年,未来新型城镇化的蓝图正式亮相,计划到2015年,长株潭城市群城镇化率达到70%以上,将作为一个“超级城市”的形态出现。而凭借一体化融城的平台,三市相继选定自己的主攻方向:长沙瞄准“地理空间”建“生态新城”,株洲推出“东提西拓”而“合拢三角”,湘潭决定“东扩西改”以“优化产业”,这些务实有力的融城措施,使长株潭正在快速成为布局合理、实力雄厚、生态宜居的新型城镇体系,以“两型社会”示范区、高新产业集聚区、城乡统筹样板区的综合特色成为中部崛起的“中国经济第五极”。这些融城措施,为融教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融教面临的问题
融城给融教带来了许多机遇,但也给融教带来了一些问题。客观地说,融教中出现的很多问题不能轻视。
1.融教思想缺乏
融教思想的缺乏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融教战略缺位全省对融城进行了多方面的构思和宣传,也采取了各种有力的措施,但是关注学校教育融合的很少。无论是最初的老“五同”还是近期的新“五同”,都没有“同”到教育。在“融城”的大建设中,没有学校教育的适当角色。这种战略缺位使融教处于进退维谷的尴尬境地。
(2)融教运转“缺氧”由于融教思想缺失,大学校教育观念被忽视,融教中的学校教育没有出现应有的勃勃生机,学校教育资源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优质教育资源没有惠及全区域,部分区域教育发展动力不足。
(3)融教经费缺口教育经费不足仍是融教中学校教育的一个大问题,各区学校教育资源配置不均,融教工作总体投入不足。长沙的教育质量和学校教育资源优于其他二市,株洲、湘潭部分学校运行经费紧缺。
2.融教工作的淡化
本来,融城是教育发展的一个重大机遇,“城”因“融”而变身大城市群,“教”也正好可趁时“融”入生机无限的大教育圈。然而学校教育却被“淡出”融城的核心视野,许多以“融”为核心的发展机会未抓住,融教工作处于内隐状态。
融城过程中,人口成分变了,学校教育的数量和功能急需跟进。融城后整个城市功能的改变,将导致为城市提供人力资源的各高校改变人才培养目标,改革专业设置和教学模式,为融城提供人力和智力支持,为融城的新兴产业和支柱产业提供适用人才。融城的产业转型和产业升级,要求教育的方式方法发生变化,然而,在融城大计中,很少提及“融教”为区域发展服务的重大任务。
3.融教优势的闲置
长株潭三市无论是文化氛围、经济基础、教育传统都有着各自的优势。三市存在各自的教育特色,如:一以贯之的教育情结,水滴沙积的教育环境,淌汗磨剑的教育经验,兵精将强的教育典型,鲜活灵动的教育梦愿……这些都是可塑性极佳的精良元素,只须用心整合,稍加碰撞,着意泛化,就是构建新的融城教育大厦的精品材料。可惜现在它们被遗弃和闲置。
三、融教方略举要
从长株潭现状来看,一方面,融城有着优厚的地域条件、经济基础与文化教育背景,是融教的沃土;另一方面,融城之际对教育的忽略也为教育的健康发展留下了“路障”。为了让融城之内的教育可持续发展,必须更新理念,采取有力措施,发挥各自优势,扫除前进的“路障”。
1.更新融教理念
(1)视融教为融城之基础更新融教理念,将融教纳入融城计划。比如在融城的“老五同,新五同”之类的规划中,起码得将教育“同”进,使之与融城工作同步共振。我们提出的教育应该是大教育观念。基础教育与高等教育都为融城提供人力资源与智力支持,而这又是两型社会的重要力量,因此,需提高认识,更新理念。融城要融教,把学校教育放在应有的高度。
在规划中保证各级学校基础设施的完善,基础教育均衡发展,高等教育互补发展,特色发展。让融教真正与融城有机结合,成为融城的大头。切实做到规划时有学校教育,意义上谈学校教育,措施中为学校教育,落实时抓学校教育,让学校教育真正融入融城大业中。
(2)多方渗透融教理念要充分认识到学校不仅是实施教育的专门机构[4],而且要和社会、家庭结合起来。打出融教旗号,喊响融教口号,通过各种媒体介绍,选择各种场合宣讲,不忘各种平台强调,使人们懂得融教的意义,清楚融教的形势,知道融教的内容,明白融教的做法,给力融教的运作,分享融教的成果。
(3)大力提升融教魅力端正融教理念不光是客观上的重视,还要注意自身的优化,充实融教自身的魅力。融教魅力就是要根据发展找准学校教育独特的路子,服务融城经济社会为出发点,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根据长株潭融城状况,融教魅力的充实应该抓好几个方面:首先,开始多样化的适应性教育,坚持教学与实践相结合;其次,要从制度上规范教育活动,吸引社会力量参与办学;第三,要把优质教育资源在融城共享共建。
2.践行融教策略
(1)搓揉整合三城教育存在参差不齐的情况,这就需要我们的融教拿出搓揉功夫,做好此消彼长、宽容理解、吻合优化的学校教育整合工作,使之消除排斥力,增强向心力,尽快由几个各自为政的学校教育版块凝聚成整体的教育活体。
(2)斟酌取舍融城各地的教育都有各自的优势,这就要求我们认真分辨优势,善于获取优质资源,并把这些资源盘活、共享。这样,扬长避短,由点及面,把分散的优势与长处变成整个融城的整体优势。
(3)提炼升华融城各地的教育特色也都各有自己的“代表作”,长沙有“书院”,湘潭有“伟人”,株洲有“火车头”。“融教”之际,学校教育中要思考如何提升与合成这些优质资源,赋于融城后的教育以新的“形象”,给人以新的激励与鞭策。
(4)讲究方法融教面对的情况繁杂多样。这就需要融教工作讲究方法,不拘一格。实践证明,比较好的融教工作方法很多,通过“找米式”主动出击,以“滚动式”发展增加活力,实行“强化式”的单项突破,进行“超前式”细致规划,开展“贮备式”实力积累,“开放式”借鉴学习,坚持“跟踪式”典型推广,注重“督导式”激励竞争,从而实现“一贯式”可持续发展。要根据具体情况运用相应的方法来应对学校教育的融合。
3.调整融教布局
(1)教学布局合理融城后,学校教育格局起了很大变化,市与市之间,地方与地方之间,企业与企业之间,农村与企业之间,学校与地方之间,新建的与在建的之间,都会有新的情况出现,需要调整思路,制订合理方案,付诸实施;尤其是要主动融入大社会、大城市,主动根据融城人员的集聚情况搞好学校布局,主动调整好各个学校教育的教学力量,更新各类教材等。
(2)人才布局合情这里说的人才,主要是指学校教育的三支基本队伍:教学人员、管理人员和后勤人员。融城了,局面不同了,基本队伍当然得按照新的要求布局,以适应融城实情对教学人才的需求。
(3)发展布局合规显然,融教不只是为维持,而是图可持续发展。融教发展就好比行军打仗,要制订好学校教育的发展规划,并成为自愿选择[5],培养好人才梯队,获取教育资源,改革人才培养模式等,始终坚持超前规划,合规发展。
(4)统筹布局合意融教不只是政府和教育部门的事,而是要社会和家长密切配合,共同推进,统筹要让群众满意。根据“长株潭”融城的发展,融教工作应该从多个方面进行统筹兼顾。要综合考虑三市“教育、人事、劳力”问题,把“教育、科技、文化”作为一个整体发展,充分发挥学校教育对社会教育与成人教育的引领作用,鼓励社会投资教育,坚持城乡学校教育均衡发展,把教育工作与两型社会建设联系起来,既要重视校长的管理能力提升,也要重视教师的水平提高,真正把教育与生产、发展、经济效益紧密结合起来。
4.突出融教重点
长株潭融教应该突出重点,从三个方面着手:
(1)扎实搞好融教基本建设基本建设包括:构建一个体系——以综合素质为目标构建学校教育均衡体系;创新两种制度——创新学校教育的管理体制和办学体制;突出三个项目——基教均衡项目、职教应用项目、高教创新项目;建好四块阵地——学校,企业,政府,社会;实现五大目标——职教与普教融通,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对接,产学研用对接,基教与高教衔接,师资培养与学校教育规模对接。
(2)充分挖掘融教的潜在功能当前融教的重点主要是把基础教育、职业教育、师资培训、技能教育放在首位,充分发挥学校教育的多样化功能:发挥学校教育固本功能,培养社会基础人才;发挥学校教育的实用功能,培养融城应用型人才;发挥学校教育的现实生产力功能,培养融城各级各类人才,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社会经济效益;发挥学校教育的科技功能,加速科技融城,推动科技进步;发挥学校教育的人力资源配置功能,大力培养融城所需的高素质人才;发挥学校教育的创造开发功能,提高融城整体创新能力。
(3)努力强化融教的保障体系实践证明,融教工作的有效开展,同样需要多方面的有力保障。在大教育思想确立的基础上,融城背景下学校教育的融教工作,还应从多方面加以“强化”:强化观念转变,把学校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强化体制改革,使学校教育健康发展;强化依法治教,建立学校教育行之有效的规章制度;强化教学改革,使学校教育充满活力;强化基础建设,不断提高学校教育的质量;强化应用性,突出学校教育服务融城经济社会的地位等等。基本建设搞好了,潜在功能发挥了,保障体系强化了,融教才能为融城提供基础动力和发展活力。
[1]陈关升.长株潭城市群崛起[R].北京:中国城市低碳经济,2012.
[2]周正祥,蔡雨珈.长株潭城市群生产性服务业错位发展的思考[R].北京:中国城市低碳经济,2012.
[3]萧泉.李东阳与茶陵派[N].上海:光明日报.2007-03-02(4).
[4]章敏.学校教育批判——学校与教育的关系[J].现代教育科学,2013,(6):35-40.
[5]贺菲,肖全胜.学校发展规划制订与实施的困境[J].教育发展研究,2010,(1):41-45.
Discussion on the Integrating Teaching Strategie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City of Mergence——Take Changsha-Zhuzhou-Xiangtan Integration Urban System Reform for Example
SHEN Xin1,JiANG Zheng-guo2
(1.College of Educational Sciences,Hunan Normal University,Changsha,Hunan 410081,China;2.Hunan Education and Science Research Institute,Changsha,Hunan 410005,China)
City of mergence phenomenon brings various development opportunities to education,but it also brings some new problems of“integrating teaching”.Research the meaning of“integrating teaching”,analyze the basis of“integrating teaching”,in view of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lack of“integrating teaching”idea,slow process of“integrating teaching”and abandoning advantages of“integrating teaching”,put forward that should correct“integrating teaching”concept,improve the“integrating teaching”strategy,adjust the distribution of“integrating teaching”and highlight the“integrating teaching”key.Attach great importance to the basic inputs of“integrating teaching”,excavate the potential functions of“integrating teaching”,strengthen the security system of“integrating teaching”and use“integrating teaching”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city of mergence”.
city of mergence;integrating teaching;meaning;basis;strategy
G40-011.8
A
1671-6124(2015)02-0108-04
2015-01-05
湖南省教育厅重点委托课题“长株潭城市群教育综合改革研究”[XJK011DUT001]
盛欣,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博士研究生,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教师;
姜正国,湖南省教育科学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导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