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英雄人物在历史发展过程中的作用——以毛泽东第三次“大落大起”为例

2015-03-28王金清

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2015年1期
关键词:卡莱尔史观遵义会议

王金清

(中央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北京 100081)

“英雄人物”是一个充满颇多争议的词汇。在中外历史上出现过许多我们称之为英雄的历史人物:中国的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康熙皇帝……外国的斯巴达克斯、凯撒大帝、拿破仑……这些人都曾改变过当时的历史,也曾影响过后世的许多人。而马克思主义历史观则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英雄人物在历史发展进程中发挥着何种作用,是时势造英雄还是英雄造时势,英雄人物最终能不能决定历史的走向。探讨这些问题对于我们更加理性的认识英雄与群众的关系、更加透彻的理解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观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拟通过分析毛泽东同志第三次大落大起对中国革命产生的影响,来探讨英雄人物在历史发展过程中所起的重要作用。

一、唯心主义英雄史观的局限性

英雄史观是唯心主义在历史观领域的具体表现形式。唯心主义分为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主观唯心主义者把历史的发展看作是少数英雄和帝王将相的意志、品质、才能决定的;客观唯心主义者认为历史不是个人随心所欲的结果,而是由某种客观精神决定的,他认为伟大人物是“世界精神”的代理人。在此,笔者仅论述主观唯心主义的代表人物托马斯·卡莱尔和客观唯心主义者的代表人物G.W.F黑格尔英雄史观的观点及其局限性。

(一)托马斯·卡莱尔的英雄史观及局限性

托马斯·卡莱尔是19世纪苏格兰著名的评论家、讽刺作家、历史学家,也是唯心主义英雄史观的代表人物。他将英雄人物分为六种:神明英雄、先知英雄、诗人英雄、教士英雄、帝王英雄和文人英雄。早在青年时期,他的英雄史观就已经初现雏形。他在《特征》一文中写道:“一个社会应该具有一种共同的信念,但这种信念并不是凭空出现的,而是首先在一个孤独的大脑中产生……在另外一千个人的大脑中,唤醒与之相似的信念,继而一起燃烧起来并形成合为一体的大火。①”这里的孤独的大脑,很显然就是其所谓创造历史的英雄人物。在他的《论英雄和英雄崇拜》一书中,更是将英雄史观表现的淋漓尽致。他说:“在我看来,世界的历史,人类在这个世界上已经完成的历史,归根结底是世界上耕耘过的伟人的历史……甚至不妨说,他们是创世主。我们在世界上耳闻目睹的这一切实现了的东西,不过是上天派给这个世界的为人们的思想的外部物质结果、现实的表现和体现。可以公正的说,整个世界历史的灵魂就是这些伟人的历史。”②很显然,在卡莱尔的历史观中,群众是毫无地位可言的,历史的发展与群众毫无关系,只是个别的历史伟人活动的结果。这也是典型的唯心主义历史观的表现。

(二)黑格尔的英雄史观及其局限性

黑格尔的英雄史观是典型的客观唯心主义的反映。他认为世界和人类整个历史是由理性统治的,“绝对精神”或“世界理性”是世界万物的本原。一方面,黑格尔竭力夸大少数杰出人物在历史上的作用,鼓吹英雄崇拜。如他称亚历山大是“伟大的元帅”、“足智多谋的军师”,认为他“完成了希腊的世界”;认为凯撒越过阿尔卑斯山远征高卢,为世界历史开创了一个新纪元;称拿破仑是古往今来无与伦比的“天才”。另一方面,他又极力贬低人民群众的作用,把英雄和人民对立起来。如他说:“人民就是不知道自己需要什么的那一部分人…… ,因此,他们的行动完全是自发的、无理性的、野蛮的、恐怖的。”③所以,可以看出,黑格尔英雄史观最大的局限性就是忽略了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二、毛泽东的第三次“大落大起”与中国的革命前途

毛泽东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他既是中华民族伟大的民族英雄,又是中国20世纪三大伟人之首。但是,毛泽东的人生经历也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在遵义会议之前,用他自己的话说:“主要是三次'左'倾路线时期,给我的各种处分、打击,包括开除党籍、开除政治局候补委员、赶出红军等,有多少次呢?记得起来的有二十次。”④毛泽东“三落三起”的传奇人生鲜少有人知晓,这里碍于篇幅有限,只选择毛泽东的第三次大落大起来论述毛泽东的个人经历与中国革命前途的关系。

(一)被排挤出党政军领导,导致红军反“围剿”失败,党和红军前景堪忧

从1931年赣南会议开始到1935年遵义会议为止,党内长期被王明“左”倾路线所统治,毛泽东先后被剥夺党政军的领导权,成为毛泽东人生中第三次也是持续时间最久的一次大落。毛泽东是党内最早意识到王明“左”倾错误路线的领导人,也是坚决抵制“城市中心论”这一错误的革命路线的领导人。因此以王明、博古为代表的“左”倾冒险主义者以毛泽东为靶子,展开了激烈的斗争与批判。1931年赣南会议上,几个决议案最后都提出:“集中火力反对右倾”;“在实际工作当中,要与一切'立三路线'影响和党内主要危险——右倾机会主义做最残酷的斗争”。表明对毛泽东的斗争和批判正式开始。紧接着,在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毛泽东虽然被当选为中央政府主席,但是却被排挤出红军的主要领导岗位,当时的中央根据地正处于反革命军事“围剿”和红军反“围剿”的关键时期,最主要的问题就是红军的战略战术是否正确,这关系到红军和中国革命的前途命运。1932年,毛泽东因为抵制攻打赣州而被迫隐居古庙。在之后的两年中,毛泽东长期被排挤在中共和红军领导职位之外,使得毛泽东关于中国革命的正确主张不能在党内推行,最终导致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红军主力不得不退出革命根据地。在撤离中央根据地时,“左”倾路线在指导长征军事行动中又犯了逃跑主义错误,使红军又一次遭受重大损失。中国革命和红军的前途渺茫,命运堪忧。

(二)遵义会议确立领导权,指挥长征取得成功

长征初期,由于继续执行王明的“左”倾路线,使红军遭受了前所未有的沉重打击,导致红军主力损失惨重。在中国革命和中国红军生死存亡之际,毛泽东不顾个人安危,决定公开提出意见,纠正领导错误。在与博古、李德的错误路线进行斗争的过程中,党内的许多干部意识到之前党内遭受的一系列挫折是排斥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正确路线的后果。因此,在1935年召开的遵义会议上,大家纷纷发言,一致拥护毛泽东。毛泽东在这次会议上作了长篇发言,对博古、李德的军事路线错误作了切中要害的分析判断。同时,比较系统地阐述了适合中国革命战争特点的战略战术和今后军事行动的方向。这次会议实际上是确立了毛泽东在党内和军队的指导地位,解决了当时最迫切的军事和组织问题。可以说,正是毛泽东在遵义会议上的这次复出,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从此,中国革命才真正走上了农村包围城市的正确道路。正如《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所指出:“这次会议开始了以毛泽东同志为首的中央的新的领导,是中国党内最有历史意义的转变。也正是由于这一转变,我们党才能够胜利的结束长征,在长征的极端艰险的条件下保存并锻炼了党和红军的基干,胜利地克服了坚持退却逃跑并成立第二党的张国焘路线,挽救了'左'倾路线所造成的陕北革命根据地的危机,正确地领导了1935年的一二九救亡运动正确的解决了1936年的西安事变,组织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推动了国共合作、共同抗日的局面。”⑤

三、英雄人物在历史发展进程中的作用

通过上文的论述不难看出,唯心主义的英雄崇拜固然有其不合理的成份,但是在历史发展的每一次转折点上,都有英雄人物的身影。甚至可以说,正是英雄人物的出现,才造就了历史的转折点。那么英雄人物在历史发展过程中究竟充当的是何种角色?英雄人物与历史发展有何关系?对此,笔者拟从以下两个角度来分析英雄人物与历史的关系。

(一)时势造英雄与英雄造时势

梁启超所著《李鸿章传》中提到时势造英雄,英雄亦造时势。时势造英雄是说英雄的诞生是托生于一定的历史条件的。往往在动荡的年代,在朝代更迭中,英雄人物更容易凸现出来成就一番伟业。但是,并不是所有有才能的人都能够乘着历史的浪潮,成就一番霸业。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天国运动被誉为中国历史上农民运动的最高峰,最鼎盛时期甚至能够和清政府划江而治。但是由于农民阶级的局限性和后期领导集体内部的争权夺利,最终落得被清政府和帝国主义联合绞杀的悲惨命运;袁世凯在篡夺了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后,企图恢复帝制,但他的皇帝梦也仅仅维持了83天,最终以历史闹剧收场。

由此可以看出,英雄的诞生也是有前提条件的,只有顺应历史发展的总趋势,代表大多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才有可能成为被后世敬仰的英雄人物。而对于英雄造时势这一说法,固然有其唯心主义的色彩,但是放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来理解,也未尝不可。试想,如果在红军长征途中没有遵义会议这一具有转折性意义会议的召开,如果毛泽东没有重新掌握党和军队的领导权,那么,中国的历史很有可能就会被改写。正如邓小平同志所说:“没有毛主席,至少我们中国人民还要在黑暗中摸索更长的时间。”因此,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英雄如果生逢其时又顺应历史,对于历史的发展还是能够起到决定性作用的。

(二)英雄与群众的关系

中国的许多古典著作中都论述过君民关系。如《荀子·哀公》篇:“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君以此思危,则危将焉而不至矣?”唐初的魏征和唐太宗也多次转引这样的观点。如《贞观政要·论政体》:“臣又闻古语云:'君,舟也;人,水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陛下以为可畏,诚如圣旨。”由此可见,荀子、魏征和唐太宗,都深深懂得人民的力量是极其伟大的,强调依靠人民力量的重要性。马克思、恩格斯在《神圣家族》一书中指出:“历史活动是群众的活动,随着历史活动的深入,必将是群众队伍的扩大。”⑥笔者认为,英雄与群众的关系应该是:群众成就英雄,英雄影响群众。一方面,英雄人物的正确主张如果没有群众的支持,那么他就很难对历史发展产生影响。正如毛泽东在遵义会议之前的遭遇一样,当时,毛泽东的支持者只有四个人,因此他对于军事行动的正确主张就很难在党内实施,此时他的作用就不能很好的得以体现。而在遵义会议之时,毛泽东之所以能够复出,是因为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认识到毛泽东的主张是正确的,党内支持毛泽东的声音越来越多,毛泽东才得以突破博古、李德“左”倾错误的重重包围,重新获得领导权,所以说群众成就英雄。另一方面,英雄也会影响群众。一旦英雄被人民群众所认可,他的思想、他的行为都会成为群众学习的典范。还是以毛泽东为例,自从毛泽东在遵义会议之后重掌党政军的领导权后,他的思想和主张也就立即成为了全党的指导思想,因此,不论是党内成员还是党外群众也都开始逐步形成了解、学习并宣传毛泽东的思想。综上所述,笔者认为英雄和群众的关系不仅仅是鱼水关系,更是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关系。英雄需要群众,群众也同样需要英雄。

注释:

①转引自陈文海激扬华章下的恒流与变异——关于卡莱尔及其历史观念[A].学术研究,2007,(4).

②卡莱尔:《英雄和英雄崇拜》,1-2页,上海三联出版社,1988年.

③黑格尔:《法哲学原理》,北京:商务印书馆,1961年.

④《毛泽东文选》第7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105页.

⑤《毛泽东选集》第三卷附录: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968-970页.

⑥《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一卷,第287页,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

[1]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2]毛泽东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3]毛泽东文选(第7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

[4]卡莱尔.英雄和英雄崇拜[M].上海:上海三联出版社,1988.

[5]黑格尔.法哲学原理[M].北京:商务印书馆,1961.

[6]黄允升.毛泽东三落三起——开辟中国革命道路的艰难与曲折[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6.

[7]陈文海.激扬华章下的恒流与变异——关于卡莱尔及其历史观念[A].学术研究,2007,(4).

猜你喜欢

卡莱尔史观遵义会议
朱德在遵义会议前后
遵义会议前后的周恩来
独立电影《蛋糕》的女性形象剖析
一个不容忽视的高考考察维度——比较史观
全球史观在初三历史复习中的运用
和而不同 学以致用——近两年各地高考历史试题中的多元史观刍议
辜负之后, 别再辜负
别怕重来
张闻天功著遵义会议
日本“大东亚战争史观”阴魂不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