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本科教育质量改进述评

2015-03-28邓国英朱晓文

淮阴工学院学报 2015年2期
关键词:教学质量院校质量

邓国英,朱晓文

(淮阴工学院 人文学院,江苏 淮安 223003)

我国本科教育质量改进述评

邓国英,朱晓文*

(淮阴工学院 人文学院,江苏 淮安 223003)

通过对我国高校为应对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不同利益群体对本科教育质量的诉求而采取的一系列改进措施的介绍和分析,展示我国高校本科教育质量改进的基本态势,并综合各校做法及目前研究现状,对高等教育质量改进应当作何展望进行思考。

本科教育;本科教育质量;教育质量改进

0 引言

自1999年中国高校开始大规模扩招始,中国高等教育进入以提高质量为中心的新的发展阶段。由于教育资源难以在短时间内满足因学生人数剧增而凸显的巨大需求,本科教育质量迅速成为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热门话题。在此背景下,教育部以及相关部门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有关本科教育质量保障的政策。

高校作为高等教育活动的主阵地,是人才培养质量的主要责任者,各高校也都树立“人才培养是高校的根本任务、质量是高校的生命线、教学是高校的中心工作”工作理念,始终把本科教学作为学校最基础、最根本的工作。[1]国家的崛起、民族的振兴、国际环境的变化、知识形态的发展,以及我国高等教育体系的多元化,都对高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和质量提出了新的要求。虽然迄今为止都没有确凿的证据显示高等教育质量有明显下降或出现了明显问题,但自扩招伊始高校就承受着来自社会方方面面的质疑和期待却是不争的事实。十几年来各高校针对教育质量改进都采取了哪些措施,效果如何?综合各校做法及目前研究现状,对高等教育质量改进应当作何展望?本研究试图回答这些问题。

1 我国各高校本科教育质量改进措施述评

各高校在相关法规、政策的引导下,围绕内涵建设进行了很多以本科教育质量改进为目标的尝试。本研究在普遍查阅相关文献的基础上,选取了985、211及地方本科三类院校各3所共9所院校的2011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进行某些方面的文本分析,这9所院校包括985院校3所:复旦大学、南开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11院校3所:福州大学、上海大学、太原理工大学;地方本科院校3所:江苏师范大学、金陵科技学院、上海应用技术学院。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因其特殊性未列入选择范围。

1.1 关于人才培养目标和教育理念

文本分析结果显示,985院校普遍办学目标很清晰而相对应的人才培养目标则显得较为宽泛、不具体。几乎所有的985院校都提出了办国际一流大学的办学目标,为区别于其他院校,个别院校还作了非常具体的描述,比如中国科技大学提出的“质量优异、规模适度、结构合理、特色鲜明”的世界一流研究型大学。[2]但是在表述人才培养目标的时候虽则标准都很高,定位却不够清晰。无论是复旦大学“培养具有人文情怀、科学精神、国际视野、专业素质的领袖人才”、[3]还是南开大学“培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基础知识扎实宽厚、综合素质高、创新能力强,具有完善人格和卓越才干的高层次专门人才”,[4]都略显宽泛。相比之下,211院校和地方本科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则显得更“接地气”。比如太原理工大学“着力培养具有地方特色、兼备一定人文精神、科学思想、理论素养、实践能力的多层次复合型创新人才”,[5]金陵科技学院“培养适应南京市区域产业发展需要的应用型人才”。[6]

综合各高校在更新教育理念,调整培养模式上的尝试,有几个共同点:一是尝试大类培养,注意拓宽知识口径,注重交叉学科的相互融合;二是自然科学与人文社科知识并重;三是注重创新型人才培养。这些特点与我国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注重专业知识的培养目标有较大差异,而与美国等发达国家的人才培养目标较为接近。

在本科办学特色上,每一所地方本科院校都花大力气对自身本科办学特色进行了凝练和表述,形成了一种“无特色无以立足”的百花齐放的新态势。例如:江苏师范大学提出的三个特色分别为:创建“352”“1+10”等多元化人才培养模式;构建特色鲜明的创新教育体系;实施“153工程” 提高师资队伍整体素质。[7]金陵科技学院也提出了三个本科办学特色:(1)明晰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思路,构建12345 人才培养模式;(2)注重培育专业特色,着力打造特色专业;(3)服务地方产业、行业发展,形成各具个性的人才培养模式。[8]

1.2 教学模式上,教学主体由教师向学生转移

各高校在教学模式改革的尝试中,将以教师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的“旧三中心说”调整为以学生为中心,以讨论为中心,以实践为中心的“新三中心说”。[9]

具体措施包含改变传统的以教师课堂讲授为主的教学模式,代之以团队学习、案例分析、专业实践、模拟训练等集参与、启发、讨论和探索教学为一体的教学模式,鼓励教师对学生的课程设计、学业及职业规划进行指导,鼓励学生参与教师的研究。同时,通过改进教学条件,加大对实践环节的投入和建设,改革考试制度、课程建设等强化和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营造以学生为主体的良好培养环境。

但是,良好的设计并不必然得到良好的实施效果。2011年一项基于武汉市9所高校的学生问卷调查的数据显示,学生作为教育质量提高的最直接的评价者和最终的受益者,他们对实施了四年的“质量工程”的评价并不高,多数学生反映“质量工程”对提高教学质量无明显作用,学校学风和教学均无根本改观。[10]可见 “新三中心说”的教学模式虽然很有说服力,但真正贯彻到本科教学中去,需要学校、老师和学生三方的共同学习和实践,尤其是要转变教师的教育观念。

1.3 加大投入力度,改善教学条件,夯实质量改进基础能力

各高校通过精品课程建设,优秀教材建设,网络教学资源共享平台建设,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大学生竞赛活动和教学团队建设,教学名师评选和双语课程建设等具体措施,各显神通,结合自身优势与特色进行教学条件的改善。

在呈现自己教育教学改革成果时,高校基本都是以获得国家级、省级特色专业、教学名师、教学团队、精品课程、双语教学示范课程、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教学成果奖等的数量多少来进行描述。但是,从这些数字并不必然得出教育质量提高的结论,而采取了多少有效措施让素质优秀、学术精湛的教师活跃在本科教学第一线,才是最关键的因素。很多高校往往因为将精力和财力过多地投入到条件的改善中去,而忽视了对大学生学习性投入和结果的关注,最终剑走偏锋,得不偿失。

1.4 提高教师水平,推动师德师风建设,激励高水平教师积极投身本科教育

提高教师水平关键在于提高教师的工作责任心,建设高尚的师德师风。重视教师对教学学术的投入与质量,提高教师教学学术的能力与素养,增强教师对教学学术的意义感与价值观,是高校教师队伍建设必须关注的重要问题。[11]

科研和教学本是高校教师应当平衡兼顾、相融相长的基本技能,近些年却因时代变迁、社会需求变化、高校竞争激烈而发生失衡,“科研型”教师愈来愈获青睐,“教学型”老师逐渐被边缘化。这种失衡状态给整个中国高等教育带来了非常多的负面影响,比如近年颇被社会诟病的 “论文经济”、科研造假、学术腐败等现象给高等教育质量带来了“毁灭性”的打击。大量研究表明,科研与教学并不是简单的线性关系,教师科研强并不必然导致教学质量的提高。相反,往往是由于教师过多将精力投入到科研中去,直接导致了教学质量的下降。讽刺的是,那些经过层层选报而产生的“教学名师”,他们的主要精力往往也不在教学上。

2013年教师节,因长年坚持在本科生教学一线并受到全校师生的广泛认可,浙江大学两位教授获得100万元的“心平奖教金”,同一天,南京大学也以20万元重奖在教学一线作出突出贡献的优秀老师。江西理工大学自2009年起,在职称评定过程中增设了“教学型教授”、“教学型副教授”类别,鼓励更多优秀的教师潜心于一线教学。这些“信号”的出现,为扭转偏差,鼓励更多的优秀教师把精力投入课堂教学做出了非常有益的尝试。

文本分析结果显示,很多高校都在质量报告中明确了诸如“教授上课制度”等激励优秀教师投入到本科教学一线中来的保障措施。

1.5 加强制度建设,完善教学质量保障与监控体系

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和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是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两者共同服务于教学质量管理大目标。各高校纷纷构建起本校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和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尽管表述和侧重点各不相同,但从形式和内容上来看都非常重视这一工作。值得注意的是,教学质量保障与监控体系的构建与流畅运行是一项长期、艰巨、动态的系统工程,需要各高校在多年的研究和实践中不断对其进行调整和完善,有必要强调在高校中要避免教学质量保障与监控体系“重决策、轻落实,重执行、轻监督”的状况。[12]

从上一轮普通高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对促进高校规范教学管理、建立保障教学质量的长效机制等方面的有效推动来看,我国高校内部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建立在某种程度上是外部力量推动的结果,而各高校内生的、自主的对教学质量的追求则体现得不够明显,因而逐渐出现了高校内部质量保障体系的趋同。

文本分析发现,各高校在质量报告中,比较注重对教育质量保障和监控体系“是什么”、“怎么样”进行详尽的表述,但对“运行过程如何”、“效果如何”基本没有足够有说服力的阐述。许多高校虽然在表述上对教育质量保障与监控体系非常重视,但实际运行过程中,很多环节却往往流于形式。比如说退休老教师担任督导,更多是查课堂秩序,查教学文件,大多对实际课堂质量没有产生保障与监控作用;学生信息员制度也往往因为管理不到位而演变为学生和老师之间的“藏猫猫”游戏。

1.6 开拓学生视野,增加国内外交流项目

各校纷纷将各类海外学习项目整合、规范,并不断开拓更多的交流领域,寻求学生交换机会,满足学生进行短期海外学习的需求。一些国内名校还不断采取措施,设立国际暑期学校,吸引外国学生来我国高校交流。

研究表明,在推动大学生国内外交流方面,尚有不少有待改进的地方,比如缺乏关于国际交流学习的个人规划的指导,未能针对学生较为薄弱的环节(如语言能力)开展有效培训;咨询共享度较低,信息不够透明,宣传力度不够,相关配套措施不健全;交流与合作的方式较简单,项目偏少,层次偏低等等。尤其是地方本科院校,必须抓住机遇、统筹规划,强化国际化的办学理念,探索适合自身需要的国际化发展路径,才能把握教育国际化带来的资源共享的机会,培养具有国际化视野和能力的学生,创建高水平的地方高校。[13]

2 结论与展望

2.1 国家在出台相关政策时仍需加强有效的诊断、严格的论证和精心的设计

高等教育大众后,社会普遍反映本科教育质量下降,但是教育质量下降到底包括哪些内涵,体现在哪些方面,可谓是众说纷纭。对这一问题缺乏必要的界定直接导致了政策设计时目标的不明确甚至偏离。除此之外,从上到下的政策推动,使得各高校缺乏内在动力,致使好的政策设计也逐渐演变为完成任务,上有政策下有对策。

应当引导各高校根据自身层次和类型定位, 准确界定教育质量及教育质量下降等核心概念的含义,并结合自身实际认真分析教育质量出现问题的具体方面及影响因素,依靠各高校的内在动力,有针对性地提出有适切性的改进措施并加以实施。构建较为完善的以生为主的教育教学理念和模式还需要各高校结合自身特点继续探索,通过政策引导形成从下到上的改革动力,让高校成为教育质量改进真正的主角。

2.2 研究型大学本科教育与应用型本科教育在质量改进上大方向一致,但应各有侧重

在明确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上,研究型大学强调学生的能力培养和个性发展,尤其是创新能力的培养,注意知识体系的构建。而应用型本科教育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出发点,概括为以区域经济发展需求为导向,面向市场、面向行业,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具有“基础扎实、口径适中、素质全面、应用为主”的高级专业人才。[14]

在优化人才培养方案方面,研究型大学应加快建立健全科研反哺教学的运行机制,将科研作为人才培养的主渠道之一进行定位,组织更多的本科生参与到教师的科研中去,在现有基础上进一步完善以科研促进教学发展的政策,使科研与教学真正融为一体,从而达到教育质量提高的最终目的。应用型本科教育应加强实践教学,探索产学研结合的新路子。在教学环节中,要注意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相呼应,校内学习与校外实训相统一,充分利用专业竞赛、认证培训等平台,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但要注意应用性并非等同于实用性,在发展过程中,也要防止过度强调专业教育的实用主义倾向,致使人才培养过于专业化而变相为职前技能培养,忽视了学生的发展性能力培养。

在提高教师水平方面,研究型大学应当更加强调让在专业领域内有所建树的教师给本科生上课,如此才能真正让学生在课程中分享到最新的研究成果以及学习到如何搜集、分析资料与探索正确结论的科研方法,以此培养他们追求真理、献身科学的精神与严谨朴实的学风。应用型本科则要采用“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有计划地选派教师到实践基地去受锻炼、长才干,有针对性地面向企事业单位聘用优秀师资,同时注意将企事业单位最先进的科学技术、工艺流程和管理理念纳入到教学内容之中。

2.3 采取有效措施发动学生参与本科教育质量改进研究

学生是学校的主体,是教育质量改进的直接推动者和受益人,应赋予他们足够的话语权,为他们构建合理有效的表达平台和渠道。近年来各国高等教育质量评估的指标体系越来越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如英国高等教育质量保障署在新的学位授予标准中用大量篇幅阐述各级学位获得者应达到的学习成效;在院校审核过程中,同样要求高校提供办学效果、学生学习过程和成效方面的质量信息。[15]而韩国的大学评估新体系中则直接使用了大学生核心能力测试作为评价大学教育的成果的核心内容,从而提高了大学教学对消费者的回应度。

2.4 对教育质量提高的效果描述缺少过程性指标及参照系,应引入第三方评价机制

在对教育质量提高的效果进行描述时,各高校多通过学习成绩、学科竞赛成绩、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获奖情况、综合测评成绩、毕业论文评比成绩、深造率、一次就业率等作为主要指针, 而对学生的学风、教师的教风的改善,学生学习性投入的状况、学生的学习收获、毕业生职业发展追踪调查等却无法进行一个中肯而有据可循的评判。 大部分学校在对学生的学习满意度和就业满意度进行描述时,通常使用自己设计的问卷,得出本校的相关数据,却无法将这些数据与国内外同类院校进行比较,从而失去了从更宏观的层面了解本校学生学习收获及学习满意度等情况的机会。

目前,比较值得关注的较为成熟的关于高等教育质量的第三方评价机制的研究并不多,但它们的发展趋势和对现实高等教育质量评价的推动力量是不容小视的。例如清华大学教育研究院已连续5年开展中国大学生学习与发展追踪调查,通过五大可比指标及多项院校诊断指标对中国大学本科生的学习过程、学习行为、学习投入、学习收获等进行全方位追踪。目前在国内已有近百所院校、超过10万大学生参与这个项目,所产生的众多研究成果已引发了教育界专家和领导对高等教育质量与评价问题的关注与思考。再例如目前广泛为中国各高校提供基于数据库的就业能力评估报告和教育咨询服务的第三方教育数据咨询和评估机构"麦可思"。本研究作为主要研究文本的上海大学2011年本科教育质量报告就是由上海大学和麦可思公司合作完成的,其中上海大学负责完成报告中本科教育概况、基本信息、本科生源质量、本科培养过程质量以及面临的挑战和对策等部分,麦可思公司研究团队负责完成本科结果质量以及本科生源质量中有关生源背景、本科培养过程质量中有关毕业生对所学专业核心课程的满意度和重要性评价等部分。

3 结语

教育部部长助理林蕙青在2013年高等教育国际论坛上指出,教育规划纲要颁布实施3年来,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稳步推进,在提高质量特别是本科人才培养质量方面取得了明显进展。这一结论无疑是对各高校多年来的教育质量改进措施的充分肯定。近几年来,我国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等各领域呈现出全方位的新常态,与之相适应,高等教育领域也呈现出以质量提升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在改革创新中释放办学活力、以法治思维推进大学治理现代化、政府宏观管学与社会参与办学、大学深度开放与教育科技引领等多方面的“新常态”。 可以说,高等教育无论是在发展方式还是在治理方式上的转型,保障和提升教育质量都是其最核心最根本的任务,而这一任务的完成,无疑需要在凸显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拓展课程建设的学科视野、改革课程教学范式、优化学生综合评价机制、坚守从严治教的共同信念等新思维的基础上锐意创新方能获得成效。

[1] 福州大学.福州大学2011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R].福州:福州大学,2012.

[2]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1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R].合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2.

[3] 复旦大学.复旦大学2011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R].上海:复旦大学,2012.

[4] 南开大学.南开大学2011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R].天津:南开大学.2012.

[5] 太原理工大学.太原理工大学2011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R].太原:太原理工大学,2012.

[6] 金陵科技学院.金陵科技学院2011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R].南京:金陵科技学院,2012.

[7] 江苏师范大学.江苏师范大学2011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R].徐州:江苏师范大学,2012.

[8] 金陵科技学院.金陵科技学院2011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R].南京:金陵科技学院,2012.

[9] 冯利君.90年代以来我国研究型大学本科教育改革述评[J].高等农业教育,2006(11):14-16.

[10] 李祥云.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实施现状、问题与政策建议——基于武汉市9所高校的学生问卷调查[J].中国高教研究,2011(7):90.

[11] 史静寰,许甜,李一飞.我国高校教师教学学术现状研究———基于44校的调查分析[J].高等教育研究,2011(12):52-66.

[12]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1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R].合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2.

[13] 沈艳燕.地方高校大学生国际交流意向的调研与探索[J].考试周刊,2012(8):150.

[14] 刘占彦.保定地方高校适应区域经济发展的人才培养模式[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1(3):104-105.

[15] 钟秉林,周海涛.国际高等教育质量评估发展的新特点、影响及启示[J].高等教育研究,2009(1):1-5.

(责任编辑:贺 兰)

Review of China's Undergraduate Education Quality Improvement

DENG Guo-ying,ZHU Xiao-wen*

(Faculty of Humanities,Huaiy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Huai'an Jiangsu 223003, China)

A series of improvement measures adopted by our country's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o satisfy the demands of different interest-concerned groups for improving undergraduate education under the context of mass higher education are introduced and analyzed in this paper to present the basic tendency of the undergraduate education quality improvement. After studying the methods adopted by different universities and the current research situation, some thoughts on how to improve higher education quality are formed and proposed in this paper.

undergraduate education; undergraduate education quality; education quality improvement

2013-03-02

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D/2013/01/127);淮阴工学院教育教学研究招标课题(JYA201204)

邓国英(1974-),女,云南文山人,讲师,在读博士,主要从事高教管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为通讯作者。

G647

A

1009-7961(2015)02-0064-05

猜你喜欢

教学质量院校质量
“质量”知识巩固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努力改善办学条件 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质量守恒定律考什么
关注学习过程 提升教学质量
提高教学质量,重在科学管理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做梦导致睡眠质量差吗
质量投诉超六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