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伦斯在《虹》中对两性伦理关系的探索
2015-03-28雷牧野张婧婧
雷牧野 张婧婧
(河北师范大学 外国语学院,河北 石家庄 050024)
戴维·赫伯特·劳伦斯是20 世纪英国现实主义文学最重要的作家之一,也是最具争议性的人物之一,其作品大多以探索新型的两性伦理关系为主线,忧郁深沉,隽永深刻。两性伦理关系是一种客观的社会存在,又是一种被压制的社会存在,劳伦斯的作品创新地将性与思想联系到一起,始终追寻着一种灵魂与肉体的和谐与统一。
《虹》是劳伦斯的巅峰之作,代表着其文学创作的最高成就。《虹》是一部家庭伦理小说,也是一部社会批判小说。小说以细腻深刻的笔触描绘了汤姆·布朗文家族三代人的感情纠葛,展现了作者对两性伦理关系的追寻,记录了女性在工业文明中的自我解放史。“对两性伦理关系的考察是劳伦斯文学创作的重要出发点,他以此为平台来考察心理与现实的关系,用充满活力与激情的文字创作批判现代社会中人与人之间、尤其是两性关系之间的危机,尝试通过文学创作寻求理想的解决办法。”[1]128家族的第一代代表人物莉迪亚与汤姆虽然依旧与大自然保持着密切的关系,淡化彼此间的冲突,但他们得到的彩虹是以放弃各自的个性为代价的,是为了达到肉体层面的妥协而忽视精神层面的同一,陌生感在二人的情感生活中挥之不去。第二代女性代表安娜虽然极力反对传统的家庭伦理观,与丈夫威尔展开紧张激烈的灵魂战斗,一定程度上超越了父辈的极限,但婚姻的羁绊使她不得不放弃灵魂,沦为单纯的生育工具。第三代女性代表厄秀拉是劳伦斯刻画的新女性形象,她积极探索生活的真谛,渴望为家庭、为社会尽自己的责任和义务。备受残酷的现实打击,她清楚地认识到表面繁荣的资本主义工业文明,不过是一个被灯光照亮的圆圈,在圆圈之外,是一片黑暗。厄秀拉对爱情的追求绝不是肉体的满足,而是肉体与灵魂的统一。
1 第一代婚姻——莉迪亚与汤姆
汤姆·布朗文一直沉浸于“伊甸园式”的农业时代。28岁之前,他接触最多的女性是母亲和姐姐,她们的一言一行为他日后择偶提供了参照。作为波兰大农场主的千金,莉迪亚与兰斯基的婚姻堪称失败,她只是前夫的影子,没有生活中的话语权。兰斯基死后,她为实现自身的价值,获得自身的解放,只身来到英国。莉迪亚的出现立即吸引了汤姆的注意,但“汤姆对莉迪娅的爱慕,不仅是对异性的渴望,更因为她带来了远方文明世界的气息,为乡村生活增添了新的因素。”[2]思想产生碰撞之后,汤姆渐渐萎靡,丧失了个体的独立性,而莉迪亚也被强烈的欲望吞噬。
劳伦斯认为:“婚姻是人类特有的一种自然的、本质力量的结合,它的前提是双方必须拥有并保持独立的、充满生机的自我存在。一个激烈的精神冲突过程对于建立完美和谐的两性关系是必不可少的。”[3]夫妻双方应该彼此了解,互相适应,努力去探寻对方神秘的精神世界,探寻精神的平衡点。莉迪亚与汤姆恰恰不符合这样一种婚姻关系。莉迪亚不想要汤姆的秘密,汤姆也觉得自己像是一个被放逐的仆人。除了性的和谐之外,莉迪亚与汤姆在精神上始终存在一种陌生感,但这种陌生感所产生的距离并不等于劳伦斯毕生所探索的建立在两颗内心深度沟通基础上的独立性。
莉迪亚和汤姆是英国农业文明的最后一代人,与自然保持着亲密的关系,但随着工业机器对乡村生活的渗透,这种简单的“有肉无灵”的两性关系也终被洪水吞没。第一代人的婚姻没有达到天人合一、浑然一体的状态,劳伦斯对两性伦理关系的探索落在了第二代人的身上。
2 第二代婚姻——安娜与威尔
布朗文家族的第二代人安娜是莉迪亚与前夫威尔的女儿,她几乎贯穿于《虹》的始终。在少女时代,安娜就显现出了强烈的控制欲,她向往自由独立,渴望做超凡脱俗的女子,但成人世界的鄙俗气息使她幻想破灭。安娜被囚禁于传统伦理道德的牢笼之中,被迫将父母、家庭作为生活的中心。童年的压抑为安娜的悲剧埋下伏笔。
不仅如此,与威尔的婚姻进一步使安娜坠入悲剧家庭的深渊。安娜和威尔在信仰和思想上有着很大的差异,与父辈处理婚姻方式的不同,他们多次发生激烈冲突,两性关系一直不协调。在一次关于彩虹的争论中,威尔推崇教堂穹顶上美妙的彩虹,但安娜认为那不是真实的彩虹,其更向往自然天空中出现的彩虹。在精神层面,他们进行了紧张激烈的战斗。由于工业文明的异化,人性已丧失,两性关系被扭曲,第二代人完全脱离自然的庇护。威尔仅希望获得肉欲的满足,而安娜的强烈控制欲驱使其追求自由独立,二人极力将自己的看法强加给对方,从未真正互相理解,两性关系遭遇危机。
劳伦斯认为,女性的价值在于自身的生命力,并不在于繁衍后代的能力;同样,男人的重要性在于其自身的创造性,并不在于感官的狂欢。安娜沦落为一个生育孩子的工具;威尔退化为一个只为挣面包而工作的男人。安娜与威尔显然不是完美两性伦理关系的结合。因此,劳伦斯不得不把探索的使命交给布朗文家族的第三代人。
3 第三代婚姻——厄秀拉与安东
在《虹》的后半部分,劳伦斯对布朗文家族的第三代人的两性伦理关系开始了探索。安娜与威尔的女儿厄秀拉是第三代人的代表,她比她的母亲安娜更为要强,更渴望生活的独立和灵魂的自由。她厌烦乱哄哄的家,幻想冲破沼泽农庄,逃离自我封闭的父亲和庸俗不堪的母亲。厄秀拉要跟男人一样,要坚决走向更广阔的世界,为家庭、为社会尽自己的责任和义务。她不顾家人的坚决反对,毅然摆脱沼泽农庄的生活模式,到一所小学任职。正是这段经历让厄秀拉体会到理想与现实的差距,骨感的现实社会一次次击垮了她丰满的理想。任职的学校不过是资本主义工业社会的缩影,学校的老师不过是压制学生人性取得报酬的恶魔;随后的大学生涯让她进一步认清金钱至上的现代社会已将人类的灵魂彻底吸干,人类像行尸走肉般机械地遵照各种制度生活。厄秀拉放弃学业,沉溺于与安东的肉体刺激中,“但是在劳伦斯的观念中,肉体的欢愉并不能取代灵魂自由的快乐”[1]130。安东是工业文明大生产的产物,在他的观念里,个人的情感无关紧要,只有不折不扣地执行现代社会的种种意志才是最重要的。厄秀拉无法忍受安东的庸俗和堕落,她鄙视安东这个奴性十足的大英帝国的炮灰。
厄秀拉认为,自己与自然相通,听命于生命本能的驱动,而安东虽然仪表堂堂,英俊潇洒,但他已经丧失了生命力,变成一具没有灵魂的躯壳,他们无法在精神与肉体上获得和谐与统一。这种根本的差异导致他们分手。经过这三次曲折的经历,厄秀拉对生活的认识深刻了,成熟了。她清楚地认识到表面繁荣的资本主义工业文明,不过是一个被灯光照亮的圆圈,在圆圈之外,是一片黑暗。
婚姻中的双方应秉承“一种灵魂均衡的两性伦理关系,在这种均衡的关系中,双方都保持自我意识的独立性,犹如磁铁的两极,既彼此吸引,又彼此保持平衡,每一方都使对方获得了心灵的自由”[1]130。作为劳伦斯的代言人,厄秀拉努力打破传统的两性伦理关系,试图把人从工业社会的禁锢中解救出来,还原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建立一种相互信任、相互尊重和相互理解的完美两性伦理关系,达到精神与肉体的和谐与统一。
《虹》详细记录着劳伦斯对两性关系的孜孜探寻,莉迪亚与汤姆、安娜与威尔、厄秀拉与安东三对情侣生活在英国现代工业文明的不同时期,对爱情的探索都有不同的起点,虽然摆脱了上一代人的局限性,但受困于自身的能力,其探索不得不交给下一代人去延续。从第一代人的陌生感到第二代人的激烈碰撞,再到厄秀拉对安东庸俗的唾弃,劳伦斯找到了通往完美两性关系的途径,即彼此的独立,相互的理解,平等的创造,共同的前进,这样才能建立精神与肉体的和谐与统一。
[1]王晓妍.论D.H.劳伦斯的两性伦理观[J].湖北社会科学,2013,(5) .
[2]庄文泉.《虹》——劳伦斯对和谐完美婚姻的追求与探索[J].宁德师专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1) :66.
[3]单昱. 从《虹》三代人的婚姻探索劳伦斯和谐的婚恋观[J].时代文学,2012,(2) :182.
[4][美]马尔库塞. 爱欲与文明[M]. 黄勇,薛民,译. 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7.
[5][英]D.H.劳伦斯.虹[M].奎屯,译.伊犁:伊犁人民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