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教育的创新与发展

2015-03-28林福春

关键词:创新与发展大学生

关于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教育的创新与发展

林福春

(肇庆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广东肇庆625040)

摘要:大学生的素质决定着一个国家的文化程度。新时期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教育,既是时代发展的需求,也是教育发展的必然、本研究立足当前大学生教育的背景,分析了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教育创新与发展的重要性,进而提出了对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教育进行创新与发展的途径,旨在从根本上改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解决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

关键词:思想政治素质教育;创新与发展;大学生

在改革开放的今天,高校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教育工作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基础工作,是国家稳定发展的基本保证。思想政治素质教育,是决定教育成功或失败的重要的衡量标准,也是决定国家的前途和命运的重要基础。思想政治素质教育的核心就是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采取多种有效措施,将具体工作落到实处。特别是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认真学习,努力实践“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以培养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理论和发展水平的优良品质。在市场经济发展和社会变革不断深化的当代,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教育工作,促进大学生健康平稳的发展显得尤为重要。[1]

一、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教育创新与发展的重要性

(一)创新与发展是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动力所在

创新与发展的主题思想,一直贯穿我国的长远发展,根植于现代化建设当中。回顾我们党80多年的发展历程,以及改革开放20多年的历史,我们不难发现:在党取得的很多成功经验中,其在理论层面的每一次重大突破,都与马克思理论息息相关,都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结果。另外,马克思主义是不断发展,不断创新的,迎合时代发展的需要,自身也在不断向前发展。马克思主义思想的不断创新和发展,要求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教育也要不断创新与发展。[2]

(二)创新与发展是思想政治素质教育的客观要求

随着我国教育体制的改革,高校思想政治素质教育工作的发展也面临着各种各样的挑战,如何在这一复杂的大环境下,保持创新与发展就显得尤为重要。努力笃实和加强高校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升大学生的素质教育,就成为了广大教育面前的难关。时代在发展,大学生的思想也在与时俱进,他们不再固步自封,学生的个人意识逐渐加强,对挫折的抵抗能力也在增强。因此,科学引导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教育,就要求我们要以创新和发展的眼光来对待教育问题,这既是时代赋予我们的需求,同时也是教育发展的客观要求。

(三)创新与发展是改变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教育现状的重要条件

我国高校招生规模不断扩大,高校也相应加大了对思想政治素质教育的投入,但是面对新的环境和挑战还存在很多缺陷。

其中包括:第一,思想政治素质教育体系停滞不前,教育内容和教育观念老套,教育手段单调,教育方法枯燥无趣,提供的信息量少,无法适应社会现状和学生的要求;并且关于思想政治素质教育的理论研究和教育观念比较落后,无法满足当代大学生生的需要,跟不上时代的步伐,缺乏不断发展的目光和开拓创新的精神。第二,因为高校的大规模扩招,师资力量薄弱,思想政治素质教育工作的师资队伍建设不足,工作效率较低,所以导致了高校的思想政治素质教育工作普遍效率低下。第三,由于高校的教务管理部门和学生组织等相关部门并没有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教育工作进行统一的管理和规划,分工不够合理,致使思想政治素质教育工作成为形式主义,高校没有形成有效的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教育力量。面对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教育工作领域存在的这些不足,只有不断更新观念、落实到位,从思想上和行动上对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施加影响,使其能更好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

二、对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教育进行创新与发展的途径

(一)观念创新

创新的基础是观念和思想的创新,只有先对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教育的有关现状进行调查,对已经取得的成果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才能有针对性的开展教育活动,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不可否认的是,目前高校的思政教育工作观念落后,跟不上快速发展的时代潮流。这就对当前的高校思政创新工作提出了迫切的要求。

目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三方面的挑战:一是受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消极作用的影响,大学生的思想政治观念上出现了信念危机,据一份调查显示,有近三分之一的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产生怀疑。另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不能脱离人们的物质利益和实际,如果无视个人利益,只强调奉献,那么教育就必定苍白无力。二是随着社会道德环境的挑战,大学生的心态也在发生着变化。精英教育与大众教育的矛盾慢慢突显,消费水平差距的加大,使得大学生心态敏感且复杂化,这些特困生更需要思想上和心理上的帮助指导。三是信息社会的挑战。当前是信息爆炸的时代,学生可以通过各种

工具获取信息,原本掌握社会话语权的官方渠道的垄断地位被打破,权威性也逐渐削弱。加之各种学术思想在高校内的激烈碰撞,如何在保证指导思想的主导性的同时促进各种理论观点的百花齐放,这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不可回避的发展桎梏。

总之,面对这些挑战时,就要求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须首先创新自身的思想观念,武装自己的行为,勇于面对困境和挑战,做到事事创新,时时创新。

(二)理论创新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和可持续的发展观,科学发展观的实质是以人为本。”[3]有学者提出,思想政治素质教育“必须以人为本,人是思想政治素质教育的根本,切实确立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主体地位应是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创新的核心内容。”[4]我们在思政工作中要充分贯彻以人为本的思想,这要求我们做到第一,加大学科投入,深入开展“三观”教育,培养优秀的教师队伍,让思想政治课成为学生喜闻乐见的一门课;二是挖掘校本资源,推进素质教育。学校应该依托自身的文化资源,让校园文化更有品位,更具时代感,更贴近学生思想;三是构筑助学体系,让更多的学生感受到社会和学校的温暖;四要健全多方面的的就业指导体系,让学生学有所成,更学有所用;五是要建立和完善多样化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素质,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使他们自觉地将其内化为自己的行为规范。

(三)内容创新

在新时期,创新已经成为必然趋势,以前的思政教学内容已经不适应当前发展的脚步。目前要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就要求我们做到:

首先,加强相关制度建设,制定与思政教育配套的规则制度,在学习中央16号文件的基础上,重点加强校园文化、师德建设、学生管理方面的制度建设。

其次,加强政工队伍建设,思政教育人员的素质是保证工作落实与否的主要因素。特别是与大学生生活、学习联系最为紧密的辅导员的选用,应该采用公开选聘的方式,择优录取,让辅导员队伍真正充实起来。

最后,加大资金投入,用于大学生文艺活动、辅导员补贴、网上思政教育宣传、相关基础设施建设等,同时加大监管力度,从物质上保证资金落实到位。

(四)方法创新

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教育工作能否取得实效,正确的方法是关键。第一,要加强教育的针对性研究,以创新的教学手段达到教学形式的多样性。这就要求教育工作者要从当代大学生的实际生活和思想出发,了解并根据他们的思想动向和特征来分析和处理矛盾。运用针对性的教育手段,分析典型人物、辨析重大社会事件、了解学生的真实生活和思想情况、使教师的人格魅力进到课堂当中。教学手段的多样化可以通过课堂上的师生讨论、名人演讲、观看视频、群众调研、分析典型案例等方式,使理论与实践协调统一,来培养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修养。第二,高校要依靠本校和当地的历史、地理、办学特色和宗旨,把思想政治素质教育渗透到学校生活的各个领域,寓教于乐,推动思想工作贴近学生和现实生活,激发大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创新精神,营造出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和学术气氛。第三,教师要时刻关注大学生的思想发展动向,倾听学生的心声,帮助学生解决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遇到的困难,与学生做朋友,对达到教育的最终目的具有重要意义。第四,要开展对大学生的网上思想政治素质教育工作,用积极、健康、正确的思想文化占据多媒体网络,使高科技网络成为开展思想政治素质教育工作的重要手段。

(五)环境创新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环境创新是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依据一定的思想政治工作目的和思想政治工作对象以及思想政治品德的形成规律,有目的、有计划地选择、利用和改造环境,创造出适宜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创新的新环境。⑤校园文化在育人上的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因此结合本校校风和历史传统,建设有特色的校园文化环境就成为当前新的选择。另外,网络环境也是校园大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网络管理部门要用积极的内容管理校园网络,对违规违法的信息活动及时遏制。

三、结论

总之,在新形势下思想政治素质教育的创新和发展不是简单地重复教育,而是关系到社会中流砥柱培养的关键问题。我们在思想政治素质教育中,既要在观念、理论、内容和方面上破旧立新,又与当下社会实践相结合。

在当今高速发展的社会背景下,高校要实现创新与发展,就要开阔思路,放眼未来,让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教育工作适应时代的发展。当今时代,了解一个大学生在我们新时代的最新思想动态,就必须以开放的态度,改变教育教学方式,塑造思想教育实际和现实实际相结合的动态模式,唯有如此才能体现思想政治素质教育工作在我们的大学教育中所占据的核心作用和价值。

参考文献:

[1]溜礼明.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探析[J].教育探索,2008,(6):34-36.

[2]雷兰菊.科学发展观视野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创新[J].湖南学院学报,2010,(3):23-24.

[3]宋建设.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机制探析[J].新西部,2010,(8):54-57.

[4]栾建国,高晓春,杜宇.对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的思考[J].唐山学院学报,2007,(1):195.

[5]郭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与发展[J].教育与职业,2006,(12):95-96.

猜你喜欢

创新与发展大学生
大学生付费实习“天坑”必须提防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新大学生之歌
互联网浪潮中银行国际业务的创新与发展
传承民族文化,教学“真”的美术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