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2015-03-28宋军丽

河南工学院学报 2015年2期
关键词:价值体系价值观核心

宋军丽

(河南师范大学,河南 新乡 453007)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最新概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核心。大学生是民族的希望,高校教育工作应引导大学生理解并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也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及历史使命。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以塑造当代大学生积极向上的人生价值观,既可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新颖有效的理论支撑,又进一步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践途径,成为目前大学生价值观教育领域内的重大时代性课题。

1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科学内涵及其引领功能

1.1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科学内涵

从哲学范畴来讲,价值是揭示外部客观世界对于满足人的需要的意义关系的概念,是指具有特定属性的客体对于主体需要的意义[1]。马克思也曾这样定义价值,认为“‘价值’这个普遍的概念是从人们对待满足他们需要的外界物的关系中产生的。”[2]具体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说,指人们对社会主义价值的性质、构成、标准和评价的根本看法和态度,是人们从主体需要和客体能否满足主体需要以及如何满足主体需要的角度,来考察和评价各种物质的及精神的现象及主体行为对个人、无产阶级、社会主义社会的意义。这个社会主义价值观的提出,既构成了我国目前社会主义制度的内在精神之魂,又奠定了当代社会主义社会各种思潮的意识形态基石。

1.2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功能

思想统一才能行动一致,广泛的社会认同与思想共识是事物顺利前进的前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社会思潮的主流文化,其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的任务比以往更加艰巨,高等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的关键环节,高校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过程,确实起着重要的作用,也更能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功能。

1.2.1 理论层面的引领功能

第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理论先进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求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在理论上全面更新,树立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首要目标,以学生的需要和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这一理念体现在教育领域里就是以学生的发展和需求为本,全面改进和加强大学生的思想教育和管理工作。尤其是所强调的“民主、和谐”的理念,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高度概括,始终是我国社会鼓舞人心、团结奋进的价值理想。“自由、平等”的理念一直都具有先进性,始终是引领潮流、振奋精神的价值目标。这也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建立和谐校园的目标。

第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包容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包容性主要表现在其是一个开放的价值观念,它不仅包含了中国传统文化中所具有的价值理念,而且还有西方资本主义文化中新兴的一些价值观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具有的先进性和包容性引领功能,可以把我们置于道德制高点的位置并让我们把握政治话语权,体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前瞻性。

1.2.2 内容层面的引领功能

第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现实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的现实性表现在其是在借鉴西方资本主义社会文化思潮和观念的基础之上形成的,在中国文化走向世界的背景下所提出来的,反映了我国社会主义社会的时代特征,主导了社会主义社会主流意识形态。

第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稳定性。因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鲜明表征,其内在稳定性便是它科学地把握了我国目前所处的发展状态,并指出了一套齐全稳固的人的全面发展的理论体系。它所体现的价值理念便是真正的理念性和目标性价值而不再是手段性和工具性价值。

1.2.3 逻辑层面的引领功能

第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导向性。在人们的价值观念和思想道德逐渐形成的过程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一直发挥着它的导向作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其历史的进程中逐步发展形成了一套具有导向性的理论体系,为人们提供了理想目标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同时也引导人们形成科学的“三观”即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体到思想道德方面,核心价值观一直倡导颂扬社会主义道德如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教导人们在实践社会主义道德的过程中逐步形成崇高的奉献精神。

第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升华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源于普通的价值观但又是对普通的价值观的升华。它在原有价值体系之上丰富发展的新的概念和理论,不仅仅体现了一般价值体系的特征,还呈现了社会主义价值观所特有的内涵,既蕴涵了普遍规律又尊重了差异。

2 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紧迫性与必要性

2.1 紧迫性诉求

“中国社会转型过程中政治、经济、社会的变迁,引起人们对价值体系和价值观念的变革,过去单一的社会价值观念开始为不同形态的价值观所取代。”[3]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各方面体制的不断深化与完善,许多新鲜文化和思想进入到人们的视野中,与我们传统的文化、价值观相互碰撞、交织在一起,作为国家人才的代表又是处于思想文化前沿的大学生群体,就成了社会关注的一个焦点,自然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就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紧要工作。

当代大学生的思想道德和价值观呈现出多样性与灵活性,也形成了一些特色。首先,思想价值的矛盾性。从坚守思想阵地的角度看,在我们大力倡导建设和谐校园文化的同时却时常出现问题,固然在学习知识时能牢固掌握,但在遭遇到现实社会时总是表现得软弱无力和虚无缥缈。其次,个性化增强,他们的理想观念有所增强,开始关注自己的兴趣和特长,能够依据自己的理想确定价值观,但由此衍生出来的个人主义也逐渐盛行,以自我为中心,以实现自己的价值为目标,注重个人利益而忽视自己在社会、家庭和学习的责任感。再次,理论与实践相脱节。最后,独立性与依赖性之间的矛盾,使大学生既想标新自己,但由于其生理发育与心理因素的影响,使得部分学生没有强大的内心和承受能力,在遇到挫折和困难时不能很好地解决和疏导自己的情绪,进而出现情绪障碍或心理疾病。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已经迫在眉睫,我们应该把握机遇,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彻到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去,才能使得他们正确认识到核心价值的价值导向,达到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际效果。

2.2 必要性诉求

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必要性主要表现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涵的丰富性和逻辑的严密性,这些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了现实可能,同时也反映出当今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需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

首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本身蕴涵的中华民族最优秀的文化底蕴,高度概括了社会主义社会的道德规范和价值取向,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社会主义道德的要求。针对高校存在的大学生价值观模糊不清的现状,让大学生在初步感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时候,意识到他们的价值观如何直接关乎到他们的人生观和世界观,不仅能解决大学生在价值观方面的迷茫和困惑,还能有效地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效率。其次,每个国家或者社会制度都具有鲜明的意识形态领域,每一个意识形态领域里都具有相应的核心价值观,这个价值观必须能够体现出这个统治阶级的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一种崇高的价值追求,蕴涵着公平的价值判断,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践成果,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核心内容,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指明了新的发展方向。最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与时俱进,要体现时代特征与特色,而作为最新成果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稳定的内容连续性,能够紧跟时代潮流和历史发展,同时也能够结合大学生自身发展的实际需求。这就必然成为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诉求。

3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3.1 融入课堂教学发挥主导力,增强“主渠道”灌输核心价值观的实效

首先,要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同时又是排头兵,承担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主要任务。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系统提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即“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这四个方面是相互贯通,相互促进的有机整体。其次,要融入专业课教学。赫尔巴特在《普通教育学》中提出:“我不承认有任何‘无教育的教学’”。他指的“有教育的教学”就是说,学校开设的各门课程不仅仅是学科知识,也具有潜在的教育性。

3.2 构建和谐校园增强渗透力,提升大学生对核心价值观的内心感悟

校园文化具有重要的育人功能,这种陶冶功能是“润物细无声”的,不能忽视。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校园文化建设,是构建和谐校园的应有之义,也是分阶段分层次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途径。我们都是生活在环境中的人,环境对我们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它通过一定的文化氛围和独具特色的自然人文环境使人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感染,以实现对其思想意识、道德信仰的引导。提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时效性,必定要充分发挥校园文化的环境的隐性教育功能。

3.3 日常教育融入管理以拓展影响力,引导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首先,要融入大学生管理制度。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分阶段分层次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在大学生管理制度层面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就要求大学生管理制度的制定充分体现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和引入社会主义荣辱观。其次,融入大学生服务工作。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大学生服务工作,也是其分层次分阶段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在要求。价值观作为一种意识范畴的东西,是人们对于事物是否“值得”的看法,事物是客体,人是主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一种观念的东西,要想让大学生彻底认同,就要将客体的东西融入他们的潜意识,将其内化为自身的思想价值观念,外化为行为习惯,并通过活动表现出来。

3.4 依托校园网络提升传播力,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思想精髓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网络正在极大地改变着大学生的生活方式、学习方式、交往方式、娱乐方式甚至是思想和价值观,因此,它也是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重要载体。[4]网络以其迅捷性、开放行、互动性而受到广大大学生的爱好,成为大学生了解时事信息,发表观点见解的新渠道。

3.5 融入社会实践以提高感染力,巩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效

社会实践是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分层次分阶段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夸美纽斯曾说过:“德行的实行靠行为,不靠文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决不能停留在口头上,成为一种说教,必须化为鲜活的行为实践[5]。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关键在于创新实践路径,丰富实践形式。一种实践方式能有效促进学生在理论与实践、思考与行动相结合的过程中,将诚实、仁慈、同情、尊重及关爱等核心价值内化与心,外化于行[6]。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丰富和深化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明确了方向、提供了动力和指明了途径,为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开辟了全新的思路。同时必须认识到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分层次分阶段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全过程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全面性的和长期性的工程。这就需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树立科学发展的理念,以开放的视野和睿智的眼光,深刻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和重大意义。

高校坚定不移地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分层次分阶段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应该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之中,时刻贯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理念,并把它具体落实到实现民族伟大复兴及当前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和谐社会的实践中去,坚持以学生为本,努力把学生培养成“信仰坚定、理想远大的新一代;意志坚强、品德高尚的新一代;视野开阔、知识丰富的新一代;开拓创新、艰苦奋斗的新一代”。

[1]王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考[J].东莞理工学院学报,2013,(4):102-105.

[2]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9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3]陈敏,于瑮.价值多元化视阈下大学生核心价值认同危机与重构[J].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社版),2008,(4):20.

[4]刘峥.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J].思想政治研究,2010,(5):284.

[5]孙强,牟世晶.探寻“融入”的基本路径[J].中国德育,2013,(20):26.

[6]邱琳.美英核心价值观教育及启示[J].中国德育,2013,(20):36.

猜你喜欢

价值体系价值观核心
我是如何拍摄天和核心舱的
近观天和核心舱
你好!我是“天和”核心舱
我的价值观
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价值体系研究
图说 我们的价值观
《青花瓷艺术品价值体系建构》摘要
知名企业的价值观
价值观就在你我的身边
核心价值观 要害在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