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年级组共同体管理效能提升策略研究*

2015-03-28蔡炯梅

湖州师范学院学报 2015年5期
关键词:年级组备课组共同体

蔡炯梅

(湖州新世纪外国语学校,浙江 湖州313000)

一、年级组共同体的内涵

当代学校开办之初最普遍的学校管理模式是校长-各处室-教师。后来,随着学校提高教学质量的需要,在这三个管理层级之外,又出现了一个教研组管理。伴随中国人口的急剧膨胀,学生人口高峰的来临,学校教学规模不断扩大,教育管理的范围也不断增大。教研组的功能特点决定了它无法分担学校教育教学管理上的众多职责。为了完善学校建制,加强管理功能,从上世纪90年代起,学校的管理层面又慢慢衍生出了另一个强有力的部门——年级组。

“年级组是学校管理的基层组织,它是以处在同一发展阶段的学生为主体,集中多数学科教师及班主任在统一的领导下进行教育教学工作的综合性组织形式。”[1]年级组管理是介于学校宏观管理和班主任微观管理之间的中观管理。其比学校管理更具体,更有针对性;比班主任管理更具统筹性和执行力度。因此,许多学校都对年级组管理越来越重视,制定了很多年级管理的制度、职责。有些人甚至认为年级组应该是一个小型学校,要求其形成独立的办公体系,有独立的办公能力。

二、年级组共同体的管理目标

所谓共同体,是“一个基于共同目标和自主认同、能够让成员体验到归属感的人的群体。”[2]它有三个基本特征:共同目标、身份认同和归属感。年级组作为一个学、教、研共同体,组内不同学科、不同班级的老师为了共同的目标——全体师生的成长与发展,针对本年级学情,就教育教学过程中产生的共性和个性问题,积极讨论,深入研究,形成具有融洽人际关系和浓厚教研氛围的年级组共同体。

(一)教师管理目标

教师是专业技术人员,“教师专业内涵包括教会学生学习、育人和服务三个维度。教师专业发展的基础包括教师精神、教师知识、教师能力。”[3]一个合格的教师,拥有丰富的专业知识是前提,精湛的教育教学方法是保证,诲人不倦的精神是核心。由此可见,年级组共同体中教师管理的目标应该是打造一支专业知识过硬,专业技能强,专业品德高尚的教师队伍;提高全年级教师的业务能力、工作积极性、职业归属感和幸福感。

(二)班主任管理目标

2006年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班主任工作的意见》首次明确提出:“班主任是具有较高素质和人格要求的重要专业性岗位……做班主任和授课一样,都是中小学的主业,班主任队伍建设与任课教师队伍建设同等重要。”对班主任队伍的建设,主要包括班主任的管理能力和职业操守两方面。首先,年级组必须着力打造一支智慧型的班主任队伍。班主任工作是与学生的“斗智斗勇”,只有睿智、聪慧的班主任才能管理学生于无形之中,使整个班级井然有序,学风优良;其次,必须着力打造一支有爱的班主任队伍。爱是比所有教育技巧都有效,比任何教育语言都能打动人的强大力量。因此,打造专业、敬业、智慧、有爱的班主任队伍,是年级组共同体的班主任管理目标。

(三)学生管理目标

学生是教育教学的主体,也是评价教学和管理成功与否的最终标准。打造乐观、自信、勤学、守礼的学生队伍是年级组共同体的最终目标。从智育角度讲,三年的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根据教学大纲,高一着重培养习惯、奠定基础;高二夯实基础、提升能力;高三是在全面复习的前提下进行知识的整合、操练和运用。从德育角度讲,思想品德的发展是一个长期潜移默化的动态过程。在高一新生刚入校时,我们需要对其进行校风、校训、校纪、校规教育,让学生了解高中生需要遵守的纪律和承担的责任,约束学生的行为,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观念;高二阶段的德育目标是:形成主体意识,树立正确的学习观,交友观,培养参与意识和创造意识;高三阶段的德育目标是人生观、世界观、择业观的教育和学生的自我管理教育。所以年级组共同体学生管理的目标应该是:循序渐进地优化学生品行,培养学生“三观”,提高学生认知能力,改善学生学习方法,最终为社会培养合格的接班人。

三、年级组共同体管理效能的提升策略

年级组共同体的管理使得管理层次简化,校长、各处室的命令直接下达到年级组,可提高管理效率;同时,年级组长又是任课教师,对本年级的教学和德育工作有第一手的资料,制定各项举措能更接地气、更实际。可是,年级组共同体的管理也存在着诸多问题。例如:年级组与各处室之间的权责关系不明确;年级组长缺乏权威,以至于一些举措无法得到认真贯彻;年级组共同体的出现削弱了教研组共同体的功能,使得年级组的教研氛围不强,等等。如何提高年级组共同体管理的有效性,成为目前各校管理体制探索的重心,也是各校在改革中能否顺利贯彻各项政策的保障。年级组共同体虽然是学校各项政策的一个执行部门,但年级组共同体内的各项制度是否完善,年级组长的执行力是否兼具人性化和权威性,年级组的教研氛围是否浓厚,年级组与各处室之间的沟通是否顺畅,都直接关系到整个年级组共同体的教育教学质量。

(一)健全年级组共同体的管理制度

“对于年级组而言,制度就是年级组日常活动的规则。想要提高年级组管理有效性,就要在影响绩效的每个环节上形成制度。”[4]“没有规矩,无以成方圆”,年级组的管理千头万绪,有些看似“鸡毛蒜皮”,实则以小见大。很多细微之处,做的好可以防微杜渐;做的不好,也可以使千里之堤毁于蚁穴。所有师生只有在精细化的年级组共同体管理下,才能使教育教学活动有效得以开展。年级组在遵守学校各项规章制度的前提下,针对自己年级组共同体的特点,召开全体老师会议,在教师管理、学生管理和教育教学常规管理上,制定比校纪、校规更具体的年级细则。例如,在学生的常规礼仪、违纪处罚、考试睡觉等方面,在教师的考勤、值班、巡逻制度等方面,在年级考评、推优、评优、年级事务公告制度等方面。年级组也可以定期组织召开班主任会议,或各班任课老师会议,根据各个班级自己学生特点和任课老师特点,鼓励各班制定各自的班规。总之,年级组共同体必须在组内成员集体参与、充分讨论的基础上,形成完善的年级组管理制度,让年级组的一切事务都有条不紊,有理有据地进行。

(二)提高年级组长的管理艺术

年级组长是一个年级的灵魂人物,其个人魅力和管理能力直接影响着整个年级组共同体的教育教学氛围。年级组长必须通过自己的管理,充分开发共同体内每个老师的潜能,提高整个年级组共同体的合力。

首先,以身作则,以理服人。虽然制度是规范的保证,但光靠制度这种“理性”管理只能让大家做到被动的遵从,要提高整个年级组的内在合力,“非理性”管理才是更有效的润滑剂。“在当前乃至未来的学校管理中,非理性管理将成为管理创新的突破口和提高管理效能的新的增长点。”[5]年级组长需要在非理性因素——情感、意志、心态等方面做好工作。年级组长必须具有高度的责任感和职业道德,身先士卒,做好榜样。正所谓“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如果年级组长迟到早退,对工作推诿搪塞,对学生冷漠疏远,那么整个年级的工作氛围将会懒散拖沓,老师们就不会有很强的责任心。此外,年级组长还要多看、多听、多走动、多发现、大声表扬、小声批评。无论是对学生还是对老师,都要做到以理服人。让共同体内的全体师生都能遵守年级组制定的各项规定,并使之相信这些规定能带领大家走向成功。

其次,民主公平,以人为本。对年级事务的处理,年级组长必须秉承民主、公平的原则,重制度,讲民主,兼具人文关怀。所谓民主公平,是指共同体内的各项规章制度必须经集体讨论或年级管理委员会讨论决定,不能年级组长独断专行。年级组长在处理年级事务时不能徇私舞弊,厚此薄彼,不能以个人关系、亲疏远近为处事原则。所谓以人为本,就是实行人文关怀,对特殊情况特殊处理。例如,女教师怀孕或处于哺乳期;有些教师夫妻常年两地分居,家庭负担重;有些教师身体不好……对于这些情况,年级组在值班和课程安排上,应做力所能及的照顾。“学校管理者必须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关注师生的权利和发展,重视主体意识的唤醒,注重精神激励的管理方法。”[6](P6)只有有理有据、有情有义的年级组管理,才能赢得组内每一位老师的全力支持和真心付出。

(三)改善年级组共同体的教研氛围

年级组共同体的出现虽然使学校的管理政令通畅、令行禁止,但确实影响了一个学校的教科研氛围,毕竟,“学校是教育教学的专业机构,不是行政管理机构。”[7]一个学校的成功,提高管理效率是手段,提高教学质量才是目的。因此,年级组作为大学校中的“小学校”,如何使有效管理和有效教学并驾齐驱、让管理为教学保驾护航,就成为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

笔者认为,备课组学习共同体的营建是加强年级组教科研氛围的有效手段。学习共同体是指:“大家经常共同研究,深度沟通,分享各种学习资源,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和观念,共同完成一定的学习任务,成员之间互相促进,每个人在获得归属感的同时,又不断的发挥着自己的优势和潜能。”[8](P4)在备课组学习共同体内,老师们定期召开会议,集体研究教材和学生、以对话合作的方式讨论有效的教学途径。通过备课组内部成员之间的交流学习、同伴互助、教师论坛、教师比武、专家讲座等形式,引导备课组成员将不断学习的意识渗透到平时的教育教学过程中,以营造年级组浓厚的教科研氛围,实现教师与学生的共同发展。考虑到备课组规模较小,缺乏号召力,很多时候备课组活动流于形式等问题,学校应采取相关措施,提高备课组学习共同体活动的积极性和质量。例如:提高备课组长的津贴(目前所在学校备课组长津贴约为每月50元),将每个学科组内“德高望重”的骨干教师分配到各个年级组担任备课组长,积极鼓励备课组课题开发、解题竞赛、优质课竞赛等,举办先进备课组评比,并给予经费支持和鼓励……只有让备课组茁壮成长,独当一面,年级组的教科研氛围才能真正形成并强大起来。

(四)理顺年级组共同体与各处室之间的关系

目前,在大多数学校,年级组的定位是教务处、政教处等职能部门的执行单位。教务处和政教处面对的是全校各年级,其管理跨度大,针对性不强。年级组的出现“有效缩小了管理跨度,统一了管理对象,提高了管理措施的针对性,从而增进了学校内部管理的效率和效果。”[9]年级组和各处室之间职能互补,相得益彰,畅通了工作渠道,提高了工作效率。

然而,年级组和各处室在某些方面存在权责不清,使得有些事情两条线在管,有些事情却无人想管。例如,排课、调课、代课等事情就互相推脱。有些事情明明可以一步到位,却因为责任推脱,给年级组长增加了额外的工作。例如,教研活动的通知,明明教务处一个短信就通知到位的事情,却偏偏打电话给年级组长,让年级组长往下通知,徒增一个中间步骤,降低了工作效率;有些事情明明需要年级组协助处理,却因为邀功揽权,独断专行,影响了工作质量。例如,对年级分班的安排,任课老师的安排等,年级组长是最有发言权的,有时却被剥夺了权利。

所以,有效的年级组管理,既不能给年级组长增加额外的工作量,也不能削弱年级组长应有的权利,影响年级组长的工作积极性。年级组除了政令的上传下达,更需要对整个年级的教育教学事务进行思考和筹划。各部门应该积极履行自己的职责,切实指导年级组的工作,既不武断干涉,也不巧言推诿,如此才能提高年级组的工作效率,使整个年级的工作得以顺利进行。

综上所述,年级组共同体的管理目标是调动每个教师的工作积极性,激发教师的创造性和归属感,打造高素质的班主任队伍,提高全年级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学业成绩。虽然目前要做到有效的年级组管理还存在着诸多困难,但相信行之有效的提升策略必定会在实践的检验和磨砺下越来越发挥它的作用。

[1]邢海燕.高中年级组管理初探[J].管理论坛,2014(9).

[2]张志旻.共同体的界定、内涵及其生成——共同体研究综述[J].科技政策与管理,2010(10).

[3]朱旭东.论教师专业发展的理论模型建构[J].教育研究,2014(6).

[4]陈作林.浅谈年级组管理的三个支撑点[J].学园(教育科研),2012(4).

[5]单方保.大型学校年级组建设和管理的研究[J].上海教育科研,2006(3).

[6]周志文.论学校管理伦理[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05.

[7]周彬.年级组:要管理效率还是教学效率[J].教育科学研究,2005(10).

[8]王春平.中学年级组学习共同体建设研究[D].北京:首都师范大学,2009.

[9]冯波.如何发挥年级组的管理效能[J].文教资料,2005(39).

猜你喜欢

年级组备课组共同体
爱的共同体
备课组长的定位
构建和谐共同体 齐抓共管成合力
共同体的战斗
梅州市中小学生2015—2018年体质健康的动态分析
中华共同体与人类命运共同体
浅谈幼儿园年级组管理与教研组管理的利与弊
年级组在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效能研究——制度建设与方法创新维度
关于备课组建设的思考
新课程下,关于学习型备课组建设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