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他年雪堂品,空记桃花裔
——苏东坡“问大冶长老乞桃花茶栽东坡”心迹行踪考

2015-03-28饶学刚

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5年6期
关键词:阳新元丰长老

饶学刚

(黄冈师范学院 湖北 黄冈 438000)

他年雪堂品,空记桃花裔
——苏东坡“问大冶长老乞桃花茶栽东坡”心迹行踪考

饶学刚

(黄冈师范学院 湖北 黄冈 438000)

苏东坡“问大冶长老乞桃花茶栽东坡”故事,发生在宋神宗元丰五年。其行踪,历年争论不休。通过长期的考究,笔者认为:东坡诗中的大冶桃花茶是记载他谪居生命流程的心书;拜访大冶长老求桃花茶树种不是走陆路而是走水路;求桃花茶树种的地区不在阳新而在大冶;拜访大冶长老地不是桃花嘴而是大茗山;所写的纪念诗不是《后垴山乞桃花茶栽雪堂游坡山》,而是《问大冶长老乞桃花茶栽东坡》。因为有了东坡这首诗,大冶大茗山桃花茶名扬四海,充满了东坡神韵。

苏东坡;桃花茶;树种;大茗山;大冶长老

苏东坡《问大冶长老乞桃花茶栽东坡》问世后,求桃花茶树种的行踪争论不休。一是路线之争:东坡求桃花茶树种是走陆路,还是走水路?二是诗题引出的地区之争:东坡诗题是《后垴山桃花尖乞茶栽雪堂游坡山》,还是《问大冶长老乞桃花茶栽东坡》?求桃花茶树种地区是在阳新还是在大冶?三是乞地之争:东坡是在大冶桃花嘴求桃花茶树种,还是在大冶大茗山求桃花茶树种?笔者试就此一一解答。

一、一款记载苏东坡谪居生命流程的桃花茶

宋神宗元丰三年,苏东坡谪居黄州。为了解决吃饭问题,向州府请得废旧军营地50亩,躬耕其中。且不说这位“孤旅人”“垦辟之劳,筋力殆尽”[1],单说他种植养殖品种确实名目繁多。有粳(粳稻)、稌(糯稻)、麦,元修菜、芦荟、泥芹等各类蔬菜,紫笋(茶)、菊,丛桔、黄桑、梅、枣、栗、竹、松、桃、李,猪、牛、羊、鱼,还写有《东坡八首》《问大冶长老乞桃花茶栽东坡》《次韵孔毅甫久旱己而甚雨三首》《元修菜》《东坡》《江神子·梦中了了醉中醒》等劳作诗词,充满着乡土风,田家味,质朴淡雅,百姓情怀。

而《问大冶长老乞桃花茶栽东坡》,较之其它劳作诗词,写得可不一般。

在中国历史长河里,许多著名文人与茶有着不解之缘。然而,没有哪一位文人能像东坡那样,情有独钟,种茶、烹茶、品茶、咏茶样样在行,对茶史、茶性、茶功研究颇为深刻,直接咏茶的诗文多达50多首(篇)。在黄州写的多首茶诗中,就提到了三种名茶:一是蕲春的“团黄茶”,那是朝廷贡品;二是黄庭坚寄来的“双井茶”,属于珍品;三是大冶的“桃花茶”,是他人生顿悟的神品。

《问大冶长老乞桃花茶栽东坡》诗,苏东坡将品茗、咏叹桃花茶与他谪居生命流程的神形融为一体,富有浪漫情调。先写饮用桃花茶的历史和功能,说周代《诗经》记载了苦茶,宋代就品茗成风;说桃花茶胜过梁肉美味,可以治消化不良,延缓衰老;更有甚者,说喝上桃花茶就觉得身子饱暖了,忘却饥寒。再写引种桃花茶的心境,说东坡地五亩菜园种满了桑树、麦子,唯独少了桃花茶;说不管环境如何恶劣,硬是要见缝插针栽种、呵护,充分发挥农商并举的作用。诗尾,感谢大茗山桃花寺长老,念念不忘赠送桃花茶树种的深情。

这就是说,苏东坡特意从大冶引种桃花茶,不仅仅是为了解决生计,更重要的是为了观赏和保健的需要。苏东坡看重饮茶写诗对生理、心理与生活情趣调适亦即对人生调适的价值,才去拜访大冶长老、求桃花茶树种栽东坡的。桃花茶就是桃花,属蔷薇科落叶小乔木桃的花,粉色,艳丽。人们用桃花泡水当茶喝,就习惯地称为“桃花茶”。苏东坡诗中的“桃花茶”就是指此——“桃花”。桃花茶是大自然的甘露,深得大自然的灵性,保健价值、观赏价值、静思价值极高。恰好与东坡种桃花茶、品桃花茶、写桃花茶诗的心性相契合,很自然地成为东坡黄州贬谪文化的生命部分。可见“桃花茶的美妙不仅仅是茶和水,也不仅仅是迷人的传说,而是她的朴实,她的幽邃,她的清灵,她的绵长,让诗人充分领略了大自然的魔力,领略了天人合一的妙处。”[2]

二、东坡求桃花茶树种不是走陆路而是走水路

有的学者据《大冶县志》(同治版)和传说称:元丰5年(公元1082年)正月前后,苏东坡前往好友程师德家拜年。(至于大冶一位文化名人说程师德与东坡“结交九年”,纯属无稽之谈)东坡向东南,泛舟长江、张家湖,转向西,过大冶城西的鳌山堡桃花嘴(今大冶市罗桥街办桃花嘴村),上岸歇息后乘船到虾子地程师德家,又喝了一杯桃花茶。程师德引领东坡乘船西行,来到大茗山。简言之:东坡拜访大冶长老求桃花茶树种这条水路线是:黄州——黄石港(今黄石市一区):张家湖(磁湖)——大冶湖(金湖):鳌山堡桃花嘴——虾子地——大茗山。这是完全符合东坡所行路线实际的。

曾经有人肯定说:苏东坡求桃花茶树种是走近距离的陆路,而不是走远距离的水路的。这是他们不懂东坡当年所处的历史地理背景和经济生活境况条件的实际而做出的推断。

以今天富裕的经济环境和便捷的交通条件来看,东坡拜访大冶长老求桃花茶树种按情理会走陆路,即起步黄州,过大江,经武昌(今鄂州),过大冶还地桥或铁山,直通虾子地,到大茗山,决不会走顺江而下到黄石港(宋时大冶属地)这条水路的。道理很简单。大冶与武昌紧邻,都在长江中游南岸。走陆路,从武昌到大茗山只需走80多华里;走水路,从黄州,经巴河,过黄石港到大茗山,则要走200多华里。

事实上,东坡当年选择的是走水路。道理也很简单。①东坡谪居黄州,生活极端贫困,连吃饭都成问题,哪有钱骑马或坐轿走陆路去旅游?②东坡热爱旅游,泛舟是他旅游最理想的交通工具,也成了他的一种生活习惯。如,在谪居黄州的几年,他出游鄂东大地、大江南北,大都是凭扁舟草履,放浪山水间。你看他频频出游的武昌西山、车湖、刘郎洑(今鄂州市杨叶洲),大冶的西塞山、磁湖,都排列在长江岸边上。③他非常熟悉黄州到黄石港这条水上路线。元丰三年二月,弟弟苏辙奉嫂王闰之之命,送侄儿苏迨、苏过,自宋登舟,绕道江淮,从水路来黄州陪伴东坡。五月二十七日,遇大风,苏辙舟滞磁湖,东坡晓至巴河口迎之。

三、东坡求桃花茶树种之地不在阳新而在大冶

诗题之争,涉及不同的题材来源地,也就是苏东坡求桃花茶树种的不同访问地区。如就诗题《问大冶长老乞桃花茶栽东坡》而言,东坡求桃花茶树种的访问地在大冶,暂定名为“大冶说”;如就诗题《后垴山桃花尖乞茶栽雪堂游坡山》而言,苏东坡求桃花茶树种的访问地则在兴国(今湖北阳新),暂定名为“阳新说”。持“大冶说”者所依据是《大冶县志》[3]。《大冶县志》载:大茗山。明代永乐年间(公元1403~1424年)建有茗山大、小二寺。苏(东坡)诗《问大冶长老乞桃花茶栽东坡》,在茗山感发,次年在黄州写成。持“阳新说”者所依据是《阳新县志》[4]。《阳新县志》载:元丰七年(公元1084年)四月,苏轼去江西途中,应好友阳新诗人李翔之邀,畅游兴国山水。后去后垴山饮桃花茶,乞桃花茶栽种雪堂,留下《后垴山乞桃花茶栽雪堂游坡山》。持“阳新说”者还以东坡《自兴国往筠住石田驿》一诗,以孔凡礼《苏轼年谱》[5]有关东坡当年去江西路过阳新的记载与此基本吻合为证。

笔者认为苏东坡当年求茶树种之地不在阳新而在大冶,理由如下:

其一,先说李翔与东坡见面事。

《阳新县志》提到的李翔,又名李仲览,有其人,与苏东坡见过面,有其事。远的不说,就在元丰七年(公元1084年)四月便见面了两次。第一次,四月一日,东坡将离开黄州,改谪汝州(今河南临汝),向雪堂的诸多邻居告别。适时,兴国军守杨元素(名绘)委托富川弟子员李仲览来黄州看望东坡,并邀请东坡去江西途中取道兴国。有东坡给李翔的赠别词《满庭芳·归去来兮》为证。其序言说:“元丰七年四月一日,余将去黄移汝,留别雪堂邻里二三君子,会李仲览自江东来别,遂书以遗之。”[6]第二次,同月,东坡去江西路上,过阳新李翔家,并与杨元素晤面,作《阮郎归·绿槐高柳咽新蝉》赠之。这就是《阳新县志》所说的东坡与阳新诗人李翔见面的事。以东坡《自兴国往筠住石田驿》一诗为证是对的,与孔凡礼《苏轼年谱》有关记载也是相符合的。

其二,从苏东坡求桃花茶树种栽东坡的时间看。

从《问大冶长老乞桃花茶栽东坡》内容看,东坡求桃花茶树种栽东坡只能在东坡地和雪堂建成以后,即元丰四年~元丰六年的春后。诗中写道:“春来冻地裂,紫笋森已锐。”“他年雪堂品,空记桃花裔。”据笔者考证:元丰四年春,东坡开垦东坡地;元丰四年冬元丰五年初,东坡建雪堂,随后出游鄂东大地、大江南北,也出游武昌和大冶,拜访大冶长老,求来桃花茶树种精心栽培东坡地。到了“春来冻地裂”时,桃花茶已是“紫笋森已锐”,冒出紫绿色茶尖了。同年五月,写《问大冶长老乞桃花茶栽东坡》诗。其它任何时间都不存在求桃花茶树种栽东坡的机缘。

元丰七年四月一日是东坡告别黄州的最后时日。《阳新县志》说:元丰七年四月,东坡在阳新乞到了桃花茶栽东坡雪堂。这是绝对不可能的。为什么?一是东坡离开黄州前,将其产业——雪堂和东坡耕地托付给了好友陈季常和潘大临管理,自然不存在东坡求桃花茶树种栽东坡的时机。二是东坡赴汝州任前举行了告别宴会,并写《满庭芳·归去来兮》赠别词。“好在堂前细柳,应念我,莫剪柔柯。”(好在堂前有小柳,应会想念我,请别砍伐那柔弱的柳条)“仍传语,江南父老,时与晒渔蓑。”(也请转告江南父老,要不时为我晾晒所穿的蓑衣,我还会回来的)这别后希望,就足以说明东坡求桃花茶树种栽东坡的时机是不存在的。

蓦然回首,时不我待。东坡去江西看望弟弟途中路过兴国,急急匆匆。即使东坡去了李仲览家,与杨元素晤面,畅游了兴国山水,也去后垴山饮了桃花茶,但怎么可能有时间再去求桃花茶树种、返回黄州栽在东坡?怎么可能留下《后垴山乞桃花茶栽雪堂游坡山》诗?

其三,当事人东坡先生的话胜于雄辩。他的《问大冶长老乞桃花茶栽东坡》诗,明明白白表示自己去的地方是大冶,拜访的是大冶长老。《兴国州志·古迹诗歌》[7]也载:“此诗《大垴山乞桃花茶栽雪堂游坡山》,《东坡诗集》卷五亦作《问大冶长老乞桃花茶栽东坡》。”可见《大垴山乞桃花茶栽雪堂游坡山》诗,就是《问大冶长老乞桃花茶栽东坡》诗。何况查遍《苏轼诗集》,也未见《大垴山乞桃花茶栽雪堂游坡山》诗题。

由上所证,“阳新说”是不能成立的。结论是:东坡拜访大冶长老求桃花茶树种的地区不在阳新而在大冶;所写的纪念诗不是《后垴山乞桃花茶栽雪堂游坡山》,而是《问大冶长老乞桃花茶栽东坡》。

四、东坡拜访大冶长老求桃花茶树种地不是桃花嘴而是大茗山

有的学者依据《大冶县志》关于“东坡亭”的记载:“东坡亭,在鳌山堡桃花嘴东坡乞茶处。有地一厢,名茶庵”;依据这次东坡泛舟金湖,目睹桃花嘴和鸡冠嘴对峙,岸边茶楼酒肆林立的景况;再依据东坡下船在茶楼喝茶,与楼主攀谈,得知桃花嘴桃花茶为名茶的信息,就推定东坡拜访大冶长老求桃花茶树种之地是大冶桃花嘴。也有的学者依据《大冶县志》关于经贸史料,认为东坡拜访大冶长老求桃花茶树种之地是大茗山。理由是:伸入金湖湖心的桃花嘴,既无桃花茶园,又不见桃花茶农。桃花嘴只是桃花茶的一个集散码头。大茗山桃花茶由小船运到桃花嘴后上大船,再由韦源口出长江,远销外地。[8]我以为最有说服力的还是南宋初诗人周紫芝的看法:“苏内相在黄冈,尝从桃花寺僧觅茶栽,移种雪堂下。”[9]这就明明白白地告诉我们:东坡拜访大冶长老求桃花茶树种之地不是桃花嘴水码头,而是大茗山桃花寺。

东坡和程师德来到大茗山桃花尖下,进了雄伟壮观的桃花寺(今龙华寺)。长老见是当地贤达和当朝大诗人来访,十分高兴,当即拿出他亲手焙制的绝品桃花茶招待他们。东坡接过茶,只见杯上面香气缭绕扑鼻,杯中间茶汤明亮澄碧;饮之泽润醇厚绵长,饮后舒适满足赞赏:“佳品,佳品!胜过梁肉美味!”长老告诉东坡:大茗山自古盛产桃花茶。桃花仙子驻足桃花峰,种植桃花茶。桃花茶得益于桃花峰云蒸雾绕、峰后涌泉滋润,颇富桃花仙子灵气。东坡向长老求桃花茶树种,长老如其所愿相赠。

《问大冶长老乞桃花茶栽东坡》,诗后点睛:“他年雪堂品,空记桃花裔。”(等到来年雪堂桃花茶成豪品,不会忘记此是大冶桃花茶的后代)因为有了东坡这首诗,大茗山桃花茶名扬天下;因为有了苏东坡,大冶成为旅游胜地。今日大冶大力开发“东坡大冶桃花茶文化”,举行黄石市大冶茗山园林博览会,桃花嘴和大茗山建造“东坡茶亭”和“苏东坡乞茶处”,可谓充满了钟灵毓秀、天人合一的东坡神韵。

[1][宋]苏东坡.江神子·梦中了了醉中醒.东坡乐府.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

[2]柯建刚.大茗山的眷恋[N].人民日报,2011-4-11.

[3]湖北省大冶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大冶县志.[Z].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0 .

[4]湖北省阳新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阳新县志[Z].新华出版社,1993.

[4]孔凡礼.苏轼年谱(上中下)[M].中华书局,2005.

[6][宋]苏东坡.满庭芳·归去来兮[C].东坡乐府.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

[7]湖北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兴国州志[Z].湖北人民出版社, 2002.

[8]汪红光.苏轼与大冶桃花茶[EB/OL].新浪博客,2012-5-20//彭祖法.荡舟百里品茶香[EB/O L].黄石论坛,2006-3-21.

[9][宋]周紫芝.太仓稊米集[M].北京大学出版社,1993.

[责任编辑:郭杏芳]

I206.2

A

1672-1047(2015)06-0001-04

10.3969/j.issn.1672-1047.2015.06.01

2015-10-25

饶学刚,男,湖北崇阳人,教授。研究方向:东坡文化,民俗文化,贬谪文化。

猜你喜欢

阳新元丰长老
唐山旭阳新材料建设30万吨/年尼龙66及配套工程项目
小浣熊火锅店
选 择
武汉至阳新高速公路鄂州段项目获批
研究成果发布 宋代广西造币技术世界领先
元丰五年宋朝进筑横山杂考——兼论《种太尉传》中的一些问题
惩罚
不想再活一百年
上帝怎样惩罚了偷打高尔夫球的长老
“既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