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减温胆汤治疗脑梗死的疗效分析
2015-03-28李柏林
李柏林
(杞县人民医院中医康复科 河南开封 475200)
脑梗死发病急,患病率和病死率比较高,严重威胁着人们的生命。研究表明,化瘀活血化痰的中药能有效改善脑部微循环以及脑细胞代谢,还可降低血脂、抑制血小板聚集、降低血液黏度[1]。杞县人民医院2013年12月至2014年12月采用西医综合治疗和加减温胆汤治疗脑梗死患者28例,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杞县人民医院2013年12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56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28例。对照组男16例,女12例,年龄51~67岁,平均年龄55.17岁,病程1~7 d,平均3.94 d;治疗组男17例,女11例,年龄50~68岁,平均年龄56.34岁,病程1~8 d,平均4.12 d。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西医综合治疗以及血塞通滴丸口服,3次/d,10粒/次;治疗组患者采用西医综合治疗和加减温胆汤治疗,药物组成:半夏10 g,陈皮10 g,枳实10 g,胆南星 10 g,郁金10 g,石菖蒲10 g,水蛭10 g,茯苓15 g,竹茹15 g,赤芍20 g。加减纳差,苔腻加藿香,苍术;大便燥结加酒大黄。水煎服,每日早、晚服用,1剂/d。疗程均为4周。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日常生活能力评分。
1.4 统计学处理 本研究采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定量资料采用(¯x±s)表示,行t检验,定性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治疗效果 治疗组患者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n,%)
2.2 神经功能缺损评分 治疗前两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x±s,分)
2.3 日常生活能力评分 治疗前两组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比较(¯x±s,分)
3 讨论
脑梗死多属本虚标实,因饮食不节,痰热瘀阻,肝阳上扰清窍,痰瘀阻络,血脉不通所致,属中医“中风”范畴,神志清楚的为中风中经络,其主要病机是痰浊内闭[2]。加减温胆汤方中黄芪益气行血,丹参化瘀活血,法半夏降逆和胃、燥湿化痰,橘皮化痰除湿,枳壳行气消痰通络,天竺黄、竹茹清热化痰,甘草调和诸药,全方有益气化痰、祛瘀通络的功效,对中风中经络的患者有明显疗效。痰浊瘀阻和气虚患者,全血黏稠度明显增高[3]。化痰法可增加血液流动性,黏滞性降低,可稀释血液,降低血液黏稠度,使血液流动状态得以改善[4]。陈皮与竹茹可改善心脏供血,同时还有抗炎、祛痰等作用,能直接扩张血管使血压降低[5]。
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组患者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综上所述,加减温胆汤治疗脑梗死临床效果显著,可以明显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日常生活能力。
[1] 韦桂梅,陈华振,郭丽泉,赵俊芳.温胆汤加减对脑梗死急性期HCY、FIB、CRP的影响[J].中国中医急症,2014,33(7):1264-1266.
[2] 李海英,李海敏,樊鹏.通腑法在中风急性期的应用[J].河北中医,2007,29(4):327 -328.
[3] 辛文佳.加味温胆汤治疗脑梗死恢复期(痰瘀阻络型中风)54例临床观察[D].湖北中医药大学,2012.
[4] 潘晓鸣.温胆汤对脑梗塞急性期血脂、血液流变学及临床疗效的影响[J].中医药通报,2013,25(5):47 -49.
[5] 梁学清,李丹丹,黄忠威.茯苓药理作用研究进展[J].河南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2012,30(2):154 -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