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剂量缬沙坦对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的治疗效果分析
2015-03-28杨惠敏
杨惠敏
(漯河市第六人民医院心内科 河南漯河 462000)
糖尿病为高血压发生、发展的重要环节,对高血压的预后影响较大[1]。文献报道,缬沙坦能够阻断AngⅡ和AT1受体的结合,降低外周血管阻力,产生持久平稳的降压作用,另外,缬沙坦能够使微血管扩张,新血管床打开,增加胰岛素受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从而改善葡萄糖的利用[2]。本文分析不同剂量缬沙坦对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的治疗效果,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2月至2014年8月漯河市第六人民医院收治的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89例。均符合1999年WHO/ISH高血压诊断、分级标准和糖尿病诊断标准,患者自愿参加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对照组中男21例,女22例,平均年龄(47.3±6.2)岁,平均病程(6.4±0.5)a;治疗组中男22例,女24例,平均年龄(46.9±6.6)岁,平均病程(6.7±0.8)a。两组患者在病程、性别、年龄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治疗组给予大剂量缬沙坦胶囊(北京诺华制药生产,国药准字H20040217)160 mg口服,1次/d。对照组给予小剂量缬沙坦胶囊80 mg口服,1次/d。疗程均为2个月。
1.3 观察指标 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均采用水银柱式血压计测量SBP(收缩压)和DBP(舒张压),均测量3次取平均值。并在治疗前后采集两组空腹血样,测量FINS(空腹胰岛素)和FBG(空腹血糖)水平。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分析,定量资料以(¯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定性资料的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相关指标 两组患者治疗前SBP、DBP、FBG、FIN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上述指标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1。
表1两组患者血压和血糖指标比较(¯x±s)
2.2 不良反应 对照组头晕1例,头痛1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7%,治疗组头晕2例,头痛1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高血压和糖尿病在临床上被称为是同源性疾病,两种疾病在病因、危害和相互影响方面都有共通性,所以临床上合并发作非常常见。糖尿病因糖代谢紊乱使全身小动脉和肾动脉硬化加速,增加外周阻力,血压升高,更容易增加心、脑血管事件的风险。有报道显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产生胰岛素抵抗是因外周组织对胰岛素敏感性降低所致[3]。
缬沙坦是AT1受体抑制剂,能够扩张血管,抑制醛固酮分泌,降低外周血管阻力,起到降压作用,另外缬沙坦在降压过程中还能够减少尿蛋白。炎性反应是胰岛素抵抗致病的介质,缬沙坦具有降低血管紧张素Ⅱ的作用,抑制机体氧化应激反应,从而降低胰岛素抵抗。缬沙坦亦可抑制血管平滑肌和心肌钙离子内流,使骨骼肌内的血流量增加,提高机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增加外周组织对葡萄糖的利用,起到降低血糖,治疗糖尿病的目的[4]。动物研究显示,缬沙坦能使肝脏脂肪堆积减少,升高肝脏对胰岛素敏感性,改善胰岛素抵抗[5]。
本研究中,两组患者治疗前 SBP、DBP、FBG、FIN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上述指标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综上所述,大剂量缬沙坦对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的治疗效果较好,能有效降低血压,改善血糖,值得临床推广。
[1] 杨莉,金醒防,高辉.缬沙坦治疗老年高血压并发高尿酸血症的临床观察[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1,10(10):192 -192.
[2] 顾文元.不同剂量缬沙坦治疗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的临床观察[J].吉林医学,2013,34(29):1202 -1203.
[3] 姜墨林.高血压合并高尿酸血症中医证候特点及中药干预实验研究[J].北京中医药大学,2014,5(1):4 -5.
[4] 王继东,黄维衡.吲哒伯胺联合缬沙坦对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的疗效分析[J].海峡药学,2013,4(15):36 -38.
[5] 符弟,王秋雁.吲哒伯胺联合缬沙坦对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血压和尿微量白蛋白的影响[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3,10(25):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