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河南省大学生体质健康状况宏观干预效果分析

2015-03-27彭玉林李彬彬

关键词:宏观体质素质

彭玉林, 李彬彬, 高 萌

(1.河南大学 体育学院,河南 开封 475001;2.河南农业大学 体育学院,河南 郑州 450002;3.河南教育学院 体育系,河南 郑州 450046)

河南省大学生体质健康状况宏观干预效果分析

彭玉林1, 李彬彬2, 高 萌3

(1.河南大学 体育学院,河南 开封 475001;2.河南农业大学 体育学院,河南 郑州 450002;3.河南教育学院 体育系,河南 郑州 450046)

结合河南省25年间大学生体质调研数据,综合运用多种方法对大学生体质健康状况的研究现状和变化态势进行分析. 结果表明,25年间河南省19~22岁大学生肺活量、50 m跑、耐力素质水平总体呈下降趋势,下肢爆发力成绩上升,力量素质水平有升有降,且不同阶段机能、素质各指标增幅趋势表现不一. 宏观干预对于促进学生体能指标水平的提升或下降趋势的减缓具有一定作用,但在不同时期对不同群体宏观干预的效果不一;应继续发挥青少年体质健康宏观干预政策的有效性和实用性,克服干预措施执行过程中的局限性.

大学生;体质;干预效果;河南省

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和强健体魄是一个民族旺盛生命力的体现,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1985年—2005年五次全国体质健康检测数据表明,青少年耐力、力量、速度等体能指标持续下降,视力不良率居高不下,城市超重和肥胖青少年的比例明显增加,部分农村青少年营养状况亟待改善.本研究依托1985年—2010年河南省大学生体质健康调研检测数据和同期河南省对青少年体质健康的相关干预政策进行总结和分析,以期找到干预措施实效性途径和落脚点,为我国青少年体质健康干预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提供经验借鉴.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研究对象一:选取1985年—2010年参加河南省学生体质健康调研的19~22岁城乡大学生.总有效统计样本量为16 303人,其中1985年3 868人,1991年2 929人,1995年805人,2000年2 057人,2005年3 829人,2010年2 815人.

研究对象二:选取1985年—2010年中共中央国务院、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卫生部以及河南省委、省政府及教育厅等有关部门制定颁发的青少年体质健康干预政策和措施.25年间有7项法律法规、10项中共中央国务院相关文件、19项教育部等有关部委文件、3项河南省委及省政府相关法规和文件、21项河南省教育厅(局、委)文件以及9项涉及学校体育、卫生、艺术教育、国防教育的综合性文件,共计69项法律法规和相关文件对青少年的体质健康进行过政策干预.

1.2 研究方法

通过文献资料法、专家咨询法、电话访谈法、数理统计法等,结合1985年—2010年河南省青少年体质健康状况数据对宏观干预措施的实效性进行综合分析[1-4].

2 结果与分析

2.1 25年间大学生体能指标变化态势

2.1.1 机能指标(肺活量)

19~22岁大学生肺活量水平25年来总体上呈下降趋势.前10年我省大学生肺活量水平出现全面下降,1995年—2005年呈全面上升,2005年—2010年5年间又有所下降,下降幅度较2000年—2005年减缓(图1).

2.1.2 素质指标

1)反映速度素质指标(50 m跑).19~22岁大学生50 m跑成绩25年来呈下降趋势.前10年城乡男生和乡村女生平均成绩均有所提高,城市女生成绩没有变化,中间10年无论城乡男女学生成绩均出现普遍下降,2005年—2010年5年间又有所下降(图2).

图1 肺活量的变化趋势Fig.1 Tendency of vital capacity

图2 50 m跑的变化趋势Fig.2 Tendency of 50 meter race

2)反映下肢爆发力指标(立定跳远).25年来我省19~22岁大学生下肢爆发力水平有所提升.前10年除城市女生成绩有所下降外,其他均上升,中间10年男生成绩下降但女生成绩有所提高,2005年—2010年5年间城乡男女生成绩均上升(图3).

3)反映力量素质指标(男生:引体向上,女生:1 min仰卧起坐).前10年男女生力量素质水平均提高,中间10年男生力量素质水平下降但女生有所提高,2005年—2010年5年间无论城乡男女生力量素质水平均下降.结果显示25年来我省19~22岁大学生力量素质在经过一个大的提升周期后再次呈下降趋势(图4、图5).

图3 立定跳远的变化趋势Fig.3 Tendency of standing long jump

图4 男生引体向上的变化趋势Fig.4 Tendency of male student’s pull-up

4)反映耐力素质指标(男生:1 000 m跑,女生:800 m跑).说明25年来我省19~22岁大学生耐力素质在经过一个大的提升之后呈下降趋势.前10年男女生耐力素质水平有升有降,中间10年全面下降,2005年—2010年5年间城市学生耐力素质水平提高,乡村学生下降(图6、图7).

图5 女生1 min仰卧起坐的变化趋势Fig.5 Tendency of female student’s 1 min sit-up

图6 男生1 000 m跑的变化趋势Fig.6 Tendency of male student’s 1 000 meter race

图7 女生800 m跑的年代变化趋势Fig.7 Tendency of female student’s 800 meter race

2.2 青少年体质健康干预政策的总体表现

1)干预的对象:包括普通中小学生、大中专院校学生和普通高等院校学生,以及残疾人和高水平运动员等;

2)干预的范围:涵盖中小学生和大学生的体育课教学、课外体育活动、课余体育训练与竞赛、体育教师、组织机构和管理、奖励与处罚、体育场地器材和设备等;

3)干预的频率:1985年—1990年发布2项,1991年—1995年发布5项,1996年—2000年发布8项,2001年—2005年发布24项,2005年—2011年发布30项,说明2000年后宏观干预频率加快,行政部门对青少年体质健康重视程度不断提高;

4)干预的行政级别:2005年以后中共中央以及河南省委、省政府发布多项青少年体质健康干预措施,说明青少年体质健康宏观干预的行政级别越来越高,政府重视程度亦在加强.

2.3 25年间大学生体质相关宏观干预政策对青少年体质的干预效果

2.3.1 宏观干预政策和措施对体能各指标在不同时期的影响

1)肺活量:图1说明宏观干预政策和措施对大学生肺活量水平的改善还是能起到一定作用的;

2)50 m跑:图2说明宏观干预政策和措施对反映大学生速度素质指标50 m跑的改善效果并不明显;

3)立定跳远:图3说明宏观干预对改善大学生反映下肢爆发力的指标立定跳远的水平效果比较明显;

4)引体向上/仰卧起坐: 图4、图5说明宏观干预政策和措施对大学生力量素质水平的改善在一定程度上起到积极作用;

5)1 000 m/800 m跑:图6、图7说明宏观干预政策和措施对大学生耐力素质水平的改善在一定程度上起到积极作用.

2.3.2 宏观干预政策和措施对体能各指标在不同群体的影响

1)肺活量:图1说明宏观干预对城乡大学生和不同性别大学生肺活量水平的影响不一,其中宏观干预对控制乡村大学生和男大学生肺活量指标的下降趋势效果更明显;

2)50 m跑:图2说明宏观干预对控制反映城乡男大学生速度素质指标50 m跑的下滑趋势效果相似,对城乡女大学生的控制效果不一,其中对控制反映乡村女大学生速度素质指标50 m跑下滑趋势相对明显;

3)立定跳远:图3说明宏观干预对改善乡村学生和男大学生反映下肢爆发力的指标立定跳远的水平效果较好;

4)引体向上/仰卧起坐:图4、图5说明宏观干预对改善女大学生力量素质指标水平效果显著;

5)1 000 m/800 m跑:图6、图7说明宏观干预对控制女大学生耐力素质指标水平的下滑趋势效果相对明显.

2.3.3 宏观干预政策和措施及其执行过程中的实用性

1)干预政策“由粗到细”,干预措施“由繁入简”.1985年—2011年期间,全社会坚持不懈地共同努力不断推动着青少年体育运动的发展,青少年乃至全民族的健康素质亦在不断提高和改善.以学生课外活动时间为例,从最初规定“学校应保证学生的课外活动时间”,到现在的“确保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 干预政策的制定呈现“由粗到细”的趋势,不再是笼统定论;同时对于“如何确保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在《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中发〔2007〕7)》文件中也进行了具体阐述,要求中小学要认真执行国家课程标准,保质保量上好体育课,全面实行大课间体育活动制度,每天上午统一安排25~30 min的大课间体育活动,认真组织学生做好广播体操、开展集体体育活动.可见,干预措施逐步呈现“由繁入简”的趋势,相关政策和文件对具体操作进行了细致阐释,使各实施机构和单位更方便操作[5].

2)干预全局过程中呈现“实施具体化、干预强制化”.近年来,我国广泛开展“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鼓励学生走向操场、走进大自然、走到阳光下,形成青少年体育锻炼的热潮.河南省根据不同学段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特点,在不同阶段分别开展小学生“曙光”体育活动、中学生“晨光”体育活动、大学生“华光”体育活动,做到“人人有体育项目、班班有体育活动、校校有体育特色”,积极推进学校群众性体育活动的广泛开展,有效促进青少年体质增强,在干预全局过程中呈现“实施具体化”.此外,自1998年开始对所有参加升学考试的初中毕业生全面实施“体育考试”,将体育作为初中毕业升学考试科目.实践证明,“干预强制化”的体育考试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加强学校体育的重要举措,得到了广大教育工作者、学生和家长的认可,并取得了良好的导向作用.

2.3.4 宏观干预政策和措施及其执行过程中的局限性

1)各地区干预政策和措施执行存在“不均衡”现状.干预政策的执行是政策运行过程中极其重要的环节,政策执行的有效与否事关整个政策的成败.政策在执行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因素(包括政策本身、政策资源、政策环境、政策对象以及政策执行机构)的干扰和影响,从而加剧政策执行工作的复杂性、艰巨性,使政策不能达到预期效果.我省地域广阔,青少年体质健康干预政策和措施在执行过程中可能受到各地区政策环境、政策资源及执行力度等不同因素的影响,存在“不均衡”现状.以青少年体质健康监测经费的投入为例,各地区受经济水平的影响,体质健康监测经费投入多少不一,若经费投入过多可能会诱发奢侈、豪华、贪污、纠纷等消极后果,若经费投入过少可能造成执行范围、执行力度以及执行人员素质大打折扣.所以,地方在执行上级政策的过程中,既应遵循上级政策的精神,又要因地制宜,必须坚持政策执行中的原则性与灵活性的辩证统一,才能保证政策的有效执行[6-7].

2)干预执行过程中出现“棚架”现象和“一头沉”现象.从中共中央国务院到各部委再到河南省及各厅局均对青少年体质健康采取多项干预政策及措施,始终坚持和落实“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充分为学生体育课和学生体育活动创造条件.当然我们也应清醒地意识到,目前青少年体质健康干预的相关政策和法规并不能解决所有问题,特别是在具体操作和实施过程中,国家干预政策和措施的行动力度只停留在表面,无法真正执行到位,表现出“棚架”现象.如由于追求升学率的影响,社会和学校存在重智育、轻体育的倾向,学生课业负担过重,休息和锻炼实践严重不足,有关政策虽一再要求学校端正办学思想加强素质教育,让学生有更多时间参加体育锻炼,切实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然而多数措施的实施仍无法真正执行到位.同时,青少年体质健康的干预政策和措施在具体执行过程中上紧下松呈现“一头沉”现象.国家层面虽对某些政策和措施高度重视且耗资巨大,但是政策文件下达到各地市、各县区却只成为空头文件,具体操作很难到位[8].如青少年每年的体质健康监测问题、体育场地和设施的配备等问题,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均受到诸如经济、交通等的限制,无法保证.

3 结论与建议

3.1 继续发挥青少年体质健康宏观干预政策的积极作用

自1985年以来的25年间,河南省学生形态指标发育水平继续提高,发育速度重新加快;学生常见病结构有所变化,其中贫血、蛔虫检出率大幅度下降,患龋率较低.可见,宏观政策干预在一定程度上对改善青少年体质健康起到了积极作用[9].

1)建立和完善学生健康体检制度,保证青少年学生每年都能进行一次健康检查;

2)建立和完善青少年营养干预机制,对城乡青少年及其家庭加强营养指导,通过财政资助、勤工俭学、社会捐助等方式提高农村寄宿制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伙食补贴标准;

3)建立青少年营养状况监测机制,加强青少年食品卫生专项监督检查;

4)逐步建立健全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指导和服务网络,根据新时期青少年青春期特征和成长过程中的心理特点,有针对性地加强心理健康教育.

3.2 进一步加强干预措施的实效性和政策执行的刚性

青少年体质健康干预政策和措施对增强青少年体质、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至关重要.掌握青少年的体质健康状况,认真研究青少年生长发育特点和趋势,对不断出现的青少年体质健康新情况、新问题进行及时调整,努力增强干预措施的实效性,强调政策执行的刚性,才能更好地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大力推进素质教育.所以,笔者提出如下建议:

1)及时转变思想观念,增强实效意识,认真总结青少年体质健康监测和干预中的经验教训,杜绝只重形式不重实效性的思想和做法;

2)青少年体质健康工作任重道远,应把握好政策执行的力度,既要保证政策执行的刚性,加大执法监督力度,又要加强青少年和执行机构对政策的认识和理解程度,克服担忧与不满情绪,消除惰性和习惯心理,以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3 克服干预措施的“天花板效应”,运用“蝴蝶效应”指导实践

青少年体质健康干预措施在执行过程中呈现的“棚架”现象和“一头沉”现象,且存在“不均衡”现状,说明青少年体质干预措施在实施过程中未充分发挥效用,不能很好地达到中央精神的原则性和各地区因地制宜的灵活性的辩证统一,具体实施时很难突破相关政策的思想高度,而呈现出“天花板效应”[10-11].公共政策本身是政府行为的直接产品,其本质是政府对全社会利益的权威性分配,从这个角度讲,政策执行比政策制定更为重要.笔者提出如下建议:

1)探析青少年体质健康干预政策和措施执行过程中遇到的各种各样因素的干扰和影响,趋利避害,保证其顺利执行;

2)克服“天花板效应”,对青少年体质健康干预中取得干预效果较好的措施进行推广和宣传,对收效甚微的干预措施加以及时引导和调节,进而利用“蝴蝶效应”指导实践.

3.4 突破干预措施在体质和机制上的限制

目前,我国青少年体质监测工作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法规制度不健全,组织机构责权利尚不明确;运行机制计划经济的色彩强烈;体质监测量大点散,各地区存在不平衡;体质监测队伍不够稳定,测试仪器有待完善;奖惩机制不明确等[12-14].笔者提出如下建议:

1)完善青少年体质监测系统的管理体制,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符合体育运动规律,政府与社会相结合的管理体制;

2)引入市场机制采取半市场机制型的运行机制,提高管理效率,增强自我发展能力;

3)积极扩充经费来源渠道,鼓励社会各界对青少年体质监测事业的投入;

4)提高青少年体质监测队伍水平,开发先进测试仪器;

5)建立“末端考核”制度,明确奖惩举措,进一步加强监督和指导,逐步形成系统、持续、立体的工作网络和体系.

[1] 河南省学生体质健康调研组.河南省青少年体质健康状况研究报告[R].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2008.

[2] 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全国学生体质健康调研组.2005年全国学生体质健康调研工作手册[G].北京: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2005:33-35.

[3] 杨汴生,何健,钟娅,等.河南省学生体质健康状况发展变化趋势分析[J].河南预防医学杂志,2008,19(3):166-168.

[4] 刘生杰,张珍珠.《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指标及相关性研究[J].山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31(6):134-137.

[5] 张朋朋.学生体质下降定论质疑与测试指标选项思考[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0.

[6] 许良.我国学生体能发展趋势及其干预措施[J].体育学刊,2009, 16 (9): 63-67.

[7] 李登光,王雪.对800 m跑运动项目认识及供能特点的探讨[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09,25(5):71-72.

[8] 郑祥.江苏省扬州大学普通大学生体能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D].扬州:扬州大学,2010.

[9] 张迎修.山东省儿童青少年生长发育20年变化趋势[J].人类学学报,2009, 28 (1):57-62.

[10]张宗国.影响《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结果的主客观因素分析[J].体育科学,2009,29(9):86-91.

[11]龚莉.大学生高低年级体质测试成绩的评析[J].内江科技,2010(12):76.

[12]兰健,王丽娜.大学生体质健康影响因素及健康策略研究[J].科技创新导报,2011(8):7-8.

[13]赵忠伟,李英玲,刘瑞平,等.高校大学生体质下降的因素与体育课程干预手段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8,31(2):217-222.

[14]赵均,吴磊燕,付玺豪.镇江市在校大学生体质健康的调查研究[J].体育世界,2010(2):117.

Analysis on the Effect of Macroscopic Intervention in the College Student’s Physical Health Condition in Henan Province

PENG Yu-lin1, LI Bin-bin2, GAO Meng3

(1.DepartmentofPhysicalEducation,HenanUniversity,Kaifeng475001,China;2.DepartmentofPhysicalEducation,HenanAgriculturalUniversity,Zhengzhou450002,China;3.DepartmentofPhysicalEducation,HenanInstituteofEducation,Zhengzhou450046,China)

The integrated use of various methods is adopted to analyze both the research status and the change trend of the physical health condi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based on the data obtained by Henan Province’s survey during the past 25 years. The results show that during the past 25 years, the growth of indicators of physical function and quality of the college students aged 19~22 in Henan Province varies. The indicators include vital capacity, 50 meter race, endurance quality level generally decline, while the explosive power of lower limbs goes up, and the strength quality level at one time goes up but at another goes down. The macroscopic intervention to some extend is effective to accelerate the rising or slow down the declining of the college student’s physical fitness level. Nevertheless, the effect varies at different stages and for different group of students. To sum up, the effectiveness and the practicality should be exploited by the macroscopic intervention while the limitedness during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intervention should be overcome.

college students; physical quality; intervention effect; Henan Province

2014-12-10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学一般课题“改善大学生体质健康状况的对策研究——以河南省为例”(BLA130107)

彭玉林(1982—),男,河南新乡人,河南大学体育学院在读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青少年体质健康、体育理论与实践.

10.3969/j.issn.1007-0834.2015.01.020

G806

1007-0834(2015)01-067-06

猜你喜欢

宏观体质素质
中医“体质”问答
中医“体质”问答
中医“体质”回答
28天吃出易瘦体质
高铁乘务员的素质要求及其养成
宏观与政策
素质是一场博弈
什么是重要的素质
宏观
宏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