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夯实大学人才培养的基石
——先秦诸子思想的启示

2015-03-27戴若伟

潍坊学院学报 2015年1期
关键词:墨子通识大学

戴若伟

(复旦大学,上海 200433)

夯实大学人才培养的基石
——先秦诸子思想的启示

戴若伟

(复旦大学,上海 200433)

大学作为培养人才,传播思想的地方,与时代的发展动向密切相关。但现在大学中存在这样的问题,对财富的过度追求带来的可能是大学生选择专业时以就业率和热冷门作为重要依据。更重要,如章开沅先生所言:“目前的学校‘重教书而轻育人’,没有真正把知识传授与品格陶冶密切融合在一起。”实际上,大学的终极目的并不是培育迎合社会喜好的专门人才,而应该是培育有道德情怀、能推动人类社会发展与进步的高素质人才。

培育仁爱为核心的君子品格。以仁爱为核心的君子品格在儒家的教育理念中其教育的目的是培育“君子”,德行优于知识,强调成人或全人的教育理念,着眼于把人变成全面发展的高尚的人。孔子曾说:“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任。行有余力,则以学文。”首先所谓弟子,体现了古代的师道精神,师徒犹如父子,言行身教无不出于德行,这称呼暗示了推行德教首先应有端正的授教观念,师生之间的关系应正确看待;其次,学文的前提,是先学会如何与人交往,孝悌,谨信,爱众,亲任,一步一步从亲人到天下人,从小事到大事,都应有所恪守,心中有数,如此这般,再去谈学问,或者说技能。正所谓“志于道,拘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培养有能力并且有志服务于社会的人。现在的大学生有几种情形:一是只埋头于学术和科研,而不关注社会发展;一是觉得自己学有所成,只要对周围的人好就行,社会的水这么深,不用有大爱。但是“士虽有学,而行为本焉”(《墨子·修身》)、“利于民谓之巧,不利于民谓之拙”(《墨子·鲁问》),兼爱众生看似高大上,水月镜花,其实最为贴近黄土地。以德育人,悲悯之心为最上。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因为眼界宽阔,所以一视同仁,情怀壮阔。不必细举先秦诸子的思想,他们身体力行,游走于中华大地,谏诸侯,为门客,不知我,为苍生,纵然不乏累于才智的权术,但是这样一种敢于走出家门,行走著书的忧天下精神,早已为我们做了最好的榜样。如今中国梦的实现,恰也需要这样一批人走出象牙塔,奔走疾呼!大学应该是一张弓,随时准备让箭离弦。

完善通识教育教学体系。相比于传统的专业教育,复旦大学的通识教育实现了科学知识,人文知识,道德知识三者的有机结合,这有点像墨子提到的“兼士”—“厚乎德行,辩乎言谈,博乎道术”(《墨子·尚贤上》)。并且,在丰富多样的知识体系中,更有利于学生拓宽眼界,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进一步推进了素质教育,尤其是在人文精神方面。但是,要想把复旦建设成为世界一流的大学,在通识教育方面还需注意:第一,要广博也要深度。子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论语·子张》),这也正是复旦的校训。做学问既要有广度也要有深度,进而内化为一种美好的人格。以教化功能为灵魂的通识,成败不在于学生掌握知识的多少、理论的深浅、记忆的牢固和技能的运用,而在于学生是否得到真实的体验和感受。要避免学生知识的盲目堆砌和对知识面广博的简单满足,就要在课程设置上下功夫。既要有“概论”、“入门”类的普及型课程,满足学生在有限时间内获得更多知识的要求,也应在每个模块中有可以深入学习的课程提供给其他专业的学生,让学生可以直接进入相关专业的课堂(除去一些需要先导课程的自然学科),使他们能领略不同学科的思维方式,从而扩大自己的学术视野和科学见识。为避免竞争力不如专业学生的情况,也可以采取学分评定按两套规则走的方法。所以实施通识课程在多更在精,不仅在于传授知识,而且在于“使学生了解课程的精髓和真谛以及治学的独特方法,包括调查研究、观察实践、假说推理、逻辑抽象等”。只要学生有了深切的感受、体验和领悟,知识就能够在学生身上“内化”为品格和精神,从而促进学生道德水平的提高。第二,君子不器—学而无涯与自由精神。教育的主体是学生,要最大程度的保证学生的自由度,才能够让学生形成一种学习的内在动力,使得学生在走出大学时,依旧有一颗学无止境的心。《庄子·内篇·养生主第三》说,“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为此,应该给予学生较大的自主性,拥有独立体悟的完整过程,这包括两个方面:首先,应该把通识教育的实施延续到更高的年级,而不主要集中在一二年级;其次,注重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老子所言“不言之教”,就要“善行无辙迹,善言无瑕谪;善数不用筹策;善闭无关楗而不可开,善结无绳约而不可解。”这就要求学生自己主动地学习和自我教育,实现一种主体的理性自觉。“万物皆备于我矣。反身而诚,乐莫大焉。强恕而行,求仁莫近焉”(《尽心上》),孟子认为,首先学生应自我努力与反省。《庄子·在宥》说:“慎守女身,物将自壮,我守其一,以处其和......吾形未常衰。”就是要守住自身所具备的东西,让其自然地发展发扬。这几点对教育者来说尤为重要;再次,参验审言—理论与实践结合。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法家代表人物韩非子说:“循名实而定是非,因参验而审言辞,”即根据名实相符的原则判别是非,经过实际验证以审核言辞的正确或谬误。只有增加行走,让身在其中,才能检验真理,加深理解。实践的方式也可以是多样的,实践既可以由老师带领学生,也可以是学生之间自发地进行一些问题的调查和研究,甚至是借助学生社团。关键是要学生亲身体验审核所学的知识,这样既能检验真理,产生思维碰撞,也有利于学生在未来的职业生涯中,更加脚踏实地,注重实际。

责任编辑:王玲玲

猜你喜欢

墨子通识大学
“留白”是个大学问
《大学》
48岁的她,跨越千里再读大学
大学求学的遗憾
“墨子号”与墨子
通识少年小课堂 无线电寻宝之旅
通识少年“种”石油
通识少年小课堂 血液之旅
通识少年·拿破仑
先秦诸子之评述与《墨子》的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