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社会学视野下的淮南少儿舞蹈发展之路

2015-03-27李世军

淮南师范学院学报 2015年4期
关键词:淮南市花鼓淮南

李世军

(淮南师范学院 音乐与舞蹈学院,安徽 淮南232038)

社会学视野下的淮南少儿舞蹈发展之路

李世军

(淮南师范学院 音乐与舞蹈学院,安徽 淮南232038)

淮南少儿舞蹈作为一种历史文化现象,不仅反映了城市精神文化特质,而且彰显了地区特色文化。通过对淮南少儿舞蹈发展之路的梳理,探讨其地方化、民族化与中西融合、兼收并蓄道路的成功创编经验,揭示其繁荣发展的原因,以资鉴戒,有利于其未来健康、可持续发展。

淮南少儿舞蹈;“淮南现象”;民族化;群众化;开放性

一、淮南少儿舞蹈取得的艺术成就

中国当代的少儿舞蹈教育由于受客观条件的限制,不可能像音乐课一样进入中小学的常规课堂,而只能作为辅助手段应用于幼儿园与小学低年级音乐课教学中,或在第二课堂的兴趣活动小组中开展。因此,舞蹈教学一部分是在幼儿园和小学的低年级开展,另一部分是在社会办学中开展。社会办学不仅弥补了舞蹈课堂教学的不足,而且使其具有先天的民族化、群众化基础。在此社会背景下,少儿舞蹈于上个世纪80年代在花鼓灯发源地之一淮南异军突起,取得骄人的成绩。

自1987年凤台县少儿花鼓灯节目《抢板凳》赴土耳其参加国际儿童艺术节演出获得盛誉后,三十多年来,淮南市有近百个少儿舞蹈节目在全国性和国际性比赛中获大奖,达280余项;同时代表国家、省进行文化艺术交流。如2005年7月“淮南市少儿艺术团”赴日本北海道札幌参加“日中友好的翅膀——小小艺术家的盛典”文化交流,演出大获成功;2005年7月淮南少儿舞蹈节目《亲亲茉莉花》在新加坡、马来西亚参加亚太地区少儿舞蹈比赛,荣膺金奖;2007年3月,淮南少儿舞蹈表演艺术团应美国檀香山市市长邀请,前往夏威夷参加“中国文化年”活动,舞蹈《我们都是好朋友》和《亲亲茉莉花》双获金奖;1991年少儿舞蹈节目《少年军校》在全国国防文艺调研中获得了唯一一个一等奖。迄今为止,淮南少儿艺术节目已远赴土耳其、日本、新加坡、韩国、法国等国家进行交流演出,获得国际金奖30多个。淮南少儿舞蹈从煤城走向了全国,飞出了国门,受到国内、国际的广泛注目和赞誉。由此,淮南市被誉为“少儿舞蹈艺术之乡”,成为继黄梅戏、花鼓灯之后,最具影响力的安徽省第三大“特色文化”,它的广泛性与群众性是空前的。少儿舞蹈艺术在一个三线城市——淮南,发动面、普及程度如此之广和参与人数之众,参赛作品如此丰富,获奖人数和获奖面之大,这不仅在安徽,就是在全国其它省市也属罕见的现象。为了表达对淮南少儿舞蹈取得成绩的赞誉和亲睐,安徽省乃至全国文化界业内人士亲切地将此现象称为“淮南现象”。

淮南少儿舞蹈取得的成就,深化了人们对艺术发展规律的新认识,其取得的成就给人们的冲击是新鲜的。淮南少儿舞蹈的的发展与繁荣,在一定程度上带动了少儿舞蹈教育的发展。随着各地少儿舞蹈普及教育的不断推行,人们对少儿舞蹈的认识不断深化,“少儿舞蹈教育的受众面越来越广;参与少儿舞蹈教育的人员越来越多;关于少儿舞蹈教育的研究也日益丰富。”1蔡虹:《对少儿舞蹈教育的思考》,《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13年第3期,第103页。

对于淮南少儿舞蹈取得的成就,中国舞协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中国舞蹈研究院院长冯双白和中国舞蹈家协会副主席赵青等专家都曾给予高度的赞扬。中国舞蹈家协会主席白淑湘在看完淮南的少儿舞蹈节目和考察淮南市田家庵区幼儿园后,欣然题词:“中国少儿舞蹈之乡,艺术家成长的摇篮”。中国舞蹈家协会《舞蹈》杂志社社长赵士军,在第二届中国淮南国际少儿艺术节暨第五届“小荷风采”全国少儿舞蹈(淮南)展演后,中肯地评价到:“淮南作为全国少儿舞蹈研发基地,在全国少儿舞蹈的创作和表演上一直处于领先地位。从第一届‘小荷风采’开始至今,淮南先后涌现出了《向前冲》、《小兰花》、《我真棒》、《数高楼》、《我的小把戏》、《蓝天梦》等众多全国知名的少儿舞蹈作品,使淮南的少儿舞蹈创作成为全国学习的标杆,在全国少儿舞蹈创作表演领域形成了著名的‘淮南现象’。本届‘小荷风采’展演中,淮南少儿舞蹈又以势不可挡的‘兵团’作战,精彩的舞蹈表演席卷了整个展演现场,涌现出了《笑笑笑》、《我在爱里过家家》、《乐呀乐嘟嘟》、《扇舞童心》、《快乐我就鼓掌》、《扇花纷飞》、《我最牛》、《太阳鸟》等少儿舞蹈佳作。如此之多的优秀作品,形成了又一轮的‘淮南现象’,足以证明淮南少儿舞蹈的重视和普及程度。”1赵士军:《放飞梦想 快乐成长——给孩子一个舞蹈的梦幻岛》,《舞蹈》2009年第9期,第27页。“小荷风采”全国少儿舞蹈展演创立于1998年,由中国舞蹈家协会创办,是用来展示我国各地、各族少年儿童舞蹈才华的一个平台。第五届“小荷风采”全国少儿舞蹈展演首次分北京和淮南两个展区举行,这本身就标志着对淮南少儿舞蹈的首肯。这届展演吸引了全国30多个省市、自治区(包括中直、解放军各兵种直属幼儿园及港澳台地区)近5000位少年儿童的参与。影响之大,参与度之广,是可想而知的。淮南少儿舞蹈又一次精彩的表演,不仅牢固打造了淮南又一个在全国具有影响力的文化精品,而且证明“淮南现象”是持续发展的。

二、淮南少儿舞蹈特色发展道路

淮南的少儿舞蹈之所以取得如此成就,主要在于舞蹈的创编。创编是少儿舞蹈舞台表演的重要因素,创编的过程是各种舞蹈语言结合与创新的过程。一部好的少儿舞蹈作品,就是编导根据自己的生活累积和艺术修养,用个性化的肢体语言来表现少儿的生活。淮南的舞蹈编导与舞蹈教师,在各界的支持下,经过长期的探索与实践,创造了少儿舞蹈发展的成功道路。

(一)地方化、民族化道路

毛泽东早在1942年《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就指出,“人类的社会生活是文学艺术的唯一源泉”,“作为观念形态的文艺作品,都是一定的社会生活在人类头脑中的反映的产物。”民间舞蹈反映了当地人民的生活,理应成为少儿舞蹈创编的依据。融舞蹈、诗歌和音乐为一体的花鼓灯,不仅反映了淮河流域人民的生活和劳动,蕴含了淮河流域人们特有的文化审美情趣;而且表现出独有的艺术特性和魅力。1987年凤台县少儿花鼓灯节目《抢板凳》赴土耳其参加国际儿童艺术节演出,获得好评,这是依据花鼓灯的艺术规律创作少儿舞蹈的可贵探索。1989年淮南市青少年宫沿着花鼓灯的路数编创的少儿舞蹈《大花场》,在全国少儿舞蹈比赛中喜获大奖,此后,出现了《欢腾的鼓乡》、《俺也要跳花鼓灯》、《兰花嫂》、《俏媳妇》、《瞧,这帮鼓架子》、《淮河小子花鼓妞》、《好一个花鼓灯》、《欢乐鼓娃》、《抢扇子》、《游春》、《春到鼓乡》、《得胜鼓》、《花鼓灯锣鼓》、《江淮鼓韵》等,这些作品成功的表演,标志着安徽花鼓灯少儿化,少儿舞蹈民族化道路的成功。

(二)中西融合,兼收并蓄道路

淮南少儿舞蹈的创作在坚持地方化、民族化道路的同时,并不固步自封,始终遵循“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方针,将其它中、外艺术的成功经验借鉴、吸收过来,揉进自己的创作,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主要创作方式有:(1)舞蹈与电视剧内容相结合,如《小龙人》等;(2)舞蹈与武术相结合,如《向前冲》、《娃娃当自强》、《时刻准备着》、《大花场》、《少年军校》)等;(3)舞蹈与魔术相结合,如《我们的小把戏》等;(4)舞蹈与体育韵律操相结合,如《体操宝贝》、《健身娃娃》、《快乐我就鼓掌》、《榴花似火》等;(5)中国舞蹈与西方舞蹈相结合,如《星际小宝贝》等。其中,舞蹈与武术相结合、舞蹈与体育韵律操相结合是淮南少儿舞蹈主要的创编方式,其它的创编方式还有待于丰富与挖掘。

三、淮南少儿舞蹈繁荣发展原因

(一)淮南经济的发展

经济是人类社会的物质基础,同样是文化的基础,是构建人类社会和维系人类社会运行发展的必要条件。上个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淮南市的企业从计划经济转为市场经济,呈现出欣欣向荣的景象,企业职工的收入得到很大提高。当时的淮南人在观念上也有了很大的转变,将培养下一代作为家庭生活的重点,并不满足只是给孩子提供衣食住行,而是注重孩子的全面发展。在此观念的主导下,当时的人们将宽裕的资金投放在教育孩子身上。艺术教育是一个人成长过程中不可缺少的,许多家长把自己的孩子送进各种艺术兴趣班学习,使得当时的艺术教育市场蓬勃兴旺起来。舞蹈是通过一系列动作、表情、姿态、音乐来表现内心世界的艺术,通过舞蹈培训,孩子的形体能得到优化,身体灵活度、柔韧性能得到加强;因此,舞蹈的学习成为家长培养孩子的首选。

淮南是我国的一个中等城市,号称“能源之都”、“华东工业粮仓”。上个世纪80年代,淮南矿务局生产与销售出现旺盛的局面。在经济富裕的情况下,为了丰富矿工的文化生活,各个矿、厂都成立了歌舞团和文艺宣传队,如矿务局水泥厂的“煤城歌舞团”,潘集一矿的歌舞团,李嘴孜煤矿文艺宣传队,等等。这些歌舞团、宣传队的成立,不仅丰富了市民的业余文化生活,而且对推动淮南的音乐艺术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如“煤城歌舞团”在1980年代初期将花鼓灯与迪斯科融合在一起,名为“花鼓灯迪斯科”,使中外舞蹈巧妙地融合。潘集一矿歌舞团在活跃矿工业余文化生活的同时,还派舞蹈演员到幼儿园教授迪斯科,这种上个世纪60年代初起源于法国,音乐节奏强烈,没有规定动作的即兴式舞蹈,受到幼儿园小朋友的喜爱。

(二)优秀的师资队伍

邓小平同志说:“一个学校能不能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合格的人才,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有社会主义觉悟的劳动者,关键在于教师。”强调了教师在培养社会有用人才的重要作用。上个世纪80年代初,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了祖国大地,各行各业掀起了改革的浪潮。为了适应新形势下教育、文化的发展需要,淮南师范学校在1982年开设了幼师班,舞蹈作为必修课。为了更进一步突出艺术特色,淮南师范学校在1985年从全市调来和外聘一批音乐、舞蹈优秀教师,开设了艺术班,舞蹈教学得到进一步加强。淮南师范学校开设的幼师班、艺术班,为淮南市培养了一批艺术师资力量。这些毕业生后来被包分配到全市的中小学和幼儿园,成为学校和幼儿园的教学骨干。可以不夸张地说,现今活跃在淮南市中小学和幼儿园的骨干舞蹈教师几乎都毕业于淮南师范学校,已形成一支老、中、青结合的少儿舞蹈创作队伍。

(三)深厚的淮南地方传统艺术

淮南有着悠久、丰富的民间音乐舞蹈艺术,如花鼓灯、马戏灯、推剧、采莲灯等。花鼓灯是流传于淮河流域的一种以舞蹈为主要内容的综合歌舞艺术,舞蹈动作欢快热烈、刚健朴实;以锣鼓为主要伴奏乐器,节奏多变,音乐随着舞蹈和情节时而高亢激越,时而婉转纤柔。马戏灯也是流传于淮河流域的一种以舞蹈为主要内容的歌舞艺术。淮南悠久、丰富的民间音乐,不仅让舞蹈艺术深深扎根于淮南人民的心里,体验到舞蹈的乐趣,而且为少儿舞蹈的创编提供了题材、体裁以及内容借鉴。

(四)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

为了繁荣淮南少儿艺术,淮南市始终坚持以政府为主导、社会共同参与的方针,各级政府制定出台了一系列文件和政策,不断加大对少儿艺术事业的投入。尤其是,在《淮南市2006-2010年文化建设规划纲要》中,淮南市委、市政府将繁荣少儿文艺事业,打造少儿文艺精品力作,确定为重点工作,明确了发展目标和任务。此外,淮南市还将优秀少儿文艺编创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列入全市“特色人才”工程建设项目。“十一五”期间,“淮南市各级公共财政为少儿艺术事业发展投入资金达2540万元,许多项目经费纳入财政经常性支出预算”,1赵丽:《淮南市少儿舞蹈艺术发展文献长编》,合肥:安徽文艺出版社,2013年,第181页。这些文件、政策的出台和资金的投入,为淮南少儿艺术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可靠保障。

在淮南市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从2007年以来,淮南市已经先后举办了三届国际少儿艺术节,三届艺术节共举办了少儿舞蹈、声乐、器乐、书法、绘画比赛和少儿产品博览会、中外少年儿童大联欢、儿童剧专场演出等丰富多彩的活动”。2同1,第169页。田家庵区已连续举办了24届少儿艺术节。这些艺术节的举办,不仅丰富了少儿的文艺生活,普及和提高了各类少儿艺术,而且大大提升了淮南少儿艺术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扩大了淮南与其它省市和其它国家的文化艺术交流,拓宽了淮南少儿舞蹈的视野,从而使其具有了国际性。“淮南少儿舞蹈具有一种良好的社会参与度,市委、市政府把少儿舞蹈发展看作是城市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打造淮南国际少儿艺术节,也是为保持‘淮南现象’的品牌,为淮南少儿舞蹈的发展提供一个国际化发展的平台。”1赵士军:《放飞梦想 快乐成长——给孩子一个舞蹈的梦幻岛》,《舞蹈》2009年第9期,第27页。

四、淮南少儿舞蹈——“淮南现象”在发展中

据不完全统计,现今,淮南市各级各类舞蹈培训班有近百所,除了淮南市青少年宫、淮南市文化局、淮南市群艺馆、各区、县的青少年宫、文化馆以及各中、小学校、幼儿园等官方举办的少儿舞蹈培训班外,还有相当一部分大学毕业生与社会人员自谋职业创办的各种类型的私立培训班。在培训班众多的情况下,形成了激烈的竞争。各培训班的负责人为了更好地生存,不仅要完善基础设施,而且办学朝着更正规化、专业化方向发展。这些基础设施完好,办学正规化、专业化的培训班,为学员将来的艺术道路打下牢固的基础,为淮南少儿舞蹈的发展与繁荣提供了可靠的技术保证。当然,“还有大量的舞蹈培训机构以无照经营的形式存在,有些甚至没有办理任何等级手续的教师游击队,藏身在各校区住宅楼内。”2何霞,刘承焕:《杭州少儿舞蹈培训市场的大环境分析》,《现代经济信息》2014年第13期,第466页。这些不正规的培训班严重干扰了少儿艺术教育市场的培育,影响了淮南少儿舞蹈发展的整体水平,产生负面结果,需要治理、改进与取缔。

淮南少儿舞蹈道路虽然成就卓著,但并不是完美无缺,同样存在着问题和来自各方的多重挑战。“淮南现象”还能持续多久?这是需要深思的一项重大课题,笔者认为要想让淮南少儿舞蹈得到健康可持续的发展,当务之急要做好以下工作:

1.总结淮南师范学校幼师班、艺术班办学经验,尽快在淮南师范学院幼师专业和舞蹈专业推广。

2.整合资源,选几所中、小学,开设舞蹈特色班;或者成立艺术中、小学,选调或聘用优秀音乐与舞蹈教师来校任教。

3.要对各级各类舞蹈培训班进行科学规范管理,实行年度考核制。凡办班的舞蹈教师,都必须取得办学资质,达到一定的专业水准,否则不予开班授课。

淮南少儿舞蹈的发展之路,是一条蓬勃兴旺的开放之路,有着吸纳全人类各项优秀文化成果的胸怀,与时俱进改革创造的品格和自我完善的精神。我们相信,这条路会在前进中不断反省自己,壮大自己,走向更高的辉煌,为人类的文化建设做出更大的贡献。

Developm en t of Huainan child ren's danc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ociology

L IShijuan

Huainan children's dance as a historical culture mirrors the traits of the city's spiritual culture and highlights the local characteristic culture.Combing the development process of Huainan children's dance,the paper discusses the city's successful practice in localization,nationalization,fusion of Chinese culture and western culture,and eclecticism,reveals why it prospers,aim ing at its smooth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n the future.

Huainan children's dance;Huainan phenomenon;nationalization;popularization;openness

J792

A

1009-9530(2015)04-0102-04

2015-05-20

李世军(1966-),男,淮南师范学院音乐与舞蹈学院副教授。

猜你喜欢

淮南市花鼓淮南
淮岸花鼓情
又是荠菜花开时
雨中即景
《淮南师范学院学报》投稿须知
幸福花鼓
花鼓灯小唱
采煤沉陷区水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研究——以淮南市为例
CRADLE OF TOFU BY DAVID dawson
花鼓桥
安徽淮南地区秋冬茬番茄育苗技术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