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著名状元胡旦在襄阳
2015-03-27魏平柱
胡旦( 955—1034) ,字周父,渤海( 今山东惠民) 人,一说德安( 今属江西) 人。太平兴国三年( 978 年) 中状元。初为将作监丞,秀州通判。历官保信军节度副使,工部郎中,史馆修撰等。晚年双目失明,以秘书少监退休,寓居襄阳。景祐元年病卒,在襄阳生活了十七年。
十七年间,虽然目盲,但却著述不断。经常令人诵读经史,自己凭几而听。就这样,所著甚丰,有《汉春秋》《五代史略》《将帅要略》《演圣通论》《续演圣论》《唐乘》《家传》等300 余卷。生前曾两次献所著于朝廷,第一次在天圣二年( 1024 年) ,献《汉春秋》,被升为秘书监,儿子胡彬也因此得官。第二次在天圣四年,献《演圣通论》,得赏钱十万,米百斛。死后其妻盛氏又代献了《续演圣论》。由于家贫,其灵柩未能及时安葬。二十年后( 1054 年) ,襄阳知州王田请示朝廷,得到拨款,方予以安葬。
胡旦这个人恃才傲物,心直口快,批评时政无所顾忌。在学生面前( 不管这学生官有多大) ,总喜欢摆臭架子,这注定了他一生的命运不会很好。他从小就瞧不起的吕蒙正,却一直在他之上。至今襄阳还流传着不少有关他的逸闻趣事。
胡旦寓居襄阳不久,便上书朝廷,要求面见皇帝。真宗本来答应了,胡旦也到了京城开封。可是,宰相王曾伙同其他执宰大臣( 据说大都是胡旦的门生) ,却找借口劝皇上不忙着接见,先由他们去了解一下这老头子想干什么再说。真宗同意后,他们便把胡旦接进了中书省,施以门生之礼,列拜于前。胡旦很不高兴,知道这次面圣被搅黄了。坐定后,王曾问道: “先生目疾可有好转?”胡旦说: “有所好转,见相公参政,只能隐约看个两三分。这可能是德行不好所致吧?”王曾耐着性子,再问: “先生进京有什么事?”胡旦坚决要求面见圣上,王曾坚决要求说出事由。况且,太监又传圣谕。胡旦无奈,只好说: “襄阳的书籍太少了,请皇上赏赐一批图书。”王曾说: “这好办,写个折子,皇上批一下就行了。就不必面见了吧!”胡旦终于没能面奏皇上,闷闷不乐回到襄阳。
夏竦是胡旦的学生,曾两次出守襄州。第一次任襄州知州的时间是天禧三年( 1019 年) ,第二次是明道二年( 1033 年) ,是以枢密使出任知州的。学生如此“贵达”,而胡旦却还要以“青衿待之”,着实有些不识相。有一日遇朝廷大赦天下,诏书中说退休的老人,赐束帛十端。夏竦精选了十匹赠之。胡旦得缣后以手扪之,对来人说: “寄语舍人,何寡闻至此? 奉还五匹。请检《韩诗外传》及服虔贾谊诸儒所解‘束帛笺笺,贲于邱园’之义,自可见证。”夏竦检之,果如胡旦所言,一匹两端,十端则五匹。虽如此,但心下却怪老师多事。又有一次,夏竦去见他。他摆出师道尊严来问道: “读书乎? 作诗乎?”夏竦回答说: “公事繁忙,很少有空闲。但时有得意,则写几首绝句。”胡旦接着说: “有什么绝句? 可念给我听听?”夏竦说: “近作燕雀诗一首: 燕雀纷纷出乱麻,汉江西畔使君家。空堂有恨无金弹,任尔啾啾到日斜。”胡旦这才明白,自己的臭架子该收起来了!
寇准晚年被贬谪雷州,经过襄阳,写了一首诗题于驿亭: “沙堤筑处迎丞相,驿吏催时送逐臣。到了轮他林下客,无荣无辱自由身。”胡旦知道后,大加赞赏,并且说“林下客”就是寇准为自己寓居襄阳有感而发。其实,寇准素来不喜欢胡旦,“林下客”只是大概言之,并无主名。对此,人们也都取笑胡旦自作多情。
(魏平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