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当代大学生诚信教育体系构架
2015-03-27吕涵
刍议当代大学生诚信教育体系构架
吕涵
(芜湖职业技术学院学生处,安徽芜湖241000)
摘要:调查显示当代大学生在不同程度上存在着诚信行为缺失、诚信评价存在双重标准以及重视利益关系等现象。笔者研究认为开展诚信教育是解决大学生诚信缺失问题的重要手段,本文浅议了大学生诚信教育体系的基本构架,并且提出要积极构建大学生诚信教育的完整体系,以期有助于高校诚信教育的开展。
关键词:诚信教育;体系构架;大学生
近年来,国家有关部委逐步加大了对贫困大学生的资助力度,诚信教育作为对大学生精神资助的重要手段,越来越受到社会、学校、家庭等各方面的重视。有关学者和资助管理人员从大学生诚信现状、诚信缺失、解决大学生诚信缺失问题的对策等多方面深入开展了研究,笔者结合自身资助管理工作实际,对大学生诚信教育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思考,认为学校教育是培养学生诚信品质的重要途径,也是奠定社会诚信基础的主体力量,对大学生进行诚信教育,目的就是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诚信观念,加深对诚信理论的认知,通过学生的自主实践和有效的信用评价,不断强化学生诚信意识,养成自觉的诚信习惯,从而固化为良好的诚信品质。就整个教育过程而言,它应由相互联系的各个教育单元整体组合而成,这个特征符合体系的概念,也就是一定范围内或同类的事物按照一定的秩序和内部联系组合而成的整体,是不同系统组成的系统,在此处这个系统就是诚信教育体系。诚信教育体系是一个有机整体,它需要各个教育单元构成的分体系进行有序组织,从而构建完整科学的大的体系。我们认为,当前大学生诚信教育体系构架应由目标体系、理论体系、实践体系、管理体系、评价体系等五个部分构成。
一、大学生诚信教育的目标体系
目的、目标为人的行为指明方向、给人的行为以动力,引领和指导行动的展开,目标越明确,行为就会越自觉。确立合理的教育目标是大学生诚信教育的首要问题,所有诚信教育活动,具体的内容、方式、方法全都围绕目标有序展开。大学生诚信教育总的目标应以时代特点和社会、经济发展为依据,以社会主义公民基本道德要求为基础,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采用科学的方法和有效的措施,充分利用所有的资源,培育大学生诚信品质,养成良好的诚信行为,塑造诚信人格。具体操作中,我们可以将总体目标分为三个阶段,进行分别细化,确定每个阶段的重点目标,分层分级实施逐步实现总体目标。
首先是入学阶段。随着高考结束,步入大学,学生们进入了一个新的生存发展空间,他们认为自己是社会的正式一员,融入社会的需求非常迫切。同时,刚刚脱离家庭的襁褓,他们人生观和价值观不完善,又缺乏足够的辨别是非的能力,对社会上的失信浊流不能够正确看待。一方面把诚信当做最看重的品德,另一方面失信现象又普遍存在,出现自相矛盾的现象。这个阶段诚信教育的目标要侧重于加强大学新生的诚信道德教育和传统文化弘扬,夯实大学生诚信教育基础。
其次是中期阶段。学生已全面融入大学生活,日常中独立的学习、生活、经济、交友、情感等活动广泛实践,所遇到的各种挫折越来越多,仅固化于脑的诚信品质很难转化为行动,当失信行为很容易获得唾手可得的利益时,他们会把失信变成一种习惯行为,最后会直接影响其脑中诚信品质的塑造。这个阶段的诚信教育目标应侧重于诚信实践活动的开展和诚信行为的自觉养成培养,使大学生自觉将诚信行为贯穿于校园生活的各个领域。
最后是毕业阶段。这个阶段学生们大量处于实习、毕业论文的撰写、毕业设计等与社会接触较多较全面的活动中,一方面长期单独活动,失去了老师和同学的监管,诚信行为缺乏群体和环境的考量;另一方面其脱离校园相对单纯的生活,受社会不良现象的影响加大,诚信认知、行为和品质都容易产生反复,若不针对性的开展教育,会使大学期间的诚信教育付诸东流。这个阶段的诚信教育目标应侧重于诚信品质的固化和诚信人格的塑造,教育和造就合格的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大学生诚信教育的理论体系
随着社会发展和人们思想观念、价值观念、道德行为趋向复杂化、多元化,应在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基本理论研究的同时,对大学生诚信教育理论进行丰富和完善。在党中央、国务院号召的“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思想指导下,注重对诚信教育本身特殊性研究和对诚信教育规律的探索,形成一套包括诚信教育涵义、内容、方法、途径、机制等为主要内容的诚信教育理论体系,彻底解决大学生诚信教育理论缺乏的问题。在这个大背景和政治环境下,结合大学生校园活动实践和诚信行为的践行,政治、经济、学习、就业四个方面诚信教育内容共同形成了大学生诚信教育理论体系的支撑。
政治诚信是个人在政治信仰、政治立场、政治原则、政治行为上的态度和表现。只有确立很强的政治诚信观念,才能让大学生在受市场经济冲击下的各种社会建设和活动中都站稳立场、坚持原则、不失操守。因此政治诚信教育理论应囊括党
的基本理论、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马克思主义哲学等。
经济诚信是在特定的经济制度下,按照一定的经济规则从事经济活动、履行双方约定的经济行为操守和表现。它是市场经济体制运行必须的基本行为准则,是确保市场经济秩序的基础。就市场经济制度而言,要保证其体制运行效率,不光要有有效的既定规则、严格的制度和完善的相关法律,关键是靠有诚实、正直、公正、正义等良好道德修养品质的人去操作这个市场。那么市场经济也是信用经济,因此,经济诚信教育理论主要就是信用经济理论,也即市场经济下的信用文化。
学习诚信是大学生校园实践活动最基本、接触最多、也是最应具备的道德操守。在美国,如哈佛、耶鲁等一些研究型名校都制订有学生学术诚信方面的条例和规定。还有些学校把学生诚信纳入入学承诺,以驱动学生主动做出学术诚信保证。如普林斯顿大学、宾夕法尼亚大学等学府都在新生入学时以签署诚信承诺书或荣誉守则的形式,组织学生做出学生诚信保证。这些规定或手段主要包含两层含义,一层意思是强调学生对自己学术行为和校园生活主动的负责,以负责任的姿态完成未来几年在大学校园里的一系列活动,也就是主动诚信承诺,自主践行诺言,这既是诚信意识的一种树立,也是诚信道德的规范;二层意思是以守则或制度的形式使学生清楚哪些是不诚信的学术行为,哪些是应该尽到的责任义务,是对学生大学学习和生活的一种强制行为导向,这些行为导向贯穿校园生活全程。因此,学习诚信教育理论主要包括对学生日常学习、学术活动等活动的管理规范和规章制度的研究,它是对大学学习全流程的规范和管理,是一种强制诚信教育理论。
就业诚信是维系劳务双方正常关系的基本道德规范,也是确保人才市场公平、公开、公正原则的重要准则。劳务关系双方中用人单位属于强势一方,大学毕业生属于弱势群体,一旦他们为了谋取满意的工作岗位而不顾诚信与道德,不但会扰乱正常的就业秩序,还对学校、用人单位和自身造成恶劣的影响,从而破坏正常的就业秩序。在当前中国经济转型期的背景下,高技能人才不只要具备知识和能力,素质也是一项重要指标,甚至处在个人综合修养的核心地位,诚信就是素质核心的关键要素。从目前就业市场的基本情况看,用人单位对素质的要求已经排在了知识和能力之上,尤其是对诚信品质的要求越来越被看重。就目前而讲,就业诚信教育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就业观的教育,即教育学生怎样通过就业来实现自身的人生价值,引导学生理性择业、勤奋创业、终身学习;二是行业操守教育,即职场的道德教育,主要涉及公共关系、危机管理、社交礼仪、就业指导等多门学科的理论,教育学生充分认识到“失信”所带来的严重后果和成本,树立诚实守信,受益终身的主流思想;三是诚信法规和制度教育,诚信法规具体包括毕业生签约制度、户籍制度、单位用人指标制度、单位人才招聘制度、大学生就业指导制度、毕业生推荐管理制度,等等,相关法律为《劳动法》、《劳动合同法》、《合同法》等。
三、大学生诚信教育的实践体系
一是注重大学诚信教育全过程、全方位开展。在传统观念中,诚信包含在德育的“两课”中,“两课”的成绩就作为了大学生在校期间诚信品德水平的标志。诚信品德培育不仅没有开设专门的课程,也没有结合到课堂教育的全过程中,更没有与大学生活的全过程联系起来。当大学生面临学习、经济、就业等诚信问题时,就会因为缺乏正确的引导教育而做出错误的实践。坚持以人为本,区别学生个体的异同,针对性地进行教育。因此,诚信教育活动要以学生学习为教育活动主体,实现从传授到求学的转化。同时,在大学生活的各阶段和各方面全程开展诚信教育,在教育活动这个主体之外,辅助以课堂教育和课外实践相结合,形成专业化、常态化和全程化诚信教育体系。
二是建设健康的诚信环境,营造浓厚的诚信氛围。当代大学和社会之间的“围墙”早已经荡然无存,社会失信浊流逐步侵蚀着当代大学生诚信道德的培养和诚信品格的塑造。就高校而言,利用校园这块思想教育阵地,营造诚信的高校教育环境对于当代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和诚信品质的构建具有重要作用。首先,极力打造诚实守信硬环境。充分利用校园横幅、板报、橱窗、电子屏等媒介,以标语、漫画等形式传播诚信内涵,宣传诚信准则,公布诚信制度和规定,以随处可见的视觉冲击,促使学生不断加深对诚信内涵的认识和对行为操守的理解;利用广播、网站其它宣传工具,大力宣扬学生身边的诚信行为,对讲诚信、守信用的学生进行大张旗鼓地表扬,对不讲诚信的现象强烈的谴责和曝光,以身边人、身边事充实校园诚实守信的正能量。其次,积极构建高校诚信软环境。定期组织诚信宣传活动,召开以诚实守信为主题的班会,激发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断锤炼学生的思想和作风,帮助他们塑造完美的情操和人格。发挥校园网的互动宣传作用,设立诚信教育专栏,组织诚信行为网上大讨论,邀请专家、院领导及老师做为特约嘉宾与学生互动交流讨论,发表主流意见,引导讨论主题,以各种形式表现的诚信品德和正面的思想文化弘扬正气,营造氛围,使学生在耳濡目染中,自觉改变失信行为和习惯,逐渐趋向群体诚信品德认同。
三是构建高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诚信教育机制。诚信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仅靠教师的课堂引导和讲授远远不够,它需要家庭教育和社会引导共同配合,才能切实增强诚信教育的实际效果。首先是学校教育要不断的自我完善。院校要建立一套完备的诚信教育体系,以扎实的诚信理论教育、严格的教育管理、多样的教育手段和科学的评价机制来促成诚信品质的养成。其次是家庭教育要积极主动的配合。家长和长辈要从日常一点一滴的言行入手,行的正、立的直,以身作则,用正确的诚信观念和高尚的诚信品格激励和引导子女,发挥好榜样的示范作用。其三是社会信用体系要不断的健全和完善。通过建立规范有序、完善的信用体系,健全各级信用评价和职能机构,实行制度性的信用信息收集和披露机制,做到信用双方诚信度透明,随时接受公开的监督和评判。
四、大学生诚信教育的管理体系
(一)建立诚信教育师资队伍管理制度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诚信教育师资队伍包含了教师及相关管理人员,统称为诚信教育工作者。广义上讲第一名高校教师都应该是诚信教育的工作者,在传授人文之道、教授科学之业、解答认知之惑的同时更要传思想之道、授操守之业、解人生之惑,不只要教人文化,更要育人之德。狭义上讲诚信教育工作者是指专门从事诚信教育活动和管理的人员,他们要对诚信精神有具体化的理解、对诚信文化有现实化阐释、对诚信行为有规范化的讲授。他们不只要传授诚信道德之业,还
要身体力行的践行诚信操守,言传身教的教书育人。高校必须具备这样一支师资队伍,更要关心这支队伍发展和建设,既要给相应的地位和待遇,又要给他们充电提高的机会,通过建立长效的激励机制,不断提升其对自身事业和角色的认同,强化其责任意识,以发挥其在诚信教育中的最大效能。
(二)试行新生大学前诚信考察登记制度
大学前诚信考察队登记制度是对大学生中小学业诚信行为记录的一种追溯,目的之一是通过充分了解新入校大学生中小学时期的诚信状况来确定群体诚信品德基础,从而针对性的设置诚信教育重点和计划。目的之二是以这种形式使学生明白失信行为不能一直放纵,信用记录伴随终身,震慑学生自学树立诚信意识。目的之三是通过这种制度,使在读中小学生明白大学非常重视学生的诚信考察,要从小注重自身诚信品质的培养,以提高中小学生群体诚信基础,以此来改善大学生入校时群体诚信意识弱的问题。这种做法也符合诚信培养一贯性的原则,不是仅靠大学阶段教育就能受用终身。然而,目前我国还没有贯穿初、中、高等教育全程的诚信考察登记制度,所以高校的入学前诚信考察登记,一方面要求新生自主真实的提供诚信状况,另一方面要组织力量开展生源地考察,收集资料。受学生自身隐瞒和考察力量所限等因素影响,诚信考察真实性和信息全面性还不能做到完全,但这是一种制度导向,可以通过试行进行摸索完善,最终形成可靠的大学生入学前诚信考察登记制度。
(三)建立大学期间的诚信教育机制和诚信考核登记制度
一是效仿国外进行大学生诚信承诺的好的做法,以《大学生诚信承诺书》的方式,对大学期间的诚信内容行为和要求进行明确,组织学生抄写和签名。二是突出课堂教育,设立诚信教育专业课,教学要求理论联系实际,典故结合现实弊端,侧重讲授国家、社会的诚信政策,失信对自身和社会的危害等现实内容。同时,其它各公共课程尤其是思想政治课程的教学也都应渗透诚信教育。三是注重课外诚信教育,把诚信教育实践与学生考试、评优评奖、社团活动、生活、恋爱、就业等各项内容挂钩,开展全过程诚信教育实践。四是建立学生个人诚信考核登记档案,详细记载个人失信行为和整体信用状况。
(四)与社会接轨
积极为社会诚信体系的建设提供相关信息和资料,接受用人单位对毕业生个人诚信状况的咨询。要正确把握好学校利益与社会责任的关系,不能一味的追求就业率而放纵学生就业失信行为,把好人才“出口”,让学生接受社会用人标准的考验。
五、大学生诚信教育的评价体系
为了提高大学生诚信教育的效果,应加强大学生诚信评价体系建设。这个体系包括四个方面:
第一,建设大学生诚信评估机制。参照企业质量标准评价指标体系,按照不同级别划分大学生诚信状况,科学制定诚信状况评价指标和评价点,并对每一个具体评价点设置相应的权重值,根据评价点得分和权重得出评价指标的相应分数,再由所有评价指标综合得出个人诚信评价得分,对诚信评价得分划设出相应的区间,对每一个区间规定出相应的诚信等级,变量化定量评价为定性评估。
第二,建设一支高素质的诚信评估队伍。为体现大学生诚信评估的公平、公开、公正性,需要评估人员在日常进行大量具体的信息收集和记录,评估时进行繁琐和复杂的计算,定期还要将客观准确的评估结果进行公示。完成成系统的评估需要一支专门的、无私的、肯吃苦的诚信评估队伍。需要工作人员要有不计得失、无私奉献、任劳任怨的精神。这支队伍可由教师、辅导员、学生骨干等不同层次人员组成,队伍自身要率先垂范,做好表率,不滥用权利,不徇私舞弊。在评估工作中,要做到“公平、公正、公开”,增加透明度,弘扬真善美,鞭鞑假恶丑,以扎实有效的工作促进诚信评估战略落地。
第三,建设大学生诚信驱动机制。这包括大学生失信处罚机制和激励机制的建设。大学生失信处罚是从制度上制约学生失信行为,将不良信用与取得荣誉称号、助学贷款、继续升学、就业推荐等关系学生切身利益的方面挂钩起来,一旦有不良记录,则在一定时间内限制其评优争先的机会;大学生诚信激励则是以制度鼓励大学生守信,诚信评估等级高的学生优先评优争先、推荐就业等。处罚与激励双管齐下,切实增强大学生诚实守信的内在动力。
第四,建设大学生诚信约束机制。如大学生诚信档案,可以由学校和有关职能部门(学校学生工作部门)或专门的机构来统一管理,以方便监督、查询、使用。诚信档案记录大学生的诚信轨迹,并进入人事档案。在大学生推荐就业时将其诚信档案连同学习档案一并呈送给用人单位,以期约束其在校期间诚信行为。使每一名大学生清楚信誉伴随终身,信用如同生命,只有诚实守信才是成功实现人生价值的捷径,用诚信品格去践行自己的人生目标。
(注:本文系2012年度高校省级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大学生诚信教育体系构建及内容设置”,项目编号:SK2012B530)
参考文献:
[1]王绍华,刘欣.信任的基础:一个理性的解释[J].社会学研究,2002 (3).
[2]焦国成.关于诚信的论理学思考[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2,(5).
[3]福山.信任:社会美德与创造经济繁荣[M].远方出版社,1998.
[4]李惠斌、杨雪冬.社会资本与社会发展[M].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