阜阳城区地名的语言及文化特征初探
2015-03-27高瑜
阜阳城区地名的语言及文化特征初探
高瑜
(阜阳职业技术学院人文社科系,安徽阜阳236031)
摘要:地名作为重要专名之一,是地理学的研究范畴,不能不同地点的语言符号标志,也是语言学的范畴。同时地名作为一笔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凝结着深厚而广博的文化元素,它承载着民风民情,历史掌故和地域特色等深厚的文化内涵。本文以阜阳城区的地名作为考察对象,从语言和文化两个角度入手,分析地名的语言特色以及其文化内涵。
关键词:阜阳城区;地名;语言特色;文化内涵
一、引言
阜阳,地处安徽省西北部,位于黄淮海平原南端、淮北平原的西部,是皖西北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据考证,其地名源于东汉时期册封的阜阳候国的名称,是安徽省人口最多的地级市。“阜阳”地名的真实来历众说纷云,不过,从人文特色上讲,一种普遍为人们所接受的说法,取名寓意吉祥,“阜”字含有强健、高、丰厚、富有、敦厚、旺盛、安定、繁衍生息等意;“阳”字则有刚猛、强大、阳亢之气、鲜明、复苏、开放、发扬等意。所以,“阜阳”的含义是美好吉祥的。
阜阳城区的地名泛指阜阳人民生活及活动所在的各种三维空间的地理实体,它包括阜阳城区地点、地上建筑物、地域、水域等具有一定的方位和范围的个体地理实体。阜阳城区地名,做为全国地名的一部分,首先是地理学研究的范畴,但是它也是各个不同地点的语言符号标志,是不同语言成分的组合,可从语言学角度作地名结构分析,属于语言学研究的范畴。同时,通过观看、走访、查询资料及领会,地名中还传达出一定的文化特征和信息。
二、阜阳城区地名的语言特色
从语言形式上看,一个音节响亮、易于上口、富有特色的地名,往往会让人过目不忘,印象深刻。
(一)阜阳城区地名语音特征分析
从音节上分析,阜阳城区老地名以三音节居多,一般来说,三音节的地名好说好听好记,读起来朗朗上口,听起来很顺耳,记起来方便,人们当然更容易接受。如:城隍庙、福音堂、资福寺、大戏院、泉河桥、二里井、三里湾等这些大多是老阜阳人挂在嘴边的地标性地名;双音节和多音节的占少数,如鼓楼、南门、让台、人民剧场等。而今,后取地名多以多音节为主。如新阳大道、解放南路、一道河东路,东城左岸、凤凰·御景园、广城·四季花都,又如一些小区如:易景国际、蓝色雅典等。
从平仄上分析,在阜阳城区地名中,平仄相对的比比皆是,占绝大多数,而全是平声或者全是仄声的寥寥无几,所占比例极小。这也符合了中国字的发音规律,也就是读起来上口,一般来说,两个字的地名,应该平仄相对,三个字的地名,也应穿插搭配,否则读起来别扭。
(二)阜阳城区地名组合形式分析
地名是最重要的专名之一。所谓“通名定类,专名定位”,阜阳城区地名一般也由通名与专名组合而成,我们现代人可以通过通名了解地名所属类型,通过专名了解地名大致方位。阜阳城区地名通名,一般都是人们对自然地理环境的认识和分类,表示一定的地形地貌的特征,也大多体现了行政区划管理。
1.自然地理实体通名
自然地理实体通名,如河、湖、塘、湾、泉、池、井及与水有关的洲、口等。这些通名保留到现在,大都能从实地看出实际地理特征,最主要的是反映了阜阳城区的实际水文环境,如泉河、四里河、东清河、沙河塘、三里湾、三角洲、白蟹泉、搬井等。部分已经看不出实际地理特征,如老阜阳城的“芦池大塘、小教场大塘”等“十二连塘”。
2.聚落的通名
聚落的通名,最主要的是反映了阜阳城区的实际地形情况。如街、巷、道、路、小区、花园、苑、公寓等,其中街、路、巷最多,在阜阳城区通名中占主体地位。如光华街、商业街、三府街、人民路、阜南路、文峰路,顺昌路、一道河中路、颍河路、奎星路、育才路、一人巷、金鹰巷、明伦巷、庙台巷、治安巷。
这些通名虽然现在看上去有些杂乱,但仔细研究在过去是有一定的层次性的。“街”一般是商业中心,所以当我们准备购物,通常会说成“上街”或“到街上去”。而“路”是主要或次要交通线,在城市中,对于路,常常会通过方位词“东、南、西、北、中”来区分街道的走向,区别不同的地点,如人民东路、人民中路、人民西路、幸福东路、幸福西路、向阳北路、向阳南路等,从而使得地名具有对称性。同时随着新的交通干线的开辟,又有了“大道”这个通名,如中南大道、新安大道。而“巷”大多指的是居民的生活区。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阜阳城区建设步伐加快,特别是新城区开发、旧城区改造,取得令人瞩目的成绩,涌现出许多高起点、高规格的居住和商业小区,于是“小区、花园(园)、苑、公寓、新村”这些通名在阜阳城区已经不足为怪,以小区命名的如:源远小区、馨园小区、明园小区、金牛小区、怡园小区等;以花园(园)命名的如东方花园、明鸿花园、港利绿园、依心
明园等;以苑做结尾的如:金种子苑、农丰苑、春益苑、裕兴苑等;以公寓为结尾的如:来福公寓、煜林公寓、圣泉公寓等;还有环宇安居新村、影苑新村、阜纺新村等,这些地名共同组成了阜阳城区的主体地名。
3.建筑物通名
建筑物通名,如墙、桥、塔、楼、寺、庙等,一般是比较具体的建筑物。如东城墙、泉河桥、文峰塔、奎星楼、资福寺、城隍庙,随着阜阳的发展,新的建筑物不断涌现,新的生活区商业区的不断涌现,阜阳地名中出现了众多“大楼”、“大厦”等通名。如:百货大楼、移动通信大楼、华联大厦、德亿大厦、财富大厦、汽运大厦、建设大厦、越都大厦、联通大厦、百乐大厦等。同时众多“广场”、“新城(城)”相继出现,也是经济迅速发展带来的产物,这些广场大多是以某建筑物为标志的一定的地域,如:厦门商业广场、香港财富广场、新时代商业广场、锦城广场、万达广场,又如:外滩国际城、中南现代城等。因此,地名中的通名越来越能够反映出一个城市发展的面貌。
(三)阜阳城区地名的词性及构词方法分析
正如以上示例,阜阳城区地名的通名,基本上以名词为主。而阜阳城区的专名,也是名词居多,动词、形容词也有,相对较少。地名专名,特别是行政区划地名,是政府法定规定的地名,基本上以名词为主。在构词方法上,基本上都是专名加上通名为主的偏正结构的专有名词和专名语。
三、阜阳城区地名的历史文化内涵
地名作为一笔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凝结着深厚而广博的文化元素,它承载着民风民情,历史掌故和地域特色等深厚的文化内涵。它不仅像上述那样对语言研究有一定的价值,同时对历史、对地理、对民俗学等等的研究都有很大的价值。文化的传承是今天的人民幸福安康的源动力,从那些老阜阳人耳熟能详的历史地名上,让今天的人们能够意识到:阜阳虽小,却是一个历史文化古城。分析这些历史地名的命名方式,我们对阜阳的过去和今天将会有个更进一步的认识。
(一)客观地反映了阜阳的地形概貌
上千年历史风雨的洗礼,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变革,近几年阜阳城区建设步伐的加快,新街道的开发,老城区改造,开发区的扩展,使得历史文化古城阜阳,似乎已经看不出它当年的形貌。但透过那些浸蕴着历史的地名,特别是地名中的通名,还是能让人们对古阜阳的地理情况有概括的了解的。阜阳地名中常含河、湖、湾、潭、井、泉、池及与水有关的洲、桥、口等词素,体现了阜阳无山多水平原地貌。也正是由于这样的地貌,正是由于无阜阳大力发展农业,又有“百亿江淮粮仓”的美誉,并正在打造国家大型商品粮、棉、由的生产基地。特别是阜阳城区的颍州平坦开阔、河流纵横、城依碧波,东清河、中清河、西清河等内城河贯穿城区流入颍河,史有“三清贯颍”的美称,正在着力打造的六大名片之一的“滨水园林城市”也正基于此。
(二)反映了阜阳的悠久历史
阜阳城区地名中沿袭了众多古代称谓,如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颍州区之“颍州”,始称于北魏,西周时期为胡子国国都,战国时期为楚邑,秦汉以来,为历代郡、县、州府所在地;再如,因巷子中出了三名状元而得名的“三元巷”;在清朝,坐落着三个衙门府的“三府街”。“鼓楼”曾经是一个南北走向的很大的拱门,是市中心。而今,坐公交时,公交线路牌上有蓝底白字的“鼓楼”。店铺招牌上写着“鼓楼分店”,办事处命名为“鼓楼办事处”。鼓楼被历史的车轮碾过后,留下了一个名字。还有如:状元、贡院街、汉和贡院、明伦巷、仁里、奎星路等地名均让阜阳人联想起久远的历史。
阜阳城区地名尾缀词中常有寺、庙、宫、府、祠、堂、塔、观、台等古建筑名。如:“资福寺”位于大寺街,建于宋代。“让台”位于颍州中路东侧,庙台巷东头,据传是楚庄王时代修筑的台基。部分地名还反映了阜阳历史上道教兴盛的情况。道教是中国的本土宗教,在中国具有强盛的影响力,在民间更是具有天然的群众基础。在阜阳就有不少庙、观、塔、祠、庵,如“文峰塔”,该塔一些砖雕,有表示吉祥如意的长寿鹿、灵芝草、龙、凤,有文人祈求的鲤鱼跳龙门,还有阴阳鱼图,属于旧时所谓风水塔,既与“文”相关又极富道教色彩。还有城隍庙、火神庙、迎祥观、文峰塔、刘公祠都是属于一个道教系统。
阜阳城区地名中还有一些掌故地名,如位于城西北隅的“刘公祠”,是祭祀“顺昌”大捷时宋将及知府陈规等人而修建。位于西城河西侧的“百蟹泉”,相传西汉末年天下大乱,刘秀被王莽追赶到此外又热又渴,用剑掘成的一个土泉,据说刘秀的玉佩变成了白蟹,屡次出入泉中。欧阳修曾称赞此泉水味甘美,清初吴江作《白蟹泉记》。
(三)反映了阜阳的传统文化特质
阜阳市区有很多吉语地名。“青云街”,在黉学院旁,有祝愿州学生员平步青云之义。特别是唐代时期,便有王勃之“不坠青云之志”。“聚星巷”,地名源于北宋,当时欧阳修知颍州时,建有聚星堂,意为颍州文人荟萃,聚若繁星。“奎星楼”之“奎星”是二十八宿中白虎七宿的首宿,因其“屈曲相钩,似文字之画”,所以《孝经·援神契》有“奎主文章”之说。历代文人都崇拜奎星,各地为之建楼奉祀,以祈祷本地文人辈出,文风昌盛。而坐落于文峰公园内的“文峰塔”,建于清康熙年间,据县志记载:因奎星楼不高,文星不太显露,所以当地文风不振,功名不多。为振兴阜阳文风,故建文峰塔。论语中也有“里仁为美”,意思是说,人在处在仁的境况下才为美,故阜阳市区也有含“仁里”字眼之美名。其他含文昌、明伦、文德、清颍”等字眼地名,均体现了当地传统文化特质。
(四)反映了阜阳的宗族文化
汉族社会是一种宗族的社会,可以说宗族是社会构成的重要支柱。长期以来,中国许多地名以姓氏命名,表现了汉民族重宗族的社会心态。阜阳民间民众也特别珍视家族的传承和延续,常有记谱、修谱之风,这为阜阳大量存在的姓氏地名提供了合理的解释。阜阳城区地名特别有一些城中村多是冠姓地名,如“胡庄”、“管庄”、“毛庄”、“阎老庄”等,据《阜阳县地名录》的记载,明清时,颖州人烟稀少,土地大批荒废,有些是官方组织的移民,有些是自发移民迁入,他们在选择居所的过程中同姓相傍,自然村落名中多冠以姓氏便不足为奇了。它有着很浓的“家国一体”的情结,随着现代人口的频繁流动,虽说已经与实际情况有些不符,但却均是古代宗族社会聚族而居的反映。
四、结语
阜阳经济的发展,老城区改造,新城区开发,给阜阳地名的研究、统计带来了一定的困难。但是国际社会早就十分关注
地名文化的发掘、研究与保护,早在2007年,地名在联合国第九届地名标准化会议上就被确认为非物质形态存在的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世代相承的传统文化表现形式――非物质文化遗产(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近年来,社会各界地名保护意识大大提高,众多地名文化研究者也撰写了大量地名方面的文章,可以说地名文化研究工作蓬勃开展,国家对历史文化资源的挖掘、保护、开发也越来越重视。目前,全国已经开始实施“中国地名文化遗产保护工程”。阜阳作为皖北中心城市、国家智慧城市,是安徽省重要交通枢纽,被誉为“京九线上的明珠”。阜阳同时是淮海经济区、中原经济区、豫皖城市群中的重要成员,正在着力打造全面打造“煤电能源新城、综合交通枢纽、人力资源大市”等六大名片及四大招牌,在建设发展的过程中,不可避免的要面临地名的变更、命名、规范等地名管理工作,其地名必将日益受到重视。阜阳地名的现有的一些研究还不多,但是对于增强人们对阜阳的深层次了解,提高阜阳的知名度、促进阜阳的发展必定是有益的。
(注:本文系阜阳职业技术学院教科研项目“阜阳市地名文化研究”,项目编号2011JKYXM14)
参考文献:
[1]安徽阜阳市[J/OL].http://www.tcmap.com.cn/anhui/fuyang.html.,2014-01-01.
[2]阜阳市人民政府委员会.关于阜阳城区主要街路规范标准用名的公告[J/OL].http://www.360doc.com/content/13/0120/17/1004439_261 397546.shtml,2013-01-20.
[3]陈珂.高瑜.胡吉超.沿淮地名的文化意义阐释[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2012-06.
[4]李强,胡天生,刘奕云.阜阳地名来历三人谈[N].阜阳日报,2014-10-24.
[5]李力.地名文化现象透析[J].长春大学学报,2003.02
[6]胡天生.阜阳考古录——兼及汝颍水系研究[M].北京:中华书局,2011.
[7]罗常培.语言与文化[M].北京:北京出版社,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