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村背景下的农村文化建设研究
2015-03-27钟琦
新农村背景下的农村文化建设研究
钟琦
(广东理工学院,广东肇庆526100)
摘要:随着新农村建设的推进,农村文化建设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然而仍普遍存在着农民主体地位缺失、投入不足以及文化基础设施、文化内容落后等突出问题,这些问题出现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涵盖了地方政府、村级组织、农村居民这三个层面。为更好地推进和落实农村文化建设,必须采取完善考核机制、改革农村文化队伍建设管理体制和建立农村文化工作监督机制。只有从这些方面着手,才能更好地促进农村文化建设,确保新农村建设的成功。
关键词:新农村建设;农村文化建设;应对策略
一、引言
近些年来,随着我国新农村建设的不断深化,农民的物质生活水平有了显著的提高,同时农村文化事业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广播电视“村村通”以及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等工程都起到了丰富农村文化生活的作用。但同时也要看到,虽然农村文化建设和过去相比有了比较大的进步,但总体上还处于比较低的水平,广大农村居民对文化生活的投入都很少,大部分都没有订阅书刊、看戏看电影方面的支出。从这些情况来看,农村文化建设仍然没有达到新农村建设关于文化方面建设的目标,同时也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有比较大的距离,因此,有必要对新农村背景下的农村文化建设进行进一步的研究,以便找出存在的不足,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加以提高和完善,更好地满足农村居民的精神文化需求。[1]
二、农村文化建设中存在的不足
(一)农民主体地位缺失
过去由于体制性障碍等因素的影响,农民的主体地位长期缺失,而当前的农村文化建设中仍然延续着这一问题,那些文化工作者普遍缺乏为农村居民服务的意识,所创作的题材大多是以城市生活为主,广大农民喜闻乐见以及与他们的农村生活息息相关的题材占比很少,导致虽然活动开展得很多,但农民群众反响却不大,参与性不强,整体效果欠佳。
(二)投入仍然不足,文化基础设施普遍落后
虽然近些年来各级地方政府普遍加大了对农村文化建设的投入,但相对于广大的农村地区而言,仍然显得杯水车薪。很多农村地区,尤其是那些内陆和边远的农村地区,文化基础设施要么没有,要么仍停留在十几年前的状态。华中农业大学于2011年基于全国29省(市)1226个村庄的一万多份问卷调查显示,广大农村地区文化基础设施普遍薄弱,资源很紧张。例如,能享用到文化活动室的村民占比为31.7%、广播台的27.9%、图书室的19.8%、计算机网络室的11.0%、健身房的仅有5.61%,同时东、中、部地区平均62.4%受调查村民表示现有的文化设施无法满足他们的基本需求。
(三)农村文化内容和形式仍然落后
这方面的问题集中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不少下乡演出的剧团业务水精通平不高,甚至有些还是业余人士组成的。因此,无论是专业技能还是演员的综合素质标准都较低,节目的编排和舞美音等的设计都不规范,这样传递给农村居民的文化内涵就非常有限了,另外,还有一个值得注意的倾向是,越来越多的下乡剧团编排的节目出现庸俗化和色情化的倾向,甚至公然表演如脱衣舞之类的节目,给农村居民带来的负面影响可想而知。
(四)农村传统文化资源利用不足,濒临枯竭
我国广阔的农村地区在其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丰富的、独具特色的民间传统文化,这些传统文化根植于农村生活,深受广大农村居民的欢迎。然而,当前我国丰富的农村传统文化资源却普遍不受重视,在新的社会环境和市场经济的冲击下面临着严峻的生存危机。尤其是那些80后、90后的年轻人,在长期的外出求学和工作中,已经基本和农村文化割裂了,很少有人对这些农村传统文化感兴趣,更不用说让他们来进行传承了。原本底蕴深厚,多姿多彩的农村传统文化,随着时间的推移已经越来越枯竭了,新农村背景下的农村文化建设面临着无源之水的窘境。[2]
三、农村文化建设存在问题的原因
新农村背景下的农村文化建设存在上述问题是有多方面原因的,这些原因涵盖了主观、客观、历史、现实等多个方面,综合起来主要可以归纳为以下三个层面:
(一)地方政府层面
1.地方政府对农村文化建设的认识不到位。长期以来,各地方政府习惯以经济指标来评判农村工作成绩的好坏,在这一指挥棒的影响下,各级地方政府把工作重心完全放在农村地区经济、物质上的脱贫致富上,而对于文化建设则习惯上采取忽视的态度,很少、甚至完全没有纳入到地方政府的工作安排中,部分干部把农村文化建设当做经济建设的附属物,以是否有利于经济建设为出发点来考量是否开展文化建设,认为有用的就发展,认为没用的则丢弃一边,少数干部甚至认为牺牲文化建设是发展农村经济所必须付出的代价。在这些错误认识的长期影响下,农村文化建设受到了严重阻碍,反过来也拖后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2.文化机制不合理。农村文化建设离不开强有力的文化机制做支撑,然而,长期以来这方面的工作却得不到重视,没
有形成一个合理的文化机制。这方面的问题具体表现在几个方面:首先是文化管理机制不合理。当前大部分的乡村文化站仍然由乡镇政府严格把持,存在多头管理的局面,限制了文化站公益服务职能的发挥。其次是投入机制不合理。一方面是当前国家财政对文化事业的投入总体上比重还很低,且主要投入到城市地区的文化建设中,农村文化投入长期以来一直在低水平徘徊。另一方面,在农村文化建设的投入上,对那些文化建设发展得较好、影响较大的村庄投入大,而对那些条件差的反而比较忽视,加剧了农村文化建设的两极分化局面。再次是文化工作单一。不少农村干部综合素质都比较低,且文化观念陈旧过时,思路狭窄,导致他们习惯采取简单粗暴的方式来推进文化建设工作,这样反而容易受到抵触,影响工作的落实。
(二)村级组织层面
1.组织功能弱化。当前国内村级组织普遍存在两方面的问题:一是组织机构涣散。大部分的村级组织机构都很不健全,处于半瘫痪状态,不少地方甚至完全瘫痪,无法为包括农村文化建设在内的各种活动提供必要的支撑。二是功能失衡。这一点具体表现在村级组织只知道完成上级部门交代的任务或者和村子有关的经济事务,如招商引资、基础设施建设等,功能相对集中和单一,对于那些有利于农村居民生活改善的公益事业、文娱活动等则通常不予理会。三是不少村干部素质低下。当前,大部分的村干部受教育水平比较低,缺乏民主法制意识,办事带着浓厚的“家长制作风”,无法适应新农村文化建设对他们作为基层农村文化建设组织者、实践者的要求,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农村文化建设的落实。
2.组织资源流失严重。当前在经济建设和城市化发展的大潮中,人口流动的速度和总量是非常惊人的。而其中人口流动的主流就是从农村流向城市和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导致广大农村出现“空心化”现象,而且这些流动的人口绝大部分都是包括中青年党员在内的文化层次较高、具有一定技能、思维活跃的青壮年农民,这样就使得村级党组织只剩下一些高龄的老党员,没有足够的年轻党员来接替他们的工作,最终使得村级党组织这一农村文化建设领导核心逐渐被“边缘化”,影响了农村文化建设的进程。
(三)农村居民层面
随着几十年来义务教育深化落实和高等教育的普及,国人的教育水平和文化素质有了明显的提高,然而这一发展中也存在着区域之间和城乡之间的差异,对于广大中西部地区的农村居民来说,这一进步是相对有限的,部分村庄甚至都还没出过大学生,文盲、半文盲还有较高的比例。另外,农村居民的思想观念普遍还比较落后,很多人还存在各种封闭保守、愚昧落后的思想观念。即使是在东部沿海,经济发展较好的村子,这种情况也大面积存在,在其中开展农村文化建设面临着较大的思想阻力。
四、新农村背景下农村文化建设的有效策略
面对农村文化建设中出现的一系列难题,必须相应地采取必要的策略加以解决,具体而言应包括以下几方面:
(一)完善考核机制
农村地区普遍存在的“重经济,轻文化”的传统导致的以经济指标为核心的考核机制必须进行调整和完善,才能有效激发基层农村干部队伍农村文化建设的积极性。这方面的具体措施包括:根据当地实际情况构建起农村文化建设评价指标体系,将文化建设的成绩纳入到基层干部的年度考核中,并将结果记入档案,作为以后进行奖惩和晋升的主要依据。各级党委和政府也要将新农村文化建设提高到和经济、社会等其他方面同样的高度,定期到基层农村检查和督促文化建设的进展和相关措施的落实情况。
(二)改革农村文化队伍建设管理体制
农村文化建设的成效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农村文化建设队伍,当前,农村文化建设队伍面临着越来越严重的人才短缺局面,原有的队伍成员要么退休,要么流失,而这个缺口却没有新的人才补充进来,使得农村文化建设面临着人才缺口越来越大。为此,必须拓宽用人渠道,“不拘一格降人才”,提高农村文化队伍成员的待遇,并为其成长提供必要的空间和通道,这样才能够吸引到足够的文化人才进来。同时,在引入人才时也要注意按年轻化、专业化、有思想、肯吃苦的标准进行选拔,以便选拔出来的人才综合素质高,同时愿意长期服务于农村文化建设。[3]
(三)建立农村文化工作监督机制
以往农村文化建设落实不到位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没有建立起相应的监督机制,而这恰恰是保证农村文化建设顺利开展、真正落实的关键。在建立农村文化工作监督机制时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监督的主体要多元化。以往虽然对新农村文化建设有进行监督,但由于都是采用上级监督的形式,监督的效果很差。因此,在采取上级监督的同时还要引入舆论监督、社会组织监督、农民监督等形式,使监督的主体更加多元化,有效弥补体制内监督的缺陷。二是监督客体要明确。应当将要监督的农村文化建设的内容细化,并清晰地划入各自相应的部门,这样不但能够防止各职能部门责任不清、互相推诿的情况出现,同时也能够使农村文化建设的思路更加清晰。
五、结语
随着农村社会经济的发展,对文化娱乐的需求也越来越强烈,农村文化建设也越来越迫切。文化建设和经济、社会建设都是农村建设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应该予以高度重视并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加以推进,只有这样新农村建设才能取得最后的成功。
参考文献:
[1]徐学庆.建立健全新农村文化建设的动力激发机制[J].学习论坛,2010,(4):65-69.
[2]胡雪娟.浅淡如何挖掘农村传统文化建设新农村[J].科教文汇,2009,(2):56-58.
[3]史大波.如何加强社会主义新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J].民营科技,2009,(1):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