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专业技术课程教师权威价值取向
2015-03-27张勇平,吴斌
摘要:体育专业技术课程教师权威的价值取向,关系到全面深化高等学校体育专业综合改革的成效,尤其是体育专业的建设与发展的进程;成为有效提升体育专业技术课程教学效果的前提条件;是大力增进体育专业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生成的重要保障。从而,不断提高高等学校体育专业人才的培养质量。关键词:体育专业;技术课程;教师权威;学生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9-2714( 2015) 01-0037-03
doi:10.3969/j.issn.1009-2714.2015.01.008
收稿日期:2014—10—28
基金项目:湖北师范学院2013年教学研究项目( XJ201335).
作者简介:张勇平( 1962-),男,湖北黄石人,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高校体育教育与训练.
0 引言
党的十八大的召开,标志着我国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的历史时期。而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则吹响了我国全面深化改革的号角。为全面深化高等学校教育综合改革指明了方向,提出了明确的任务及要求:“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着力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 [1]因而,深化高等学校体育专业的综合改革,尤其是体育专业的建设与发展,效果与质量,技术课程教师素质与修养的提升等,都是当下亟待探究和解决的重要课题。它直接关系到体育专业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育;它直接关系到体育专业的人才培养质量和效果。应引起我们的高度关注和重视,真正提到议事日程,认真加以探讨和研究,并勇于实践,大胆创新,培养出更多优秀的,具有较强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社会需求的合格体育人才。
1 体育专业技术课程教师权威的内涵
体育专业技术课程教师权威,是指体育专业技术课程教师在体育专业技术课程教学中使学生信服与跟从的力量及影响力。这种力量及影响力,来自于四个方面的要素:即传统的与规定的,感召的与专业的。其中,传统的与规定的权威,主要源自于体育教育制度和体系,是外在于体育专业技术课程教师个体的,其大小取决于一定社会的体育教育法律及规定,尤其是有关体育教师权利的法规条文,以及有关体育教师的文化传统和约定,称之为:“外在职位”权威;而感召的与专业的权威,则来自于体育专业技术课程教师个体的素质和修养,是内在于体育专业技术课程教师个体的,其大小取决于体育专业技术课程教师个体的素质和修养的高低程度与积淀厚度所决定的,称之为:“内在素养”权威。
体育专业的特点和性质,决定了它是一个以技能传授、掌握和运用为主要特征的应用型专业。对所培养出来的学生,应具备较强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以及较为扎实的专业基础和综合素质。有鉴于此,在培养学生的过程中,体育专业技术课程的教学与训练的质量和效果,就显得尤为重要和关键。而在这个过程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是技术课程教师的教育观念和教学理念的转变,教育方法和手段的更新,教学能力和水平的提升。要想实现这一根本转变,最直接和最有效的途径与方法,就是实现体育专业技术课程教师的权威价值取向的转变,即由“外在职位”权威趋向于“内在素养”权威的价值取向的根本转变。
2 体育专业技术课程教师权威的特性
新时期,体育专业技术课程教师的权威,应逐渐实现由“外在职位”趋向于“内在素养”的价值取向,即体育专业技术课程教师权威日益由“外在职位”的传统的与规定的权威,趋向于“内在素修”的感召的与专业的权威。这既是时代进步和社会变革对体育专业技术课程教师的要求,更是高等学校综合改革和体育专业建设与发展的必然趋势。
“外在职位”的体育专业技术课程教师权威,是由一定社会和机构赋于体育专业技术课程教师的职称身份及地位权力等若干要素而形成的。这种权威的形成源自于其规定性,并带有强制性,以这两个要素为主要特征。具有师生不平等,师生处于支配与服从的关系,师生的发展均处在被动的和消极的境地,具有违背人的自主、自为的本性等特性。 [2]
“内在素养”的体育专业技术课程教师权威,是由体育专业技术课程教师自己本身所具备的职业和专业的素质与修养,即:体育专业技术课程教师所具有的“德、才、学、识”而产生的。这种权威是以内驱力的方式而对学生起影响和教育作用为主要特征。 [2]其权威的大小,是由体育专业技术课程教师的个体素养及学生的信可程度来决定的,与体育教育的关系,体现为一种主动的和积极的关系,能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以及学生潜能的发挥等特性。
3 体育专业技术课程教师权威的转型
体育专业技术课程教师权威的价值取向,是由“外在职位”趋向于“内在素养”的转变,这种转变,在进入新时期的当下,已成为体育专业生存与发展的必然趋势。体育专业技术课程教师权威的价值取向的转变,是全面深化高等学校教育的专业综合改革的迫切需求;是有效提升体育专业技术课程的教学质量和效果的迫切需求;是不断增进体育专业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迫切需求。
新时期,高等学校正在走内涵式发展的道路,正在全面深化高等教育的专业综合改革,对人才的培养,提出了全面的、更高的标准和要求。体育专业也不例外。体育专业,同样要走内涵式发展的道路,同样要全面深化体育专业的综合改革,以适应时代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以及基础体育教育改革的需求。体育专业,是属于以技能的传授、学习和运用为主要特征的应用型专业,其改革与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就是各种专业运动技术、技能和方法、手段的传授与学习,以及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实习与实践;就是课程的设置与专业技术的教学方法、手段的改革及更新,怎样与基础体育教育相衔接,如何与“新体育课程标准”相适应;就是怎样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一定的适应与应变能力,具有一定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由此可见,在高等学校内涵式发展,全面深化高等教育的专业综合改革的大背景下,体育专业技术课程教师,必须摒除和放弃自身所固守的“外在职位”权威的价值取向,逐渐努力形成“可持续发展”的“内在素养”权威价值取向。在体育专业技术课程的课堂教学中,教师从教学实践的主导者,转变为组织者、参与者,学生则从教学实践的接受者,转变为主动、探究学习的主体,融洽师生、生生之间的关系,努力使体育专业技术课程的课堂教学氛围得以根本改观。因此,从根本意义来说,体育专业技术课程教师权威的价值取向,由“外在职位”趋向于“内在素养”的根本转变,是全面深化高等学校教育的专业综合改革的迫切需求。
新时期,高等学校的“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与价值取向,高等教育的社会化、终身化的发展趋势,使得各个专业的改革、建设和发展的力度空前,对各个专业的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效果要求越来越高,教学改革,尤其是教学措施、方法和手段的改革,更是日新月异。这一系列的新变化和新要求,对体育专业技术课程教师的“外在职位”权威的价值取向,提出了非常严峻的挑战,迫使体育专业技术课程教师转变自身的角色,努力趋向于“内在素养”权威的价值取向转化。即:由技术课程的主导者与权威的代表者,转化为学生创新思维的培育者与学生自主学习的指导者。必须主动适应和促进基础体育教育的全面深化改革,尤其是“新体育课程标准”的新要求。在大力倡导和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创新教育”的当下,无论从理念与理论到探索与实践,其实质就是要培养“可持续发展”与“全面发展”的人,强调人的独立自主的主体意识,培育人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教育必须要适应新时期整个社会的建设与发展的新目标、新任务和新要求,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4 结束语
总而言之,要想真正实现体育专业技术课程教师的权威由“外在职位”趋向于“内在素养”价值取向的根本转变,既需要体育教育管理体制的改革与创新,做好顶层设计,创造良好而又宽松的前提条件,更需要广大教师学会用先进的教育理念、理论武装头脑,大力增强自身的“德、才、学、识”等全方位的素质与修养,做学生的表率和示范等内生动力的产生。体育专业技术课程教师权威的价值取向的转变,是全面深化高等教育综合改革,尤其是体育专业的改革、建设与发展的迫切需求;是培育“可持续发展”和身心健康、协调与“全面发展”的人的迫切需求;是提高体育专业人才培养质量与效果,尤其是提升学生具有较强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迫切需求。因此,我们必须要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尤其是基础体育教育改革的步伐,大胆实践,勇于创新,努力使体育专业技术课程教学中的“教学相长”成为一种“新常态”,努力开创体育专业技术课程教学和专业发展,乃至人才培养模式的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