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汉江流域民俗体育公共服务供给

2015-03-27张建文

湖北文理学院学报 2015年10期
关键词:汉江民俗公共服务

张建文

(湖北文理学院 体育学院,湖北 襄阳 441053)

城镇化是我国扩大内需、保持经济长期平稳快速发展的动力源泉。改革开放30余年来,我国城镇化的发展在取得瞩目成就的同时,也出现诸多问题,如收入差距、城乡差别等[1],这对实现社会公平正义和社会和谐发展十分不利,这些问题产生的根源之一是公共服务供给不足造成的。鉴于此,党和政府提出了新型城镇化,为解决公共服务供给不足提供了一条重要途径。体育是公共服务的重要内容,研究表明,体育公共服务对于缓解收入分配差距具有一定的作用[2]。英国政府把城市体育公共服务看作是一种能够帮助政府实现社区和谐建设的有效工具[3]。

当前,在新型城镇化背景下,我国的城镇化进程表现出了发展的差异性:东南沿海发达地区的新型城镇化主要解决产业结构升级转换、生态环境治理等方面的问题;中西部不发达地区的新型城镇化建设滞后,尤其在体育文化生活等诸多方面的公共服务水平低下;而汉江流域地区区域跨度大,上游属于秦巴山区连片特困地区,中游大部属于扶贫重点开发的鄂北区域,下游属于平原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对较高。多种复杂因素使汉江流域新型城镇化进程既不同于经济发达地区,又不同于经济落后地区,这种发展不均衡状态使得新型城镇化建设较为复杂,致使公共服务水平较低,不仅严重制约新型城镇化的进程,而且阻碍汉江流域地区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探索汉江流域公共服务供给新机制,促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发展相当必要。本文从汉江流域民俗体育公共服务供给角度出发,对新型城镇化公共服务供给的新机制进行了有益探索。

一、新型城镇化和汉江流域体育公共服务的有机联系

1.新型城镇化与汉江流域战略地位

新型城镇化的提出 新型城镇化是2012年底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提出的,会议要求把生态文明理念和原则全面融入城镇化发展过程,走集约、智能、绿色、低碳的新型城镇化发展道路。

汉江流域战略地位 按照《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汉江流域涵括3大主体功能区类型:上游的秦巴山地属于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和下游的江汉平原属于长江流域农产品主产区的重要组成单元,汉江流域与长江中游地区重叠的一部分属于国家重点开发区域,功能定位为全国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的示范区。从湖北省来看,在“两圈两带”(武汉城市圈、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长江经济带、汉江生态经济带)总体战略体系中,汉江流域是连接武汉城市圈和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的重要发展轴线。近几年,“汉江生态经济带”开始纳入国家发展战略视野。从陕西省来看,流域内的汉中、安康是“加快陕南循环发展”的主体。在“两屏三带”生态安全战略格局中,汉江则是其中的一条生态安全带[4]。

汉江流域生态保护的重要性决定了其在国家级和省级发展战略规划中,大部分地区是限制进行大规模、高强度的城镇化开发,局部地区甚至是禁止的。因此,汉江流域新型城镇化的发展具有特殊性,但其经济社会的发展和新型城镇化的要求是融合的。

2.新型城镇化对体育公共服务的内在要求

新型城镇化要求走集约、智能、绿色、低碳的发展道路。因此,完全意义上的新型城镇化内在要求的核心要素是经济效益和人口素质全面提高,尤其是人口素质的全面提高对于新型城镇化的可持续发展不言而喻[5]。

体育在新型城镇化发展中有自己独特的作用,随着资源和环境瓶颈化,人力资源取代自然资源成为趋势。体育具有强身健体的功能,一方面可促进健康和预防疾病;另一方面又能保持人的旺盛精力和良好精神状态。健康是人口素质全面提升的根本要素,体育的社会功能在促进形成文明的生活方式、和谐社会的建设以及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等方面都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体育公共服务渗透着体育精神,提供体育精神的巨大能量,有力促进了人口素质的全面提高和综合国力的提升。大量事实也证明,经济效益与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之间存在关联性。

新型城镇化进程加快的同时,对体育公共服务也提出更高的要求,只有不断完善体育公共服务供给体系,才能保障新型城镇化的健康发展。

二、汉江流域新型城镇化民俗体育公共服务需求特征

从文化的发展层面讲,其核心层的精神层面对人的影响是根深蒂固的。汉江流域民俗体育根植于民俗文化之中,随着新型城镇化的发展,汉江流域民俗体育文化作为一种地域文化现象,引起越来越多的人们产生情感共鸣,民俗体育需求特征明显。

1.汉江流域璀璨的民俗体育

民俗体育是民俗文化传承的结果。汉江流域由于其独特的地理位置,悠久的历史文化,在长期的民族融合中逐渐形成了丰厚的民俗文化资源,民俗体育就是在这样的民俗文化背景中逐渐形成,经过民间艺术的加工,未被生活所淘汰才得以留传下来。

汉江流域民俗体育项目种类繁多,内容丰富多彩,色彩斑斓。据不完全统计,民俗体育项目有旋鼓舞、鞭杆舞、扇鼓舞、打锣镲、地围子、板凳龙、五节龙、羊角鼓舞、羊皮鼓舞、双彩车、采莲船、花鼓坐唱、火狮子、小场子、花鼓舞、渔鼓舞、角斗士、傩戏舞、丁河高台、云彩灯、罗卷戏、竹马舞、舞狮、打春牛、云彩灯舞、凤凰花灯舞、玄武灯舞、拉犟驴、秧歌舞、打莲湘、火龙灯舞、武当武术、板凳舞、龙舟赛、双人旱船舞、大头和尚戏柳翠、拔河赛、东巩高跷、端公舞、薅草锣鼓舞、麒麟送子舞、赶象舞、滚灯舞、五虾闹鲇、草把龙灯、花棍舞、海马舞、麒狮舞、大唐竹马、三节龙灯跳鼓舞、高跷狮子、扑蝴蝶、高龙舞等53个项目[6-8]。这些民俗体育来源于当地人们的现实生活,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是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难得可贵的精神财富。随着新型城镇化的发展,民俗体育文化对人们生活生产方式产生的影响被赋予了新的生命力。

2.民俗体育保护与传承

汉江流域民俗体育保护刻不容缓。受城镇化以及南水北调工程的影响,特别是原住居民的搬迁,动摇了民俗体育生存的根基,使得很多民俗体育项目的生命力愈发脆弱。另外在时代的变迁中,人们思想观念也发生了诸多的改变。在民俗体育原生态的生存环境和文化空间遭到破坏和人们生产生活方式改变的双重影响下,目前汉江流域民俗体育生存大都处于奄奄一息状态。如流行于十堰地区的玄武灯舞、凤凰花灯舞以及南阳地区的打春牛、云彩灯、丁河高台等项目基本消失,令人觉得十分可惜。新型城镇化要求对原生态民俗体育进行保护,恢复民俗体育文化生存的土壤,复活这些极具地方民俗特色的体育项目。

汉江流域民俗体育传承岌岌可危。一般来说,一个民俗体育项目主要有表演技艺和制作工艺两个方面构成的,传播方式即以师傅带徒弟传统方式进行的,有的甚至是家族世袭式的。调查发现许多项目的传承人大都年事已高,比如说地围子的刘银花、火狮子的郭学典、海马舞的罗忠鼎等都是70岁有余的老人了。这些老传承人常常自叹力不从心,同时又为项目无人接班而忧心忡忡。像海马舞表演,是娴熟的音乐技巧和力量的完美结合,老传承人基本已无法表演了,年青人对“传承人”身份不感兴趣,不愿从师学艺。随着这些老传承人更加老去,而民俗体育传承却后续无人,出现衰退甚至消失的局面就为期不远了。当前汉江流域民俗体育公共服务具有公益性,而新型城镇化要求考虑公共利益的社会效果,这些是政府应该免费提供的。因此,政府要加强资金投入和政策支持,使民俗体育得以传承。

三、汉江流域新型城镇化民俗体育公共服务供给思路

体育公共服务供给最佳效益的模式就是需求导向型,这种模式要求从公众对体育公共服务的需求状况出发。现阶段,汉江流域新型城镇化体育公共服务供给就是进行地域体育特色文化的凝练,加强民俗体育的发展。

1.成立民俗体育文化领导小组

汉江流域要成立民俗体育文化领导小组,把汉江流域民俗体育的保护、传承和发展提升到全流域社会和谐发展的战略高度。第一,编制汉江流域民俗体育发展导向目录,严格组织实施并做好监督考评。第二,设立二级领导小组。在民俗体育项目所在地设立下级领导小组(或保护中心),建立县、乡、村三级民俗体育文化保护行政体制。比较成功的案例是“蜀河双彩车”的保护,蜀河县为了加强民俗体育文化建设,特成立了“蜀河双彩车”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并建立了县、乡、村三级行政保护网络,效果显著,应大力推广“蜀河模式”。第三,设立专项资金。汉江流域民俗体育所在地大多比较贫困,像“火狮子”所在地石泉县,属于陕西有名的山区贫困县,2007年在地方财政收入仅有2 000多万的情况下,居然拿出30万元用于保护民俗体育。对于这样的一个贫困县来说,财政压力可想而知,而且这样的财力会让人觉得资金断裂的风险年年都会存在,直接影响到传承的专注力。如果设立专项资金,整个汉江流域的民俗体育发展就会进行统筹规划,每一项目都会得到经费保障,确保民俗体育生存发展,这也符合公共服务的均等化要求。

2.弘扬民俗体育文化

适时开展民俗体育文化活动是弘扬民俗体育文化的重要举措。民俗体育活动影响力极大:人山人海的壮观场面声势浩大;锣鼓喧天的热闹景象震撼力极强;彩旗飘飘的喜庆气氛令人印象深刻,久久不忘。目前,汉江流域民俗体育文化传播处于起步阶段,较有影响力的主要有两个活动:一是庙会节,如南阳市淅川地区每年“三月三”办庙会节已成为传统,吸引大量观众前往欣赏,宣传了社会新风,传播了社会正能量,社会反响极大。二是赛龙舟,安康“汉江龙舟节”荣获2009中国节庆产业“金手指奖·十大品牌节庆”,安康市被评选为2009中国节庆产业“金手指奖·十大节庆城市”[9]。近几年,赛龙舟在襄阳开展的声势日益浩大,从2010年首届参赛队伍20多支,参赛队员600多名,到今年参赛队伍30余支,参赛队员1 000多名。观众人数由最初的3万多人发展到现在的10多万。奖金金额由最初的几万元,到今年襄阳民发集团出资赞助300万元打造史上最强龙舟赛。这两项活动影响力越来越大,而且民俗体育活动中的人们精神焕发,喜笑颜开,身心愉悦,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得以最大程度的体现,有力的促进了和谐社会的发展。同时,也满足了新型城镇化的内在要求。

3.扶持民俗体育协会

在我国,政府组织、市场组织和社会组织形成体育公共服务供给主体的三大基本类别。政府组织的弊端是在体育公共服务供给中太过死板,市场组织最大的问题是追求利益最大化而忽视社会效益,社会组织正好处于两者的中间。目前,汉江流域民俗体育公共服务供给主体理所当然是政府,政府作为责任主体,不仅要明确主体责任,而且新型城镇化要求政府职能向服务型转变。同时,成熟、发达的社会自治组织是政府转变公共服务职能,进行公共服务体制改革的不可或缺的社会基础[10]。因此,成立汉江流域民俗体育协会非常必要。

民俗体育协会具有专业性和组织自治性等鲜明特点。专业性主要指民俗体育协会在民俗体育信息的沟通传播、民俗体育技术行业标准的提供、民俗体育项目交流表演等方面是内行,可以充分发挥专业优势;组织自治性则可以说民俗体育协会是自己行业的组织,自己是活动的组织者、策划者、参与者和受益者。这种情况下,行业人员的强烈的主体意识和积极的进取精神会被激发,自豪感和社会责任感得以回归,激活了人民真实参与的意识,即“民意参与”。“民意参与”的积极性是一个组织管理和自治之本,是社会组织自治的实现形式[11]。政府应做好目标的制定、政策的引导以及财政的支持,扶持成立汉江流域民俗体育协会,培育民俗体育协会的组织自治能力,充分发挥民俗体育协会的功能,促进汉江流域民俗体育更好地发扬光大。

[1] 林章悦,刘建鹏.城镇化过程中投融资问题研究——基于公共服务的视角[J].科学发展,2013(10):55-64.

[2] 易剑东.中国体育公共服务研究[J].体育学刊,2012,19(2):1-10.

[3] 周 涛,张凤华,苏振南.美英日城市社区体育公共服务建设经验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体育与科学,2012,33(4):69-74.

[4] 吴传清,万 庆.在改革创新中推进汉江生态经济带建设[J].中国国情国力,2014(10):30-32.

[5] 陈玉忠.城市化进程中体育公共服务建设的策略选择[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12,29(2):406-411.

[6] 潘晓波,张华江.汉水流域民俗体育文化的区位空间差异及其地域活化[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3,47(6):12-16.

[7] 张华江,王 林,李 牧.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对汉水流域民俗体育文化的影响[J].体育学刊,2013,20(2):19-22.

[8] 张 娟,周红萍,张华江.新农村建设与汉水流域民俗体育发展互动研究[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13,27(2):64-68.

[9] 陈世高,李小辉,张华江.从襄阳市首届龙舟赛看汉水流域群众体育发展态势[J].襄樊学院学报,2011,32(8):50-54.

[10] 樊炳有.我国体育公共服务供给制度及实践路径选择探讨[J].体育与科学,2009,30(4):27-31.

[11] 孔 祥.城市社区体育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供给主体及实现路径[J].体育与科学,2011,32(4):66-71.

猜你喜欢

汉江民俗公共服务
冬季民俗节
公共服务
汉江春晓
公共服务
公共服务
公共服务
民俗中的“牛”
汉江,为你梳妆
守望汉江
民俗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