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读者为核心的大学图书馆网络书评创新策略

2015-03-27徐梅

河北科技图苑 2015年5期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

以读者为核心的大学图书馆网络书评创新策略

徐梅

(阜新高等专科学校辽宁 阜新123000)

摘要:大学图书馆网络书评是图书馆业务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分析大学图书馆网络书评的非商业化、阶段性、社交化特征,围绕高校师生真实需求,提出采取去中心化策略;构建学科特色数据库、建立资源联盟;借助新媒体,加强社交功能;实现线上线下结合,增强读者粘度,以期提升大学图书馆网络书评创新绩效四项建设策略。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网络书评;书评建设

中图分类号:G252

收稿日期:(2015-07-15责任编辑:孙炜)

1大学图书馆网络书评建设现状

书评通过对图书物质形式特征的描述(题名、责任者等)和对该书内容特征的描述和评论提供关于一种图书的实际认识,它通过书评作者对图书的理解、阐释和评论,引导读者去理解、运用图书,促进研究的深入[1]。黄运圭等人的研究表明,网络书评对网络读者的购买行为具有非常重要的参考意义[2]。网络书评在图书宣传、导读方面的作用也越来越得到大学图书馆的重视,网络书评已成为大学图书馆重要的业务单元。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和以读者为中心的设计方法是当代产品和服务设计的指导方针,在大学图书馆网络书评建设中贯彻“以读者为中心”的设计思想,对产品进行优化,使读者感到方便、舒适、易用,满足和尊重读者心理和精神需求,既是对人性的尊重,也是破解大学图书馆困局的关键。

我国大学图书馆网络书评建设起步较晚。目前,我国112所“211工程大学”图书馆中,56所图书馆提供星级评分功能,68所大学图书馆提供来自于豆瓣、谷歌、亚马逊、当当网等外部书评链接功能,而只有48所大学图书馆提供基于本校OPAC的网络书评功能[3]。图书馆网络书评依赖于图书馆管理软件,而我国高校使用的管理软件种类繁多,且大部分尚未提供书评功能,严重掣肘网络书评工作开展。

调查显示,68%的图书馆读者不了解图书馆书评功能,但是却有73%的读者认为书评功能会对自己的借阅行为有帮助,85%的读者表示愿意看到别人的评论[4]。理想状况与现实情况的巨大反差一方面印证我国大学图书馆网络书评建设现状的极度薄弱,另一方面也暗含着网络书评建设的机遇。

2大学图书馆网络书评特征

网络书评诞生于网络时代,其带有明显的互联网基因。与传统书评力求客观、公正、全面的进行评析不同,网络书评往往形式随意,感情色彩浓烈。网络书评基于读者的直接阅读体感,往往简短直白,大部分字数在1 000字以内。他们赞赏、诋毁、质疑、迁怒、推荐、反推荐,永远是一针见血,黑白分明[5]。“实用”价值远大于“鉴赏”价值。大学图书馆网络书评除了具有一般网络书评的普遍特征外,同时还具有自身独特的特性。

2.1 非商业化特征

“商业性网络书评”特指作者在获赠样书、获得报酬等经济因素刺激下完成并发布的网络书评,它可以直接地宣传图书、促进销售[6]。网络书评对图书策划、选购具有重要影响,因此商业性网络书评充斥互联网。2004年,亚马逊网站数千名匿名书评作者真实身份曝光,人们惊讶地发现众多网络书评是“书托儿”所作。2008年,豆瓣网也曝光了部分运营商雇佣写手撰写书评的现象。

由于大学图书馆非盈利性质,大学图书馆网络书评具有明显的非商业性特征。高校师生和出版商、作者没有利益关联,其表达的观点则更为客观、感性、直观,能真实地记录读者阅读体验。高校师生基于兴趣、科研需求阅读相关书籍,敏锐的专业嗅觉对书籍的评论更加准确、深刻,能够形成多侧面、多层次的评价体系。对于非理性的书评作品,高校师生也拥有更强的辨识能力,能够及时予以拨正。

2.2 阶段性特征

大学图书馆网络书评的阶段性特征来源于图书借阅规律与学校教学安排的影响。图书馆的服务对象囿于本校师生,而同一本书的馆藏册数有一定限制,因此同时阅读一本书的读者相对较少,且以书籍流通时间为周期循环,所以同一本书的网络书评具有明显的间歇性特征。不同的年级学生往往需要在不同的年份选修相同的课程,需要参考相同的书目,因此图书馆热门参考书籍的借阅流通具有以学期为周期的循环特征,而这一特征也表现在相应的网络书评上。我国大学学制一般是4年,一般高校毕业生将不再具有图书馆图书借阅权限,因此也无法参与书评写作,因而高校网络书评作者群具有以学制年限为跨度的替换性特征。

2.3 社交化特征

社交是人类的基本需求,基于兴趣爱好的社交功能是豆瓣网成为国内成功的书评影评类网站的关键因素。不同于传统书评一个人讲众人听的“宣读式”表现方式,网络书评是可以自由讨论的“茶话会”模式,人们可以与自己志趣相投的读者就某一问题深入讨论,以形成自己的网络社交圈。

作为校园“第三空间”的大学图书馆,不仅是校园的文化空间,而且还是校园里重要的社交空间和休闲空间[7]。图书馆网络书评作为社交平台,不仅使相识的同学达成更多的交流,深化彼此的感情,也使不相识的同学建立联系,结交为友。图书馆网络书评不仅增强了学校的文化氛围,也为师生提供一个交流专业学术知识、进行思想碰撞的渠道。图书馆网络书评具有满足高校师生社交需求的价值与作用。

3以读者为核心的大学图书馆网络书评建设策略

以读者为中心设计原则应该是一个最好的读者需求分析指导方法[8]。以读者为中心设计原则通过提出“是谁、在什么样的空间时间内、要做什么、为什么要做、怎样去做、会有什么样的感受”等问题将“人性化”因素注入产品功能设计中,从而赋予设计物“人性化”的品格。大学图书馆网络书评采用以读者为中心的设计策略,遵循网络社会的基本模式,充分考虑高校师生行为的、心里的、社会的、文化的诉求,是建设成功的网络书评系统的关键。基于此,笔者提出了以下几项策略以资参考。

3.1 采取去中心化策略

去中心化是WEB2.0的显著特征,网络是开放而分散的结构体系,消解了传统中央集权的控制,彻底打破了工业社会从中央核心向边缘的信息传播模式与人际互动模式[9],人人具有平等的发言权,可以和网络中其他任何人联接、交流,人人都可以在网络上表达自己的观点和创造内容,共同生产信息。人们不再是被动的接受者,而是积极的创造者与参与者。在网络社会,每个人自由表达的权利都应该得到尊重。

大学图书馆应该摒弃传统书评的创作模式,用全新的眼光看待网络书评创作,摒弃设立“书评审核委员会”等权威机构的思想,鼓励网络书评写作,较少人为干预书评内容与质量。完善网络书评评价与展示系统功能模块,通过网络书评作者与读者自身的鉴别力达到内容审核的效果,例如:将点“赞”次数多的书评排列在前。虽然图书馆网络书评具有明显的非商业化特征,但由于每个人的阅历、经验、角度、理解不同,难免对同一问题会形成不同看法。对于有失公允,内容偏颇的书评不应该采取删帖、禁止发言等简单粗暴的处理方式。不同的意见看法本身就是总体评价的一部分,各个方面的评价综合在一起才能得出比较客观公正的评价。

匿名性是网络社交的一个重要特征,它可以提供符合读者预期的社交广度与控制感。匿名性降低了社交限制和压力,是社交安全感的重要保障,它正是网络社交吸引人们的关键,也是各种网络活动参与度高的原因之一[10]。大学图书馆读者登录系统与高校学生身份认证系统相关联,一般图书馆登录都需要进行实名身份识别,而书评发布系统则依赖于图书馆读者管理系统。统计显示,48所具有网络书评功能的大学图书馆都不支持匿名评论,这无疑是阻碍网络书评成长的重要因素。大学图书馆网络书评系统应当提供丰富的选项,能够实现匿名发表、显示昵称等功能,一方面可以减少书评发表的步骤,另一方面可以吸引毕业生、社会人士参与图书馆网络书评建设。

3.2 构建学科特色书评库,建立资源联盟

大学图书馆以本校师生为服务对象,学科图书资源是大学图书馆的核心所在。图书馆从学科角度划分图书及其书评,这种累积能更好地反映学科发展过程,也更切合高校师生及科研人员的需要[11]。大学图书馆根据本校学科建设、学生学习需求,应该集中精力搞好某几类重点学科书籍网络书评。图书馆可以主动搜集学科专家、学术电子期刊、出版社等渠道的专业书评,也可以向本校专业教师、研究者约稿,鼓励各学科学生记录和分享专业学习过程中的经验。将各种专业参考书目、导读推荐书目、学科新成果等与学科特色书评资源整合,为高校学生提供导读服务,帮助科研深入,也能够促进更多的专业人士深入挖掘资源,进一步促进网络书评的繁荣。

一个图书馆的资源毕竟有限,大学图书馆应该充分利用其他渠道的优质网络书评充实本校书评资源之不足。国际著名的书评服务有OCLC提供的开放维基版联合目录、Open WorldCat的书评服务,国内有豆瓣网、读写人等相对专业的网络书评服务商。大学图书馆可以根据自身馆藏特色,有选择地从《全国书评索引》、《中国书评精选》、《中国图书评论》、《读书》等传统渠道获得书评文章后,经过数字化加工充实本馆网络书评库。大学图书馆应该和各服务商密切合作,取得服务商授权,避免出现版权纠纷。

与其他高校建立资源共享联盟,实现优势互补。借助CALIS平台功能,深入开展高校间馆际互借,实现各高校馆藏资源目录共享的同时,进而共享网络书评资源。努力拓展大学图书馆网络书评的广度和深度,激发不同学校不同学科的高校学生讨论热情,增强网络书评社区活跃度。

3.3 借助新媒体,加强社交功能

对于未提供书评功能的图书馆管理软件,应要求软件服务商进行二次开发,完善OPAC及其网络书评功能。链接自外部的网络书评,最好能够实现全文阅读,且无需登录外部网站就能够回复书评评论。开发个性化推荐功能,根据读者的浏览、借阅记录、专业学习阶段推荐相关书籍,推荐兴趣相投的读者群;提供“我的收藏”、“好友关注”、“回复提醒”等社交功能。将OPAC与学校其他交流社区进行功能整合,例如在学校BBS平台上开辟书籍评论专栏,并提供完善的一键分享功能,实时地将网络书评分享到读者QQ空间、人人网、朋友网、微博等社交媒体。重庆大学图书馆在建设网络书评体系时十分注重社交功能,对馆藏图书的利用率产生了十分明显的提升作用[12]。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在年轻人的网络生活中占据了重要位置,充分发挥新媒体功能开展网络书评工作是恰合时宜的。以图书馆官方微博等为平台发起“微书评”话题,以“一段话书评”、“麻辣书评”、“卡通书评”等喜闻乐见的形式活跃书评氛围,引领校园文化。选择优质书评资源,通过微信、微博平台进行推送,鼓励读者发现、分享、创作网络书评作品。

基于大学图书馆网络书评的阶段性特征,图书馆应提供完善的书评数据导入导出功能,保障读者维护自己完整网络记忆的权利。

3.4 实现线上线下结合,增强读者粘度

图书馆作为高校休闲文化中心,应该开展形式多样的线下活动丰富高校师生课余生活。大学图书馆可以开设沙龙、新书鉴赏、读书会、讲座等活动提升校园文化氛围,通过开办展览、黑板报等形式引导、宣传网络书评写作。大学图书馆通过设立内部刊物,建立稳定的学生编辑组织,图书馆提供专业指导,将优秀的书评作品结集出版。一方面吸引网络书评作者,另一方面完善书评写作、发布流程。在网络社区经常开展一些有创意的活动,例如举办限时竞猜竞赛等,聚拢核心读者,加强口碑宣传,树立良好的品牌形象。在线上建立不同的兴趣小组,实现自主管理,图书馆为线下活动提供良好的硬件支持,比如场地、经费等,活跃网络书评社区线上线下气氛,增强读者粘度。

4结语

大学图书馆网络书评是加速大学图书馆知识流通的催化剂,拓展了大学图书馆知识服务的新境界[13]。虽然我国大学图书馆网络书评的建设现状不容乐观,但是通过利用以读者为中心的设计理念,构建符合读者需求的图书馆网络书评体系,必能促进我国大学图书馆网络书评的繁荣。

参考文献

[1]孟珊. 信息时代的图书馆书评发展研究[J]. 黑龙江科技信息, 2009 ,(10): 113.

[2]Huang Y K, Yang W I. Motives for and consequences of reading internet book reviews[J]. Electronic Library, 2008, 26(1): 97-110.

[3]杨九龙, 左阳. 基于 OPAC 的大学图书馆网络书评研究[J]. 图书馆论坛, 2012,(4): 10-14.

[4]贺海侠.大学图书馆应充分发挥OPAC的书评功能[J].图书馆杂志,2013,(4):72-74.

[5]石侑泽.猎手和他的猎物-技术书评的使命[N].中华读书报,2003-12-03.

[6]张麒麟. 商业性网络书评的文化内涵及其知识传播价值[J]. 图书馆杂志, 2013,32(11): 34-37.

[7]吴惠菇. 大学图书馆作为校园第三空间的价值及其实现[J]. 图书馆工作与研究, 2013,(5): 14-17.

[8]王晨静, 杨新. 浅析现代设计理念与方法中——“以读者为中心” 的设计原则[J]. 科技风, 2012,(19): 54-56.

[9]李元来. 试析虚拟社区中的人际互动[J].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 2006,(3): 55-57.

[10]闫冬. SNS 溯源与网络社交心理特点[J]. 每周电脑报, 2008,(27): 4.

[11]李明. 大学图书馆学科书评网络资源深度聚合服务探析[J]. 图书情报工作, 2013,57(18): 94-97.

[12]袁辉, 杨新涯, 秦鑫. 基于流程优化的图书馆书评系统应用研究与实践[J]. 图书馆建设, 2013,(4):76-79.

[13]王慧姝. 知识服务视阈下大学图书馆网络书评应用研究[J]. 河南图书馆学刊, 2013,33(5):121-122.

猜你喜欢

高校图书馆
中文电子书馆配市场发展探析
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案例分析
微信公众平台在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中的应用研究
浅谈高校图书馆办公室的重要性
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活动研究
试论高校图书馆在网络环境冲击下的人文建设
浅谈高校图书馆随书光盘的编目与管理作用
当代高校图书馆“大阅读”服务模式探讨
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实践探讨
高校图书馆电子资源的宣传与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