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图书馆服务新农村探讨

2015-03-27

河北科技图苑 2015年1期
关键词:校区农民图书馆

邓 媛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图书馆 陕西 西安 710055)

近年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迅速发展,很多高校为了满足学校教学与师生生活需求普遍在保留原有校区的基础上修建新校区。由于新校区建设土地需求量大,因此大多数高校的新校区都建在郊区或农村,与老校区图书馆相比高校新校区图书馆不仅地理位置与农村更接近,且设施也更完备,这为高校图书馆服务新农村提供了更好的条件。因此,高校图书馆应依托新校区图书馆为新农村发展提供更优质的服务。

1 高校图书馆服务新农村的必要性及优势

1.1 高校图书馆服务新农村的必要性

1.1.1 国家政策

近年来,中央高度重视农村工作,把解决“三农”问题作为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连续几年中央一号文件都明确提出了加强积极推进、加快农村信息化建设这一惠及“三农”的政策要求[1]。2005年1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明确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全社会的事业,需要动员各方面力量广泛参与。各行各业都要关心支持新农村建设,为新农村建设做出贡献。”[2]2007年11月21日,农业部颁布的《全国农业和农村信息化建设总体框架(2007-2015)》要求各地要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遵循“政府部门主导,社会力量参与,完善运行机制,实现多方共赢,服务亿万农民”的基本原则[3]。高校在社会发展中担负着重要的责任,作为学校的知识中心,图书馆拥有丰富的图书资源、先进的技术设备和优秀的人才队伍,应利用新校区便利的地理位置,在服务好高校师生的基础上,对当地村民提供人文关怀和信息服务,为建设新农村做出贡献。

1.1.2 社会需求

随着高校新校区建设,高校所在地周边的农民生活也因此有了很大的变化。物质层面,因为高校和学生的入住带动了当地的消费;精神层面,高校的驻扎必将给周边农民带来先进的思想观念,提升他们的整体素质。并且,对农民精神层面的影响大于物质层面。因为,高校的迁移将遥不可及的高等学府转移到了农民的身边,看着宏伟的建筑和生机勃勃的大学生,这一切都将激发起农民对知识的渴望,对学校的向往,而图书馆正是连接他们和知识最好的桥梁。

尤其是城市的快速发展使得外出务工农民的数量急剧增加,随之而来的问题就是农村留守儿童也在成比例的增加。少年儿童是祖国的花朵,留守儿童也应该得到同样的关爱与照顾[4]。而这些留守儿童正处于成长发育的关键时期,却缺少父母的关爱和照顾,在思想和教育上存在很大的问题。因此,高校图书馆肩负着与其他社会力量共同改善农村留守儿童生存与成长的文化环境以促使他们健康成长的重要责任。

1.2 高校图书馆服务新农村的优势

高校新校区图书馆的建设为高校图书馆服务新农村提供了更多的优势:(1)地理位置更接近农村。随着高校新校区向乡村的迁移,使得各大高校落户郊区农村,每一个新校区的周边都会围绕着几个自然村镇。长期的毗邻关系为农民和校园搭建了桥梁。高校的迁移使得旧模式中“图书下乡”活动完全可以由现有图书馆来替代,这不仅服务了农民,也大大地节约了城乡运输的成本。(2)拥有更为丰富优质的馆藏资源。高校新校区图书馆一般拥有更为丰富而优质的馆藏资源,包括图书、报刊及大量的电子资源,更加适合当代社会的需求。(3)更加先进的技术设备。高校新校区图书馆都引进了先进的网络和计算机设备,可以保证图书馆每天24小时不间断工作,支持读者随时随地访问图书馆主页查询信息,还提供给读者各种移动终端的阅读服务,这些先进的设备为图书馆服务新农村提供了有利的条件。以上这些优势,为高校图书馆服务新农村提供了新的机遇。

2 高校图书馆服务新农村的途径

高校图书馆作为服务机构,不仅要满足校内师生的需求,还要在向社会化发展中尽量满足校外读者的使用。因此,高校图书馆应依托新校区图书馆的优势,不断拓展图书馆的服务功能,创新图书馆的服务模式,通过以下途径来服务新农村建设。

2.1 开展资源共享

共享资源包括图书馆的馆舍资源、各类文献信息资源等,如馆藏图书、报刊、自建及购买的各种数据库等。读者可以到馆查阅资源,还可以通过移动终端设备登陆图书馆,使用图书馆的电子资源,实现随时随地地检索和阅读,尤其是电子资源可以为村民免费开放,实现无差别的资源共享服务。另外,对一些非农业专业院校来说,应在图书馆新增一些农业科普图书以及电子资源导航,以带动农民学习国家方针政策,学习农业科学知识,为建设创新型农业提供帮助。

2.2 提供特色服务

我国农业正处于一个快速转型时期,土地流转、农业信息化等新名词逐渐进入农民的生活中,很多农民已经深刻认识到拥有迅速及时的信息对促进经济的发展、提高自己的经济收入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由于农村整体硬件设施的制约,农民很难自己得到这方面的帮助与辅导。图书馆作为信息收集与传播的重要基地,可以主动为农民提供具有农业方面的特色服务。例如:利用电子阅览室开展计算机基础培训课,教会农民计算机系统及互联网的基本应用,让他们具备自主检索的能力;邀请校内农业专业教授定期在图书馆开展专题讲座,解读国内农业新政策,为他们的决策提供依据;举办农民需要的技术培训,帮助农村发展生产;给农村的年青人提供就业、转岗、技术培训等信息。

2.3 共建农家书院

高校图书馆和当地政府可以共同努力为周边村镇建立农家书院,农家书院旨在服务农村的所有居民,而我国农村的普遍现象是老人和未成年儿童居多,因此,在满足普通读者的基础上对于老人和儿童的阅读关怀尤为重要。对于老年人,有些人喜欢关心时事政治,因此应该设立报刊阅览室并按时更新报纸;有些老年人不识字,不具备阅读能力,对此应该设立视频影音播放室,放映一些戏曲或者老电影等,让他们感受到农家书院的温暖。对于留守儿童,图书馆可以购入一部分优质儿童读物,与当地政府共同建立儿童阅览室,图书馆还可以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提高儿童的阅读兴趣。

3 高校图书馆服务新农村的策略

3.1 立足校内,服务校外

村民作为校外读者进入图书馆,使用图书馆资源,一定会对校内读者的生活和学习产生很大的影响,如何在满足校内师生的借阅需求基础上更好地服务校外读者,减少校内外读者间的冲突和矛盾,创建和谐舒适的读书环境,是图书馆服务新农村要解决的首要问题。

3.1.1 分时段阅读

高校图书馆的文献信息资源都是按照高校的师生比例来配置的,现在大部分高校的资源都不能满足校内读者的使用。在这样的前提下还要去服务校外读者,具有一定的困难。但经统计后发现,高校师生进入图书馆学习在时间上有其规律性,周一至周五大都集中在课间和晚6点之后;周末则因为新校区远离市中心,出行不便,很多学生也都选择在图书馆阅读。而校外读者日常时间自由,不受约束。对此,应该对校外读者访问图书馆的时间做一定的限制。例如,只允许校外读者周一至周五白天入馆阅读,晚上禁止入馆。周六、周日只能有一天入馆等等。

3.1.2 分区域阅读

校内师生与校外读者在文化素养、言谈举止、生活习惯上都有一定的差异,为了避免发生不必要的冲突,在阅读区域上应当采取分区隔离的方式,即在馆里某个楼层专门设置校外读者阅读区,形成独立的阅读环境。这样即使两者之间有哪一方面做出了让对方不满意的行为也不会产生直接的影响。

3.2 挖掘资源,强化服务

在高校图书馆服务农村的进程中,不能只对校外读者的行为做限制,还应该充分挖掘高校及图书馆的自有资源,为村民提供更贴心的服务。

3.2.1 非农业院校特色服务

非农业院校图书馆农业知识类图书较少,相关政策资源也比较匮乏,因此只能提供给农民最基本的阅读环境以及普通读者的阅读体验。但是可以凭借高校之间的友好关系邀请一些农业院校的教授来做培训讲座,联合当地的优秀农民企业家多做一些交流活动等,在人文关怀和提升素养方面做出一些贡献。

3.2.2 农业院校专业服务

农业类院校图书馆对周边农村的帮扶可谓是如鱼得水,一方面农业类院校拥有大量的农业相关书籍报刊杂志,可以实时地获取农业前沿政策及知识。另一方面这类院校还具备专业的农业师资力量,可以经常在图书馆开展一些农业专题讲座,为农民提供现场答疑、一对一指导等服务。在农业新名词新概念层出不穷的今天,农民再也不光是只会种田了,他们也迫切地需要专业人员的指导和帮助,这类服务将大大提升农民的软实力及个人素质,使得农民在新农村建设中稳步的转型,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开辟了一条新道路。

4 结语

高校图书馆服务新农村是在高校新校区建设过程中出现的新机遇,是图书馆服务社会的新途径,也是响应国家发展农村信息化建设政策的新举措。然而,在高校图书馆服务农村的实施过程中依然存在很多问题,例如如何解决高校图书馆在经费紧张的情况下对农村的帮扶工作,如何提高广大村民的阅读兴趣,如何使非农业专业院校更好地与农村挂钩发挥帮扶作用,这些问题都是高校图书馆开展服务农村进程中需要研究与解决的问题。

[1]赵静,王玉平.国内外农业信息化研究述评[J].图书情报知识,2007,(6):80-85.

[2]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J].求是,2006,(5):3-9.

[3]谭玉莲.高校图书馆服务农村信息化建设初探[J].图书馆学刊,2009,(7):51-52,59.

[4]屈萌.省市少儿图书馆服务农村留守儿童的思考[J].图书馆学刊,2014,(5):92-94.

猜你喜欢

校区农民图书馆
成都医学院新都校区南大门
成都医学院新都校区一角
农民增收致富 流翔高钙与您同在
饸饹面“贷”富农民
山东大学青岛校区
图书馆
我校临安校区简介
去图书馆
“五老”以“三用”关爱青年农民
也来应对农民征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