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独立学院向应用技术型高校转型的困与道

2015-03-27刘永亮朱庆仁

关键词:技术型应用型办学

刘永亮,朱庆仁

(淮北师范大学 信息学院,安徽 淮北 235000)

《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提出了“研究类型高校、应用技术类型高校、高等职业学校”[1]三大类的高等学校分类体系。《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14]19号)提出“采取试点推动、示范引领等方式,引导一批普通本科高等学校向应用技术类型高等学校转型,重点举办本科职业教育。独立学院转设为独立设置高等学校时,鼓励其定位为应用技术类型高等学校。”[2]《规划》和《决定》明确了独立学院应用技术类型高等学的定位;但当前独立学院转型步履维艰,转型过程中存在若干障碍,文章主要以皖独立学院为例,略论其在转型中遇到困境及其解决办法。

一、“应用技术型大学”的基本含义

“应用技术大学是产业转型升级和产业技术进步的产物,是基于实体经济发展需求,服务国家技术技能创新积累,立足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直接融入区域产业发展,集职业技术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于一体的新型大学类型。”[3]可见,培养应用技术人才是应用技术型高校的首要责任,学习者职业发展为应用技术型高校的教育核心,融合于区域经济发展为应用技术型高校的最终目的。应用技术型高校与传统的本科高校和当前职业院校都有着显著差异。应用技术型高校强调“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4],这与传统的本科高校有着本质性的差异;除此,应用技术型高校又打开了专科、本科到研究生的上升通道,这对传统以中专和专科为主体职业院校又是很大的超越。

二、独立学院向应用技术型高校转型之所困

(一)国家政策扶持的缺失

在日本,政府资助是其私立高等教育发展的助推力;在西方国家,政府给与民办高校充足的政策支持和信息服务。我国虽然于2003和2008年先后出台了《关于规范并加强普通高校以新的机制和模式试办独立学院管理的若干意见》(教发[2003]8号)和《独立学院设置与管理办法》(教育部第26号令)两个规范独立学院设置的文件,但相关的扶持及保障性文件则相对匮乏。政府对公办高校和独立学院的政策仅仅囿于“公”与“民”之间的狭隘理解[5],政策引导差别过大,独立学院远没有得到与母体学校同等的待遇,其主要体现在如下三方面:首先,政府财政拨款的缺失,包括教科研项目的经费资助。这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独立学院办学的积极性和能动性。目前,仅靠学生学费来维持运行和发展难以保障独立学院良好的发展。其次,教师队伍缺少稳定性。教育部提出,独立学院应有相对固定的专任教师队伍,但这正是当前独立学院所缺少的。以安徽省为例,独立学院的专任教师基本上采用自主招聘和从母体院校聘任两种方式,从母体院校聘任教师往往占到教师总数一半以上,自主招聘教师的数量比例小。在教师工资、福利、职称评定、教科研项目申请等方面,独立学院相对于公办学校有着较大的差别,尽管各独立学院都尽力从社会招聘优秀教师的计划,但多为刚走出校门的大学毕业生或已离退岗位的老教师,中青年骨干力量缺乏。最后,政府管理和服务工作不足。当前政府的管理和服务工作主要以常规报表资料统计和教学评估为主,信息咨询服务、政策扶持存在缺失。这往往会导致独立学院办学行为存在一定的盲目性。这种缺失在宏观层面阻碍了独立学院的发展,不利于独立学院向应用技术型高校的转型。

(二)行业企业参与程度不高

独立学院十二年的发展历程可以说是一种过渡性或者说是一种摸索性的发展过程。其既不像普通本科高校那样有着较为深厚的学术底蕴,也不像职业学院以纯粹的技能型人才为培养目标,因此在行业和企业的参与方面存在严重不足,校企合作和产教融合存在严重缺失。当前市场导向作用在行业参与中没有显著体现,政府的支持和引导存在一定的缺失,企业和学校的互动存在不足。因此,独立学院向应用技术型高校转型过程中,行业企业参与度不高,也就导致了转型的“虚化”。行业企业参与的核心虽然主要在于学校和企业,但同时也不能忽视市场、政府乃社会大环境都产生的重要的影响。

(三)人才培养定位、师资建设、专业设置受困于母体高校

自2003年教育部颁布《关于规范并加强普通高校以新的机制和模式试办独立学院管理的若干意见》以来,母体院校一直是独立学院教育教学和管理主要承担者。学科专业带头人一般从母体院校中聘任,因此人才培养方案和培养目标具有显著的沿袭和移植现象,难以体现出独立学院独具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当前很多独立学院人才培养目标只是笼统定位为应用型人才,其定位与母体高校并未表现出显著差别。师资建设的受困更为显著,安徽省绝大部分独立学院都存在师资短缺现象,真正自聘教师少,适合于应用技术型高校的“双师型”教师更少,仅仅依靠外聘教师,无论是管理还是发展革新障碍重重。当前独立学院专业设置应用型特征不显著,受母体高校的专业设置的影响较大。究其因,主要源于师资和专业设置的过度依赖。这种脱离市场和社会需求为导向的专业设置模式导致了独立学院在人才培养方案、课程设置、教学内容等缺乏针对性和应用性,也致使专业设置和招生规模发展的不协调,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供需错位,易导致毕业生结构性失业。独立学院在向应用技术型转型和发展过程中这些都是需要克服和解决的最棘手的问题。

三、独立学院向应用技术型高校转型之道

(一)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

1.加强法律和制度上的保障。在欧洲发达国家,应用技术型高校的建立几乎全是在政府主导转型发展中实现的。[6]独立学院的转型需要政府加大政策支持,健全保障机制。政府教育主管部门要出台与独立学院转型相关的法律和制度,使其纳入整个高校转型的统筹发展规划,在法律上保证转型应用技术型高校的地位和使命;完善独立学院转型发展的办学政策体系,在制度上对独立学院的发展规划、准入和退出、扶持和奖励等关键问题建立明确的法律法规和具体的实施条例;同时进一步规范应用型独立学院评价体系,客观科学公正的对独立学院进行评估。

2.加强政府的政策扶持。首先,政府应对独立学院转型发展进行顶层设计,政策引导和宏观指导相结合,改革应用技术型高校设置、评估和拨款等有关制度,加大政策创新,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其次,进一步明确推进独立学院分类管理、落实财政扶持政策等制度,营造有利于包括独立学院在内的普通高校转型发展的政策环境。除此,政府要着力解决独立学院发展过程中的土地、金融、税收和法人等方面的问题,为独立学院转型发展创造条件。最后,政府要改革独立学院的财政资助制度,在经费方面加大支持投入,缩小独立学院和公办本科高校之间的财政差距。尝试给独立学院设置发展专项资金,每年给予独立学院一定数额的财政资助;同时,出台相关细则,保证独立学院有较为充足的财力良性发展。

3.逐步实现教师队伍的事业编制。独立学院普遍存在教师待遇低和缺少社会保障,这严重制约独立学院师资队伍稳定发展。当前,一些省市开始逐渐重视独立学院教师编制问题,例如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杭州师范大学钱江学院、浙江大学城市学院等都成为独立的事业编制单位,如果一些地区短期内无法实现,政府也需尽快出台关于独立学院教师的待遇和社会保障相关政策,确保独立学院教师依法享受与公办学校教职工的同等权利和待遇。

4.政府设立专门的管理服务机构。独立学院举办时间不长,办学经验不足,许多方面正处于探索中,特别在与企业办学相结合后,容易使其办学行为偏离办学目标,过分强调利润。因此,政府设立专门管理监督机构显得尤为重要,对独立学院办学实施监控及规范管理,同时开展与独立学院相关的信息收集和咨询服务工作。

(二)行业企业积极参与和高校的主动融合

行业企业积极参与到独立学院应用技术型高校的转型有着切实的意义。鼓励企业积极投身于高校转型,政府需要给予企业补贴和税收减免等优惠政策。只有如此才能更好的调动企业参与校企合作办学的主动性。这需要行业企业积极主动地为学生提供实习实训平台,介绍企业技术人才到高校担任兼职教师,唯此方能把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目标落到实处。行业协会和企业要积极参与应用技术型普通高校办学,条件成熟,可以在高校建设技术研发和创新中心,将企业一线的先进技术和对人才培养的要求及时传递到高校,联合培养应用型、技术型和企业急需的人才,实现产教融合、共赢发展。

独立学院向应用技术型高校转型的过程中要适应于区域经济的发展,根据区域产业结构变化来调整、优化和设置学科专业结构,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支撑。这种与地方行业企业的互动合作,会给独立学院带来许多新的信息、技术和资源,这对促进独立学院的应用型人才培养和应用技术研究奠定了基础。独立学院要积极加入到行业企业建设中,共建产品开发中心、实验实训平台帮助行业企业解决生产与管理的实际问题,要积极参与行业企业的组织与活动。

(三)教育教学改革乃转型之本

深化教学改革是独立学院转型的根本。独立学院首先需要明确正确的办学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把培养应用技术型人才作为学院的顶层设计,一切工作围绕此培养目标运行。在人才培养模式、学科专业、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师资队伍等若干方面进行转型。唯此,方可真正实现向应用型技术型高校的转型。第一,人才培养从理论型、适应型向应用型、创新型转变。独立学院的转型首先要从人才培养模式上转变,通过深入教学改革,从理论型和被动适应型培养模式逐步走向应用型和创新型,培养出适应市场、适应区域和地方经济发展服务的应用技术型人才。第二,学科专业由趋同向特色转变。独立学院专业设置受困于母体高校,存在严重趋同现象,缺失自己特色,在毕业生就业中出现严重过剩现象。因此,由“同”到“异”的发展尤为重要。第三,课程模式由文本预设型向实践生成型转变。课程目标着眼于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重视学生的智慧技能的培养,以及面对具体的、复杂的、变化多端的各种情况下如何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的培养。第四,教学模式由灌输--接受型向合作探究型转变。传统教学模式是教师让学生被动接受所教的知识,目的是让学生能听懂,而合作探究式的教学模式,强调师生间的平等交往,相互协作,师生间不仅是一种单纯的知识授受关系,更是一种带有社会性质的模拟社会化角色之间的合作交流。[7]第五,教学方法由理论导向向行动导向转变。行动导向关注学生的参与性及协作性,注重学习的情境性,它把学习和工作有机的联系起来,以解决贴近生产实际的案例和问题来学习,故其更符合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要求。第六,师资队伍由学术-教学型向“双师型”转变。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以创新创业教育为抓手,以“学历+职业”双证制度为助力,推动转型顺利开展。在教师队伍的转型中,注重校企人才共建,以灵活机制聘用企业高层次技术人才,建立专任教师走进行业企业接受培训、参与研发的长效机制,加大教师向应用型师资转变的力度。

独立学院向应用技术型高校的转型意义重大,困难与机会并存,独立学院应以国家宏观政策为依据,根据自己的校情,充分利用各种资源,把转型落到实处。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教育部等六部门关于印发《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的通知[EB/OL].http://www.moe.edu.cn/publicfiles/201406/.

[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EB/OL].http://www.scio.gov.cn/ztk/xwfb/2014/gxbjhzyjyggy/,2014-5-2.

[3]应用技术大学(学院)联盟.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实践与政策研究报告[R].2013.

[4]康亚华.校企合作,新建本科院校转型发展的战略选择[J].教育发展研究,2014(9):53-57.

[5]曾艳.应用技术型大学:独立学院办学类型的定位和发展[J].经济研究导刊,2014(36):244-255.

[6]夏江峰.独立学院向应用技术转型的实施路径探析[J].中国教育学刊,2015(4):166-167.

[7]施炜.普通高校本科毕业生就业能力提升对策研究[D].杭州:浙江大学,2012.

猜你喜欢

技术型应用型办学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5-2-1”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实践
中外合作办学在晋招生录取情况一览表
网络平台补短板 办学质量稳提升
第8讲 “应用型问题”复习精讲
应用技术型本科院校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思考
应用技术型大学科研评价体系构建探讨
独立学院转型为应用技术型大学的必要性和途径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