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荆门钟祥海马舞的文化价值与保护

2015-03-27苏家福周红萍

湖北文理学院学报 2015年9期
关键词:钟祥钟祥市三国

苏家福,周红萍

(湖北文理学院体育学院,湖北襄阳441053)

荆门钟祥海马舞的文化价值与保护

苏家福,周红萍

(湖北文理学院体育学院,湖北襄阳441053)

舞蹈《海马舞》是钟祥市原生态古老的传统舞蹈之一,是由古代的竹马灯演变而来的,早在唐代就曾有过竹马灯的记载,已有两百余年的历史。研究海马舞的文化价值与保护,目的在于让人们认识和了解海马舞,传承海马舞的原生态文化。

钟祥市;海马舞;地方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

一、海马舞的起源

钟祥市是三国的古战场之一,相传三国时蜀国大将赵子龙的座骑是一匹神马,身上布满鳞片,洁白如云,有着像云海一般变幻无穷、人马合一、战无不胜的本领,遂被人们称作“海马”。这种海马身上长着四只眼睛,有逢山过山,逢水过水的本领,只有智勇双全的忠臣良将才能拥有这样一匹神马[1]。后人为赞颂忠臣良将,钟祥的艺人创编了海马舞(具体时间、人物无法考证)。海马舞的主题内容是反映三国时期的战斗故事,通过任务和各种队形的变化来再现当年的战争场面。在表演中融唱、跳、跪、打为一体,在唱词内容中演唱的是三国历史故事,曲调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主要分布于钟祥市的东桥、客店、张集、南湖、郢中、双河、石牌等地。

二、海马舞的主要特点

海马是一种动物,它有着勇猛、善战的品质,是钟祥人民崇拜的一种生灵,钟祥艺人编海马舞是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它是一种文化的集合体,这个集合体有效地反映了钟祥地域文化的典型状态和样式。[2]钟祥海马舞主要运用骑马时的奔跑、跳跃、跪、打等表演技巧,兼用肢体语言来表达三国故事,同时,海马制作是用竹子做支架,用纸粘贴,再用彩笔绘出各种图样,做出白色、黄色、灰色、红色、黑色等不同色彩的海马,结构精密,色彩绚丽。海马上的人物主要有刘备、关羽、张飞、赵子龙、赵云、孔融等不同的将士,模拟的是他们在荆州和长坂坡奋勇杀敌的场景,具有很强的历史性与故事性。钟祥海马舞不仅故事情节引人入胜,还融入了竹编技艺、绘画艺术,有着深远和厚重的文化内涵。[3]

三、海马舞的价值

1.传播三国文化

三国文化不仅在中国古典文学宝库中占据着非常显赫的地位,在世界文学之林中亦代表着中华民族有史以来的文学成就,它的思想价值和艺术价值对后世来说是无法估量的,值得我们一代代人汲取其精华。钟祥海马舞以生动、形象、简练的肢体语言和生动的故事情节,再现三国精彩篇章,便于人们欣赏、理解和感悟三国文化的无穷魅力,传播三国文化。

2.健身、健心、娱乐

海马舞的奔跑、跳跃、跪、打等动作,可以促进人体神经系统的灵活性;使人的骨骼强壮,肌肉横断面积增加,关节灵活;能提高人们的速度、力量、耐力、灵敏和协调能力,促进心血管系统的发展。同时,由于该舞空间方位不断变换,对舞者身体素质要求较高,他们必须克服身体和心理上的不适应,从而培养舞者吃苦耐劳、不怕困难、勇敢奋战的乐观主义精神;海马舞动作的多样性、运动过程的趣味性、运动环境的复杂性,能调动舞者愉悦、乐观、友爱等多种多样的情感;该舞一般有7人一起表演,运动的集体性,可以使舞者的情感社会化,又为人们的体育娱乐与休闲运动提供了机会,有利于表达人们对生活的热情,有利于丰富人们的业余文化生活,有利于人们消除疲劳、愉悦身心、陶冶情操,满足人们的精神享受,能为人们增添无穷的生活情趣。

3.弘扬竹编艺术

中国竹编,源远流长。从2000年前的战国时期,到现代文明社会,竹制工具、竹质建材、竹编生活用品、竹编艺术品,一直是中国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物件。竹子体轻,竹材的收缩量十分小,而弹性和坚韧性却很高,顺纹抗拉强度达170Mpa,顺纹抗压强度达80Mpa。[4]同时,竹子上容易附着布、纸等色泽斑驳的物品,装饰更加精美,给人们生活带来美的享受。而用竹子制作海马,正是利用了其良好的弹性和韧性,舞者带着它可以做奔跑、旋转、跳跃、蹲、跪等动作。

4.提升绘画技艺

绘画是在二维平面的空间上,依靠明暗、透视和形象结构等手法来表现物象的凹凸,造成立体幻想和效果,令观者感到物、像是立体的。并通过物象的大小、遮挡关系、透视变化和色彩变化、虚实等手法,造成深远的空间效果。

5.汇集文化奇葩

钟祥海马舞汇集了三国文化、竹编艺术、绘画艺术和木刻艺术,结合锣鼓、钗等音乐伴奏,生动形象地刻画了桃园三结义、千里走单骑、过五关斩六将、长坂坡、截江夺斗、身在曹营心在汉等家喻户晓的故事中刘备、张飞、关羽、曹操、孙权、诸葛亮、周瑜、吕布等人物,不仅表现了人物的精神面貌,而且绘声绘色地再现“人物”,让观者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可谓是中华艺术之奇葩。

四、海马舞的发展现状

解放前由于生活所迫,钟祥海马舞成了艺人们乞讨的手段。海马舞多在春节、婚丧、农耕、庆典等期间表演,由于人物多,舞蹈运动幅度大,演出场地一般在村头禾场、街头巷尾,是钟祥市民俗节目中必不可少的群众自娱活动形式之一。

解放后,海马舞逐渐成为劳动人民自娱自乐的民间舞蹈。从1958年开始,罗忠鼎在东桥从事海马舞等文艺宣传活动,多次参加钟祥有关部门组织的民间文化活动。数十年来,他言传身教带有徒弟10多人,积极为海马舞收集有关实物和资料,亲自组织传唱和录音录像。不过老人也有着自己的尴尬,在这些爱好海马舞的人群中,多数人普遍年事已高。“海马舞表演不但需要娴熟的音乐技巧,更需要强壮的体力,老年艺人已很难胜任,而大部分年青人对此不感兴趣,不愿学艺。”

文革期间,大唱样板戏以及张继先老人的去逝,海马舞走向衰退,加上没有得力的组织和引导、缺乏活动资金、受外来文化的冲击等原因,造成海马舞的继承和发展举步维艰,濒危状况比较严重,亟待保护。[3]

2008年钟祥海马舞被列为湖北省非物质文化名录。钟祥市文化局对东桥镇文体服务中心投入一定资金,选择了钟祥海马舞传承人罗忠鼎,并给予一定的资金扶持。可喜的是,近几年,随着文化部门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视,海马舞得到了较好的传承与保护。

五、海马舞的保护与传承

1.利用广场表演传承海马舞

近年来,钟祥市东桥镇文体广场,当地文化服务中心组织老艺人表演的海马舞贺春,吸引了许多观众。在急促的锣鼓声中,只见7位表演者踩着鼓点边舞边唱。走在最前面的是一位头戴礼帽、身穿黄袄手持马鞭的引路人,紧随其后的分别是化妆成戴头盔,身着黄色、红色、绿色、白色、黑色盔甲,骑着五种不同颜色马匹的五位将军。最后,是一位穿着黄袄,拿着兵器的护马人。东桥镇文体服务中心主任郑成甫介绍说,前面的引马人,扮演的是三国人物中一位叫做张世平的马商。而演员本人,正是海马舞这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代表性传承人罗忠鼎。五位骑马的人物,分别扮演的是穿黄袍骑黄马的刘备、穿红袍骑红马的关羽、穿绿袍骑绿马的甘夫人、穿白袍骑白马的赵子龙以及穿黑袍骑黑马的张飞。而护马人,则扮演的是另一位名叫苏双的三国人物。舞动时,在引马人的带领下,整个队伍碎步上场,先围绕着场地圆场一圈后,再跑东、西、南、北、中五个方位。伴随着锣鼓声的不断加快,表演者们的步伐也逐渐加快,期间穿插表演各种骑马行军动作及大跳跃、打旋子等难度较大的动作。海马舞不但舞蹈形式特别,其伴奏也很有讲究。伴奏的班子有5个人,伴奏乐器也各不相同。演奏时,伴奏者按马锣、钩锣、钹、大锣、鼓的顺序一字排开。[5]利用广场表演,让民众了解海马舞,吸引人们加入到海马舞训练与表演队伍中去,从而可以保护与继承钟祥海马舞。

2.确定海马舞传承人

钟祥市选择了古稀老人罗忠鼎作为海马舞的传承人,每月给予一定的传承经费。他的主要任务:搜集资料,整理海马舞系统信息,传承海马舞文化。罗忠鼎熟知整套海马舞的演唱、舞蹈和演奏。采访时,老人兴致勃勃地讲述开来:海马舞的演出分为5个部分。分别是开门场、长蛇阵、丁字阵、五马破曹和庆功宴。开门场,也叫帽头。主要是介绍几位人物的出场,表演者通过骑马的动作,展现出人物的英雄形象。舞到长蛇阵,队伍随着引马人的动作排成一条长蛇,边唱边舞的同时,着重突出白马赵子龙的威武。五马破曹是整个舞蹈的高潮。通过一系列快速、带有难度的动作和步法表述战争的激烈。这些动作都有各自的要领,比如波波步,要求左手握缰绳,右手持兵器,双腿分开与肩并行,上身随两腿的反复屈伸动作而前后起伏。海马舞不仅舞蹈内容丰富,其唱腔也极具特色。曲调既有点类似于钟祥一带的花鼓戏和高腔,可仔细听起来却又有着明显的差别。后来,民间艺人干脆将这种唱腔称之为“海马调”。在东桥镇文体中心,根据老人的口述,已经整理出“哟腔”、“长坂坡调””、“十绣腔”等多个“海马调”的唱腔和部分唱词。

罗忠鼎从13岁,初次跟随师傅张继先、晏德孝学习海马舞到如今,已经足足表演海马舞有60个年头。农忙时师傅是没有时间教的,进到腊月里,师傅将他们几个师兄弟一起带到田埂上,嘴上唱着腔调,手上教着动作。回忆起学艺的光阴,老人许多感慨。学海马舞时,步伐的移动是最有技巧的,要求有很扎实的基本功。如:奔跑、旋转、跳跃、蹲、跪等轻飘有力的动作。

3.传授海马舞道具制作技艺

演出海马舞还有一个重要的内容,就是演出的道具和服饰。这些道具都是由艺人们亲手制作,5匹颜色各异的马,是用篾扎纸糊,再配上彩色的布条。刘备的宝剑、关羽的大刀、张飞的矛、赵云的枪都是用木头制成。据说,制作这些道具,需要手艺娴熟的4位艺人做上整整两天。因此,钟祥市给予一定的经费资助,聘请一些老艺人,制作海马舞所需道具,并请这些老艺人传授技艺。

4.建立协同保护体制和运行机制

建立以地方文体局为保护机构,给予政治、经济、文化支持与保障,每年举行湖北省各级各类非物质文化展演;以项目传承人为主导,指导海马舞的建设与发展;以市场表演为主体,进行商业运作;以各行各业和个人踊跃参与,协同保护与发展钟祥海马舞。

钟祥海马舞将武术、体操、舞蹈、音乐于一体,同时它又融合了篾扎技艺、绘画艺术、木刻技艺和打击乐器伴奏来表演三国故事,这种多文化组合的现象还不多见,需要发扬光大,需要钟祥领导高度重视,社会各界鼎力支持,使海马舞成为钟祥、湖北、全国仍至世界的文化奇葩,绽放在钟祥这块古老而又充满深厚文化底蕴的土壤上。

[1]熊志然.海马舞[EB/OL].(2011-05-01)[2015-03-10].http://baike.baidu.com/view/4225722.htm#2.

[2]寒泉心港.海马舞-走进钟祥[EB/OL].(2009-01-13)[2015-03-10]http://v.youku.com/v_show/id_XMTA5MTgwM jIw.html?f =3380403

[3]黄旭升.挽留渐行渐远的荆门“非遗”[EB/OL].(2010-08-07)[2015-03-13]http://www.dayoo.com/roll/201008/07/10000307_ 103165234.htm.

[4]孙宁,张立彬.竹子的力学特性[J].力学与实践,1997(6):10-12.

[5]刘伟峙,王虹.海马舞:且歌且舞演绎动人传说[N].荆门日报,2012-2-12(1).

Cultural Value of Hippocam pus Dance in Zhongxiang(Hubei Province) and Its Protection

SU Jiafu,ZHOU Hongping
(Physical Education College,Hubei University of Arts and Science,Xiangyang 441053,China)

Hippocampus dance is one of traditional dances with primitive ecology in Zhongxiang City,which evolved from an ancient bamboo hobbyhorse,originating in the Tang Dynasty.It studied hippocampus dance’s origin,characteristics,value,status and protection and inheritance measures,making people know and understand more about the hippocampus dance,inherit and brighten the original culture of the hippocampus dance in Zhongxiang.

Zhongxiang City;Hippocampus dance;Local culture;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G80-054

:2095-4476(2015)09-0059-03

(责任编辑:倪向阳)

2015-04-06

湖北省人文社科重点项目(2012D127);鄂北区域发展研究中心项目(2011JDY046)

苏家福(1964—),男,河南民权人,湖北文理学院体育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学校体育和社会体育。

猜你喜欢

钟祥钟祥市三国
斜叶黄檀茎中1个新的肉桂酚类化合物
老年大学我的家
——湖北省钟祥市老年大学校歌
三国乱谈(1)
IN THE BELLY, THE BEAST
崛起中的钟祥市中医院
钟祥“四落实”推动资产清查工作
钟祥市地方税务局
强基固本铸利剑 砥砺奋进保平安——钟祥市公安局
版三国之回到过去教自己
围观钟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