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沿海经济特区与内陆城市市场贸易优势对比

2015-03-27陈雪梅

关键词:经济特区内陆区位

陈雪梅

(莆田学院,福建 莆田351100)

从沿海经济特区与内陆城市的经济总量与发展特色来看,沿海经济特区的经济水平无疑领先于内陆城市,就其市场贸易的优势与问题来讲,各自都拥有经济发展优势,也同时存在着经济发展劣势。本文主要将市场贸易的优势对比划分为地理环境优势、区位经济优势、交通道路优势、经济政策优势、本地资源优势这五个方面进行,深入分析了沿海经济特区与内陆城市在市场贸易方面的发展优势与发展趋势,就加强两地经济贸易往来、共享双方市场贸易资源而提出了合理的建议,希望能通过文章对沿海经济特区与内陆城市的市场贸易分析,可以进一步加快两地经济建设的速度,从而推动我国整体经济的不断发展。

一、沿海经济特区与内陆城市的经济发展现状

(一)沿海经济特区的经济发展现状

经济特区,是国家根据经济开放性的迫切需求,选定一些具有对外经济贸易往来优势条件的地区,制定与颁布符合地区经济特色的配套经济政策,实现对外开放与带动国内经济进步的特别经济区。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改革开放正式实施,我国先后设立了深圳、珠海、汕头、厦门、海南这五个经济特区;确定了上海、天津、北海、湛江、广州、福州、宁波、南通、连云港、青岛、威海、烟台、大连、秦皇岛等十四个城市为沿海开放城市;开辟了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闽南三角地区、辽东半岛、山东半岛、环渤海地区等沿海经济开放区。经过这么多年的经济建设与发展,沿海经济特区已经取得了非常显著的经济成就,成为了我国实行改革开放的窗口和代表性经济模式。沿海经济特区通过从小到大、由出口特区到出口加工区,完成了综合型、多功能的经济形态转变,充分展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中国经济建设的正确指导和合理规划,体现了中国人民孜孜不倦的经济发展探索精神与丰富的经济建设创造能力。[1]

(二)内陆城市的经济发展现状

内陆城市主要是指初港澳台地区、沿海城市以外的其他城市,综合其经济发展现状来看,主要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第一,内陆城市当前的经济总量不断上升,这主要是因为我国经济总量不断上升,对外开放程度进一步加深,内陆城市与国际经济相接轨,获得了极大的增长空间。第二,内陆城市的经济结构不断完善,产业规模不断壮大,市场资源实现了更好的优化配置,促使内陆城市的经济发展得到了保证,在国家整体经济的带动下,实现了各地区内陆城市共同发展。第三,以黄河、长江流域为城市线,打造了内陆城市与沿海城市的深入经济合作,使内陆城市与沿海地区的经济关系进一步强化,为内陆城市的经济发展带来了新的发展动力。第四,内陆城市的经济发展获得了党中央、国务院、相关经济主导部门的大力支持,更多经济偏向性优惠政策在内陆城市的经济发展中发挥巨大的经济推动作用,促使内陆城市的经济发展有了强有力的政策扶持,明确了本地区经济发展建设方向。[2]第五,西部大开发战略、中部崛起战略等国家实施的内陆经济发展战略,进一步加强了我国内陆城市之间、内陆城市与沿海城市之间的联系,实现了资源共享、经济互通、产业分工、合作共赢的经济模式构建,促使我国内陆城市的经济得到极大的发展。

二、沿海经济特区与内陆城市市场贸易发展优劣势对比分析

(一)沿海经济特区的市场贸易优劣势分析

1.地理环境优劣势分析

沿海经济特区的地理环境优越,主要以平原为主,地势平坦,河流众多,适合企业集群发展与贸易规模化。由于其沿海特性,港口众多,其对外贸易也就得到了极大的发展,成为沿海经济特区市场贸易构成的主体。另一方面,沿海经济特区由于经济快速建设而导致了自然环境受到破坏,虽然近年来国家在这方面明确提出了在经济发展的同时保护本地区自然环境的口号,但是自然环境污染形势依然不容乐观,需要加大整治力度。

2.区位经济优劣势分析

沿海经济特区的区位优势十分明显,以经济特区城市为中心点,辐射式发展区域经济,并以五个沿海经济特区进行点线结合,从而形成大范围的经济建设面,实现五个沿海经济特区同发展的经济局面。沿海经济特区区位经济劣势,则在于自身经济的发展在资源的需求和产品的销售上,比较明显的依赖于中国内陆的资源供给与对外产品的出口,其区位经济劣势在不利于今后沿海经济特区经济的稳定发展。[3]

3.交通道路优劣势分析

沿海经济特区道路交通网的建设规划时间早,海运、河运条件明显,高速公路、货流通道等众多,形成了四通发达的道路交通网络体系,因此,非常有利于沿海经济特区进行货物流通、生产资源分配,使沿海经济特区内的企业运营效率提升,从而促使沿海经济特区的经济得以加快发展。同时,由于交通道路网众多,路线穿插交织,有一些交通路线可以有效简化或共行,所以需要对沿海经济特区的交通道路再次合理规划。

4.经济政策优劣势分析

国家及地方政府对沿海经济特区的经济政策上有着很大的支持性,为沿海经济特区的经济发展创造了许多有利环境,促使沿海经济特区的经济建设工作在国家经济政策的宏观调控下得以合理、长远的发展。另一方面,沿海经济特区同样存在着一些贸易保护现象,个别地区对本地企业实行了贸易保护政策,这对实现贸易公平交易,促进沿海地区对外贸易发展有着不好的影响,因此,需要在这方面加以重视,积极寻求妥善的解决方案。[4]

5.本地资源优劣势分析

沿海经济特区在本地区的资源上也具备着不同的资源优势,这是发展沿海经济特区特色经济的资源基础,是保障沿海经济特区打造本地区特色产业链的基本条件。从另一个角度来说,沿海经济特区所具备的地区资源优势也十分有限,所以不能搞自我经济发展,要充分结合中国沿海城市的经济发展情况与内陆地区的资源优势,注重多方面的补充自身资源劣势,从而发挥自身的经济建设领头作用,促进区域内资源得以优化配置。

(二)内陆城市的市场贸易优劣势分析

1.地理环境优劣势分析

内陆城市的地理环境优势,主要体现在内陆城市各自之间的地形、地势情况多有不同,以成都与重庆来说,成都属于平原,重庆是山城,因此内陆城市发展经济因为各自地理环境的不同而各具特色。另一方面,个别内陆城市的地理环境条件不好,导致城市经济发展严重受阻,影响了我国经济东西部地区平衡性,地区之间的经济差距有所扩大。

2.区位经济优劣势分析

内陆城市的区位经济优势,主要是城市的区位构成、区域内城市布局等来看,需要综合分析城市的自然资源、地理位置、社会、经济、科技、管理、政治、政策、文化、教育、旅游等各个方面。总的来讲内陆城市的区位经济优势目前肯定没有沿海经济特区的大,但是随着内陆城市经济的不断发展,城市之间的经济贸易往来加深,城市自身区位经济机构不断调整,可以看到内陆城市在区位经济上有着非常大的潜力。[5]

3.交通道路优劣势分析

近年来,我国在内陆不断加快进行高速公路建设、经济快速通道建设、河流航运建设、铁路运输建设、航空民运货运建设,使内陆城市之间已经初步形成了较为密切的道路交通联系网,各内陆城市的货运来往日益密切,很好的拉动了内需的增长。但同时,还不能满足与现在的道路交通情况,还需要国家及地方部门、道路交通规划建设研究人员等对内陆城市的交通网不断完善,形成高效、快速、科学的交通道路网。

4.经济政策优劣势分析

随着西部大开发建设、中部崛起战略实施,内陆城市在经济政策上获得了更大的支持,一是促进内陆城市经济发展的经济政策增多,二是促进内陆城市经济建设经济政策具体内容进一步深入,三是内陆城市经济发展所获得的经济政策更加符合内陆城市经济阶段性建设。内陆城市经济政策的研究与制定,要充分结合内陆城市经济特色与现有情况,综合各地内陆城市经济关系,合理加深内陆城市与沿海城市之间的经济往来合作。[6]

5.本地资源优劣势分析

内陆城市本地资源各具特色,资源的储量也较大,尤其是某些内陆城市在煤矿、石油、林牧等常规资源上有着非常大的资源优势,是沿海经济特区无法比拟的,有着很好的经济发展基础。所以,要充分将这些资源优势合理的运用起来,加快内陆城市的发展。同时,也要在资源使用上注重环境保护与科学使用,减少资源浪费;在短缺资源上,进行城市之间的资源互补,实现资源合作,共同推动内陆城市经济的发展。

三、加强沿海经济特区与内陆城市市场贸易往来、实现共同发展的合理性建议

(一)通过国家宏观调控,实现内陆城市与沿海经济特区点对点、面对面经济合作

沿海经济特区与内陆城市之间的经济交流与合作,必须要借助于国家宏观调控手段与经济政策的指导,将双方之间贸易优势进行互补,是按内陆城市与沿海经济特区之间的点对点经济支援建设与面对面经济共同发展。因此,国家要极大对沿海经济特区与内陆城市经济贸易合作的工作研究,制定与颁布有利于内陆城市与沿海经济特区互助共赢的经济政策,在经济发展的大方向上正确指导两地经济建设工作。[7]

(二)打造内陆城市与沿海经济特区贸易通道,加强城市之间生产资源的流通

内陆城市与沿海经济特区贸易通道的打造,能够使沿海经济特区城市与内陆城市之间的联系更为密切,以沿海经济特区为经济龙头,以内陆城市群体为经济躯体,紧密联系两地经济发展,促使内陆城市与沿海经济特区之间的物资输送、经济合作更为快捷、更加深入,从而更好的实现城市之间的资源配置与生产要素流通。

四、总结

沿海经济特区作为我国经济对外开放的首批城市,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典型代表,是内陆城市经济发展的重要参考对象。在我国经济建设工作中,要正确认识到沿海经济特区与内陆城市的市场贸易优势,通过国家经济宏观调控与经济政策指导、贸易通道开设等方式,促使内陆城市与沿海经济特区之间的经济往来更为密切,促使双方之间的优势资源、优势产业实现互助共赢,从而大力推动具有我国社会主义化特色经济不断发展。

[1]李靖宇,贺祺彦.论经济特区在中国新一轮改革开放中的市场先导功能[J].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

[2]陈小龙.中部地区城市经济发展报告[J].调研世界,2011,(10).

[3]张道航.在经济功能区“泛化延伸”中推进新一轮发展辽宁沿海经济带发展方略研探[J].北方经济,2010,(17).

[4]钟坚.中国经济特区创办与发展30年历史的回顾与总结[J].创新,2010,(6).

[5]陈小龙,西部地区城市经济发展报告[J].调研世界,2011,(11).

[6]王乐,金彦龙,李庆满.辽宁省循环经济发展评价研究——沿海城市与内陆城市的比较[J].经济研究参考,2013,(27).

[7]樊奔,中国城市进入“后沿海”时代——沿海城市与内陆城市新解[J];西部广播电视,2010,(Z2).

猜你喜欢

经济特区内陆区位
经济特区:中国工业化道路的探索者
——评《中国经济特区四十年工业化道路:从比较优势到竞争优势》
袁奇峰:广州南CBD,优越区位截留全城商机
郑州:紧抓区位优势 未来发展可期
卷首语
Palabras claves de China
解读:70年,重庆从内陆变为中国对外开放的前沿
连锁餐饮企业区位选择
连锁餐饮企业区位选择
论经济特区在我国非均衡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内陆移民(外二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