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商务英语专业教学中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

2016-01-26杜丽娟,王卓

关键词:跨文化交际能力商务英语教学

商务英语专业教学中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

杜丽娟,王卓

(阜阳师范学院信息工程学院,安徽阜阳236041)

摘要:以分析商务活动交往中常见的文化差异为切入点,提出了在商务英语教学应该结合课堂教学和课外阅读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教会学生“领会”的重要作用及培养商务英语专业商务术语的学习以便加强提升文化素质。

关键词:商务英语;教学;跨文化交际能力

外国企业在我国合资经营以及独家经营与日俱增,我国与西方人的文化交流也日益增多。从世界各地来华访问的外国人与日俱增,同时我国学生出国交流、深造的机会也日益增多,也有越来越多的中国人从事商务活动、探亲、旅游,亲身接触异国文化环境中的人和事。在这样的大趋势下,跨文化商务活动也增多了,这就越来越需求又懂商务又懂英语的人才的需求。

一、跨文化交际能力及商务英语专业的培养目标

商务英语教学涉及到商务交际中的诸多方面,主要以商业职场中的语言应用为目标,。商务英语专业开设的课程不能只是为了提升专业学生的英语水平,更应该是尽多的传授和西方人打交道的方式和方法。如:在工作上、生活上如何和来自不同文化的人进行有效的沟通。高一虹告诉人们,“外语学习的结果不单是语言交际能力的提高,更可以是思维方式的拓展,价值观念的重组和人格结构的重塑。”[1]正因为如此,在当今多样化的文化大背景下和多样化的国际商务交际的视角下,成功的交流除了语言技能之外,还必须和其他的文化因素相互交织和相互影响。个人乃至国际商务中的谈判中都毫不避免的会碰到“文化休克”现象,使人们处于了文化交际的两难中,进退不得。所以,除了学好语言之外,还要加强对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才能使得两种不同文化之间的整个交际过程顺利进行。

以语言为媒介的商务英语主要服务于国际商务活动,本专业培养目标主要可以概括为培养既有英语语言能力,也要掌握国际贸易理论和经贸知识及技能;既要具备用英语从事商务活动的能力;其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在实际商务环境中成功运用英语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进行商务交流的能力,所以商务英语教学不但要注重语言能力,其更重要的定位是在语言能力的基础上对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

为了能够尽快提升自己的综合文化知识,除了掌握各种专业知识之外,还需要努力习得“第二文化”,即与自己文化不相同的类型文化。跨文化交际能力构成了商务英语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商务英语教学反之又能促使学生获得相应的商务沟通能力。商务英语教学中提供的案例可以帮助学生正确的理解产生文化差异的社会、环境和制度等的根源;还可以解决学生不能理解的因文化差异而带来的问题,甚至还可以帮助学生获取重要的商务交际的技能和知识。当然最重要的是,帮助学生认识到文化差异的根本根源,并使他们意识,虽然身处不同文化,只要努力习得西方的文化知识和交际策略,人们是完全可以融入不同的文化并很容易的适应对方的文化背景。

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界定及其重要作用

跨文化能力的培养根本上是一种素质训练,而非技能训练;是潜能全面发展意义上的education,不是training。[2]相互理解才能正确建立国家与国家之间友好的关系、和来自不同文化的人们之间的友好关系。学习外语(英语、日语、法语等等)时,不仅仅在学习一门外语,也在学习如何跨越文化和语言的边界进行有效的交流。语言的成功习得有助于成为跨越中国和世界大桥的大使,能成为优秀的传译文化的使者,帮助世界上不同民族的相互理解。有些学者认为,“跨文化交际能力包括认知、情感、行为的适应能力(adaptability),具备这些方面的交际者,就能够在跨文化交际中根据实际情况临时搁置(suspend)或修改(modify)自己原有的文化习惯,去学习和顺应与之不同的文化习惯,并能创造性地处理交际双方的文化差异。”[3]希望商务英语专业的学生能够绽放自己的光芒,厘清自己的文化和西方文化的不同之处,尽快在文化多样化的世界交流中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三、商务活动中的文化差异

诸如社会因素(社会制度、社会群体、社会交往)、环境因素(地理等自然条件)、文化因素(语言观、非语言观等),还有心理因素等等都制约着跨文化交际和商务沟通。这里,我们着重探讨文化因素的差异和跨文化交际的关系。在商务活动中这些文化的差异甚至会造成不可预测到的严重后果,如谈判双方之间不信任和相互误解,都会致使生意失败和经济的损失。所以,在跨文化国际商务活动中必须掌握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按着合作对方的文化价值规范行事。世界文化多样化要求商务交流中参与谈判的人员务必在异国文化的氛围中做到游刃有余。只有双方都能够互相学习并掌握不同文化的“禁忌”,才能使“矛盾”转化为“和解”,使“文化休克”转化为“文化复苏”,真正的摈除诸多种问题和矛盾。这部分着重讨论两个方面的差异性。

(一)非语言差异

广义上说,非语言交流覆盖四个方面的内容:时间语言(时间学)、空间语言(空间学)、身体语言(身势学)和副语言

(声音的抑扬)。

语言是文化的重要载体之一,语言交流在交际中的作用不容忽视。除语言交流外,我们还经常会使用身体语言(非语言使用的重要形式)进行交流。来自不同文化的人在交流时要时刻注意身体语言的象征性,因为相同的身体语言在不同的文化下经常含有不同的含义,有时甚至是完全相反的(如下表)。

对照表

(二)“大权距”和“小权距”的文化差异

权距(power distance)指的是权威的集权程度,在一个权距大的社会集权程度较高的文化中,等级(hierarchy)结构严密,下级必须服从上级。以下表格便于人们理解在“大权距”和“小权距”的不同文化下,人们对“等级”、“关系”、“权力”、“权力的使用”、“依赖”和“决策权力”的不同反应。

以中国和美国为例,中国文化属于权距较大的文化。在中国地位象征非常重要,上级领导理所应当的认为拥有某种特权,喜欢被称为“老板”、“经理”、“主任”等等。和西方人人相比,中国人拥有较大的权力距离。相比而言,美国文化属于权距较小的文化。人们喜欢以“姓”称呼对方,在美国公司内部地位和等级差异化就被缩小了。公司职员通常认为自己和上级领导是平等的,可以同时为公司作出贡献,他们往往接纳不了“特权”的管理理念。

权距:大权距和小权距

四、提高商务英语专业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措施

针对上部分的商务活动中文化差异的讨论,在商务英语教学中提升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措施如下:

(一)教会学生“领会”的重要性

领会就是了解、认识事物并有所体会。领会了对方的语言和行为,这样不仅可以避免交流中产生的误会和误解,也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但是真正能够领会对方的确存在着很大的难度。如果没有掌握对方的文化和行为方式,更不能领会理解他们的想法。在一次国际研讨会上,来自拉丁美洲和美国的两位教授谈论着自己的工作。在讨论期间,拉丁美洲的教授一直向对方靠拢,也越来越近。而美国教授却绞尽脑汁向后退了几步。显然,两位教授没有完全理解和领会对方的文化。拉丁美洲人喜欢靠近对方,而美国人更加偏爱距离美,否则他们会感到不自在。

(二)课堂上集中讲解跨文化交际案例并适当做出分析

以话题形式为主导,引导学生参与话题讨论,并要求学生写出总结报告。以角色扮演为切入点,引导学生亲身体验商务谈判和模拟商务报告的撰写。以商务场景为中心,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增强和西方人交流的技巧。不仅如此,课堂上还应该给学生灌输商务活动中的常用术语,以便掌握国际商务英语的实战技能。

(三)课外学习不断增加阅读量,以便加强技能的培训

加强学生的课外阅读量,课堂时间有限,可以利用课外时间老师要完善监督体制,确保每位学生完成一定量的阅读。为了真正理解另一文化,仅凭课堂是不够的,人们得了解更多的文化内涵,而不仅仅是你所了解的一个西方文化中的陈规老套印象(stereotype)。一个优秀的交际人不仅需要了解对方文化的基本特征,还需要掌握更多的新模式,就是人们所谓的泛华(generalization)。英国人喜欢带着雨伞,喜欢在公交车上读报纸等等都是人们的刻板印象(stereotype)。这些印象只是人们了解英国文化的开端,不应该只贪图一些常规的理解,还需要付出众多努力,习得更多关于英国人的习俗爱好,文化特性等等。

(注:本文系安徽省教学团队项目“基础英语教学团队”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013jxtd113,项目负责人:白雪芳;安徽省质量工程教学研究项目“ESP需求理论视域下商务英语教学中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研究”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013jyxm556,项目负责人:杜丽娟)

参考文献:

[1]高一虹.语言文化差异的认识和超越[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9.

[2]王奇民.制约大学英语教学效果的因素及对策[J].外语界,2002,(4):196.

[3]钟华,樊葳葳,秦傲松.非英语专业学生社会文化能力调查[J].外语界,2001,(4).

猜你喜欢

跨文化交际能力商务英语教学
微课让高中数学教学更高效
“任务型”商务英语教学法及应用
基于SPOC的商务英语混合式教学改革研究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对外汉语教学中“想”和“要”的比较
提高高中生英语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教学途径
渗透式教学模式在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中的运用
浅谈体验教学模式对大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
如何培养高中英语跨文化交际能力
基于图式理论的商务英语写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