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校企合作的旅游管理本科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2016-01-26侯兵,姜继红

关键词:实践教学体系校企合作构建

基于校企合作的旅游管理本科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侯兵1,姜继红2

(1.扬州大学旅游烹饪学院,江苏扬州225127;2.扬州大学广陵学院,江苏扬州225009)

摘要:旅游管理本科专业实践教学对学生未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区别于职业教育的是,实践教学应既要让学生了解和掌握相关专业技能和实践要求,同时也具备一定的研讨空间,利于学生的就业、升学和创业。文章将实践教学体系划分为住宿业服务与管理、旅游景区管理实践、旅行社管理与导游实践、旅游项目策划与旅游地规划四个部分,分认知、教学、实习和管理等四个训练过程,形成了完整的实践教学内容。

关键词:校企合作;旅游管理本科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

在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2012年)》中,旅游管理类成为管理学目录体系下的一类专业,旅游管理专业的地位得到了进一步提升。旅游管理类专业包括旅游管理、酒店管理、会展经济与管理三个专业,其中旅游管理专业为国家控制专业。旅游管理专业的这一属性,与其专业目标、人才培养、实践教学等环节形成的问题密切相关。旅游管理专业本科层面如何培养适销对路的高级专门人才,应厘清专业实践的教学方式和目标。从校企合作的视角,构建旅游管理专业本科层面的实践教学体系,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一、研究意义

国外针对旅游管理专业有更加详细的专业划分,在旅游管理专业中一般分设酒店管理、度假区管理、俱乐部管理和国家公园管理等,实践教学体系设计围绕不同的专业类别进行区分。我国由于传统应试教育以及学科专业设置的双重影响,旅游管理专业的实验和实习等实践教学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流于形式。学生在应试教育的环境中习惯了学习是为考试,对社会、行业和企业了解甚少、隔膜甚多。学生在校主要以知识学习为主,难以获得应有的专业和职业训练,毕业到企业工作后,专业认知的偏颇使其很难度过“基层关”的锻炼。这种现象结果是毕业生并非个例,旅游管理专业毕业生辞职改行现象尤为严重,实践教学的不足是其中的关键因素。

为此,近年来研究人员围绕着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问题展开了深入的讨论与研究。旅游管理专业本身所具有的职业化要求,在人才培养中尤其要突出应用性和实践性,[1]满足社会对具备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新型高级专业人才的需求。因此,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旨在让学生掌握旅游从业的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的旅游行业意识,提高学生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工作的能力。[2]在实践教学程序方面,汪京强(2005)提出根据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内容的不同及其各阶段要求的不同分为认知实习教学、课程模拟教学、实训课程教学、生产实习教学、管理实习教学等层次。[3]佘伯川(2005)认为实践教学体系应该包括专业认知实习、教学实践、企业实习和第二课堂等四个子系统。[4]邹亮(2014)提出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的重点是实践教学计划的制定、适应实践教学开展的师资队伍建设以及如何加强实习基地的建设。[5]张维梅(2010)从基本技能层、综合应用能力层和管理实践与创新能力层构建了旅游管理专业“三层次”实践教学体系。[6]张金霞(2008)提出改革应用型本科旅游管理专业立体化实践教学体系的设想,形成“专业认识实践——场景模拟实践——专业具体实践——企业管理实践——理论研究实践”的全方位的立体化实践教学体系等。[7]

综上所述,已有研究呈现出三方面的特点:其一是充分认识到实践教学对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性,对实践教学的原则和目标关注较多;其二是提出了实践教学的不同层次和不同系统,为实践教学体系的完善奠定了坚实基础;其三是初步构建学校与旅游企业共同培养专业人才的体系和模式,响应了当前人才培养和旅游业的发展要求。但是,现有研究还存在一些亟待弥补和提升的空间,尽管关注到了实践教学的重要性,但未能结合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要求与旅游业对人才素质要求的匹配程度进行分析;尽管对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提出了不同视角、不同维度的分类和分级,但未能结合具体的专业领域和岗位进行深入分析;尽管关注到了校企合作对实践教学的积极助推作用,但校企之间如何形成长效机制力促实践教学水平的提升未能予以充分的关注。本文试图通过回答这三方面的问题来构建旅游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

二、构建实践教学体系的现实要求

校企合作视角的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体系的创新研究是迎合旅游业发展趋势和人才培养要求的现实举措,将呈现出以下三方面的趋势:

(一)适应当前旅游业发展战略与思路对专业人才培养的新要求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提出要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推动服务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发展壮大,着力解决制约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重大结构性问题。这一纲领性方针为新兴产业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旅游业作为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乘势而为,抢抓机遇,成为新时期全行业加快发展的重大历史使命。

2009年12月,《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国发[2009]41号)中提出“把旅游业培育成为国民经济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的目标,将旅游业全面融入国家战略体系。2013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旅游法》正式实施,这一重大战略性举措为旅游业加快发展提供了坚实支撑。“十二五”时期是我国旅游业向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迈进的重要阶段,也是我国旅游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期。旅游业走内涵式、集约化发展道路,发展方式由关注劳动力及资本投入为主向关注科技创新、管理创新为主转变,发展模式由数量规模扩张型为主向质量效益提高型为主转变,必须加大旅游人才的培养力度,高校旅游管理专业需创新人才培养机制,全面提升人才的专业实践能力,围绕这一主题展开研究是培养造就一支素质优良、结构合理、与旅游业发展要求相匹配的旅游人才队伍的基础性工作。

(二)整合各类资源、服务旅游管理人才培养的必要举措

旅游管理专业创新实践教学体系和模式,与高校倡导的研究性教学和大学生创业教育具有积极的相辅相成的关系。同时,体系上的优化设计将为教师实践教学能力的提升和旅游企业先进的技术与管理模式的运用提出明确的思路。旅游业作为服务业中的重要产业,实践能力的体现具有丰富的构成项目,包括了酒店综合服务、旅行社服务和导游服务等内容,实践教学的体系完善与运行创新,理论上进一步总结酒店与旅游类人才培养模式,将为旅游管理类专业人才培养发挥积极的借鉴和参考作用;实践上将为酒店管理、旅行社管理和导游服务等实践训练项目提供重要的指导,为完善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体系、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发挥积极作用。

(三)创新校企合作机制、完善校企合作渠道的迫切要求

长期以来,旅游院校与企业的合作形式和内容存在较大局限性,通常偏重于高校单向为旅游企业输送短期实习生,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主要通过教学实习和企业短期实习活动,学生缺乏对旅游企业经营管理实际的深入了解,许多实践技能无法得到有效锻炼。这种比较松散的校企合作形式,缺乏专门的机构作为实质性的连接纽带。因此,进一步强化校企合作在旅游管理人才培养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将企业请进学校,直接参与学校教学,按市场的需要培养学生,提高学生的工程素质和创新能力,达到学历教育与岗位训练的有机结合,是今后人才培养的必然趋势。从学生和社会的实际需要出发,针对应用型专业的特点,开展有效的教学内容改革与实践,将先进的教学理念和灵活的教学模式相结合,强化企业实习实训环节,针对不同层次学生、不同工作岗位需要,构建多层次的实践教学体系成为旅游管理专业实践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必然要求。

三、校企合作助推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一)构建原则

从校企合作层面构建旅游管理本科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需秉持以下三方面原则。

首先,对旅游管理专业现有实践教学模式与体系进行深入研究,为实践教学方案的优化与完善提供对策参考。根据教学计划和课程设置的要求,解决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程序的衔接问题,使得实践教学体系更趋合理。

其次,从旅游企业管理实践,结合旅游管理专业课程教学和学生实践能力提升的要求,探索专业实践教学的方式方法问题。根据学生对专业技术能力的接受难易程度,解决实践教学的过程控制与评价问题。

第三,根据旅游管理专业师资队伍建设的要求,深化校企合作,通过派专业教师深入企业一线挂职锻炼,练就过硬的专业实践能力。同时,邀请企业主要管理人员深入学校从事相关实践过程的辅助教学。通过双向互动的方式,解决实践教学的制度与保障机制问题。

(二)实践教学体系的形成

旅游管理本科专业的实践教学可以概括为四个层面的递进:一是专业认知实践,主要由学校和企业共同完成;二是教学过程实践,分不同方向,由专业教师和企业管理人员共同完成;三是专业实习,主要由旅游企业完成;四是管理实践和能力提升,通过本科毕业论文的方式巩固实践教学的成果。

在实践内容上,旅游管理的实践环节和内容构成为:住宿业服务与管理、旅游景区管理实践、旅行社管理与导游实践、旅游项目策划与旅游地规划等四个部分,相互之间关联性较低,主要由院校和不同的合作企业共同完成。

由不同递进层面和实习内容共同构成了旅游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表1),四类实践教学内容同时存在着认知、教学、实习和管理的四个过程。

表1:校企合作框架下的旅游管理本科专业实践教学体系

从表1可以看出,旅游管理本科专业的实践教学本身是一个丰富的系统,为区别于职业教育的区别,实践教学的各个环节都应具备一定的研究探讨空间,不能仅仅停留在技能操

(注:本文系扬州大学2014年教学改革研究课题的研究成果,课题编号:YZUJX2014—15B;扬州大学广陵学院教学改革研究重点课题的研究成果,课题编号:JGZD13002)

参考文献:

[1]李岫,王平,陈丽英.关于旅游管理本科实践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J].旅游学刊,2006,(S1):121-124.

[2]龚艳.本科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研究[J].商业经济,2009,(10):116-118.

[3]汪京强.高等学校经济管理类旅游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建立[J].嘉兴学院学报,2005,17(S1):15-19.

[4]佘伯川.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设计[J].北京教育(高教版),2005,(9):48-49.

[5]邹亮,曹洪珍.试论旅游管理专业的创新创业教育[J].创新与创业教育,2014,5(2):42-44.

[6]张维梅.旅游管理专业“三层次”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J].湖南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0(1):104-106.

[7]张金霞.应用型本科旅游管理专业立体化实践教学体系的改革探讨[J].中国校外教育(理论),2008,(4):44-45.

猜你喜欢

实践教学体系校企合作构建
“互联网+”创新会计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
生物工程本科专业毕业生就业情况分析
市场营销专业小学期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的研究
刍议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
环境生态类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构建游戏课堂加强体育快乐教学的探究
共情教学模式在科学课堂的构建与实施研究
就业视域下卓越工程师校企合作培养模式探析
民办高职院校软件技术专业深度校企合作模式探索
对实训教学体系改革进行的思考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