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通信电源中电子技术跨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2015-03-27张效民
张效民
(湖南邮电职业技术学院,湖南长沙 410015)
1 高职通信电源中电子技术课程联系化教学设计存在的问题
通信电源是通信类专业必修的一门专业课程。其特点是实践性、应用性、系统性强。通信电源又和电子技术有很大的关联性,而电子技术类专业课是通信类专业必修的基础专业课,各高职院校通信类专业根据自身所在的行业特点以及区域经济需要,以服务本地区通信建设的需要,设定通信类电子技术的课程。通信动力专业就必须根据通信电源的需要来架构电子技术类专业课的学习。在电子技术专业实际教学过程中,涉及模拟电子、数字电子、电路与信号、数字信号处理、仿真实验、电子元器件与电路开发等相关课程。我国高职通信类专业的主要教学方法包括行为课堂讲授教学法、演示教学法、任务和联系驱动教学法等,尤其以课堂讲授教学法最为普遍。而通信电源专业是一个窄口径专业,如何将宽口径的基础性专业协调于通信电源专业这门窄口径专业中?
一门独立课程教学方法以讲授法居多,而忽视知识的连贯性和课程间的知识联系。专业基础课老师只讲专业基础课的内容,专业课老师只讲专业课的内容。在讲通信电子技术时,更多的精力是放在如何讲好通信电子技术这门课程,让学生如何做好电子技术类实验、电子类技术实训,忽视和通信电源专业课的联系。专业课老师更多的精力是如何传授好本门课的专业知识,而忽视和电子技术课程的连贯性。通信电源类课程中就有很多内容和电子技术课程联系较深,上课会用到许多通信电子技术课的概念、内容和方法,如果从课程联系的角度来传授知识,学生更易于接受专业课的内容。如果忽视课程之间的联系,从而无形中忽视了对高职学生完备知识体系的培养,也容易忽视对高职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要求。
通信电源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中规划了通信电源的高低压配电、直流配电、油机发电系统、交流配电、空调技术、整流与变换设备、蓄电池、UPS、接地与防雷、动力环境监控等十门专业核心课程。核心课程中都和电子技术有联系,而且联系度很高,而原先课程项目设计中没有考虑到电子技术和通信电源静态的知识联系,课堂上只讲技术和设备的使用操作,而不讲基本原理,造成了居于课程体系上端的课程群(通信电源配电、高频开关电源、UPS、空调、动力环境监控、防雷接地)教学效果较差,或者对专业知识理解度差,学生难以达到掌握专业知识技能的要求,或者很难深入理解核心专业课的知识,使学生的自学能力差,进而影响了毕业生就业和工作以后自学的能力。
2 高职通信电源中电子技术课程联系化教学设计的建议
通信电源专业课程群的总体规划,课程群划分的标准与其他通信专业方向划分类似,都是以能否适应通信企业的需求为导向。高职通信电源专业开设了通信电源设备维护方向和开发方向。通信电源和电子技术课程联系化教学设计规划首先应在通信电源设备维护方向尝试,因为高职学生以后就业方向就是上岗应用。在经过实践后,开始向通信电源专业方向其他知识关联的方向延伸,最后扩大至其他通信专业教学的范围。
对跨课程联系库的项目资源进行通盘设计既要考虑理论知识的传授,又要关注基本技能的掌握,同时也要定期更新教学资源库,及时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能力,使课程之间的联系、老师和学生之间的联系更具有灵活性。例如在整流UPS的教学中为了保证学生教学的学习积极性,要经常介绍新的控制技术的发展、高智能化集中监控系统的动向。将电子技术的新发展和通信电源专业的发展有机地结合来讲授。项目库最好是每两年更新一次。在高职的教育中主要是突出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高职通信电源的学习也是如此。通信电源的每一次大发展都和电子技术的大发展是分不开的。例如在电子技术中采用大功率开关管的高频开关整流电源电路,与传统采用工频变换技术的相控电源相比是一次很大的电子技术上的突破,导致通信电源变换技术的大发展。学生在领悟通信电源技术的基础上,要求能了解电子技术的发展动向,突出学生在电子技术方面的动手能力。
针对通信电子技术课程内容多课时少的特点,将通信电子技术的内容分为有机的几个部分,提出了新的课程内容设置思路,即:以模拟电子技术的放大电路、负反馈为基础,讲述通信电源的变换电路。以电路与信号的傅里叶级数为基础,讲述通信电源调制与解调的应用。以数字电子技术的逻辑电路为基础,讲述通信电源的油机、不间断电源的控制应用。兼顾当前技术发展,这种内容设置方法有利于学生掌握课程核心内容,这样在教学过程中即能让学生理解通信电源的应用又能兼顾通信电子技术课程内容多课时少的特点,从而优化课堂教学内容。
在通信电源课程展开前一定要让学生建立通信电子技术的概念。普通的电子技术教学和通信电子技术的教学是有所不同的。通信电子技术更具有针对性,通信电子技术针对的是本通信专业所需的电子技术的内容,概念深奥难懂,电路复杂多变,学生基础差,很容易产生厌学的情绪,所以在实践中要注重学生对本专业培养,激发学生对通信电子技术的学习兴趣,如开设“对讲机”“发射机”通信电子技术实验。“通信电子技术”是通信技术、电子技术两者交叉的新兴学科,是通信电源、通信工程及其移动通信专业的专业基础课,是一门理论与应用相结合,实践性很强的课程,也是发展很快的学科,它不仅能为通信工程及其移动通信等各相关专业的在校学生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同时也可为从事与电能变换、柴油机、开关电源、电力系统等相关领域工作的工程技术人员提供现代高新技术的重要基础知识,在通信专业人才培养中占有重要地位。
由于通信电子技术的电路原理复杂、概念深奥难懂,应用变换多样,学生们在学习过程中会觉得难学难懂,因此,我们对课程进行了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教学实验和教学手段等环节的改革,除了让学生掌握课程知识外,更重要的是提高自学能力、创新能力以及团队协作能力,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安排专人负责制度。例如作为下一代通信核心机房(NGN系统、5G系统)的供电设备应该是要求极高的供电设备,其供电方式必须做到能消除单点的供电故障,电源质量要求高、可靠性好、效率高、监控完善。能满足下一代通信核心机房的供电设备要求的非直流电源(-48V系统)不可。在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如何很好掌握新一代通信电源的基础知识,引导学生把握信新一代通信电源发展变革方向,鼓励学生自学新知识、学习新技术。
3 高职通信电源中电子技术课程联系化教学设计举例
通信电源和电子技术有很强的联系性和依赖性,这种联系性和依赖性虽然也能跨越到其他通信专业课程,但通信电源和电子技术的联系性和依赖性更高。高职学生的特点之一是学习不积极、高中理科基础差、自学能力低,对知识的连贯性掌握技能就更差。项目库中每个项目的实施需要相关课程群合作完成,例如将电子技术中的功率因数概念的教学和通信电源的直流不间断电源中的有源功率因数校正电路结合起来讲,学生更易于对功率因数概念的理解,也能很好地掌握通信电源的直流不间断电源中的有源功率因数校正电路的原理。通信电源课程根据教学计划需求就能完成对应电子技术基础教学任务。在相关通信电源知识群中由项目驱动完成电子技术基础教学任务后,通信电源教学任务也同步完成最终结果。因此,教学设计者应能够依据人才培养方案来建立通信电源和电子技术课程间联系构架和设计跨课程的教学项目,在教学活动中,动态地将通信电源和通信电子技术课程进行联系,形成具有活力的知识连贯体,并根据与通信电源课程群的知识联系性来设计电子技术课程的项目库。
通过对高职通信电源专业联系化教学的现状分析和对通信电源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剖析后,我们应首先对通信电源和通信电子技术进行联系化设计,提出对电子技术教学的设计方案,例如将电子技术专业课程中的电路与信号、模拟电子技术融入通信电源的配电和防雷来讲授,将数字电子技术融入通信电源的UPS和整流来讲授。电子技术的应用、电子技术实训、电子产品设计与制作与通信电源的设备实训相关联,进行项目关联设计试点。基于联系需求将通信电源和电子技术课程的这些环节紧密相关,层次清晰,环环相扣。从而实现,在高职通信电源专业技能培养的生命周期过程中的前后紧密联系,并最终形成通信电源专业的教学表现结果。
4 结论
总之,教学改革工作是一项永无止境的工作,特别是在专业课的改革中更是如此。高职通信电源中电子技术课程联系化教学是一种尝试,也是一种创新。在教学改革中肯定会存在不足之处,但我们不能因此而停滞不前,不能停止教学改革的脚步。我们只有勇于创新,不断推进教学改革,才能提高高职院校的教学质量。
[1]刘尧,王海.高职电子技术实践课程的开放式项目化教学的研究与实践[J].职业教育研究,2013(3).
[2]唐湘桃,刘冬香,赵华军.高职院校“工学交替”模式下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J].职业与教育,2012(3).
[3]李飞.电子技术专业实践课程改革探讨[J].中国现代装备,2013(7).
[4]梁博宁,庞科旺.“船舶电力系统CAD”课程教学的实践探索[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1(12).
[5]高武峰,袁也.关于高职通信电源教学方法改革的研究[J]2014(3).
[6]韩一春.以项目为载体的“模拟电子技术”课程设计[J].职业技术教育,2010(8).
[7]王兆安,刘进军.电力电子技术(第五版)[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3.
[8]林飞,杜欣.电力电子技术的MATLAB仿真[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9.
[9]王立欣,杨春玲,蔡惟铮.电子技术基础实验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电气电子教学报,2013,99(3):53-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