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类招生下通识教育在工科高校创新人才培养的应用实践研究

2015-03-27张艳丽武俊丽李建辉吴桂云

湖南邮电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5年2期
关键词:佳木斯大学通识专业

张艳丽,武俊丽,李建辉,吴桂云

(佳木斯大学信息电子技术学院,黑龙江佳木斯154007)

大类招生下通识教育在工科高校创新人才培养的应用实践研究

张艳丽,武俊丽,李建辉,吴桂云

(佳木斯大学信息电子技术学院,黑龙江佳木斯154007)

过分狭窄的专业教育阻碍了工科高校创新、全面人才的培养,文章在简要分析高校大类招生意义的目标基础上,结合佳木斯大学的以“厚口径、高素质”的全面人才培养为教育目标,以电气工程专业为例详细进行了一年半通识教育和两年半专业教育的创新人才改革实践,并给出了具体的实践成果,学生的社会道德伦理、协同创新和自主学习能力得到了明显的提高,为工科高校创新人才培养提供了积极的实践平台和创新理论依据。

大类招生;通识教育;创新人才

我国的高校教育以往长期强调专业教育,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时间投入到此项教育中,导致了专业划分太细,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受到了很大地限制,消弱了学生的人文素质的培养,缺乏独立思考能力,导致创新能力不强。为此我们要转变到专业宽口径、重实践的专业教学中,但是专业教育偏重工具理性,缺失了对学生人文等价值理性的培养。按照国家“厚基础、宽领域、强能力、高素质”的人才培养目标要求,进一步推进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增强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学生社会适应能力和就业竞争力,佳木斯大学自2011年起全面实行“大类招生”。本文在大类招生下进行了通识教育在工科高校的创新能力培养的研究改革,通过3年的实践教育,取得了一些成果,有利于培养造就具有健全人格、社会责任感、公民意识的技能型创新人才,为高校的人才培养提供了较好的实践经验。

1 大类培养模式的意义

大类培养模式是在按类(专业)招生基础上而进行的按学科大类招生,实质是高校将相同或相近学科门类,通常是同院系的专业合并,按一个大类招生。在大学前一、二年对学生在学科(或学院)的范围内实施共同的学科基础平台和通识教育,待学生对学科、专业有了进一步了解后,再结合自己的兴趣、特长、社会需求,在学科范围内选择专业,使得将成才权利交给

目前国内大多数“985”和“211”大学均实行了大类招生培养模式,不少综合性大学也实行了按类招生。北京大学在2001年开设了“元培计划”实验班,2003年清华大学新增了具有多学科背景的交叉专业和培养模式,浙江大学设立了“竺可桢学院”,以期达到“通、专融合”[1]。地方高校中的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山东理工大学也实行了这一模式,给予了学生对“专业”和“专长”的选择权。在大类培养模式中,首先要重视人才培养计划的建立,着重培养多元化和创新专业人才。在完成基础课堂学习基础上,大力推行通识教育,而且要重视实践教学环节,促进教学和科研相结合,使学生在实践中提高人文和科学素质,在学生的就业和创业中显示出自我管理、自我创新的能力。

佳木斯大学属于省属地方院校,信息电子技术学院以“培养具有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应用型人才,为地方经济建设与发展提供人才、技术支撑”为己任,主要为黑龙江建设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培养。在2011年,根据国家精神,佳木斯大学实行了“大类”招生。我院所有新生按工学类Ⅲ培养,同一大类的学生入学时不分专业,统一为“电气信息类”,学生经过了1年半的通识教育的学习,在大二下学期根据学生意愿及学习成绩和学校专业配额,进行专业分流,进入专业培养阶段学习。这种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很好地将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较好地融合在一起,对学生进行多元化培养。

2 创新人才与通识教育的联系

在2010年第四届中外大学校长论坛上,美国耶鲁大学莱文校长认为,中国高等教育缺乏两个关键因素:一是缺乏跨学科的广度;二是缺乏批判性思维的培养[1]。为此引出了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相融合的大讨论,找到提高学生创新能力的有一个有利工具。

在文献[2]中,徐祥征指出通识教育有助于构建学生的合理知识结构,为创新型人才营造了宽松的创新环境。促进了创新型人才的全面发展。文献[3]通识教育崇尚价值理性。通识教育所倡导的价值理性有助于构建合理的知识结构,有效地引导并提升专业教育,有助于职业关键能力的培养,有助于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的培养,有助于意志力、心理调节等非智力因素心智的发展。通识教育下所培养的创新人具有合理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和丰富高雅的情趣,在内容上涉及了语言、数学、计算机技术、文学艺术、历史、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公民教育,反映了人类的集体智慧,代表了人类的文化遗产,它最终要培养的是全面发展的人。提倡将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理应互相融合,培养了学生思维能力、沟通协商、联想能力,使人身体和人心灵共同得到了发展,不至于在科学研究中迷失方向而误入歧途。在实践中,我们加大了通识教育课程改革的力度,从而因材施教、注重个性的发展。课程内容要在充分调查的基础上,丰富课程资源,授课方式多样,加大学生的选择力度,建立人文科学、社会科学、艺术科学。在传授有关知识的同时,陶冶情感、净化心灵,锻炼创新思维,倡导“全方位、全过程、立体化、重自主”的观点。通过调查与研究、社会实践的学习环节和大学生创新实验计划平台,与创新学习方式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实践活动。

3 实践研究成果

为了使学生全面、协调的发展,本课题加强了通识课程的配置,强调在精而不是多,着力在“通”和“识”上下功夫。其目的在于实现专业教育的通识化和通识教育的专业化,使二者互为补充。佳木斯大学电气专业学生的通识课程配置了人文科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三方面的内容,扩展为以文化传统为基础的课程、以人生观为基础的课程和以探索问题为中心的课程[4]。重点加强外语、人文科学、社会科学、哲学社会科学和体育课程学习,适当增加物理、化学或力学课时,增加心理学、逻辑学课时,适量上一些自然科学课针对目前很多人“手机不离手”的显现,另开设了“人与科技现代化”,学院开展了“无手机课堂,拒作低头族”倡议,学生通过众多的案例辩证地对待便捷工具在人性培养上的利弊,让我们从健康使用手机开始,懂得珍惜时间,懂得尊敬师长,懂得关爱同学,使自己度过一个充实、难忘和幸福的大学时光,努力成长为一个对国家、对社会、对家庭的有用之才。经过3年多的改革实践使得设置综合课程发展空间很大,它既开拓学生的视野,又能使学生自然而然地受到通识教育,达到理想的效果,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逻辑思维、写作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等。

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的结合点是实践,工科院校教育要在实践上下功夫。实践不仅是认知之本,发展能力的必由之路,实践也是获得体会、熏陶感情的扎实途径,因此实践是使人全面发展的重要环节。认知实践是了解社会、开拓视野不可缺少的教学环节之一。我们设立了佳木斯发电厂、佳西热电厂、佳木斯电机厂、盐厂、污水处理厂6个生产实习单位和1个毕业实习单位。学生在佳木斯发电厂实习时,在系统地进行安全教育的前提下深入到汽机、锅炉、电气和燃料、化学等专业现场,实行8个小时工作制。学生对电厂有了整体的认识和直观的学习,了解工程技术人员自主研发的科研项目成功地解决了除尘、异步电机软启动等技术难题,为电厂节省了大量的资金和减轻了劳动强度。大四学生在长春一汽生产第一线进行了毕业实习,学生与工人和工程技术人员共同劳动了三周,增长了实际生产才干。现代化企业管理模式,先进的加工手段与技术,理解了怎样使产品参与全球化和如何开展国际合作和竞争,学生深刻感受到科技创新教育和竞争意识教育[5]。

为培养我校学生崇尚科学、追求真知、学以致用、锐意创新的精神,提高其实践能力,促进我校学生课外科技活动的蓬勃开展,发现和培养一批在科技上有作为、有潜力的优秀人才,学校设立了“校长创新基金创新创业基金项目”并多次举办佳木斯大学学生科技创新大赛,让每个学生都有自主权利。培养学生支持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和严肃认真、一丝不苟的科学态度以及良好的团队理念。在校长创业创新大赛中,参赛作品分为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哲学社会科学类社会调查报告和学术论文、科技发明制作共三大类在创新大赛中,坚持了“三自”(自己选题、自己设计和研究、自己制作与撰写)、“三性”(科学性、先进性、实用性)的原则,突出了创新意识和科技含量,对身边科学问题的发现和探究,鼓励了具有科学基础的奇思妙想,从而促进了创新人才的培养。

经过不断探索,注重培养满足社会和谐发展和经济建设需要的基础扎实、知识面宽、人格健全,社会适应能力和实践能力强、富有创新创业精神的高级应用型人才。学生就业率达95%以上,学生科技创新活动屡创佳绩。每年有超过150名学生进入实验室进行课外科技创新活动。2011年以来,共有120名学生参加了国际数学建模竞赛、中俄高校数学与计算机程序设计竞赛、ACM/ICPC东北地区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全国西门子杯自动化挑战赛等,荣获各类奖项46项。同时,本科学生申请省级创新创业训练计划3项,校级计划4项,教师指导的校级科技创新项目11项。学生发表科技论文8篇、获实用新型专利6项。通过参加学科竞赛,考察了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和实验能力,培养了从而不断提高学术道德素养,倡导求真务实的学术作风,养成恪守学术规范的良好品德。学生探索创新精神及一丝不苟的科学作风和相互合作的团队精神,同时与兄弟院校参赛学生进行交流,认识到自己的优势与不足,从而明确后期培训方向和目标。

4 结束语

在当今竞争的时代,学生不仅仅掌握基本知识,更要有创新能力,从而“推陈出新”。在动手实践中,专业知识固然重要,但是灵活应用通识知识,会使实践活动“锦上添花”。为此,本文结合我校实际,进行了大类招生下通识教育和创新能力的研究实践,提高了学生创新协同和自主学习能力,增强了社会伦理道德及人文社会修养,开拓了国际工程视野,从而认知了通识教育对创新能力的培养具有很大意义。该实践成果为高校创新人才的培养提供了有力的理论和实践支持。

[1]王斌.论通识教育与技能型创新人才的培养[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3(5).

[2]徐祥征.卓越计划背景下通识教育的创新型人才培养思考[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1,26(9).

[3]郭红雪,孙涛.试论通识教育与我国的创新型人才培养[J].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2009(2).

[4]杜小振.大类招生与卓越工程师协同培养探索与分析[J].中国电力教育,2013(19).

[5]白鹤龙.高师院校实施“大类招生、分流培养”的探索与思考[J].长春师范大学学报,2014(10).

Application of general education in innovative talents training of engineering colleges based on classified recruitment

ZHANGYan-li,WUJun-li,LI Jian-hui,WUGui-yun
(Information Electronic TechnologyInstitute ofJiamusi University,Jiamusi,Heilongjiang,China 154007)

Narrow professional education hinders the innovation of engineering colleges and the all-around talents training.This paper briefly analyzes the meaning of classified recruitment and puts on the education reform practice in electrical engineering specialty that includes general education for one and a halfyears and professional education for twoand a halfyears.The practice results are given and the social ethics,collaborative innovation and autonomous learning ability of the students have been significantly improved.And it provides a practice platformand positive theorybasis for talents traininginnovation ofengineeringcolleges.

classified recruiting;;general education;innovative talents

10.3969/j.issn.2095-7661.2015.02.026】

G642

A

2095-7661(2015)02-0088-03

2015-04-16

佳木斯大学教学研究专项项目(JYA2011-001);佳木斯大学教研项目(JKA2013-045)、(JYB2011-019)、(JKB2012-042)。

张艳丽(1974-),女,黑龙江佳木斯人,讲师,硕士,研究方向:电气工程、电力电子技术。学生。学生经过通识教育阶段的学习以后,选择一个专业领域,先在一级学科的层次上进行专业基础培养,再进行深入的专门领域的学习大类培养模式本质是相对于按专业招生而言的,是高校实行“通才教育”的一种改革。

猜你喜欢

佳木斯大学通识专业
走进马克思主义学院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专业降噪很简单!
专业化解医疗纠纷
更聚焦、更深入、更专业的数据分析
A Case Study of an English Teacher’s Classroom Speech Errors
通识少年小课堂 无线电寻宝之旅
通识少年“种”石油
通识少年小课堂 血液之旅
通识少年·拿破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