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讨消化内科中中医的应用

2015-03-27刘燕

大家健康(学术版) 2015年16期
关键词:消化内科中医应用

探讨消化内科中中医的应用

刘燕

(河南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河南郑州450091)

摘要本文对消化内科中中医应用的有关情况进行一定的研究,本文主要对消化内科中中医应用进行充分的分析,从当前的实际研究现状来看,在消化内科中中医治疗的应用还是相对较多的。因此消化内科中中医的应用问题应该能够继续研究,在未来有更加广阔的发展。

关键词中医;消化内科;应用

作者简介:刘燕,1984年3月出生,女,河南平禹人,本科,专业方向:中医学(中西医结合方向)。

【中图分类号】R256.3

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健康问题备受人们的关注,这里理念普遍深入到每个人的生活中,在和西药对比之下,中药已经受到广大群众的关注,人们压认识到它的重要性,在现代社会中得到广泛的应用,目前,重要在现代社会的使用率较高。文章就中医在消化内科的应用进行谈论。

1. 肠易激综合征是消化内科常见病症

肠易激综合征属于一种综合型的病症,其也同其他胃肠道疾病具有一定的关联性,和胃食管反流性疾病同时存在是比较常见的表现形式。这种疾病具有腹泻、腹痛、答辩异常等临床特点,在中医治疗中,通常分成腹泻和便秘等情况,根据参考资料来看,主要的病症有:1、腹痛。主要疼痛位置集中在腹部以及肠道附近,很多患者一旦疾病发作的话,后果非常严重,而且持续时间不稳定,假如患者在排气、排便后,疼痛情况会逐渐消失。2、腹泻。在饭后,大便次数多,每次量比较少,而且不能够成形,到夜晚腹泻的情况便会消失。3、便秘。不定时的想要大便,但是排不出来,连续几天只有一次大便,而且大便的颜色不正常。4、腹胀。腹部经常会出现一定程度的肿胀,尤其是在白天,患者会感到非常不舒适,只有到了晚上才会得到一定的缓解[1]。

根据上四种情况,按照传统的中医理论觉得,这主要是因为患者自身情绪的变化,出现心烦,气乱等问题使得患者肝气郁结,进而会影响肠道,最终出现胃肠综合征。所以,中医认为根据疾病不同的临床表现,找出病院对症下药,给出不一样的治疗药方。通常大便的量、次数和色泽标准、其他一些标准来判断病情的恢复情况[2]。

2. 中药半夏泻心汤,消化内科里中医的应用

半夏泻心汤主要是由姜,芩以及其他相关的几种中药组合配制,这三组中药组成的半夏泻心汤具有非常良好的作用,譬如舒缓肠胃,保肝促消化等效果,应用非常普遍。主要治疗的病症分为寒性脉象以及寒热交杂脉象等其他存在一定关联性的脉象,寒性脉象其主要的临床特点是患者出现手脚凉,困乏以及脸部起色不好等一些临床现象,其脉象表现为阴脉,患者的舌苔颜色淡白;热性脉象具有喜凉怕热、手脚温热、心烦气躁、口燥易渴,大小便异常等临场现象,其脉象表现为阳脉,患者的舌头颜色红,二舌苔颜色黄。寒热交杂脉象具有热性脉象特性与寒性脉象特性相互交错的临场现象[3]。不同病情和不同症状的患者,使用的药物也不同,不同药物的量也适用于不同的中医治疗中,苦寒清热是芩、连两种重要的特点,热气重的患者,用药量应该加到10g左右;寒气较重的病患,芩的用药量应该减到3g左右,连的用药量应该减到6g左右。辛开温散、甘补功效是姜、夏、参、草四种中药的特点,热气较重的病患用药量应该减少,寒气较重的病患用药量应该增多。因此,中医应该根据患者的情况增加或者减少这四种中药的量。

3. 提升中医在消化内科临床中的应用价值

根据中药在消化内科的应用调查显示,大多数人们对于中药的治疗效果都具有非常高的评价。与西药相比,中药的特点独特,在人们的治疗中得到广泛的应用,因此,中药在未来的医疗中应该持续得到增加,有较好的发展前景[4]。

3.1 制定符合CAG病理、病证特点的辨证分型标准

随着医学研究的不断加深以及自身的发展,愈来愈多的医学专家加强了对于不同方面的研究和分析。譬如深入研究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病理、病因。当前医学上对于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疾病症状,并没有非常具体和严格的标准形式。所以制定严格的标准也是当前医学专家首要需解决的问题和任务。专家在研究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时候,复制和重新构建其病症模型,依据具体的模型来制定标准,对于差异化的病理特点进行一定程度的划分处理,这样的话,才可以更好的诊治相关疾病打下坚实的基础。

3.2 注重临床疗效科研设计工作

医学研究工作在短期内不能够完成,其工作性质复杂、内容繁重,因此,在工作时不能够心急,其效果才能得到体现。大部分的医学报道资料显示,病理、疗效的选择大不相同。国家的科研机构在这方面做出了较大的奉献,同时也结合了社会的利益,让科研工作进行顺利,得到了较大的支持。目前,由于科研经费缺少的原因,搁置了许多的研究项目,但是这也不能阻挡医院的研究热情,努力获取资金,为研究项目创造了可行性条件[5]。

3.3 加大药方研究,提升临床疗效

从当前消化内科中中医的应用成效以及结果来看,本身拥有非常大的发展空间。人们必须要不断的加强对于医学疾病的研究和分析,健全相关的药方的标准,以期能够最终提升用药以及诊治的有效率。

参考文献

[1]武大为.消化内科中中医的临床应用观察[J].大家健康,2014,(8):43.

[2]李墨.浅谈中医在消化内科临床中的应用[J].求医问药,2013,(11):477.

[3]胡应峰.浅谈中医在消化内科临床中的应用[J].亚太传统医药,2011,7(12):199-200.

[4]罗琪明.中医在消化内科临床中的应用进展[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4,6(25):180-181.

[5]张贵朝.浅谈中医在消化内科临床中的应用[J].现代养生,2013,(16):57.

猜你喜欢

消化内科中医应用
优质护理在消化内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
消化内科急性腹痛患者98例临床治疗分析
引产术后胎盘残留的中医治疗方法
中医英译的误译现象探析
胃肠镜在消化内科中的临床应用分析
刍议中医养生理念在瑜伽教学中的融入
关于中西医结合治疗乳腺增生病38例临床观察
GM(1,1)白化微分优化方程预测模型建模过程应用分析
煤矿井下坑道钻机人机工程学应用分析
气体分离提纯应用变压吸附技术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