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天津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现状、问题及建议

2015-03-27余桂玲

环渤海经济瞭望 2015年1期
关键词:科技型巨人天津市

■余桂玲

多年来,天津市委市政府非常关注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把发展科技企业当成转变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建设创新型城市的重要抓手。先后制定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措施,4年来,这项工作取得明显成效,为建设创新型城市、促进群众增收致富、培育创新文化做出了突出贡献。

在调研中发现,经过4年多的发展,天津市科技型中小企业在发展中也存在一些问题:科技型企业定位不高、发展方向不清以及政府主导力量太强,市场力量太弱等问题。

天津市科技型中小企业基本情况

2010年,天津市委市政府做出加快发展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战略决策,制定了《天津市科技小巨人计划》,明确提到2015年发展的目标是:科技型中小企业达到3万家,培育年销售收入1亿元以上的科技小巨人企业1500家。经过4年的努力,天津市科技企业飞速发展。从天津市科委获悉,2014年上半年,全市科技型中小企业数量达到5.78万家,科技“小巨人”企业达到2722 家,分别新增8670 家和342 家。2014年1—5月,工业“小巨人”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4828亿元,同比增长10.5%,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41.5%;实现主营业务收入4602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40.7%。利润总额246亿元,增长13.6%;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的37.6%,同比提高5.2个百分点。工业“小巨人”企业实现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23.23 亿元,增长19.4%,有力促进了天津市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到2013年底科技型中小企业专利申请占全市企业总量的85%。拥有专利数占全市总量的60%;70%集中在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94%属民营经济。

天津市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天津市科技型中小企业定位起点不高,标准模糊

天津市科技型中小企业基本标准:企业中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人员占职工总数的比例不低于20%;企业科技经费支出额占企业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不低于2%;企业经由其知识产权、专有技术或先进知识产生的收入占企业主营业务收入不低于20%。具有科技人员,具有自主知识产权、专有技术或先进知识,具有科技投入和创新活动,具有经由科技创新活动产生的产品或服务。

这个定位标准模糊。大专以上学历员工未必是从事科研创新工作,应要求研发人员的比例;而用不低于2%主营业务收入进行科技活动,有些过低,且主营业务收入而不是销售收入,这种状况表明企业仅仅处于维持生存,没有显现出科技创新带来的发展后劲;有关知识产权的内容,这里面还涉及到“先进知识”,如何确定似乎有些模糊,这样模糊的界定也使政策实施过程中带有随意性。

政府的扶持资金只是起到引导和带动企业创新的作用,企业必须要具备创新的基础和创新意识,才能成为创新的主体。对于基础较差的科技企业,扶持资金可能未真正用于科技创新。对于初创期或处于维持生存状态的企业,更需要政府为其提供高效便捷的服务,减轻企业负担。

天津市确定小巨人企业标准为:年销售收入在1亿元以上,拥有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科技成果、技术和产品,在细分行业内居于全国前10名,销售收入年增长在20%以上。

为了培养能够带动产业聚集发展顶天立地的小巨人企业,除了关注销售收入以外,还要要求企业具备较高研发人员比例、企业研发投入比例以及企业的研发机构和创新激励制度等。

(二)产业发展方向不清

小巨人发展与天津市战略目标贴的不紧密,天津发展科技小巨人方向不明确,科技型中小企业虽有铺天盖地发展之势,但未形成集群效应,缺乏集中度。天津市确定的八大支柱产业,如航天航空、生物医药、新材料等,这些都是战略型新兴产业,发展小巨人应该结合战略型新兴产业,而不是漫无目的的发展。天津市科技企业就要围绕这八大支柱产业做大做强,支柱产业与科技型企业发展不能“两张皮”。现在造成国有企业干国有企业的事,民营企业干民营企业的事,永远形不成拳头形不成力量。国企和民企可以集中攻关,围绕八大支柱产业薄弱环节和需要填补的技术空白发展科技型企业,拿出一批高新特的产品和技术,才能支持我们整个战略型新兴产业目标的实现。

(三)政府主导的力量太强,市场的力量太弱

目前天津市促进科技企业发展的方法基本上是靠政府的力量强有力地推动,缺乏市场主体的培育,在为科技企业创新发展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方面,招数不多,方法过于简单。

政府有形之手太强表现为:大力发展科技型中小企业,政府制定鼓励政策,并制定能够享受政府鼓励政策的企业标准,比如科技型中小企业标准、小巨人企业标准,按照标准对企业进行审核,符合标准的企业给予政策和资金支持。同时,为实现大力发展科技型中小企业的目标,用行政手段管理政府部门,将科技企业发展指标化,组织部下达每年科技型企业和小巨人企业发展数量,层层下达至街道、乡镇。在数量指标引导下,出现了一些的现象,科技型中小企业不乏有滥竽充数的,有些企业享受了不该享受的待遇。科技型中小企业形成铺天盖地发展之势也打了折扣。

调查中还发现,许多科技企业仅仅存在于数字上。这里面原因有很多,其中原因之一就是由企业发展平均寿命决定的。创业就有可能失败,创新就有不成功的风险;据美国《财富》杂志报道,美国中小企业平均寿命不到7年,我国中小企业的平均寿命仅2.5年。各区县在发展指标引导下,一些区县宁愿把这些企业留在账面上。

对策建议

(一)提高科技企业标准,建立退出机制

科技型中小企业认定标准要科学精准,提高科技企业认定标准,对未达到标准的企业要建立退出机制。不得不承认为形成科技型中小企业“铺天盖地”的局面,各区县在执行过程中,科技企业认定标准过低,比较关注企业产值规模,未突出企业科技方面的指标或指标偏低,建议科技企业标准中增加科技内涵的指标。企业研发投入比例、企业研发人员比例以及企业的研发机构和创新激励制度建设等。对小巨人企业更加要求,企业应有研发机构(技术中心、实验室、测试平台等)、研发计划及与之相适应的知识产权保护、人才培养(含引进),创新激励等运作机制,并有一套较完善的规范化管理制度。建立一个包容失败的氛围。创业就有失败,特别是科技型企业失败的风险更高,毫无疑问创业失败伴随着中小企业发展的全过程,对创业失败要有充分的准备。小巨人企业发展中能够突破瓶颈,就会迎来大的发展,如不能突破,可能会面临徘徊不前的状况。

(二)政府做减法,市场做加法

李克强总理在达沃斯论坛讲到,不仅要科技创新更要制度机制创新;我们不搞强刺激,要靠改革。天津市要在优化创新环境、鼓励创新、创业等方面提出在制度层面的思考。开放式创新,要求政府创造一个环境,使与创新有关的一切要素能够按照市场经济原则得到聚集和整合。改变目前企业与政府的关系,企业成为创新主体、市场主体,政府服务各类企业,为企业营造良好氛围,减少政府直接参与经济活动。弱化政府的行政职能,逐渐从政府认定、直接资助扶持企业、政绩考核的模式,转化为政府服务于与创新有关的一切要素,即企业、科研院所、中介组织、金融机构,发挥市场作用,让科技企业在市场中发挥创新主体作用,整合创新资源。产学研协同创新中,发挥政府服务平台作用,为科技型中小企业搭建利用平台的路径方法,并在市场中形成常态化。良好的创新环境是,企业家(具有特殊素质的人才或资源)、风险投资人、科研人员、高素质的技术工人、中介(法律、会计、政策咨询等)在一起共同创新、实现发展。

(三)改变扶持科技企业的方法

应实行鼓励创业创新的普惠制,在国家现有财税体制下,不能违反税法的对企业进行税费减免,但可以通过对企业实行普惠制,适当补助让企业能够大量的生存下来,而对于科技创新能力强、成果丰硕的企业,给予后期奖励;对企业创新过程中的需要的资金,政府搭建科技金融平台,创新融资方式,让企业在市场上获得需要的资源。尽管我们认为,要减少政府干预,减少政府的作用,让市场更加活跃,但政府利用财政的力量鼓励全社会创新,从各国实践和理论上看是普遍做法,只是做法不同。因为,科技创新是企业行为,但带来的效果具有社会意义,政府的帮扶是必不可少的。

2015年天津市关于进一步促进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计划到期,要改变政府制定标准直接给予企业资金扶持的做法,改为后期奖励及中期通过搭建平台撬动社会资金。我们可以借鉴荷兰政府为中小企业发放“创新优惠券”的做法,当企业产生创新思路、创新中遇到难题、需要新的科技产品提升企业规模时,用“创新优惠券”与技术创新服务平台直接对接。这种做法改变了政府、企业和科研单位之间科技资金使用方式和方向,提高了政府科技扶持资金使用的准确性和实效性。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提升,为中小企业不确定的动态的科技创新需求创造了一个相对稳定的产学研合作机制。

(四)消除各区县发展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指标导向

由于天津市内六区和滨海新区之间在土地面积、发展空间、人才条件、发展基础、及政策措施等方面存在很大不同,对科技企业的吸引力也不同。比如,由于受空间限制,许多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到一定程度,需扩大规模,就会将企业向滨海新区迁移,天津市内六区通过各种手段留住企业,在可利用的政策范围内,制定各区自己的措施,造成了政策的叠加,影响天津市创新发展的整体效益。

猜你喜欢

科技型巨人天津市
有趣的云
云创新助推科技型中小企业构建持续性学习机制
如果画笔会说话?
天津市津农果树研究所
国内
天津市第三届“未来之星”初中数学邀请赛
直立的石巨人
民营科技型集团公司人力资源管理实践
助力科技型中小企业铺天盖地顶天立地
论科技型中小企业科技人才供给体系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