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语教育中语言本质的哲学思考
2015-03-27王幼明
王幼明
(首都体育学院管理与传播学院外语教研室,北京100191)
外语教育中语言本质的哲学思考
王幼明
(首都体育学院管理与传播学院外语教研室,北京100191)
洪堡特对语言本质的思考为博士外语教育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也为语言研究带来新的活力。在语言哲学思考中,博士外语教育研究呈现多元化的研究态势。洪堡特提出语言世界观概念,阐述了语言本质在于民族性和创造性的不断融合与发展。外语教育广泛吸收多元化语言资源,实现语言自身的丰富与发展。
语言哲学;语言世界观;民族性;创造性;外语教育
1 语言哲学的产生
19世纪末20世纪初,西方哲学研究提出了从哲学的角度探讨语言的本质和认识,于是出现哲学和语言的融合,产生了语言哲学(Linguistic Philosophy)。刘利民认为语言哲学就是对语言进行系统思考和研究的学科。语言哲学对语言进行全方位的思考和研究,是“语言研究的营养钵”。这种融合对语言学的影响显著,为外语教育的认识带来了新的启示。
德国语言学家、哲学家洪堡特(Wilhelm von Humboldt,1767——1835年)提出“语言是世界观”。他主张从哲学的角度,考察人类语言的普遍特性,对语言和世界、语言和思维等诸多问题做了创造性的哲学探讨,并透过语言的各种现象理解整个世界。在语言和思维的关系中,思维受制于语言。各民族的语言存在差异,正是这种差异导致人类认识自然的语言世界观产生差异。在语言与民族关系中,他强调“民族的语言即民族的精神,民族的精神即民族的语言”。在洪堡特的思想里,民族和精神是语言的最大财富,其相互作用对语言的发展产生着巨大影响,同时,语言的发展又对民族和精神的强大起着推动作用。民族精神是民族语言发展的内在动力,语言是民族最后的指纹与遗产。语言是支撑精神活动的工具,推动精神活动持续发展,然而这种观点与索绪尔的“就语言而研究语言”的学说有所不同。摆脱语言是工具论的观点,强调语言是生命本身。通过对语言生命的认识,才能抓住语言的本质,上升为语言哲学,站在人性的高度审视语言,解决一切与语言学习有关的问题。
2 外语教育中语言世界观的思考
外语教育的过程是对语言认识和接受的过程,要想讲授或者学会一门语言,须认识语言的本质,以及与世界的关系。洪堡特语言哲学理论指出,每一种语言都包含着一种独特的世界观。每种语言都是一种完整的系统,其中每个部分都有内在联系。这种完整的语言体系给我们带来了高层次外语教育主体的重新定位,一方面,学习语言即了解不同的语言世界观,进入另一个“世界”。另一方面,讲授一门外语即对不同世界观的积极审读和阐述。
语言的世界是独特的,它把人和自然紧密联系起来。人类对世界的认知是通过语言完成的,而不同民族、不同语言认识世界的方式也就不同。外语教育和学习,目的是获取他民族的世界观,开拓视野,逐步形成具有思辨性的语言世界观。目前,外语教育主要涉及语言结构、语言运用以及各种语言教学策略等方面,很少研究语言世界观对外语教育的影响。近年来,各层次的教学中引进了诸多的教学理论和教学方法,比如交际法、视听法、互动法,同时也出版了与之配套的各类教学大纲和教材,但对语言本质的认识却落后于这些理论。《2004年知名外语培训机构调查报告》指出“截止2004年,约有8亿人在学习英语”。效果与投入有很大的偏差,对语言观的认识,是问题的关键,它的定位对外语教育质量的提高有很大关系。洪堡特重视语言与思想的关系,认为语言是“内部彼此连贯的有机体”。语言在人类的思辨中无处不在。英语语言教与学的过程,就是一种运用目的语和母语不断凝练思维,进行理论重建的过程。在外语教育中,把语言的认识和教学上升到语言哲学的高度,将抽象的语言学习与学科之间的考量结合起来,这样,学科之间的差异性会减少,交流讨论就会增加,外语教育的价值在语言世界观的哲学中也能得到全新的诠释。
语言对人的感知和认识起着引导作用,而世界是开放、动态的,两者相互影响和制约。语言对思维有着深刻影响,这是对传统语言工具学说的一种反思。洪堡特把语言的形成与个人的世界观紧密联系起来,这就是“语言世界观”的理念。的确,外语教育不须要大量的解释说明,这一点在外语教学中已达成共识。语言的实践性与独特性充分说明了,语言是用来表达想要表述的观点,没有语言就没有思想,人是以语言的方式拥有世界的,重视语言和语言世界观的形成是外语教育的重要内容。
3 外语教学中语言民族性的思考
语言影响着思维,反之,思维促进语言的形成,使之达到精神活动的目的,进而对民族精神产生影响。语言对民族的发展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是民族精神的外在表现,促进民族历史和文化的融合。洪堡特认为语言是民族的最大特征,语言随着民族的成长而不断发展。无论是何种语言或方言,都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是一种语言与另一种语言,一种方言与另一种方言的并存与发展。所以,在博士研究生外语教育中不能孤立地研究语言,应该与历史、文化、风俗习惯的研究相结合。不同的民族,就有不同的语言。每个民族语言中都有自己的特色与语言的诗性。陈嘉映对语言和诗的关系作了如下分析:“诗活动在语言中,因而诗的本质要通过语言的本质来理解。然而,诗并不是把语言当作某种质料加以运用……因此又可以反过来说,语言的本质必须通过诗来理解。”人的思维也是具有诗性的,是对世界本质的一种认识。因此,在高层次的外语学习中,要充分领会语言的诗性美,使外语教学提升到美学层次,而不是停留在语言知识诠释的“纸上谈兵”。语言民族性的本质,充分体现了语言的精髓,即启发人的潜在思维和人性美。洪堡特把语言融入民族文化背景中,使各种文化活动成为人们认识世界,体会语言精神的桥梁与手段。语言的民族性,是一个民族深层的精神世界,具有民族性的语言是文化习俗、生活方式、思维惯性和审美情趣的积淀。因此,外语教育应向语言的民族性和语言的美学转移,以获取语言本身所具有的美学价值。
4 外语教育中语言创造性的思考
洪堡特对语言的思考还在于语言的创造性。人创造了语言,语言又为人所用。“语言绝不是产品,而是一种不间断的创造性活动”。这种创造活动是人类精神的体现,是人类心灵和思想的交融。语言的活动性和创造性是用发展、生成和变化的观点去认识语言、创造语言。人类的语言处于一个开放和创新的体系中,每种语言都是在变化生长的有机体中,从自身内部进行创造发展。其灵活性充分说明语言遵循了创造性思维规律,并不断地吸收多元化语言资源,有效地重构语言发展中的缺失,使语言本身得到更新。信息时代的发展特点是虚拟语言层出不穷,身势语、文字、符号、网络、外来语等多元化语言形式的出现,极大地丰富了语言体系的土壤,充分体现了语言活动性和创造性特征。洪堡特强调:“每一种语言都在它所隶属的民族周围设下一道樊篱,一个人只有跨过另一种语言的樊篱进入其内,才有可能摆脱母语樊篱的约束,所以,我们或许可以说,学会一种外语就意味着在已经形成的世界观领域里赢得一个新的立足点。”
外语的教与学也是一种与普遍语言能力有关的创造。在外语教育中,把语言作为一种规律去认识,就会自觉或不自觉地分辨各种语言资源,并创造性地将有用的语言纳入自己的语言体系中,完善目的语和母语的体系,有意识地沿着语言有机整体方向发展。这种外语教育和使用突出了使用者的主观能动性,也使语言具有无限的生命力和创造力。
5 结语
语言哲学的思考为外语教育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从哲学的层面提升外语教学的着力点,摈弃语言材料的说教,回归语言本质的哲学思考,找寻语言世界观、民族性和创造性的有机契合点,从而提高外语教育和学习研究的层次。外语教育是一项复杂的工程,也是一项创造性的过程,外语教育工作者应当站在语言哲学高度把握外语教学的内涵。
[1]威廉·冯·洪堡特.论人类语言结构的差异及其对人类精神发展的影响[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58-57.
[2]钱冠连.语言:人类最后的家园[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5.
[3]马越.语言观的哲学纬度及其对大学外语教育的启示[J].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11,(3):111.
[4]陈嘉映.海德格尔哲学概论[M].北京:三联书店.1995:295.
[5]成晓光.语言哲学视域中主体性和主体间性的建构[J].外语学刊,2009,(1):9-15.
Philosophical Thinking on the Nature of Language in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WANGYou-m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and Research Office,Capital UniversityofPhysical Education and Sports,Beijing100191,China)
Humboldt's thinking on the nature of language provides a new way of thinking for the doctoral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and also brings new energy to the study of language.In the thinking of language philosophy,the research on the doctoral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ents a diversified trend.Humboldt puts forward the concept of world viewof language,and expounds that the essence of language lies in the continuous integration and development ofnationality and creativity.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has absorbed a wide range of language resources, and has realized the enrichment and development oflanguage itself.
Philosophyoflanguage;Language world outlook;Nationality;Creativity;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G4
A
1674-8646(2015)10-0054-03
2015-07-29
王幼明(1965-),女,四川南充人,硕士,副教授,主要从事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