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当今世界毒品发展趋势及防控对策研究

2015-03-27

湖北警官学院学报 2015年2期
关键词:防控对策新趋势综合治理



当今世界毒品发展趋势及防控对策研究

李建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北京100038)

【摘要】毒品不仅严重侵害着人类的身心健康,而且严重扰乱人类正常的社会秩序。近年来,毒品犯罪又出现了新的发展趋势。世界反毒斗争应敏锐观察世界毒品发展的趋势,从毒品的生产、贩运和消费三个领域进行严格控制、综合治理,为人类发展营造健康、安全的良好环境。

【关键词】毒品问题;新趋势;防控对策;综合治理

毒品是当今世界一大毒瘤。毒品不仅已侵蚀到全球几乎所有地区,而且严重威胁着许多国家和地区的正常社会秩序、经济体系,甚至政权机制,成为全球普遍关注的社会问题。世界毒品犯罪是指与非法种植、生产、贩卖、运输、提供、持有麻醉药品和精神药物等有关的犯罪行为涉及两个以上的国家和地区进行国际性和跨国性的流动时,侵害全社会共同利益的犯罪活动的总称。全球性的毒品蔓延泛滥,更是给国际社会的安宁、各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带来不利影响。掌控世界毒品发展态势,预防和控制毒品蔓延,是世界各国崇高而艰巨的历史使命。

一、当今世界毒品发展现状

(一)当今世界毒品犯罪的特点

1.毒品种类多样化。就世界现有的毒品种类而言,鸦片、海洛因、吗啡、大麻、可卡因等可以算作是传统毒品,在世界毒品生产和消费领域一直占据着主要地位。近年来,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毒品制造技术也在随着新技术的发展而不断发展,新型毒品也随科技的日新月异而层出不穷。常见的新型毒品有冰毒、摇头丸、K粉、麦角乙二胺(LSD)、安纳咖、氟销安定等。新型毒品及其添加物种类的不断涌现,对人类社会造成更加严重危害的同时,也对毒品侦缉、鉴定、检测技术不断提出新的要求和挑战。

2.毒品走私全球化。从全球范围来看,当今世界有四大毒源地:以缅甸、泰国、老挝为主的“金三角”地区;以阿富汗、巴基斯坦、伊朗为主的“金新月”地区;以哥伦比亚、厄瓜多尔、玻利维亚和秘鲁为中心的拉丁美洲地区;以阿尔及利亚、南非、尼日利亚、塞内加尔为代表的非洲西部几内亚湾沿岸地带。四大毒源地以毒品生产国为中心,存在着秘密运输路线和转运地。贩毒集团从四大毒源地开始,在长期违法尝试中逐渐打通了一些国际贩毒通道,并形成了巨大的贩毒网络。同时,毒品运输突破了陆路贩运,开辟了海上运输线路和空运线路。毒品走私路径立体化、网络化,毒品走私全球化趋势日益明显。

3.毒品犯罪集团化。犯罪个体的趋利性推动了毒品犯罪的集团化。毒品种植、贩运与贩卖具有相当可观的巨额利润,因而许多国家的黑社会组织经常涉入毒品犯罪来积聚财富。由于各国对毒品犯罪的容忍严苛,打击力度极大,毒品犯罪难以以个体方式单独实施。因此,一些具有一定规模和实力的贩毒集团通过建立严密的组织明确分工,甚至组建自己的武装,从事毒品种植、加工、运输和销售活动。一些毒品犯罪集团通过建立武装、扩充实力逐渐发展成以毒品犯罪为主、兼具其他犯罪类型的犯罪集团。有些贩毒集团与恐怖组织、黑社会组织有密切的联系,成为一国社会管理的顽疾乃至世界的公害。

(二)世界毒品问题的危害

1.严重危害人类身体健康。毒品作为麻醉和精神药品,对人类的危害首先体现在身体健康方面。它不但会引起人体组织病理的变异和机体功能的失调,还会损害大脑神经中枢,致使吸毒者出现精神恍惚、神志不清、萎靡不振等症状,严重时可能导致死亡。此外,吸毒肝炎、性病、艾滋病等传染性疾病的传播风险增大。据联合国毒品和犯罪问题办公室(UNODC)出具的《2013年世界毒品报告》显示,2011年,在年满15岁至64岁者当中,有1,400万人估计注射使用毒品,与毒品有关的死亡人数估计为211,000人,而在注射使用毒品人群当中有160万人携带艾滋病毒。目前,注射毒品己经成为艾滋病毒传染的重要途径之一。

2.严重威胁经济健康发展。毒品对一国经济造成的损失是任何其他类型的犯罪都无法企及的。一些国家和地区,特别是毒源地国家的毒品经济严重扭曲了整个国民经济的结构,造成了经济畸形发展。毒源地国家和地区大规模种植毒品作物,导致农业萎缩;毒品加工工业发达,导致现代工业发展遇冷。长此以往,整个国民经济对毒品经济的依赖将越来越严重,短时间内难以扭转,致使在毒源地消灭毒品作物、发展替代作物的拯救行动举步维艰。另外,毒品消耗了大量的社会财富。吸毒者为购买价格昂贵的毒品而倾尽家资,生活难以为继;政府为打击毒品犯罪、进行禁毒宣传、开展戒毒工作消耗了大量国家财政资金;吸毒者长期吸毒造成劳动能力下降甚至完全丧失,也严重阻碍了社会再生产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3.严重影响社会秩序稳定。毒品可以说是影响社会稳定的“瘟疫”与“恶魔”,成为诱发社会动荡和不安的重要因素。吸毒者在为毒品倾尽家财后,为了得到毒品,不惜铤而走险,从而诱发盗窃、抢劫、诈骗、卖淫甚至杀人等违法犯罪活动;毒品犯罪也是洗钱等下游犯罪以及其他犯罪活动的重要载体和途径,已成为诱发经济犯罪、破坏社会管理的根源之一,也是滋生腐败、危害国民经济的温床;贩毒集团大肆从事毒品交易聚敛社会财富,建立武装,甚至采取暴力手段与当地政府对抗,严重威胁了一国政权的稳定;近年来,一些贩毒集团为了扩大犯罪收益,扩充自己的势力范围,不断与国际恐怖主义势力相勾结,助长了国际恐怖活动。

二、当今世界毒品发展出现的新趋势

(一)全球毒品使用情况总体趋于稳定,合成类、精神类毒品呈增长趋势

据联合国毒品和犯罪问题办公室(UNODC)2013年统计报告显示,总体来看,全球毒品使用情况基本保持稳定。虽然毒品使用者的总人数有所增加,但毒品使用者人数的增长率未超过全球总人口的增长率。这得益于全球预防、控制、打击毒品犯罪的共识与合作的达成。然而,毒品使用多样化的趋势进一步增强,特别是合成类、精神类毒品使用量不断增加。镇静剂和安定剂的滥用也日益引起重视,市场上出现的新的精神类毒品数目种类有增无减。

(二)毒品注射引起的艾滋病毒传播日趋严重

在艾滋病传播途径中,注射吸毒一直是病毒感染和传播的重要方式。近年来,虽然经性途径造成的感染人数显著上升,但是毒品注射对艾滋病病毒传播具有更大风险,因为毒品更易促发艾滋病病毒经性途径传播。近年来,艾滋病传播呈现年轻化的趋势。年轻人注射毒品的行为更容易诱发年轻人的性冲动,增加发生性行为的可能性,使年轻人发展出复杂的性伴网络,发生多次、轮换和群交等性行为方式。然而年轻人中很多人缺乏安全保护意识,尤其是新型合成毒品的不断涌现,使年轻人面临着更大的艾滋病风险,同时也潜藏着更多公共卫生隐患。

(三)海上贩毒问题日益突出

当前,由于国际贸易在全球的不断发展,海上运输成为现代贸易和国际交往的重要渠道。与此同时,海上运输也成为毒品贩运的重要途径之一。事实上,在全球各类毒品案件中,海上缉获的案件数不超过11%,但平均每次海上缉获的毒品数量都几乎是空运缉获量的30倍。各国禁毒实践证明,海上缉获量常常大于公路或铁路等陆运缉获量。囿于各国严密的陆上稽查网络,致使毒品海上运输兴起并逐步壮大。就目前国际现状来说,国际上对于内海、领海、国际公海海域的管辖尚存在争议和漏洞,对于海上运输的管理和规范缺乏严密的控制和监管网络。因此,海上贩毒对于各国禁毒主管机关形成巨大挑战。

(四)新贩毒路线出现

贩毒分子日益寻找新的贩毒路线来拓展市场,出现了毒品贩运新的陆运路线。例如“金新月”地区的毒品除了既有的巴尔干路线和北部路线外,海洛因的贩运从阿富汗途经伊朗或巴基斯坦向南,并且途经伊拉克穿越中东。在贩毒路线激增的形势下,非洲大陆成为新增路线的最大受害者。据统计,自2009年以来,在非洲尤其在东非,海洛因缉获量急剧增加。拉美地区“银三角”代表国哥伦比亚的可卡因在大西洋路线的缉获日益增多,表明除了太平洋路线,大西洋路线也日渐成为“银三角”的又一运输路线。另外,“银三角”可卡因市场也正在开辟通往亚洲新兴经济体国家的路线。

三、世界毒品发展新趋势下的防控对策

(一)根除毒品生产来源

1.完善立法,限制毒品生产活动。毒源国应根据本国毒品问题具体情况,对农产品种植、化学品药物制作、药品贸易监督、药物制作企业审核以及进出口许可制度等程序进行规范立法。通过对毒品生产全过程的严格立法监管,严格控制毒品的生产。

2.强行铲除毒品作物,在毒源地发展替代产业。毒品生产国应采取强制性手段铲除本国境内毒品作物,推行替代农作物种植计划,提出更广泛可行、利于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替代发展方案。重视与联合国及其他一些国际组织合作,支持和帮助毒品产区居民发展农业生产,保障其经济收入。

3.大力打击参与贩毒的跨国有组织犯罪势力。毒品从生产制作到贩运销售,背后无不存在跨国有组织犯罪的推波助澜的身影,要彻底根除毒品问题,就必须对制毒、贩毒和售毒的犯罪势力进行严厉打击。打击贩毒跨国有组织犯罪集团,需要各国执法机关行动坚决,并在必要时及时开展国际司法合作。

(二)切断毒品贩运路线

1.加强全球毒品贩运路线监控。全球毒品的扩散是通过不断开辟贩毒新线路实现的,对贩毒线路的监控能及时掌控毒品的流向,这对于打击毒品犯罪无疑是十分重要的。对于贩毒路线的监控,需要一国侦查、司法、边防、海关以及卫生等部门的密切协作配合,更需要国际间开展执法合作。

2.加强打击毒品犯罪的国际合作。毒品问题是全球性问题,任何一国无法单独从根源上杜绝毒品危害,因此需要开展国际合作。各国要加强世界毒品犯罪的情报交流和国际刑事司法方面的合作。此外,在遏制毒品犯罪的下游犯罪,如洗钱犯罪等方面,也需要全球合作。

3.加强各国国内有关机构的协调配合。毒品的渗透和毒品犯罪蔓延绝非一日之寒,具有极强的隐蔽性和反侦察性。各国应强化边防、海关、民航、铁路的综合查缉力量,并利用科技手段提高查缉能力,加强边境巡查管控和查缉力度,并形成严密的查缉网络。

(三)遏制毒品消费

1.加强毒品犯罪立法,构建健全的法制体系以增强扫毒力度。毒品生产和运输的最终目的是获得巨额利润,而这种目标是通过消费实现的。因此,要杜绝毒品消费,必须明确其行为的非法性。打击毒品消费,在立法上要做到:反毒态度要强硬,惩罚措施要坚决,制裁犯罪要严厉。

2.控制毒品消费,降低毒品危害。毒品的影响已然渗透到社会生活的诸多领域,成为了一个社会问题。因此,反毒工作需要动员全社会力量才能达到最佳效果,应以政府为主力,协调各相关部门,联合社会力量综合治理。其中,还要充分发挥非政府组织在反毒领域的特殊作用,重视家庭、社区对非法药物使用的预防工作。

3.加大毒品危害的宣传教育力度。毒品的泛滥往往出于公众反毒意识淡薄、对于毒品的危害疏于防范。应大力开展禁毒宣传教育,使人们深刻认识到毒品的危害。应加强对公众尤其是对青少年人群宣传教育,使之认清毒品的危害,从心理上主动远离毒品。

四、结语

毒品问题是一个复杂的全球性的社会问题。打击毒品犯罪,不能单靠某个部门解决,需要全社会综合治理。全球禁毒,也不能依靠一国之力,需要全球共同协作。解决毒品问题必须从毒品生产、贩运、消费各个环节多管齐下、综合治理,才能取得最理想的效果。应牢牢把握新趋势,立足了解世界毒品发展动向,了解毒品新品种,清查毒品贩运新路线,控制毒品交易新方式,从毒品生产、贩运、消费三个环节严格控制,综合治理,构建世界反毒斗争立体网络体系。限制毒品生产,推动毒源地替代经济发展;切断毒品新的贩运路线,尤其是加强海上稽查。国内各行业部门应联合协作,加强宣传,推动反毒斗争社会化;国际上应加强禁毒国际合作,共同打击毒品犯罪,营造良好的国际环境。只有在世界范围内构建全球立体反毒体系,才能从根本上遏制毒品发展势头。

【参考文献】

[1]苑勤.世界毒品问题与反毒斗争[J].现代国际关系,1997(9):31-34.

[2]杨立杰.世界四大毒品产区和转运地及运输路线[EB/OL].http://big5.xinhuanet.com/gate/big5/news.xinhuanet.com/ziliao/2003-06/25/content_936773.htm,2014-11-02.

[3]周自龙.中南亚毒品走私对我国西部边疆安全的影响[J].管理观察,2009(5).

[4]彭辉.走私毒品犯罪及其防控对策[D].长沙:湖南大学,2010:1-36.

[5]俞晓秋,李伟,方金英,张运成,翟坤.非传统安全论析[J].现代国际关系,2003(5):44-53.

收稿日期:2014-11-20责任编校:周文慧

【文章编号】1673―2391(2015)02―0122―03

【文献标识码】A

【中图分类号】DF792.6

猜你喜欢

防控对策新趋势综合治理
校园网贷风险及其防控对策探析
企业英才俱乐部
试析集团企业实施财务共享存在的风险及防控对策
涉毒案件场所变化趋势的分析
述宾式惯用语使用新趋势
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问题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