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言语证素”的翻译对新闻叙事视角的影响

2015-03-27裔传萍

英语研究 2015年2期
关键词:证素叙述者塔利班

裔传萍

(解放军国际关系学院二系,江苏南京210039)

“言语证素”的翻译对新闻叙事视角的影响

裔传萍

(解放军国际关系学院二系,江苏南京210039)

在新闻报道中,为了表达所提供信息的来源和可信度,记者往往不时地使用言语证素;这些言语证素是新闻中的活跃因子,散落在文中的各个部分,并直接影响和决定着报道的叙事视角。本文选择将英语新闻的汉译作为对象,分析其中言语“证素”的不同翻译对新闻叙事视角可能会产生的影响。

叙事视角;新闻;复述;翻译

1.引言

“证素(evidential)”概念最早是由美国人类学家博亚斯(Franz Boas)提出,意指说话人能运用一种后缀表达自己所提供信息的来源和可信度。开启了言语的“可证性”研究。当代语言学家已经非常重视语言的可证性研究,并在更多语言中发现了表示可证性语义的证素(胡壮麟,1994a)。

无论是英语,还是汉语,都包含了不同类型的证素。胡壮麟先生修正了华莱士·切夫(Wallace Chafe)的框架,并将证素大致分为信念、归纳、传闻、演绎、信度、言语和预期七种(胡壮麟,1994b:22)。这些不同种类的证素在不同的文类和作品中会有选择地出现,并完成自己担负的使命。

在新闻报道中,记者所报道的一般是他们在现场目睹的事件或者是他们所采访的他人亲身经历的事件,为了表达自己所提供信息的来源和可信度,肯定需要不时地使用证素。然而,对一个事件的断言,他们除了可以自己直接感受外,在更多情况下,是有人亲口告诉他们,所以,言语证素又成了新闻报道主要使用的证素类型。这样,“不仅使观念思想具有了外在的可被感知的存在方式,获得了‘事实’的确认,而且也使对事实的表达方式显得更加客观、权威、真实”(黎明洁,2008:208)。

言语证素不但直接关系着新闻所提供信息的来源和可信度,而且也直接影响或决定着新闻的叙事视角。在英语新闻的汉译过程中,如何翻译这些言语证素,决定着译文是再现了还是改变了原报道的叙事视角。

2.新闻所采用的四种主要的叙事视角

新闻的叙事视角,是作为文本的新闻,观察世界的特殊眼光和角度。“事件无论何时被描述,总是要从一定的‘视觉’范围内描述出来。要挑选一个观察点,即看事情的一定方式、一定角度”(巴尔,1995:113-114)。不同的视角连接着谁在看、看到什么,谁在说、如何说等问题。叙事视角一直是学术界热议的焦点,近20年以来,更是争论不休,莫衷一是,很难找到一个被大多数人认可的视角分类。然而,经过多方参考和研究,本文在结合了新闻叙事特点和新时期新闻叙事视角变化实际的基础上,大致区分出四种主要的新闻叙事视角。

(1)全知全能视角。在一篇采用全知全能视角的文本新闻中,叙述者不受任何限制,无处不在,无所不知。他/她既可以了解人物所有的内心感想,也有权力对事件进行各式评论,叙述者比新闻中所有的人物知道的都多。这样的视角也常常被称作零聚焦或无聚焦。

(2)人物限知视角。采用这类视角时,“叙述者或者主动放弃全知的权利,只是通过故事中某个人物的视野观察事物,或者只了解部分情况,并把所了解到的部分当作整体”(曾庆香2005:127)此类的新闻,一旦确定了视点人物,就严格依据人物的知识、情感、立场等来表现所有的信息。视点人物可以是一个人,也可以由多个人物轮流担当。

(3)纯客观视角。纯客观视角也属于叙述者权力受限视角。然而,该视角从一个非人格化角度出发来进行新闻叙述,通常只能反映所涉人物的语言、动作、外表和环境,不能对人物的内心进行分析,对事件进行评判。当然,所谓的“纯客观”也只能是相对而言,并非真正的“纯客观”。

(4)复合视角。有的时候,叙述者为了达到特定的目的,在叙述中适当进行视角转换,使叙述突破单一视角所限定的信息数量,同时又不影响读者的阅读和判断,这样的叙述被称为复合视角叙述。

虽然我们大致区分出了四种新闻叙事视角,但是有两点需要特别说明:一、复合视角和前三种视角不属于一个层面,复合视角是对前三种视角的一个综合使用;二、在具体的新闻播报中,从头至尾使用单一视角的很少,所以,复合视角是最常见的新闻书写模式。在深入了解新闻的叙事视角之后,我们能够高效地把握住新闻的视角组成和各组成部分的特点,最大限度地理解新闻话语及其背后的涵义,并在翻译中更好地再现各部分的叙事视角,更好地再现原新闻材料的构成。

3.言语证素与叙事视角之间的联系

简洁地说,叙述视角就是“谁看和谁说的问题”(热奈特,1990:126)。“谁看”指的是叙述眼光,这直接决定了新闻叙述的焦点,决定着被看的对象。“谁说”,是指叙述声音,也就是以谁的口吻来叙述事件,这不仅决定着信息与叙述者和读者之间的关系,还决定着叙述者观察问题和言说事实的方式(杨先顺,2001:36-39)。由此可见,新闻的叙事视角直接关联着叙事时通过文字表达或流露出来的立场观点和语气口吻,所以与言语证素也有着直接的关系。叙事视角直接决定了言语证素的使用,言语证素正是叙事视角的文体表现。

言语证素一方面是文本作者和读者的一个心灵契合点,是文本叙述者把自己体验到的物质或精神世界转化为语言叙事的一个基本角度;另一方面,言语证素也是读者进入这个语言叙事世界,打开作者心灵窗户的密钥。新闻作者可以通过言语证素来传达新闻话语建构者自己的叙述声音,传达自己对叙事的判断、个人或明或隐的情感倾向,进而让同一个事件在不同叙事视角的观照下,呈现出不一样的风貌与特质。

同样,在英语新闻的汉译中,言语证素也是关键,因为它身系着信息的来源、叙事视角的传达以及新闻的客观性和可信度。言语证素的翻译也成了一个阵地,在这里,新闻的原作者和译者可以放手一搏,争夺各自的“话语权”。

4.言语证素的翻译对新闻叙事视角的影响

“言语”一词表示人们在认识事物的过程中采取的是语言的方式,而不是感官的方式。也就是说,人们对某事件的知识不是通过自己的感官获得的,而是有人亲口告诉他们的,或是用书面方式向他们表达出来的。无论是英语还是汉语,表示言语认识来源的词都丰富无比,不仅仅非用“说/say”这个字眼。

从词性上来看,言语证素可以使用动词,也可以使用名词。就句式而言,可以陈述,也可以使用引语,包括直接引语和间接引语。然而,选用不同的字词或者不同的句式,会直接影响到译文中所呈现的叙事视角是否与原文一致。

实例:

原文:

(1.1)The White Housesaysthe United States will open direct peace talks with the Taliban in the next few days.(1.2)The meeting will take place in Qatar where the Afghan rebels have opened a long-awaited first official overseas office.

(2.1)However,President Obamasounded a note of cautionabout the talks.(2.2)“We don’t anticipate this process will be easy or quick,but we must pursue it in parallel with our military approach.(2.3)And we,in the meantime,remain fully committed to our military efforts to defeat al-Qaeda and to support the Afghan National Security Forces.”

(3.1)But the Taliban’s spokesmansaidit had met all the preconditions that the USsaid.(3.2)“The Islamic Emirate neither wants to pose harms to other countries from its soil nor will allow anyone to pose a threat to the security of the countries from the soil of Afghanistan.”

(4.1)Paul Adams now looks the way ahead.(4.2)“The Americanssaythey expect to hold their first formal meeting with Taliban in a couple of days to be followed shortly afterwards by direct talks between the Taliban and members of President Hamid Karzai’s High Peace Council.(4.3)The talks will succeed,the Americanssay,when and if the Taliban finally sever all ties with al-Qaeda,end violence and accept the Afghan constitution.(4.4)Senior administration officials arecallingthis an important moment buturgingcaution to,in thewordsof one,the road towards Afghan reconciliation will be complex and messy.”①

译文一:

白宫称美国未来几天将与塔利班进行公开的直接和谈。会议将在卡塔尔举行,阿富汗叛军已在这里设立了被期待已久的首个官方海外办公室。

然而,总统奥巴马对和谈发出警告。“我们认为这个进程不会很容易,也不会很快完成,但我们会在坚持军事途径的同时实施这个进程。我们同时还会完全致力于军队的努力打败基地组织,支持阿富汗国家安全部队。”

但塔利班发言人称本组织已满足美国之前所说的全部前提条件。“伊斯兰酋长国既不想从本土对他国构成危害,也不会允许任何人从阿富汗本土对各国的安全构成威胁。”

保罗·亚当斯报道下面的新闻。“美国称希望未来几天内与塔利班举行首次正式会议,此前塔利班和总统哈米德·卡尔扎伊的高级和平委员会成员刚刚完成直接对话。美国人说会谈将会取得成功,前提是塔利班最终切断与基地组织的联系,结束暴力,接受阿富汗宪法。高级政府官员称这是个重要时机,但同时警告说,通往阿富汗和解之路将是复杂又麻烦的。”②

译文二:

白宫宣称,美国未来几天将与塔利班进行公开的直接和谈。会议将在卡塔尔举行,阿富汗叛军已在那里设立了他们期待已久的首个官方海外办公室。

然而,奥巴马总统在提到和谈时,却听起来比较谨慎。他警告说,美国并不指望和谈进程非常迅速而容易,但是美国必须在采取军事途径的同时,寻求这个进程,当然,美国同时还是会继续致力于对基地组织的军事打击和对阿富汗国家安全部队的支持。

另一方面,塔利班发言人指出,塔利班已经满足了美国之前所提出的全部前提条件。他还表示,伊斯兰酋长国不会从本土对其他国家构成危害,也不会允许任何人在阿富汗领土上对各国的安全构成威胁。

记者保罗·亚当斯展望了一下未来,指出,美国宣称,希望未来几天内能与塔利班举行首次正式会议,在这之后,希望塔利班将很快会和总统卡尔扎伊的高级和平委员会成员进行直接对话。美国人相信会谈必将取得成功,只要塔利班最终切断与基地组织的联系、结束暴力,并接受阿富汗宪法。高级政府官员称,这是个重要时机,但同时敦促大家要警惕;用其中的一位的话说,阿富汗和解之路将是复杂又麻烦的。③

这篇新闻采取的是复合视角。从视角构成来看,复合视角将全知全能叙事视角、人物限制叙事视角和纯客观叙事视角组合或搭配使用。通常,这样的新闻会借助全知全能视角拓展人物限制视角所不能及的视域范围,同时,让人物限制视角来负责事件场景和人物言行的描绘任务,并增加新闻的现场感。复合视角汇融了多种叙事视角,所以也意味着有可能会融汇入各种视角的长处或者短处。所以,新闻在运用复合视角时,关键是要对各种视角的内在机理进行准确的把握,扬各自所长,避各自所短,最大限度地服务于新闻播报任务,营造最佳的预期效果。

具体而言,在原新闻中,第一段是纯客观视角,第二段用的是全知全能视角,第三段用的是纯客观视角,第四段用的是人物限制视角。言语证素除了文中被标黑的10个词(包括1个词组)外(既有动词,也有名词),还包括一些直接引语,如2.2,2.3,3.2,4.2,4.3,4.4。在翻译过程中,这些言语证素的翻译将直接决定着译文的叙事视角。下面我们通过将不同的译文进行对比,进行具体的说明。

词语类言语证素的翻译

直接引语的翻译

通过对比,我们可以发现,言语证素的不同翻译可能会引起叙事视角的改变。在翻译词语类语言证素的时候,若是选用带有明显感情或个人感知倾向的译文,那么,叙事视角可能会更倾向于人物限知视角,反之,如果选用更加中性的译文,就会更加倾向于纯客观视角,介乎两者之间的,可能就会使全知全能视角。当然,译文是否会改变原文的叙事视角,还得看句式层面的翻译处理,尤其是对于直接引语的翻译。若将直接引语翻译成间接引语,在基本忠实于原材料信息、指明信息的来源的同时,能够让信息显得更加客观、真实、权威,但是,叙事视角可能会产生一些变化。

5.结论

在英语新闻的汉译中,言语证素的翻译显得十分关键,因为它身系着信息的来源、叙事视角的传达以及新闻的客观性和可信度。对于原新闻文本来说,言语证素是作者和读者的一个心灵契合点,是作者把自己体验到的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转化为语言叙事世界的基本角度之一;对于译文来说,更是如此。言语证素是作者、译者和译文读者之间的一条心灵通道,也是译文读者进入这个语言叙事世界,打开新闻原作者和译者心灵窗户的密钥。翻译就是一种选择,选择用什么样的译入语字眼和句式来翻译原文中的言语证素,直接决定着译文的叙事视角是否跟原文一致,从以上的对比中可见一斑。

注释:

①该新闻来自2013年6月22日的BBC新闻,详见http://www.kekenet.com/broadcast/201306/ 245009.shtml。新闻的分段、文中的标记和黑体都是笔者所加,是为了便于分析。

②该译文来自2013年6月22日的BBC新闻,详http://www.kekenet.com/broadcast/201306/ 245009_4.shtml。新闻的分段、文中的标记和黑体都是笔者所加,是为了便于分析。

③该译文由笔者试译。

[1]胡壮麟.语言的可证性[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4a(1):9-15.

[2]胡壮麟.可证性,新闻报道和论辩语体[J].外语研究,1994b(2):22-28.

[3]黎明洁.新闻写作与新闻叙述:视角·主体·结构[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8.

[4]米克·巴尔.叙述学:叙事理论导论[M].谭君强,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5:113-114.

[5]热奈特.叙事话语:新叙事话语[M].王文融,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0.

[6]杨先顺.试论新闻写作的叙事角度.新闻大学[J].2001(夏):36-39.

[7]曾庆香.新闻叙事学[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5.

责任编辑:肖谊

Influence of the Verbal Evidential Translation on the Narrative Perspectives of News

YI Chuanping

In news texts,in order to show the sources of the information and to improve the credibility of news,reporters often use many verbal evidentials.Scattering in different parts of the news texts,these verbal evidentials are such active factors that they may directly influence or even determine the narrative perspectives of news.This article,taking the Chinese translation of an English news text as a study object,attempts to analyze how different translations of the verbal evidentials may influence the narrative perspectives of news.

narrative perspectives;news;verbal evidentials;translation

裔传萍,女,江苏盐城人,解放军国际关系学院军事外交系讲师,博士,硕导,主要从事翻译理论与实践研究。

猜你喜欢

证素叙述者塔利班
膝骨关节炎患者中医证素及证型分布特征研究
糖尿病前期中医证型及证素特点分析
塔利班为阿富汗打造“强大军队”
2型糖尿病合并肥胖患者的相关危险因素和中医证素分析
基于因子分析及聚类分析的241例感染后咳嗽中医证素证型研究
《漫漫圣诞归家路》中的叙述者与叙述话语
“我”是“不可信的叙述者”么?——鲁迅作品《祝福》中的叙事者之探讨
“我”是“不可信的叙述者”么?——鲁迅作品《祝福》中的叙事者之探讨
塔利班战后首次宣布停火
以比尔为叙述者讲述《早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