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植洋思教学经验 创新体育教学模式
2015-03-26于福利
于福利
所谓“创新体育教学模式”是移植洋思“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课堂教学模式启发而来。体育教学可以让学生自己进行自主性学习、尝试性学习、探究性学习。教师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或过程后,适时进行施“教”,让学生及时接受最需要和最有价值的信息和指导。帮助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整合加工,使学生对运动技术、心理等方面教育有更深刻的理解和体验,最终达到“会学、会玩、学会、玩好”的目标。
那么,在体育教学中如何创新体育教学模式呢?结合一年多的教学实践,想通过下面两个案例,谈谈自己的做法。
【案例一】“先学后教、当堂训练”课堂教学模式在体操课中的应用。
初中体育与健康教学内容比较复杂,有田径、体操、球类等等,不可能长期用一种稳定的教学模式,我根据“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基本原则,依据体育教学各项任务、特点,灵活安排好教学程序。
例如,在进行肩肘倒立的教学时,首先,教师让学生在垫子上任选动作练习,把过去学过的技巧动作,个人认为做得最好、最漂亮的动作展示给同伴看,学生有的做了前(后)滚翻;有的做了纵叉;还有的做了背弓成桥;个别还做了前(侧)手翻。目的是检验学生对已学动作的掌握情况,由于注重学生自主和自律,在任选动作练习过程中,最大限度地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这样就比过去做规定统一做一个前(后)滚翻,那种方法好得多。其次,学生自学,教师用激励的语言,对学生的表现给予评价,从而引出学生想不想学习新的动作——肩肘倒立,学生“想”来激发学生学习的求知欲,教师把准备好的学习卡发给学生,让学生了解要学的知识和技术。包括:学习目标、肩肘倒立的两种做法图解,以及所要解决的问题:(1)两种肩肘倒立的区别在哪?(2)分析手臂、肩、腿的作用。(3)怎样才能倒立得稳?让学生先自学,自己选择做法进行尝试性练习,学生带着问题去观察、去思考,学生互帮互学、团结合作,通过反复的实践、练习,结合实践体验解决了问题。有的学生说:“两种倒立的区别在于一种重心低、稳定角大,做起来比较容易。另一种重心高、稳定角小、较难做。”有的学生说:“手臂、肩起支撑作用的,腿是掌握平衡的。”还有的学生说:“要想立得稳就像建楼房,地基要打得牢固。”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这时教师适当地点拨和指导,可以使学生知道动作的重点、难点,更快更有效地掌握了肩肘倒立动作。最后,当堂训练,教师提出新的要求,学生结合本课所学内容进行整合、创编组合动作。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团结协作、开动脑筋。在音乐伴奏下学生自编自创出单人、双人、多人富有创造性和表演性的动作组合,学生实现了自我展示。看到学生那优美的动作、团结协作的精神、积极认真的情绪,确实使人十分高兴,这充分体现了“创新体育教学模式”学法与教法的有机结合,适应了学生自我创造和自我表现的心理需要。
【案例二】“先学后教、当堂训练”课堂教学模式在球类教学中的应用。
初中体育教学中怎样来教会学生打球往往是个难点,因为其动作技术要求比较难,不容易学会,所以,如果没有游戏,学生参加体育活动时,那种内驱力、积极性就会受到限制,本课从学生的兴趣出发,根据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和学生对排球技术的渴望来进行教学。
上课伊始,师:“大家想不想进行排球比赛?”生:“想。”师:“随便怎样打都可以。”学生分组比赛5分钟。师:“你们觉得比赛打起来有什么困难和想法。”生:“光打不学技术不行。”师:“好!我们就来学习排球最重要的技术——上手传球。”教师出示上手传球的动作图解,以学生兴趣活动为主体的“学着做”学生根据自己对技术的掌握情况,自选择练习方式:自抛自传、两人抛传、多人抛传或对传等。充分体现了现代体育教学的实用性,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学生对技术的学习。
教师通过巡回指导、参与练习、及时发现问题,学生常见的错误有:击球点过高或过低、举手跑或举手不放、传球手形不正确等问题。及时集合解决、纠正错误,请不同的学生来示范,让学生找出自己存在的问题。教师再讲解与示范,引导模仿练习(默记口诀)强调重点、难点。让学生明确有好的技术,才有好的传球效果,在原有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学生通过反复地练习动作,看来掌握得很好。如果传球继续传下去,没完没了,实际这一堂课也不可能学会或学好,教师及时转入以游戏为主的活动方式,通过隔网竞赛进行实践运用。把传球技术动作教学有机穿插到比赛游戏过程中,要求学生配合好,不让球落地,尽可能地运用传球技术,发挥团队精神,怎样把球打好。第二次进入游戏,学生玩得非常高兴,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提高了学习积极性,确立让学生在玩中学的指导思想。只有在“玩球”中学生才可能爱上排球,同时,指导他们学习一些基本知识和技术,我想到了一定的时间,学生学会打球就不成问题了。新的体育与健康教材,特别强调会打球,也就是说,通过打球来锻炼学生的身体,达到四个领域的目标。
由此可见,在这种“创新体育教学模式”中,学生非常自然地意识到学习需要是自己产生的,不是别人强加的,学习过程是自己实践的,不是他人包办代替的,学习目标的完成也是自己尝试探究的结果,不是机械地重复和模仿的结果。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完完全全地意识到,自己是学习活动的主体,学习是充满兴趣的探索性创造活动。
“教无定法”,任何一种教学模式都有它的局限性,所以,我们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应根据不同的教材,针对不同的教学对象,创新出不同的教学模式,来适应新课程的要求。让每个学生都能充分发挥自身潜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和锻炼的主动性,真正实现“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
参考文献:
车延高.认真研究成长规律大力创新教育方法[J].求是,2004(24).
编辑 郑 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