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助幼儿伸展探究的触角:“探究式”美术教学启示
2015-03-26徐亚梅朱琳
徐亚梅 朱琳
在幼儿园美术教学中仍存在着一些以灌输为主、以单一欣赏范画为主的教学模式,幼儿依样画葫芦,作品中没有幼儿的自我思想,只是注重技能的培养,讲评时也以“像不像”为主要的评价标准,侧重于幼儿表现的绘画主体是否形象、色彩搭配是否鲜艳、画面布局是否合理……长此以往,幼儿在绘画时会严格按照老师的要求进行绘画仿效,扼杀了幼儿的创造潜能。因此,我们想摸索一种美术教学的新模式——幼儿园“探究式”美术教学。
“探究式”美术活动中的“探究”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探究是指给予幼儿充分表达表现空间的一种探究活动。狭义的探究,也就是美术表现方法的探究,让幼儿通过研究、摸索,自行发现多样化的美术表现方法。我想结合自己的实践,说说如何在狭义的“探究式”美术教学活动中,帮助幼儿伸展探究的触角。
一、观察探究——让探究的触角感受更细致
美术是自我情感或感受的一种有效的表达方式。观察探究,是指教师通过多种手段,引导孩子在活动中充分地感受绘画主体的特性,在此基础上再来探究物体的表现方法。
1.巧借多媒体细致观察。
教师通过多媒体、图片等手段,呈现形象、生动的物体,让幼儿通过观察,通过教师的引导,把握物体的明显形态,然后再来探究物体的美术表现方法。
如小班的美术活动《动物笼》,主要是让孩子探究动物笼子的绘画表现方法,让孩子自己摸索到怎样画才是一只牢固的笼子。
我们知道多媒体动感且色泽鲜艳,视觉冲击力强,能直观地展示绘画内容。根据教学目标,教师运用多媒体课件,带孩子们到草地上跟小动物们做游戏,突然来了大老虎等凶猛的动物,孩子们想出了将小动物们关进笼子送回动物园的办法。接着,结合课件把笼子的特征清晰地展现在幼儿的面前,通过教师启发引导幼儿细致观察,把握笼子的特征:动物笼有长长的、密密的线条,然后提出明确的创作要求,请小朋友给这些凶猛的动物变出牢固的笼子来。(出示画有凶猛动物的绘画纸)看,笼子的四周小动物们已经变出来了,请小朋友们帮助变铁丝。想一想,怎样的铁丝才不会让大老虎从笼子里跑出来,画出跟别人不一样的铁丝就更好了。
在教师的启发下,孩子们纷纷拿起笔画起来,当有孩子画的“铁丝”两端不能连接牢时,老师用游戏化的口吻引导:“啊呀,大老虎要从这里钻出来了,怎么办?你能修一修吗?”幼儿很自然地将线条延长了。从作品效果来看,孩子们不仅画得大胆,画得密,注意线条两端的连接,而且线条丰富,有的孩子画了直直的竖铁丝,有的画了横铁丝,有的画了格子铁丝,有的画了斜斜的铁丝,最有创意的是钰钰小朋友,画了电话线一样的铁丝!孩子们的探究、表现能力让我惊叹。
可见,让幼儿通过观察,形象地把握住绘画主体的特征后,能更灵活地创作绘画内容。
2.亲临大自然细致观察。
大自然是多姿多彩的,存在着各种真实的、活生生的物体,教师可引导孩子在大自然中通过观察、通过与自然界万物的相互作用,自主探究创作主体的形态、特征,然后鼓励幼儿将自己探究的经过或结果通过绘画表现出来。
如小班画“春雨”的活动,教师选择了春雨绵绵的时日,让孩子们撑着伞玩雨,观察春雨落下来的样子,引导孩子探究春雨掉到伞上、石头上溅出去的状态,落到泥土上看不见的秘密……然后再让孩子创作作品。有的画了又长又粗的直线——大雨;有的画了又短又细的直线——小雨,有的画了斜斜的从伞上溅出去的雨滴……由于孩子们感知、体验到位,探究成功,画面自然更生动了。
可见,通过观察探究法,幼儿探究的触角感受更细致了,幼儿创作的作品也就更灵动了。
二、材料探究——让探究的触角经历更丰
富
材料探究,就是说教师提供一些材料的支撑,让孩子通过跟材料的互动,自主探究、创造物体的不同姿态,从而进行创造性地表达表现。皮亚杰认为儿童知识的获得是主动探究和操纵环境的经过和结果,儿童的学习是他们进行发明与发现的过程。他主张让儿童通过探究、通过与材料的互动,获取认知,习得经验。
如小班“有趣的小人”的活动,教师提供给孩子一些圆片、小棒、火柴以及吸管等材料,让孩子通过跟材料的互动,探究、表现小人的不同动态。然后引导孩子创造性地绘画小人,孩子们创造的小人动态特别丰富。有的双腿直立,有的双腿弯曲,有的双腿交叉,有的小腿架到肚皮上……可有趣了。
通过材料探究法,让幼儿探究的触角经历更丰富了,幼儿创作的作品也就更生动了。
三、情景探究——让探究的触角体验更真实
情景探究,是指创设一个游戏的情景,让孩子们通过游戏,在游戏的情境中去感知物体的特性,探究多样化的表现方法。我们知道游戏是幼儿最喜爱的活动,它没有强制性的社会义务,儿童能够控制所处的环境,表现自己的能力与实现愿望,从成功和创造中获得愉快的情绪体验。在游戏中幼儿是快乐的、主动的、积极的,游戏化的探究往往是最有效的。
如小班的美术活动:“汽车滚画”。老师设计了“开汽车”的游戏情节,让孩子们当小司机开汽车,先探究让汽车开动的方法,引导幼儿经过尝试、琢磨,发现只有轻轻开才能将汽车开起来的秘密,因为幼儿园的玩具汽车非常轻(为孩子成功滚画做铺垫)。接着再引导孩子探究汽车开动的不同路线,鼓励幼儿想出跟别人不一样的开动轨迹(为鼓励孩子大胆作画做准备)。然后组织幼儿讨论、交流,就让孩子们创造性地去画了。因幼儿探究积极、有效,前面摸索到的方法他们都活灵活现地表现出来了。有的汽车直直开,有的汽车会转弯,有的汽车还在盘山公路上开呢!特别有创意、特别大胆。
在情景式的游戏中,幼儿探究的触角体验更真实了,只要探究充分、到位,幼儿创作的作品自然更多元了。
四、支架探究——让探究的触角想象更奇妙
支架探究,是指教师提供一定的绘画方法的支持,让孩子在教师提供的支架中探究表现绘画内容。
美术活动中比较棘手的问题是:如何处理好技能的传授与创造性的培养两者之间的关系。处理得当,才能对孩子的绘画起促进作用。我们是这么做的:用形象化的语言教给孩子绘画的方法,授之以渔后再鼓励孩子大胆创造、大胆表现。
例如小班画“彩色汤圆”的活动,教师用拟人化的语言教给孩子画圆的技能:圈圈要手拉手,以暗示孩子画封闭的圆,将表现的难点形象地告知幼儿。在幼儿获取表现方法的基础上,再引导孩子多元化地表现,如画出大小不同的汤圆,各种颜色的汤圆……
我们知道,要孩子表现出多样、丰富的内容,也必须有一个技能的支持。倘若孩子说得天花乱坠,但是无从下手,无法表现,那也是枉然。教师通过具体化的语言告示,引领孩子掌握绘画的技能,然后再鼓励孩子多元表达,让幼儿探究的触角想象更奇妙了,创作的作品自然也就更加丰富了。
通过这一系列活动的实施,幼儿的想象变得更奇特,表现得更流畅,有效帮助他们伸展了想象的触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