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13世纪巴林部的重要地位及其驻地变迁

2015-03-26白初一

关键词:驻地

摘 要:巴林部首先是在豁儿赤兀孙老人和阔阔搠思等人率领之下归顺了成吉思汗,时间是在成吉思汗消灭篾儿乞惕部的不兀剌战役之后,这是巴林部的主要部分。后来,纳牙父子率领部分巴林部百姓归顺成吉思汗,时间是1202年成吉思汗在阔亦田战胜札木合联军之后。至此,巴林部全体部民归顺了成吉思汗。巴林部贵族豁儿赤兀孙老人和阔阔搠思及失儿古额秃老人及其两个儿子阿刺黑、纳牙都是成吉思汗的重要功臣。尤其是豁儿赤兀孙老人及纳牙两人都是成吉思汗任命的万户长,在大蒙古国朝中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和影响。在成吉思汗建国前后,巴林部的主要游牧区域是在斡难河流域。1208年,巴林部移居额儿的失河流域。

关键词:驻地;巴林部;蒙古汗国;巴林贵族

中图分类号:K28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5)02-0023-05

一、巴林部贵族归顺成吉思汗及其他们的重要地位

关于巴林(巴阿邻)部的起源《蒙古秘史》有个很有趣的记载,当孛端察儿与兄弟们分财产时发生矛盾离家出走在斡难河畔巴勒谆阿剌独自生活的时候,发现部分人顺统格黎河边来。他们“无个头脑管束,大小都一般”[1],所以孛端察儿带领兄弟们征服了这一群百姓。“孛端察儿哨到那里。将他一个怀孕的妇人拿住问他你是什么人氏。有。那妇人回道。我是扎儿赤兀惕阿当罕兀良合真的人氏。——那怀孕的妇人。孛端察儿将做了他妻。生了一个儿子,名字唤作扎只剌歹。后来札答剌的人氏。他便是他祖。那札只剌歹的儿子。名土古兀歹。土古兀歹的儿子。名不里不勒赤鲁。不里不勒赤鲁的儿子。名合剌合答安。合剌合答安的儿子。名札木合。就做了札答阑姓氏。那妇人孛端察儿根前。再生一个儿子。名巴阿里歹。后来做了巴阿邻人氏的祖。那巴阿里歹的儿子。名赤都忽勒孛阔。赤都忽勒孛阔娶的妻多。儿子多生了。因此上做了篾年巴阿邻氏。”[2]该记载明确介绍了成吉思汗的孛儿只斤氏与巴阿邻氏和札答阑氏的血亲关系。巴阿邻氏是成吉思汗第十代世祖孛端察儿的后代,是成吉思汗的亲叔伯分支。而札木合的札答阑氏是非孛端察儿的后代,与巴阿邻氏是同母异父的分支关系。这里从另一个侧面也说明,札答阑部与巴阿邻在一起游牧。《史集》把札答阑部和巴阿邻部均列为尼伦蒙古之列[3],承认札答阑氏札木合为“尼伦苗裔”[4]。从札木合的历史地位来看,札答阑氏无疑是尼伦蒙古部落。尼伦蒙古部诸部是蒙古部的统治部落。迭儿列勤部诸部是蒙古的隶属部落,其中包括弘吉剌、兀良合、巴牙兀惕部、札剌亦儿等部。

也速该巴特尔死后,巴阿邻部跟着泰赤兀部贵族们离开了铁木真的身边,一度成为铁木真的敌对势力。在铁木真青少年的时候,多次受到同族泰赤兀部贵族塔儿忽台乞邻勒秃的迫害,经锁儿罕失剌一家人的救助才得以脱险[5]。铁木真势力逐渐抬头之后,就拥有了第一批巴阿邻部百姓。铁木真与王罕、札木合的联军在不兀剌战胜了篾儿乞惕部,经过一段时间之后铁木真和札木合也分开游牧了。此时,原也速该巴特尔属下的百姓纷纷离开札木合跟随铁木真。他们当中“再一种巴阿邻的人豁儿赤兀孙老人阔阔搠思。与篾年巴阿邻种的人一圈子,也都来了”[6]。兀孙老人和阔阔搠思是成吉思汗的重要官员,他们带领部分巴阿邻人首先归顺了成吉思汗。豁儿赤兀孙老人竭力宣扬成吉思汗的皇权是上天赐予的,让人们拥护和效忠他。13世纪的蒙古部落人们还处于萨满教的意识形态领域,他们相信天地鬼神有无限的神力能操从人类世界的一切。萨满教的最高神灵是天地神。豁儿赤兀孙老人说:“我贤能的祖孛端察儿。拿得妇人处。同胞生了札木合。并俺的祖。于札木合行。不合分离的是来(不分离是对的)。因神明告的上头。教我眼里见了。有个惨白乳牛来札木合行。绕着将他房子车子触着折了一角。那牛于札木合处。扬着土吼着说道。札木合将我角来。又有个无角犍牛。拽着个大帐房下椿。顺帖木真行的车路吼着来说道。天地商量着国土主人教帖木真做。我载着国送与他去。神明告与我。教眼里见了帖木真。我将这等言语告与你。你若做国的主人呵。怎生教我快活。帖木真说。我真个做呵。教你做万户。豁儿赤说。我告与你许多道理。只与我个万户呵。有甚么快活。与了我个万户。再国土里美好的女子。由我拣选三十个为妻。又不拣说甚言语。都要听我。”[7]这里巴阿邻人兀孙老人用他敏锐的政治判断力和萨满教的天命观相结合,预言铁木真将来能当蒙古大汗,并巧妙的达到了他的个人目的,就是给予他万户长并重要事情与他商议及30名美女。铁木真于1206年建立大蒙古国,称“成吉思汗”之后,兑现了他的诺言。成吉思汗分封诸官时对兀孙老人说:“兀孙。忽难。阔阔搠思。迭该四个人。但听见得。心内想起的事。不曾隐讳。都对我说。如今达达体例里。以别乞官为重。兀孙你是巴阿邻为长的子孙。你可做别乞。做别乞时。骑白马。着白衣。坐在众人上面,拣选个好年月议论了。教敬重者。”[8]兀孙老人成为蒙古汗国受人尊敬的重要大臣。这别乞“骑白马,着白衣,坐在众人上面”[9]。阿尔达扎布说突厥文的“别乞”的含义为诺颜、大臣或军队高官,《秘史》中“别乞”的含义为氏族、部落或血缘部落酋长或长老,显然“别乞”的地位很高。众所周知,北方少数民族均崇尚白色[10],辽朝时期大臣等才能穿白衣骑白马[11]进行祭天等重要礼仪活动。蒙古族崇尚白色[12],成吉思汗和忽必烈汗祭天或春节众臣朝见时或骑白马或穿白袍。当时在卫拉特部,信奉萨满教,首领号“别乞”,也是萨满(巫师)头目的称号。博·雅·符拉基米尔佐夫在其《蒙古社会制度史》中详细分析了“别乞”一词的含义。这个名称一般授予长子或辈分最大的人或一个部落的酋长等。巴阿邻人兀孙老人是孛端察儿的长子之后,因此成吉思汗认为他是最长者。另一方面“别乞”是萨满教的最高萨满巫师的称呼。尤其蔑力乞和卫拉特部中萨满教盛行[13]。卫拉特部大贵族忽都合别乞就有“别乞”称号。因此,巴阿邻人兀孙老人就是成吉思汗建国初期管理萨满事务的高官之一。韩儒林先生说:“将享有如此崇高地位的别乞称号授予与同血统氏族中的长支者(巴阿邻氏是孛端察儿长子的子孙,尼鲁温蒙古诸氏族中的长支),这种‘体例应是渊源于父系氏族长老制,虽然到成吉思汗时代,氏族长老的权威早已为强有力的贵族所取代,但尊敬长支者的习惯仍然长期保留着。”[14]在成吉思汗之前的氏族社会中,氏族长老往往都是萨满或萨满教的管理者。巴阿邻人豁儿赤兀孙老人的还有一个重要职责就是,他是成吉思汗的重要谏言官之一。《秘史》里成吉思汗多次提到兀孙、忽难、阔阔搠思、迭该4个人谏言的作用。《秘史》210节:“成吉思汗再对孛斡儿出木合黎等说。这忽难夜间做雄狼。白里做黑老鸦。依着我行。不曾肯随歹人。您凡事可与这忽难阔阔搠思二人商量着行。我子拙赤最长。教忽难领着格尼你格思就于拙赤下做万户者。又说忽难阔阔搠思迭该兀孙额不干四人。但曾闻见的事。不曾隐讳。便来对我说了。”[15]这里成吉思汗把忽难派到长子拙赤手下做谏言官并做万户长。与忽难并列提名的谏言官是巴阿邻人阔阔搠思,成吉思汗也多次提到过他的功劳。与忽难相同,巴阿邻人兀孙额不干(汉译为兀孙老人),也被成吉思汗封为万户长。成吉思汗特别赞赏豁儿赤兀孙老人的预言已应验,自己做了全蒙古的大汗,所以他就兑现他曾经说过的诺言。《秘史》207节载:“成吉思再对豁儿赤说。我年小时。你曾说先兆的言语。与我辛苦作伴。那时你曾说。我先兆的言语若应呵。与我三十个妻。如今已应了。这投降的百姓内。好妇人女子。从你拣三十个。再将三千巴阿里(巴阿邻)种。又添塔该阿失黑二人管的阿答儿乞种等百姓。凑成一万。你做万户管者。须额儿的失水林木内百姓地面。从你自在下营。就镇守着。凡那里百姓事务。皆禀命于你。违了的就处治者。”[16]看来豁儿赤兀孙老人主要管辖巴阿里(巴阿邻)种人,做了管理额儿的失水林木内百姓的万户长。endprint

13世纪初年,率领巴阿邻部部分百姓归顺成吉思汗的还有一个重要历史人物是巴阿邻人乃牙(或纳牙)万户长。由于乃牙在成吉思汗以及之后的窝阔台汗时期都发挥重要历史作用,因而《秘史》《史集》等文献详细记载了有关他的历史活动。《史集》载:“在成吉思汗和后来的窝阔台合罕、蒙哥合罕时代,纳牙一直健在。他活到了一百二十岁。蒙哥合罕在位时他说,成吉思汗降生时,他曾在喜庆筵席上吃过肉。”[17]我们如今无法证实纳牙活到120岁的其他史料,但可以肯定的是,他一直活到窝阔台汗时期。

当铁木真少年时期,受尽了同胞泰赤兀部贵族塔儿忽台乞邻勒秃的凌辱。而纳牙一家正是泰赤兀部贵族塔儿忽台乞邻勒秃的属下,与铁木真进行过多年的对抗。铁木真与札木合在阔亦田进行决战的时候,泰赤兀部还是站在札木合那一边参加了战争,其首领有塔儿忽台乞邻勒秃、阿出把阿秃儿等。1202年,札木合联军在阔亦田失败后,泰赤兀部往斡难河撤退,铁木真率军乘胜追击。在斡难河畔,与阿出把阿秃儿率领的泰赤兀部进行了决战,铁木真虽重伤,但彻底打败了泰赤兀人[18]。这次战争中,侥幸逃脱的塔儿忽台被属下巴阿邻人所劫持:“泰亦赤兀惕种的官人。塔儿忽台乞邻勒秃。因与成吉思有仇。避于林中。其家人失儿古额秃老人。并二子阿刺黑。纳牙阿。将塔儿忽台乞邻勒秃。欲献于成吉思。其人体肥不能骑马。载于车内。塔儿忽台乞邻勒秃有弟并子追至。失儿古额秃老人惧怕。遂将塔儿忽台乞邻勒秃压住。抽出刀子说。我杀你也死。不杀你也死。不如先杀了你。我然后死。塔儿忽台乞邻勒秃呼其弟与子说。他要杀我。若杀了我。你每要我死尸何用。不如快回去便送到帖木真处。也必不杀我。我与帖木真少时亦曾有恩。其弟与子遂回了。失儿古额秃至忽秃忽地面。其子纳牙阿说。我每(们)若将他拿至帖木真处。必说我每拿了正主。难做伴当。必将咱每杀了。不如放回去。对帖木真说。我每本将塔儿忽台乞邻勒秃拿来。因是正主。心内不忍的上头。放回去了。成吉思必容我每。于是放回去了。到成吉思处。备言其事。成吉思说。若你每将他拿来。我必杀了你每。你每不忍却放了。也好。所以特赏纳牙阿。”[19]据此,巴阿邻人失儿古额秃老人及其两个儿子阿刺黑、纳牙归顺成吉思汗时先控制了其统治贵族塔儿忽台乞邻勒秃。不过,因成吉思汗决不容纳属下对其“正主”的侵犯之事,所以,他们放了塔儿忽台乞邻勒秃。《史集》也有相同的记载,纳牙因懂得君臣之礼而受到成吉思汗的赞赏[20]。如上所述,1202年巴阿邻人失儿古额秃老人及其两个儿子阿刺黑、纳牙率领最后一部分巴阿邻人,归顺了成吉思汗。阿刺黑、纳牙两兄弟是成吉思汗及窝阔台汗时期蒙古汗国的重要大臣,他们对蒙古汗国的内外战争和守护边疆等方面均有汗马功劳。1206年,成吉思汗建立大蒙古国之后,对建国有功的功臣名将进行了封赏。成吉思汗对纳牙说“如今孛斡儿出做了右手万户。木合里做了国王左手万户。你做中军万户者。”[21]据此,在臣僚当中纳牙的地位仅次于大名鼎鼎的木华黎国王和功劳卓著的右军万户孛斡儿出大将。《史集》载:“八邻部落的著名大异密之中,成吉思汗时曾有一个名叫纳牙合那颜的异密,为右翼异密,较木华黎国王低一级;他是他的速秃古孙,即类似于都督者,是个配当都督的尊贵的人。”[22]当然,纳牙与木华黎国王相比肯定低一级。木华黎国王是成吉思汗九大功臣之首,是三军元帅。《史集》关于纳牙父子归顺成吉思汗时放掉塔儿忽台乞邻勒秃一事的记载,先后有矛盾。《史集》第一卷第二分册记载:“这样,当失儿却秃—额不干带着自己的两个儿子到【成吉思汗处】来时,掳获了……部……的合忽出把阿秃儿和泰亦兀赤(应为泰亦赤兀惕)部落首领塔儿忽台—乞邻勒秃黑,将他们押到了名叫……的地方。他们在那个地方待了一些时候,将他们释放掉,他们又逃跑了。”[23]这部分与《秘史》记载相吻合。而《史集》第一卷第一分册,记叙八邻部落历史时又写到:“当成吉思汗同泰亦赤兀惕人发生了战争和内哄时,他的父亲失儿怯秃—额不干正与泰亦赤兀惕诸部在一起。他伺机捉住了他们的部酋之子和首领中的合忽出和塔儿忽台—乞邻勒秃黑,将他们送来到成吉思汗处,为他出了力。他带来了自己的儿子纳牙和阿刺黑,与他们两人随侍于成吉思汗左右。”[24]这里出了差错,与史实不符。因为,塔儿忽台—乞邻勒秃黑后来才被成吉思汗捉住。

综上所述,巴林部首先是在豁儿赤兀孙老人和阔阔搠思等人率领之下归顺了成吉思汗,时间是在成吉思汗消灭篾儿乞惕部的不兀剌战役之后,这是巴林部的主要部分。后来,纳牙父子率领部分巴林部百姓归顺了成吉思汗,时间是1202年成吉思汗在阔亦田战胜札木合联军之后。至此,巴林部全体部民归顺了成吉思汗。巴林部贵族豁儿赤兀孙老人和阔阔搠思及失儿古额秃老人及其两个儿子阿刺黑、纳牙都是成吉思汗的重要功臣。尤其是豁儿赤兀孙老人及纳牙两人都是成吉思汗任命的万户长,在大蒙古国朝中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和影响。

二、成吉思汗建国前巴林部驻地

13世纪初年,巴林部的游牧驻地在何处?大蒙古国建立之后,巴林部迁往何处?它的游牧范围如何?对上述这些问题国内外蒙古史学界还没有深入研究和一致的看法。

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各部之前,巴林部游牧驻地在何处,迄今为止还没有这方面的文献记载和学术成果。所以,很多人对巴林部当时的驻地搞不清楚,众多蒙古族通史或蒙古史教科书也没有这方面的说明,成为蒙古史研究的空白点。其实,我们根据《秘史》《史集》和《元史》等有关反映13世纪蒙古历史的文献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和研究,也不难推测出当时巴林部游牧驻地的大致范围。本文通过对众多史籍记载和对历史事件发展过程的分析,认为13世纪初年巴林部游牧驻地始终在斡难河流域。其中,巴林部最初的游牧地点在斡难河畔巴勒谆阿剌地面,成吉思汗建国前后他们的驻地在斡难河中下游地区。《秘史》23节载:“母亲阿阑豁阿殁了之后。兄弟五个的家私。别勒古讷台。不古讷台。不忽合塔吉。不合秃撒勒只四个分了。见孛端察儿愚弱。不将他做兄弟相待不曾分与。孛端察儿见他哥哥每将他不做兄弟相待。说道我这里住甚么。我自去。由他死呵死。活呵活。因此上骑着一个青白色。断梁疮秃尾子的马。顺着斡难河去。到巴勒谆阿剌名字的地面里。结个草庵住了。”[25]孛端察儿所住的这个斡难河巴勒谆阿剌地面,在史书上多次出现过,并且很有名气。如上所述,孛端察儿在此地,征服了部分顺统格黎河来的百姓,还捉住了一个孕妇,跟她成家生子。孕妇带来的儿子成札达阑部始祖,在孛端察儿身上生的儿子成为巴林部始祖。《秘史》在此处明确交代了两个部落和两个地名,即巴林部、札达阑部在一起,并在斡难河巴勒谆阿剌地面及统格黎河。统格黎河是流入斡难河的一个小溪流。如今我们无法考证孛端察儿这个人的历史故事的真伪性,但后来的历史史实证明巴林部、札达阑部确实在一起游牧并且他们同属于蒙古尼伦部落。至于他们的部落名称何时形成,他们的血亲关系如何,还需进一步深入考证。《秘史》在这一方面的记载,有的是只能作为“老人的回忆和口述”,需要更多的佐证和考述。《元史·太祖本纪》也记载了孛端叉儿(《秘史》汉译为孛端察儿)的故事:“【贫贱富贵,资财何足道。】独乘青白马,至八里屯阿懒之地居焉。”[26]显然,《秘史》的“巴勒谆阿剌”和《元史》的“八里屯阿懒之地”是同一个地方,是蒙语“balajunaral”的汉语音写。谭其骧所编的《中国历史地图集》的《金·蒙古、克烈等部》图中,有八里屯阿懒的地方,标在斡难河的上游地区[27],其地名定是引用了《元史》的记载。蒙古国著名学者普日来认为,此地在东经111度北纬49度附近。蒙古旧史书《geguoyinsachuliyinsodor》内有“banjorgool”(班主儿河)、“baljigona aral”(巴勒古讷阿剌)。自古蒙古人把两河交汇处叫做“aral”(阿剌)的记载很多。如今蒙古人把八剌吉河流入斡难河的地方也叫斡难八剌吉的“bogom”或叫斡难八剌吉之“balqir”[28]。谭其骧所标的地名八里屯阿懒和普日来所说的巴勒古讷阿剌相吻合,他们准确的指出了斡难河巴勒谆阿剌地面。而巴林部人,最早《秘史》上的记载,就是斡难河巴勒谆阿剌地区。因此,巴林部12—13世纪最初的游牧驻牧,就在斡难河巴勒谆阿剌地区。而斡难河上游地区是蒙古乞颜部的老巢。当时,孛儿只斤和巴林两部在一起,是血缘相同的叔伯部落。endprint

也速该巴特尔死后,泰赤兀部、札达阑等强部离开了铁木真,往斡难河中下游地区游牧。而铁木真的家庭成员主要在斡难河上游和客鲁连河上游的不儿罕山地区游牧。此时,巴林部人跟随泰赤兀部、札达阑部也在斡难河中下游地区游牧。策·达莱认为:“尼伦蒙古的成员在13世纪以前的分布情况是不儿罕山一带是孛儿只斤,斡难河沿岸是札达阑、斡难河中游以北地区泰赤兀惕、山只昆、合底忻、巴阿邻、八鲁剌思、赤那思、那牙勤、忙忽惕、不答惕、合答儿罕、兀鲁惕、别速惕、昔西忽惕、朵儿边、朵豁剌惕、照烈忻、黄忽坛等史书记载的十九部。”[29]文中所述孛儿只斤、札达阑、泰赤兀部的住牧地,无疑是正确的。其中,孛儿只斤、札达阑、泰赤兀3部人口众多是尼伦诸部中的最强大部落[30],其他诸小部落包括巴林部在内,常常跟随这3个部落活动,他们也是这3个部落所争夺的对象。据谭其骧所编的《中国历史地图集》的《金·蒙古、克烈等部》图,札达阑部主要游牧地在石勒喀河流域及斡难河下游地区,泰赤兀部则游牧于斡难河中游以北地区[31]。从成吉思汗和札木合的战战和和情况来看,起初泰赤兀等尼伦诸部均跟随札木合与成吉思汗作战。

如上所述,巴林部是先后两次归顺成吉思汗的。第一次是通过王罕、札木合的联军在不兀剌战胜篾儿乞惕部之后,由兀孙老人和阔阔搠率领的巴林人离开札木合归顺了成吉思汗。此时的巴林人,又回到了斡难河上游地区与孛儿只斤部在一起了。第二次是通过成吉思汗与泰赤兀部在斡难河岸的决战,泰赤兀部彻底失败之后,由纳牙父子率领部分巴林部百姓归顺了成吉思汗。巴林部终于全部又回到了孛儿只斤贵族的统治之下。

综上所述,在成吉思汗建国前后,巴林部的主要游牧区域就是在斡难河流域。巴林部最初的游牧地区是斡难河上游巴勒谆阿剌地面,与孛儿只斤部在一起。后来,也速该巴特尔死后巴林部跟随札达阑部和泰赤兀部游牧于斡难河中游以北地区。成吉思汗势力逐渐壮大之后,随着札达阑、泰赤兀部的败落,巴林部又回到孛儿只斤贵族统治之下,游牧于斡难河流域地区。

三、巴林部迁居额儿的失河流域

1206年秋,成吉思汗在斡难河源头召开了黄金家族成员和众贵族大臣参加的“yehehoraltai”(大会)。《秘史》202节载:“成吉思既将众部落百姓收捕了。至是虎儿年。于斡难河源头。建脚白旄纛做皇帝。封功臣木合黎为国王。命者别追袭古出鲁克。整治达达百姓。除驸马外复授同开国有功者。九十五人为千户。”[32]说明成吉思汗建国之后就开始分封诸子及任命各级官员。巴林人豁儿赤兀孙老人及纳牙两人都授予万户,官位特别高。尤其豁儿赤被授予管理额儿的失水林木内百姓地面的万户,“再将三千巴阿里(巴阿邻)种。又添塔该阿失黑二人管的阿答儿乞种(赤那思、脱斡劣思、帖良古惕、)等百姓。凑成一万。你做万户管者。须额儿的失水林木内百姓地面。从你自在下营。就镇守着。凡那里百姓事务。皆禀命于你。违了的就处治者”[33]。显然巴林部三千户跟随豁儿赤在额儿的失河驻守。《史集》载:“在成吉思汗时,有一个八邻部的右翼千夫长忙豁勒(m(u)nk—q(u)l)—秃儿干(trkan)。他有个亲属,也是右翼千夫长,名叫豁儿赤那颜。”[34]看来巴林部豁儿赤那颜不仅是管理额儿的失河流域林木百姓的万户,而且也是成吉思汗开国有功95个千户之一。这样,成吉思汗建国之后,巴林部就跟随豁儿赤那颜迁移到了额儿的失河流域。

巴林部何时迁居额儿的失河流域?它的大致游牧范围如何?

《史集》记载了乃蛮人的驻地:“这些【乃蛮】部落都是游牧【部落】,有些人住在多山之地,有些人住在平原上。如前所述,他们所住的地方如下:大【也客】阿勒台,哈剌和林,阿雷—昔剌思山和阔阔—也儿的石山,也儿的石—沐涟,即也儿的石河,位于该河与乞儿吉思地区之间并与该国边境毗连的群山,这些山一直延伸到蒙古斯坦地区,到王汗所住的地区、到乞儿吉思地区以及与畏兀儿国毗连的沙漠边境。”[35]从中看出,乃蛮部居住在克烈部居住的哈剌和林以西、也客阿勒台、也儿的石河地区。成吉思汗统一之前,太阳汗控制乃蛮东部地区即阿尔泰山地区东部,太阳汗的弟弟不亦鲁黑汗则控制乃蛮西部地区即阿尔泰山地区西部及也儿的石河流域。成吉思汗通过1204年的鄂尔浑河东纳忽昆山战役,战胜太阳汗的军队,太阳汗重伤死去,阿尔泰山东部地区被统一[36]。太阳汗子屈出律克向他的叔父不亦鲁黑的驻地逃去。1206年蒙古建国后,成吉思汗发兵攻按台山不欲鲁克所部乃蛮余众,灭之[37]。屈出律克退至额儿的失河右岸支流的不黑都儿麻(Buqturma)地方与篾儿乞惕部脱脱阿会合并整顿军马[38]。1208年,成吉思汗军追至额儿的失河,脱脱阿被射死,屈出律克逃往西辽。这样,成吉思汗建国之前后,已统一了乃蛮部并占据了额儿的失河流域地区。成吉思汗建国之后把额儿的失河流域的一部分林木中百姓帖良古惕、脱斡劣思等部封给豁儿赤。周清澍先生说:“叶尼塞以西直至额尔齐斯河的帖良兀惕、脱额列思等部,成吉思汗将他们分给八邻部贵族豁儿赤,与其他部合成一万户,以豁儿赤为镇守林木中百姓万户。”[39]豁儿赤的巴林万户内,还有赤那思部人,所以这个部落所在之地,当日也称为“赤纳思之地”[40]。那么,豁儿赤的巴林万户的游牧驻地范围如何?韩儒林先生指出:“豁儿赤分地是乃蛮故地的西北部,在额儿的失河上游。其西与术赤分地为邻,东北至鄂毕河上游,与唆鲁禾帖尼分地接壤。东不逾金山,西不越额儿的失河。豁儿赤、术赤、秃满等人的分地,是犬牙相错的。”[41]这里准确的介绍了豁儿赤的巴林万户的游牧驻地范围。我们查阅谭其骧所编《中国历史地图集·元时期全图》,巴林万户的游牧驻地西到额儿的失河上游与钦察汗国为邻,南与窝阔台汗国为邻[42]。此处所标的巴林部驻地与韩儒林先生的观点相吻合。

综上所述,巴林部迁居额儿的失河流域的时间是1206年,豁儿赤被封为巴林万户统治林木中百姓帖良古惕、脱斡劣思等部,巴林部移居乃蛮故地西部即阿尔泰山地区西部地区。1208年,额儿的失河流域的乃蛮屈出律克部和篾儿乞惕部残余败走,巴林部移居额儿的失河流域。巴林万户的游牧驻地主要在额儿的失河上游,其西与术赤分地为邻,东北至鄂毕河上游,与唆鲁禾帖尼分地接壤。东不逾金山,西不越额儿的失河。其南与窝阔台汗国为邻。

参考文献:

〔1〕〔2〕〔5〕〔6〕〔7〕〔8〕〔15〕〔16〕〔19〕〔21〕〔25〕〔32〕〔33〕蒙古秘史.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80.922, 923-924,939-940,959,959,1019,1016,1013, 974-975,1021,919-920,1010-1011,1013.

〔3〕〔4〕〔22〕〔24〕〔35〕拉施特.史集(第一卷)(第一分册).商务印书馆,1983.3,110,306-307,307,224.

〔9〕〔12〕〔18〕〔28〕蒙古密史还原注释(蒙文).内蒙古教育出版社,1986.724,725,402,41-42.

〔10〕〔11〕白初一.清太祖时期满蒙关系研究.内蒙古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103,104.

〔13〕博·雅·符拉基米尔佐夫.蒙古社会制度史(蒙古文).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13.86.

〔14〕韩儒林.元朝史(上).人民出版社,2008.86.

〔17〕〔20〕〔23〕〔34〕拉施特.史集(第一卷)(第二分册).商务印书馆,1983.118,118-119,118-119,308.

〔26〕宋濂等.元史(第一册)(卷一至卷一二)(纪).中华书局,1976.1.

〔27〕〔31〕谭其骧.中国历史地图集(第六册)(宋、辽、金时期).中国地图出版社,1982.72.

〔29〕〔30〕策·达来.大蒙古帝国(蒙古文).内蒙古出版集团·内蒙古文化出版社,2010.113.

〔36〕〔38〕〔40〕〔41〕韩儒林.穹庐记.河北教育出版社,2002.404,404-405,405,407.

〔37〕刘迎胜.察合台汗国史研究.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63.

〔39〕周清澍.元蒙史扎.内蒙古大学出版社,2001. 306.

〔42〕谭其骧.中国历史地图集(第7册)(元明时期).中国地图出版社,1982.5—6.

(责任编辑 姜黎梅)endprint

猜你喜欢

驻地
孵化艺术,点亮生活:探寻艺术驻地的发展
论地市党报驻地记者的十个“角色”
从石库门到天安门:中共中央驻地变迁再考察
从方志、史料看清代乾隆时期阿克苏办事大臣驻地的设置
援鄂医务人员驻地个人感染防控
试论建筑企业驻地对企业发展的影响
驻地项目如何做:谈无题空间的困境与可能
日防相视察自卫队宫古岛驻地遭抗议
做活“党报驻地记者站”这篇新文章——浙报集团金华分社的探索与实践
新疆不同驻地官兵职业倦怠状况调查分析